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pdf_第1页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pdf_第2页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pdf_第3页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pdf_第4页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J 卷第J 期 J 口 年 J月 杭 州 大学 学 报 I OURNAL 0F HANGZ HO U O NI vERS I TY vo 1 J No I J a n u a r y 1 9 9 0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周 起 舞 地理学系 摘 耍 本文对宁波港北仑港建港自然环境中的气象 水文 地质地貌 水陆域和其他主要影 响因 素 及地 理 位 置 进 行了 系统 分 析 和综 合评 价 认为 该 港 具有 建 水 港 的 优 良自然 环境 关键词 北仑港 自然环境 深水 综合评价 L 丽 舌 宁波港北仑港区位 于杭州湾 口南岸的金塘水道南侧 i j 群岛本岛 t 舟 山市城区 所在地 及金塘岛隔海相望 行政区划隶属于浙江省宁波 该港区建有 1 O万 吨 级和 5万 吨级矿石中转码头和水上过驳设施 目前正在进行二期工程建设 根据港 区总体 规划布局 将逐步形成 以散货为主的综合性大型深水港区 本文根据我校多年来的研究 成果 对北仑港区的建港 自然环境作一综 合评价 期望能对沿海深水港的 建 设 有 所裨 益 1 地理位置 在对该港区的建港 自然环境进行综合评i介前 就其地理位置作一概要评价无疑颇有 眷义 以战略眼光视之 综合地理位置 优劣决定 了港 口的规模和性质 综合地理位置 通常包括经济地理位置 自然地理位置 数理地理位置和政 治地理位置 港区的地理座标为北纬 2 9 s 6 O O 东经 j 2 0 5 3 O 0 处于我国 海 岸 线 的 中 部 南北航线和长江航线的交汇点附近 亦处于东北亚的日本 朝鲜半 岛 和 台 湾 香 港 东南亚等地港口的中间 与南 北美及欧洲航线的航距相近 其数理地 理 位 置 优 越 该港位于上海经济区中心的南缘 与上海市隔杭州湾相望 波市的工业产值已超 百亿 是浙江省的主要经济中心之一 其核心是 以港 口为交叉点发暌来料加工的外向型 临海工业 充分利用港口内联后方腹地 立足于本地基地 外拓海外前地的条件 故具 育优 良的经济地理位置 北仑港区自然地理位置优越 拥有建设深水大港得天独厚的水 域和宽阔而平坦的陆域 因本文将洋祈 在此不赘述 综 所述 除放治地理位霞在此 无需分析外 其综合地理位置显然利于建设深水大港 北仑港区的形势见图 l 一一 n 一 本文 1 9 8 8年 2月 2 2日收 维普资讯 第 l 期 周起舞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8 7 以下将对建港主要自然环境作一综合评价 图 l北仑港区形势图 2 气 象 2 1 气温 北仑港区气温适中 多年平均气温为1 6 2 月平均最低气温 为5 3 极端最低气温为 一5 1 海域常年不冻 极端最高气温虽曾达 3 8 C 但历时短暂 夏 季气候仍较凉爽 2 2 降水多年平均降水量为 1 3 9 2 毫米 冬季降水少 暴雨常与台风相伴 日最大降 水量为 1 4 5毫米 暴雨时对作业有影响 2 3 风根据港区内 1 9 7 9年毛礁水文站和 1 9 8 3年北仑山水文站的资料统计得风 的 资 料如 表 l 大 于 6级风的出现频率为 1 7 7 年平均风速为 5 7 7 米 秒 由表 l可见 NN W 向为强风向 NW 向为次强风向 NW 向是常风向 向是次 常 风向I经统计 xP X P 后得 NW 向为风能的常强向 