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读“高血压调查资料”新感觉 应子勇高血压(慢性原发性中老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刘力生教授的“高血压”是一本很有参考价值的好书,其内容丰富多彩,很有教育意义。书中大量关于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更是引起我的兴趣。今将我的读后感,报道如下,如有谬误之处,请同道批评指正。一 初读“高血压调查资料”的感觉“高血压”一书中,第29页高血压流行病学调查中之表2-5-2 “年龄,性别组的高血压患病率(1991)”中,之调查总人口,男性人口数,女性人口数是一目了然的,高血压患病率也是一目了然。为了进一步了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的年龄构成,我又推算出各年龄段的高血压人数,和非高血压人数。今将调查资料中各年龄段总人数,高血压人数,非高血压人数,高血压发病率(%)一并列于表一。 表一 1991年我国高血压调查资料中之调查总人数,高血压人数,非高血压人数及高血压发病率(%) 总人口 男性人口 女性人口年龄段调查数发病率%高血压人数非高血压人数调查男性数发病率%高血压人数非高血压人数调查女性数发病率%高血压人数非高血压人数15705552.17153169024354823.00 106434418350731.3346634607201118103.16353310827533394.85258750752584711.6294757524251233153.384168119137573095.07290654403659961.92129464702301012414.64469896543467686.90322743541544332.69146459269351127286.687530105198527098.74460748102600194.87292357096409331110.089406839064376411.56505939705495498.77434545204456852715.2510450580773231815.515013273053620915.02543930770506212320.9513015491082926020.526007232533286221.35701625846556184426.4816376454682970126.397838218633214326.56853723606605174832.9717061346872532132.678272170492642733.26879017637653824839.6415154230941846038.267063113971978840.87808711701702730845.0712308150001293942.68552274171436947.2367867583752662251.1913628129941155946.90542161381506354.4882066857合计94937013.5712883082054044892914.396460138432850044112.8464257436184当年,看了表一资料,只是看到: 1 , 1991年我国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为13.57%比1958年的5.11%有了很大的增加,由于“高血压有害健康”,所以,高血压对健康的危害性是越来越大了,可喜的是,我国居民的高血压发病率比欧美日本等国还是低了很多; 2 , 高血压的发病率惰着年龄增大而增加,60岁以上人口高血压发病率是总人口高血压发病率的2-3倍以上,所以老年人更可怜;3, 老年人高血压 60岁后老年人高血压女性比男性更高,增加的更快,70数后女性高血压比男性多5个百分点,75岁后女性高血压比男性多7.6个百分点,似乎高血压对老年女性危害性更大一些,老年女性更是太可怜了;至于表一中,我将其找回来并列出的其他那些“密密麻麻的调查数据”似乎看不到有什么其它更多更有意义的信息。也很难看到其它还有什么新的信息。 二 再读“高血压调查资料”意外发現很多有关高血压的新情况 退休后,多次重读表一之高血压流行病调查资料中那些密密麻麻的调查数据,对表一之高血压调查数据进行反复推理,又将表一资料按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计算其年龄段人口构成(%)。再对表二进行分析,结果发现总人口,高血压人口与非高血压人口之“年龄段人口构成”,“年龄中位数”有巨大差异,使我对高血压又有了全新的认识。詳见表二 表二 我国总人口,高血压人口、非高血压人口年龄构成(%)与年龄中位数(岁)人口类别总人口男性人口女性人口年龄段(岁)总人数高血压非高血压总人数高血压非高血压总人数高血压非高血压157.431.198.417.901.658.967.010.737.932011.782.7413.2011.884.0013.2111.681.4713.192512.993.2414.5212.774.5014.1613.192.0014.833010.663.6511.7710.425.0011.3310.882.2812.143511.875.8412.8211.747.1312.5211.994.3813.09409.837.3010.329.757.8310.079.906.7610.36457.228.117.089.207.767.107.248.467.05506.5410.105.986.529.306.056.5710.925.93556.5112.715.546.6212.135.696.4213.295.41605.4513.244.235.6412.804.445.2813.684.04654.0311.762.814.1110.932.973.9512.592.68702.889.561.852.888.151.932.8710.561.74752.8110.581.582.578.391.593.0112.771.57年龄中位数40.6856.2438.0340.5754.1138.3740.7858.9538.11 人口总数总是隋着年龄增大而减少,这是人口变化的普遍规律。