网络集成复习资料.doc_第1页
网络集成复习资料.doc_第2页
网络集成复习资料.doc_第3页
网络集成复习资料.doc_第4页
网络集成复习资料.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复习整理1.网络系统集成的3个层面:网络软硬件产品集成,网络技术集成,网络应用集成2.OSI模型的7个层次: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传输层,网络层,数据链接层,物理层3.TIP/IP体系结构的4个层次:网络接口层,IP层,传输层,应用层 网络接口层协议:以太网 IP层:IP协议 传输层:TCP协议,UDP协议图 OSI与TCP/IP的对比及数据封装4.网络拓扑结构:总线型,星形,环形,树形,扩展星形,网状 图 网络拓扑结构5.网络层次结构(三层结构):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6.UTP连接器件(双绞线):UTP信息插座使用RJ_45插头和插座,接头制作的标准有T568A和T568B7.综合布线系统包括: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垂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光纤分为:单模,多模(P40)通信交互的基本方式:单工,全双工,半双工常用的传输介质:双绞线,无线,同轴电缆,光纤8.以太网技术的发展:传统以太网(10 Mbps 以太网),快速以太网(百兆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千兆以太网),10吉比特以太网(万兆以太网)传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与万兆以太网之间的差异在于物理层。10 Mbps 以太网被认为是传统的以太网,使用物理星型拓扑。以太网 10BASE-T 链路长度在 100 米以内都不需要集线器或中继器。100Base_T/F : 100是速度,Base是传输,T是双绞线/F是光纤9. CSMA/CD的工作原理/工作过程:发送前先监听信道是否空闲,若空闲则立即发送数据。在发送时,边发边继续监听。若监听到冲突,则立即停止发送。等待一段随机时间(称为退避)以后,再重新尝试。(发前先侦听,空闲即发送,边发边检测,冲突时退避。) 以太网的核心技术:CSMA/CD,CSMA/CD是共享以太网10. 交换机(网桥)的工作原理:网桥(bridge)工作在数据链路层,根据MAC地址(物理地址)进行数据帧接收、地址过滤与数据帧转发,以实现多个网段之间的数据帧交换。 交换机的主要功能:物理编址、网络拓扑结构、错误校验、帧序列、流控、对VLAN(虚拟局域网)的支持、对链路汇聚的支持、防火墙交换机是通过硬件执行,网桥是通过软件执行 网桥的工作过程:接收转发过滤11.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级连: 1)设置主机名。PC机“超级终端”与交换机建立连接后,操作界面出现交换机普通用户操作提示符“”,输入“enable”回车键后,进入特权用户提示符“#”,即可设置主机名2)配置密码。全局配置模式可设置普通用户口令和特权用户口令。 3)接口基本配置。交换机出厂(默认)时,交换机的以太网接口是开启的。使用时,交换机的以太网接口可配置双工通信模式和速率等。4)管理地址配置。交换机运行时可通过Telnet登录,进行配置管理。这时,交换机需要配置一个IP地址,以便能通过PC进行Telnet。通常,交换机管理地址是在VLAN(虚拟子网)接口上配置的。设置默认网关IP地址,可使不同VLAN的PC机也能Telnet登录该交换机,进行运行管理。5)保存配置。以上配置操作完成后,需要将配置程序保存在NVRAM。在特权用户模式下,使用“wr”命令或“copy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命令将配置程序保存。6)交换机连接。两台交换机连接时,采用连接线缆分别连接两台设备的对应端口。两台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设置为同一VLAN的子网地址12. VLAN间路由配置:单臂路由配置:1) 在S1上划分VALN。PC1以“超级终端”方式进入交换机的全局配置模式,建立VLAN2,将F0/2口设置为VLAN2。2) 在S1上建立连接路由器R1的Trunk。确定F0/1接口为Trunk,在全局配置模式下,设置F0/1为Trunk,并采用802.1Q协议封装 。3) 在R1上建立连接交换机S1的Trunk子接口。PC1以“超级终端”方式进入路由器的全局配置模式,确定F0/0为连接S1的物理接口。在F0/0口上分别建立子接口F0/0.1和F0/0.2,对子接口用802.1Q封装,并设置VLAN2和VLAN3的路由网关地址,激活物理端口 4)在PC1和PC2上配置IP地址和网关。PC1的网关为192.168.2.1,PC2的网关为192.168.4.1。测试PC1和PC2的通信。13.路由协议包括:静态路由协议,动态路由协议,默认路由协议1)静态路由:静态路由是指由网络管理员手工配置的路由信息。2)动态路由:动态路由是指利用路由器上运行的动态路由协议定期和其他路由器交换路由信息,而从其他路由器上学习到的路由信息,自动建立起自己的路由。3)动态路由协议包括:距离向量协议RIP/RIP v2,链路状态协议OSPF,混合路由协议EIGRP。14.LAN接口配置:(1)在特权模式下输入“config t”命令,按回车()进入配置模式:R2(config)#。 (2)在配置模式下输入要配置的接口名:R2(config)#interface fastethernet 0/0,提示符变为R2(config-if)。 (3)输入“ip address”加IP地址和子网掩码,按回车键完成。该命令为R2(config-if)#ipaddress 218.27.100.1 255.255.255.128。 (4)激活接口。R2(config-if)#no shutdown,该命令生效后LAN接口处于活动状态。 (5)配置完成后,按Ctrl+Z组合键退出配置,回到特权模式(R2#)。可用“show ip interface f0/0”命令查看配置参数:R2# show ip interface f0/0。 (6)键入wr命令,保存当前配置的参数:R2# wr。15.路由协议的配置:(1)默认路由配置。R2(config-if)#ip route0.0.0.0 0.0.0.0 218.26.121.1 1。该命令中的0.0.0.0表示任意目标网络,即Internet;218.26.121.1 1是R1连接R2的接口地址。 (2)静态路由配置。 R1(config-if)#ip route218.27.100.0 255.255.255.0218.26.121.2。该命令中的目标是地址为218.27.100.0的园区网;218.26.121.1 2是R2连接R1的接口地址。 (3)激活IP路由。R2(config-if)#iprouting。16.路由器的工作原理与功能:路由器为了将数据包从一个数据链路传递到另一个数据链路,使用了路径选择和包交换功能。路由器采用包交换,将它的一个接口上接收到数据包,传递到它的另一个接口上。路由器采用路径选择,为转发的数据选择最恰当的接口。17.TCP和UDP的区别:1)TCP是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传输协议。它把报文分解为多个段进行传输,在目的站再重新装配这些段,必要时重新发送没有收到的段。2)UDP是无连接的。由于对发送的段不进行校验和确认,因此它是“不可靠”的。18.CPU的结构主要有:CISC(复杂指令集计算机)结构,RISC(精简指令集计算机)结构19.服务器CPU内存:RAID技术。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Disks)技术是将若干硬磁盘驱动器按照一定要求组成一个整体,整个磁盘阵列由阵列控制器管理。常用的RAID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