而 N N W向为 风能 的次常强向 冬季盛行西北风 常风向是 NN W 向 夏季的常风向是 S E 向 冬季大风时对 装 卸 作业稍有提高 对作业影响大的是强台风 本地区平均约 3 4年受一次强台风的侵 袭 当强台风在杭州湾以南登陆时 风向多为 NE向 当为海上过境北上的强台风时 风向 多为 NW 向 1 9 5 6年 1 2号强台风是近五十年来在浙江登陆的最大台风 j 波庄 济 i 三 费 堰机场的最大风速曾达 4 1 米 秒以上 风向 NE向 1 9 8 1年 4 号台风时 潜区J 速 为 3 2米 秒 风向为 NW 向 设计风速 由强台风时的最大风速所控制 五十年一遇分方 的设计风速值 N E 向和 W 向分别是 3 4 2米 秒和 3 1 1米 秒 2 4 雾况和温度多年平均雾 日为 2 7天 夏 秋两季少雾 1 2月至笠年 4月 平 均 月雾日为 2天 维普资讯 毫 8 杭 州 大 学 学 报 i 9 9 0 每 表 1 北仑港 区风速 风向统计表 力 N NNE NE ENE E ESE S E S SE 项目 平均风速 口 米 秒 6 8 6 5 3 7 4 8 7 5 O 9 4 6 6 4 8 2 5 O 6 5 9 3 最大风速 己 m 米 秒 3 0 1 7 1 5 1 4 1 O 9 1 2 1 2 风频 P 1 3 7 1 3 7 O 3 6 6 9 9 5 7 9 6 2 6 1 6 1 O 7 6 1 P P 1 7 3 0 2 8 6 2 3 3 6 9 1 4 6 4 1 6 3 4 1 9 7 1 7 方向 S SS W S W W S W W W NW NW NNW 项 目 平均风速 米 秒 5 9 4 2 3 3 3 O 5 3 2 3 3 7 6 5 5 3 7 4 2 8 5 5 最大风速 己 m I 米 秒 1 3 1 0 1 1 6 9 1 2 2 2 3 0 风 频 P 4 5 3 0 6 2 2 8 8 1 3 0 1 1 7 1 3 0 1 6 1 2 1 1 2 5 P i P 2 3 8 0 2 2 O 5 4 2 9 0 O 9 0 7 2 O 3 6 0 4 4 1 0 7 多年平均湿度为 7 8 月平均湿度 以 6月份最大 达 8 5 1 2月份最小 为 7 2 3 水 文 T T I T T 3 1 潮 汐非调和常数 K l t l o 0 6 4 属不规则半 日潮港 其潮波性质 以 前 进 波 f1 J f 2 为主 主要潮位特征值如下 以吴淞零点为基面 实测最高潮位 4 8 5 米 实测最低潮位 0 0 4米 实测最大 潮差 3 3 5米 平均 潮 差 1 8 2米 平均海平面 2 1 4米 平均涨潮历时 5 4 5 小时 平均落潮历 时 6 4 2小时 设 计高潮位 3 5 0米 设计低潮位 0 6 5 米 潮位月变化显著 8 9月较高 月最高 最低潮位的变化幅度分别 为 1 2 5米 和 0 4 4米 相比之下潮差和平均海平面的变幅较小 分别约 2 0厘 米 和 4 0 厘 米 涨 落 潮历时的月变幅甚小 分别仅 l 4分和 l 6分 由于受地转科氏力的作用 杭州湾南 北两岸的潮差相差甚大 北岸金山嘴的平均 潮差为 3 9 2米 远大于南岸北仑港区的 1 8 2米 对于水深优 良 船舶不必乘潮进港的 北仑港区 较小的潮差有利于装卸作业和降低水工建筑物的造价 3 2 潮流 因非调和常数 一 0 3 3 故属正规半 日潮流 该处潮流与潮汐性 yr J f 2 质不同 与多岛屿地区的复杂水下地形有关 正因受峡道地形的控制 该港区的水流具 有以下基本特征 往复流性质明显 涨 落潮流的流向与各段岸线的走向相近 因受多 口门的影响 水流分叉 通常金塘水道南岸早涨 早落约一小时 深水处涨 潮 流 占 优 势 浅水处则相反 涨潮流历时 自西向东递减 落潮流历 时则相反 落潮流历 时均长于涨潮流历时 通 常 涨潮流历时为 4 3 一s 4 小时 落潮流历时为 7 2 8 3小时 建港 后 在 1 0 万 吨 维普资讯 第 1 期 