但是, 表二可见, 1 , 年龄段人口构成中,各类人口减少开始时间相差极大,总人口,非高血压人口2529岁就开始减少,高血压人口6064岁才开始减少;2, 各类人口中 老年人数的比例相差极大:6064岁年龄段,总人口占5.45%,(男性5.64%,女性5.28%),高血压人口占13.24%(男性12.80%,女性13.68%),非高血压人口占4.23%(男性4.06%,女性4.24%),高血压人口比总人口多7.79个百分点(2.4倍),比非高血压人口多9.01个百分点(3.1倍);75岁人口相差更大,总人口仅占2.81%(男性2.57%,女性3.01%),高血压人口占10.58%(男性8.37%,女性12.77%),非高血压人口只占1.58%(男性1.59%,女性1.57%),高血压人口比总人口多7.77个百分点(3.8倍),比非高血压人口多9个百分点(5.7倍);也就是讲,总人口有2.81%可以活到75岁以上,高血压人口有10.58%可以活到75岁以上,非高血压人口只有1.58%可以活到75岁以上。3 ,年龄中位数 众所周知 ,年龄中位数是人口健康水平的最重要指标之一,年龄中位数越大,健康水平越高,人均寿命越长,年龄中位数越小,健康水平越低,人均寿命越短。表二可见 总人口年龄中位数为40.68岁,(高血压人口56.27岁,非高血压人口为38.03岁),高血压男性54.11岁,非高血压男性38.11岁,高血压男性比非高血压男性高16岁,高血压女性58.58岁,非高血压女性40.78岁,高血压女性比非高血压女性高17.8岁,可见高血压人口年龄中位数普遍地绝对地比非高血压人口大,寿命绝对比非高血压人口长。以上资料可见,高血压人口寿命比非高血压人口长,以高血压女性人口健康水平最高,寿命最长,我们应该羡慕老年高血压人口,更应该羡慕高血压女性,特别是老年高血压女性,因为她们是人类中最最长寿最健康的群体。人均寿命的高低与健康水平的高低是十分一致的。居民寿命女性男性,是我国人口普查多次证实了的,也是本资料再次证实的结果,年龄中位数,高血压人口大于总人口大于非高血压人口,男性高血压人口大于男性总人口大于男性非 高血压人口,女性高血压人口大于女性总人口大于女性非高血压人口是实实在在的,高血压人口越多的,人口年龄中位数越大,人均寿命也越长,假如高血压人口更多一些,人均寿命也就一定更长一些,这就是事实,也已由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所证实了的。这不可能是一个偶然现象,可见高血压有利于健康长寿,有利于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但是,高血压并发症例如中风,脑溢血,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心脏病等等乃确实对健康有害,应该积极防治决不能不重视。高血压有利于健康这样的结果,确实是有点出于意料之外,但是,也应该不是太意外。 三 高血压有利于健康其实不难理解 高血压历来被认为是“对人类健康危害性最大的疾病”,我国对高血压防治工作十分重视,1998年又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高血压日”。但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率一直在不断上升,1958年为5.11%,1991年为13.57%,2013年为20.4%,19581991年年增0.26个百分点,19912013年年增0.31个百分点有增加越来越多的可能;高血压人数,1958年约3000万,2013年约3.3亿,年均增加550万,因为高血压(包括心脑血管病如中风,脑溢血,冠心病,心梗,脑梗,高心病等等)死亡者,1957年占12.1%,2013年达到33.4%,年均增加0.39个百分点,似乎高血压的危害性是越来越大了。那么,从因果关系理解,从辩证法上来讲,我们的健康水平应该是越来越糟,人均寿命,应该是越来越短了啊!可是,事实上,我国的人均寿命,期望寿命不仅没有见到减少,反而不断延长,越来越长,已经从1949年的35岁左右,延长到2013年的73岁左右,这不是非常非常矛盾吗,从辩证法,因果论上讲,不是更令人不可思议吗?!从辩证法,因果论上讲,也是讲不通啊。以上现象最终我们只有用高血压有利于健康才能讲得通。心脑血管病特别是高血压的平均死亡年龄总是比总人口的平均死亡年龄大,有的大45岁,有的大 78岁或更多更多,总是起到延长人均寿命的作用,所以,高血压发病率越高,人均寿命越长,是顺理成章的,高血压发病率越低,人均寿命也就越短,也是顺理成章的了。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法则,由于各种疾病的折磨,每个生命体一出生即要面临死亡的威胁,所以,人口总数总是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减少。但是,表一,二可见,高血压人口的减少速度远比非高血压人口慢,高血压人口减少的幅度也总是比非高血压人口小,人口构成开始减少年龄要慢20多年,高血压人口年龄中位数要比非高血压人口大20来岁,其老年人口比例比非高血压人口多34倍到67倍。所以,目前人均寿命的延长和健康水平的提高,主要是靠“自然衰老人口”和“高血压人口”的相对增加。而“高血压发病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增加” 現象,是一种假象,是由于大量非高血压人口过早,过快地死亡造成的一种假象。表一可见高血压人口的绝对数5060岁后也在不断地减少,只是比非高血压人口减少的速度慢一点而已。我国高血压发病率由5.11%上升到20.4%(上升15个百分点)的55年过程中,期望寿命由57岁上升到73岁,高血压人数由3000万上升到3.3亿,心脑血管病占死亡数也由12.1%上升到33.4%,推测我国高血压发病率每上升一个百分点,可使人均期望寿命增加1.07岁,人均寿命延长1.05岁,高血压人口增加2000万,心脑血管病占死亡数增加1.42个百分点。