周起舞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8 9 级矿石 中转码头附近 小潮时 曾出现单向流的情况 余流流向与落潮流方向相近 平均余流流速疽为 2 2 厘米 秒 余流增强了落潮流 使落潮流的历时 流速及输沙量增大 反之 余流削弱了涨潮流 经准调和分析后求得北仑港 区附近各测站的海流最大可能流速及其相应的流向 涨 潮流速为 1 1 0 1 5 6米 秒 落潮 流 速 为 1 6 1 2 0 2米 秒 涨为 1 2 5 1 7 1 涨潮最大可能流速相应的流向为 2 7 6 3 c 2度 落潮流向为 1 0 6 一j 2 l度 涨落潮流间的 夹角为 1 7 2 1 8 7度 呈往复流 利于建港 为研究建港后高桩离岸式码头与峡道地区饺急水流的相互作用 1 9 7 9年 至 1 9 8 7 年 间又进行了多次水文测验 得 以下主要结果 1 已建成的离岸式高桩栈桥码头 其码头前沿线方向与流向趋于一致 引桥跨 度又较大 故建港后码头基本无挑流 1 0万吨级码头前还略有导流 用 但引 桥 区 仍 有阻流作用 流速稍有减小 流向变化不大 V V 一1 j 0 1 5 0 2 落潮历时有所增大 涨潮历时相应减小 落潮优势流更明显 3 整个港区自西向东 1 0公里岸段的流速平面分布是 涨潮流自西向东 有 所增 大 落潮流则相反 与建港前相似 由上述可见 在今后的建设中 宜加大 引桥跨度 慎重确定码头方位 并减小码头 群体对水流的阻流和挑流作用 自码头正式投产 以来 本港已经常接纳大于设计船型 1 0万吨级 的船舶 由于流 速较大 常需大马力拖轮作强制引水 已系靠在码头的大型船舶 因受水流的斜向推开 力和力矩的作用 已发生几次断缆事件 因此 随着船舶的大型化 对深水港来说 除 仍需重视风 浪对船舶的作用外 还应重视水流对大型船舶的作用 并需对 由此产 生的新问题加强研究 给予妥善解决 3 3 波浪根据对实测波浪资料的分析 本海区的波浪有以下特征 1 波浪类型 风浪与涌浪 含混合浪 分别占总数的 8 8 5 3 和 儿 4 7 因此 风浪占绝对 多 数 其中 N NW 和 N NW 向的风浪和涌浪分别 占总数的 4 5 8 1 和 6 0 1 3 涌浪 的 方向更集中于此三方向 2 分级波动强度 以各级波高出现的频率表达之 0 2级 波高 H 为 0 0 4米 占 9 2 8 j 3 级 H 0 5 一1 4 米 占 6 9 1 4级 H 1 5 2 0 米 仅占 0 2 8 绝大多数波 高小于 0 4米 大于 3 一 4级波高的出现频率以 N NN W 和 N W 向较大 三方向合 计 占 7 3 2 6 3 波浪分布特征 波浪分布特征见表 2 由于 1 9 8 1年 1 4号台风过境时缺测量大波高 故表 2中的最大波高值仪为 1 7米 百 E 比 百 和 P更高度集中于 N N NW N W 和 WNW 等 四个 方 向 全 年合计占 8 8 3 5 冬季时更是高达 9 5 3 8 夏季最小 为 5 0 5 4 见 图 2 波 能 方向分布的集中性和季节变化特征 对岸滩演变以重要影响 还使不同季节的作业条件 维普资讯 杭 州 大 学 学 报 表 2 北仑港 区波要素 统计表 方向 项 目 一 平均周 期 7 秒 平均波高耳 米 波频P 注l f 曰 X7 XP i X H X一 于 XP i 不尽相同 冬 秋季水域的泊稳条件稍差 4 设计波要素 经推算后得设计波要素为 SE向五十年一过的 H 3 8 0 米 5 9 0 秒 NW 向五十年 一过的 一3 7 5 米 6 9 0 秒 根据当地实测 资料求得的经验公式为 圈 2 波能分布 NE 一 o 呲 8 2 等 6 譬一 o d 9 3 一 g F 5 xW r J 2 0 0 0 1 5 2 等 们 g T 0 s 3 3 譬 北仑港区水域的小波出现频率高小于 0 5米波高的出现频率 占 9 2 8 大 于 1 s 米 波高仅 占总数的 0 2 8 0 平均波高仅 0 2 0米 且多为风浪 其周期甚短 平稳 的水域对 建设需要有良好泊稳条件的第三代集装箱深水泊位十分有利 可免建耗资很大的防波堤 4 地质 地貌 1 地质 港区位 于中生代宁波凹陷盆地东缘前沿 属滨海地貌 第四纪以 来 在 内 维普资讯 I期 啊起舞 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9 l 一 一 一 一 f 一 u 一 外营力的作用下 造成基底地形崎岖不平 更新世 以来 因地壳缓慢下降 逐渐淤积了 厚度较大的松软土层 该 区域 的地 震 烈 嗖为 6级 属 地 活 动 区 建港 时 导 引 j 本 区的 第 复盖 量饺 弱 寥 内阁 一 变簿 自 j 而下 可分为下列主要工 地质层 淤泥质亚粘土层 辱变约 2 5米 塑状 高 1 囊 更 物理力学性质 亚粘土层 厚度不足 1 f 米 软塑状 具有高 中压缩性 丁能 尖持力层 另 有 一 层冲积 与湖积层迥 的亚粘土 虽其物理 学性质较好z闻厚喽 j 9米 且其下有软 弱层 故不是理想的桩尖持力层 还有 一 爱海狷沉积组 亚牦 曼 流塑状 士的物 理力学性质差 侄顶板 高为 一4 7至 一5 5 米处有一层厚嚏约为 7 1 4米的 砂 砾 层 中密状 其下是塑状的 n 7 土层 为理想的长桩桩尖持力层 其 桩 尖 极 限 阻 力 约 为 1 0 0 0吨 米 从工程地质条件而言 禾港区 E j 曼 利于孽港的条件 但要重视基底起伏对桩长 的影响 4 2 地貌本岸段是淤泥质港湾海岸 曾鼍 几次海 的影响 由于人类活动 频 繁 加 快了海岸线外推的速率 随着平原的稳 涨 岸绂不断归顷 与地质构造相协调 逐 步 形成峡 道环 境 虽然十一 世纪以来 海岸线外推速度出 4 3米 年增加到 j 4 8 米 年 受实体水 上 建筑物的影 响 局部岸段岸线发生较大 涨 但因金塘水道内流速较大 泥 沙 粒 径 较 细 其悬沙的d 0 0 0 4 0 O 1 毫米 流的挟沙能力较大 加上峡道地区水下地形较 陡 泥沙难 以落淤 搜北仑港区水下地彤与泥沙运移基本处于动态平衡 年平均冲淤 度在 0 1 米 之I 天 j 且 E要集巾予 一j 0米等深线 以内的岸边潮滞 0万吨级 泊 位 外 侧水域还稍 冲霭 区域在年内各季节呈现冬冲夏淤的变化特点 主要系波浪怍嗣 所敛 强台风过境时 常肿岸滩产生剧烈浸 虫 但地貌形态像复较快 浚水域的禽沙量随波浪 流速和潮型而变 通常流速 与含沙量呈正相关 大潮含沙 量大于中 小潮 冬季风浪较强 含沙鼋显然大 于夏季 年平均含沙量约为 0 8公斤 米 为减少阻流而造 戊的淤积 建港时j 趋采 目 透空式大跨度的高桩码头 金塘水道南岸虽属淤泥质海岸 但因位于峡道地 区 其岸 较开敞的淤泥顷海岸要 陡得多 0 米等深线 上的岸坡坡度的 7 5 0 一 米等深线间的坡良为 8 9 j 一2 0 米等深线问的坡 变达 6 3 较陡的岸妓有利于缩短离岸式栈桥码 的引 桥 长 度 可 降低 建投资铀营运费 H 要蚶 R d J 整体稳定性予 以重视 5 水域条件 金塘水道 水深优 良 深水区逼近岸 水道内大部分区域水深在 3 O米以 I 二 最 深 达 1 1 0 米 是我固沿海建港水深最优越的岸段 其外航道 有三条 一条经佛渡水道和牛 弭山水遭入海 可通行万吨级船舶 第二条为北航道 穿过杭州湾或册子水道北上 可 1 阮 文杰 宁渡港北 令港区建 设 中的 地基 问题分 析 1 9 8 5 2 王 宗涛 冯 珍 北仑港 地区海岸 地骁发育和岸 线变迁 1 9 8 4 维普资讯 9 2 杭 州 大 学 学 报 1 9 9 0 焦 通行 2 5万吨级船舶 是宁波港 舟 山港至上海港及北方诸港的习惯航道 第三条是船 舶由舟山群岛的虾崎门进入 再绕过穿山半岛至港区 全程最浅水深为理论深度基准面 以下 j 7 6 j O 一 5 万吨级船舶可畅通无阻 是本港区理想的深水航道 因此 具 有 建设大型深水港的水深条件 港区 毗邻海域多为汜腆 沙质底 加之水域平稳 水深优 良 历来是上海港 宁 波港 和附近 港口l 向 锚地 除引水 检疲 待泊 避风等锚地可就近布置外 还可设 大规模的海 L过驳作业区 对增加港口通过能力 减少投 资十分有利 综上所述 