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在2430%左右,比我国高410个百分点,所以其人均寿命,事实上也比我国居民长56岁左右,而部分不发达国家,高血压发病率只有25%左右,其人均寿命事实上也比我们低78岁左右,或者低的更多,这也是目前世界人口健康状况的现状,也是世界人口寿命状况的现状。众所周知,死因构成是一个有机整体,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呼吸病等多了,即传染病,新生儿病,产妇病等等就少了,人均寿命就长了,如果再有意外伤亡与中毒,消化病 等等也少了,传染病,新生儿病,产妇病更少了,高血压,呼吸病,自然衰老等又更多了,人均寿命更长了,如果再有肿瘤,呼吸系统等又少了,高血压与自然衰老又更多了,人均寿命又更长了,最后,只有高血压与自然衰老了,人均寿命又进一步延长了,假如高血压占死亡数60%,自然衰老占死亡数40%,人均寿命又更进一步延长,但是,那时高血压已拉了人均寿命的后腿,也就变成“相对有害健康”。最终其它所有疾病均消灭了,高血压也消灭了,就是100%人均能达到自然衰老了,那么,自然衰老是不是又成为危害性最大了呢?!是不是生命最终可以避免死亡了呢?!当然不是,也不可能。到那时,人均寿命达到100多岁,期望寿命更是100多岁,但是,人还不是也要死亡的吗!死亡是生命的必然啊,人不能不死啊。 四 如何判断疾病对健康危害性问题?高血压有利于健康为什么不能及时发现,反被视为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呢?其原因是对“疾病对健康危害性大小”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的,统一的标准。以往卫生统计中,十分强调死因构成顺序排位,以致认为死亡多的疾病就是危害性大的疾病,死亡越多的疾病危害性越大。因为 心脑血管病占死因构成数大,而且越来越大,所以高血压就被视为是危害性最大的疾病,也就不足为怪了。但是,这样的认识是片面的,欠准确的。其一 是很多心脑血管病者并没有高血压;其二 是以死因构成大小来判断疾病对 健康危害性本身就是不科学的。应以疾病对寿命影响数大小来判断其危害性大小才是合理的,准确的。凡是使人均寿命缩短的疾病,均对健康有害,减寿数越多的疾病危害性越大,减寿数越少的疾病危害性越小,凡是使人均寿命延长的“疾病”,即对健康危害性相对不大,凡是超过期望寿命的“疾病”,即对健康应该相对有利。没有疾病对健康危害性的判断标准,就会以死因构成数为判断标准,其结果就可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有时是错误的。高血压防治工作虽然是不能阻止高血压人口的增加,更不能阻止高血压人口的死亡,但是,由于医疗技术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几十年来,在延长高血压人口死亡年龄上还是有很大进步的。所以高血压及其相关病的平均死亡年龄始终能在总人口平均死亡年龄之上,与期望寿命相当,所以,虽然其死因构成数不断增大 ,但是其对健康危害性并不大,其危害性排位总是靠后。众所周知,单单高血压死亡者不多,只占死因构成数1-2%左右,且死亡年龄多在80、90、100来岁左右。而死得更多的是高血压并发症如中风,脑溢血、心肌梗死、冠心病、高心病等等,高血压并发症的死亡年龄40年前约60岁左右,30年前约65岁左右,20年前约68岁左右,10年前约72岁左右,可见,高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综合类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模拟试卷(专业)
- 2025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模拟训练冲刺试卷
- 后宫妃子考试题库及答案
- 供应链整合与经济增长-洞察与解读
- 2025年中国五甲基二硅氧烷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评估前景预测报告
- 河南省文综高考试卷及答案
- 2025国考广东粮储局申论对策建议高频考点及答案
- 2025国考承德市检验检疫岗位行测必刷题及答案
- 2025国考大连市税收征管岗位申论预测卷及答案
- 碳市场价格发现机制-洞察与解读
- 2025年大学辅导员招聘考试题库: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方案设计试题
- 2024-2025学年广东省广大附中大联盟九年级(上)期中联考道法试题及答案
- 塔吊使用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 中国烟草招聘考试真题2024
- 2025江苏南京市玄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23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人教PEP版四年级英语上册 Unit 2 My friends 单元测试卷(含答案含听力原文)
- 2025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事业单位编制外工作人员(119人)考试参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湖南省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艾灸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世界少年奥林匹克思维能力测评地方选拔活动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数学竞赛试题B卷
- 四年级数学上册第1单元《 大数的认识 》作业设计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