北仑港区水域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是上海经济区内建设深水港的 最佳水域 亦是我国建设深水港的最佳水域之一 6 陆域 条件 港区深水岸线长达 0公里 北仑山以东已建有 1 O万吨级和 2 5万吨级矿石中转码 头 正在建设 2 5 万一3 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 北仑山以西正在兴建北仑电厂煤码 头 还有的岸线可 建设大型散货码头 深水集装箱码头 和其他深水码头 后方陆域为海积平原 纵深约 1 5公里 标高约 2 0 3 0米 陆域平坦而 宽 广 沿 已建有海塘 地基极限承载力约为 1 0吨 米 局部地区更低 宽广而平坦的陆域可供建设深水大港和临海 1 二 业区 陆域标高低于设计高潮位将增 加填方量 陆域场地的软基处理还将增加建设投资和延长施工期 在建设时要作好统筹 安 排 7 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在港址选择中 十全十美的建港 自然环境常难以寻觅 应根据拟建港口的性质和特 点 选择能满足其要求的港址 选 建 喟的一致性甚 为 要 对自然环境之优 劣要综 合权 对有些不利因素 必要时还可采用工程措施改造之 本文为使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更科学化 还采甲了多 目标决策和模糊综合评判两种 方法埘港域进行评价 其中前法所得的量化评分值为 8 1 1 分 说 明具有建设深水港的优 良自然环境 而后一种方法是将本文评价的各项因素按其重要性合并为 F f 因素群集 其中又将 和 分别定为重要因素 次重要因素 一般因 素 和次 要 因素 取旧级评分为一模糊子集 即 E一 e 1 2 e 3 e 4 其中 e e 和 分别代表建港筝件 优 越 8 分 良好 7 5 8 s分 一 般 6 0 7 s分 和较 差 6 0分 由相关各级出现的模糊频率得模糊关系矩阵 R r i 各项因素的相应权重为 W F f W f W f W 按模糊合成可求得模糊评判矩阵 W 一 0 5 7 0 2 8 0 1 5 0 维普资讯 第 1 期 周起舞t宁波港北仑港区自然环境综合评价 9 3 按最大隶属原则 显然亦可得建港综合 自然条件优越之结论 8 结 语 根据 以上对北仑港区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可得以下结论 一 宁波港北仑港区具有优越的建港 自然环境 其中优越的水深 掩护良好的水 域 顺直而稳定的岸线和平坦 宽广的陆域更是建设深水大港不可多得的条件 二 在江 浙 沪两省一市区域内 多属淤泥质海岸 优 良的深水港址甚少 深 水区常出现在水流流速较大的峡遭区 此仑港区即是其中之佼佼者 对该港区自然环境 的系统分析和综合评价 将对沿海多岛屿的峡道地区建港有所裨益 三 本文采用两种不同方法对该港址进行综合评阶 所得结论一致 结合宁波港 北仑港区一期工程的实践 既可说明该港址条件优越 又验证了此两种评价方法的科学 性 可供其他港址选择时使 用 参 考 文 献 周起舞 海洋开发工程技术论文集 匕 京 海洋出版社 1 9 8 7 1 3 5 1 3 9 周起舞 杭州学大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8 6 3 l 3 3 3 6 7 3 8 0 周起舞 东海海洋 1 9 8 4 3 l 1 8 Kh a n n a J Th e Do c k a n d Ha r b Au t h 1 9 8 0 7 1 8 1 4 8 1 5 0 蔡体录 杭州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 9 8 7 3 1 4 4 4 9 3 一 s 0 l A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