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一——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pdf_第1页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一——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pdf_第2页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一——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pdf_第3页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一——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pdf_第4页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一——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 一 A 声级与N R 曲线的关系 卢庆普翁仪璧熊文波张国宁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华南理工大学 杭州爱华电子研究所 中国环科院标准所 1 前言 P 目前国内对室内低频噪声的污染还没有明确统一有效的评价方法 而在实际的环境监测 评价和管理工作当中又迫切地需要有这种评价方法 本文主要结合环境监测工作的实践 研 究 分析室内低频噪声的评价方法J 2 室内声环境质量评价问题的提出 室内声环境质量问题由来以久 但由于过去室外声环境的污染更为突出 所以室内声环 境质量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从2 0 世纪九十 年代以来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 各类住宅 楼 生活小区 综合性多层与高层建筑物的建成 与使用 建筑物附近以及内部安装了相应的机电 设施 如电梯 生活用水泵 供电变压器 空调 制冷机房 冷却水塔 各类通风机 抽油烟机等 以及一些娱乐场所如D I S C O 歌舞厅等 上述各 类设备在运行中产生的振动和噪声 主要是通过 建筑结构直接传播至建筑物室内 也有部分是通 过空气传播 经过门窗穿透进入建筑物室内 造 成对室内工作 居住者的干扰 近年来不断收到 此类投诉 这类噪声的污染特点是 用A 声级作 为评价量 多数情况并没有超出受影响者所在区 域的室内环境噪声标准 但受影响者的反映却非 常强烈 甚至有些受影响的群众反映感觉简直要 发疯了 这类噪声的污染特征是 其频谱特性呈 低频特性 根据各种实例 包括风机 公变房 电梯房 水泵房 制冷压缩机 卡拉O K 舞厅等 的现场测量 发现其噪声频谱中 倍频程声压级 的峰值多数出现在1 2 5 H z 或2 5 0 I I z 这两个中心 频率点 如图2 1 和图2 2 所示 在室内受到低频噪声污染的情况下 用声学 仪器给出的A 计权声级 客观量 与受影响者的 感受 主观量 并不一致 这是因为在声学测量 圈2 3A 计权曲线 仪器中 参考等响曲线 一般设置计权网络A C 插在放大电路之间 它使所接收的声音按不 同的频率作不同程度的滤波 其中A 计权网络是模拟人耳对4 0 方纯音的响应 即与4 0 方等 响曲线的倒立形接近 声音经过A 计权网络滤波后 其5 0 0 l I z 以下的低频段有较大的衰减 如图2 3 所示 而室内低频噪声的倍频程声压级峰值正好位于5 0 0H z 以下的低频段 因此 采用A 声级来评价噪声 其缺点是不能够准确地反映噪声源的频谱特性 相同的A 声级 其频谱特性可以有很大的差异 显然 对于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的测量评价 仅采用A 声级作 为评价量是不够的 3 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标准中有关室内环境噪声的评价和测量的规定 我国现行的环境噪声标准中有关室内环境噪声的评价和测量是这样规定的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 B T1 4 6 2 3 9 3 5 测量方法 5 4 不得不在室内测量时 室内噪声限值低于所在区域标准值l O d B 测点距墙面和其他主要反射面不小 于1 m 距地板1 2 1 5 m 距窗户约1 5 m 开窗状态下洲量 工业企业厂界嗓声标准 G B1 2 3 4 9 9 0 2 6 测点位置的选择 26 2 若厂界与居民住宅相连 厂界噪声无法测量时 测点应选在居室中央 室内限值应比相应标准值低 1 0 d B 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 B T3 2 2 2 9 4 5 测量方法 5 1 3 建筑物内的洲量 这些测量应在所需测试的喙声影响的环境中建筑物内进行 测量位王曩好离墙面或其它反射面至少1 m 离地面1 2 1 5 m 离窗1 5 m 处 叶L f p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G B J1 1 8 8 8 一幸总则 第1 0 1 备为提高民用建筑的使用功能 保证室内有良好的声环境 特制订本规范 第1 0 4 条本规范允许噪声级的基本参量 应采用 计权 声级 各类建筑的允 许噪声级 应为昼问开窗条件下的标准值 且噪声特性为稳态噪声 对不同的噪声特性 包括峰值因素 频率特性 持续时间和起伏等 应按本规范附录一的规定 对噪声测量值进行修正 允许噪声级的测量 应 在影响最严重的噪声源发声时进行 测量方法应符合附录二的要求 注 时使用中不需开窗的建筑 倒如有空讽的宾馆客房 丸许隶声蛀指关富情巩下的曝产值 附录一室内允许噪声氟与噪声测量值的修正以度相应的评价曲线的换算 一 因昼夜时间不同 室内允许噪声级的修正 本规范中的允许噪声级的数值是按白天的要求制 订的 如测量时间与此不符 应接附表3 1 进行修正 注 表中昼夜时间也可按当地人民政府及地区习 惯 季节变化而划定 瞬时坷不阳甘克诈唪产量的謦正值附表31 I时间倍正值 声扳 d B I 叠阃 0 6 O o 一2 2 o o O I 夜闻 2 2 o o 一0 6 o o 一l O 二 因噪声特性不同 对噪声测量值的修正目噪声特性不罔时唯声洲量值的蕾正值附囊3 2 对于各种不同特性的噪声潮量值 应进行修正 其 修正值应符合附表3 2 的规定 注 声级随时问变化较为复杂的噪声 允许噪声报应采 用等效 连续 声级 等效 连续 声级的测量 应符 合附录 的要求 三 噪声级与相应的噪声评价曲线的块算 在隔声设计中有时对噪声的频谱有一定的要求 可 按下式将测得的噪声级换算噪声评价曲线 N R L 一5 修正值 噪 声特性 产妊 d B 穗 持续稳定的噪声 O 态 脉冲性穗态嚎声 划童击 竹接声 5 嚷 舍有可听地音的穗态唪声 如袖叫 声 蜜蜂的嗡嗡声 5 间歇噪声 在半小时内噪声所占时问的百分数 非 1 0 0 一5 6 穗 靳一1 8 5 态 1 8 6 一lO 囔 5 0 的条件下 两种倍频程频带 宽度的A 声级与噪声评价数N R 的线性关系几乎是完全重合的 在N I l 数 5 0 的条件下 3 1 5 m g7 8 0 0 0 B z 倍频程频带宽度的A 声级与N R 数的线性关系开始偏离6 3 8 0 0 0 H z 倍频程频带宽度的 A 声级与N R 数的线性关系 随着N R 数的递减 这种偏离越来越明显 这一点可以进 步通过 两种倍频程频带宽度的A 声级与N R 数的差值图 图6 2 反映出来 从图6 2 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 当N l l 数 8 0 的条件下 两种倍频程频带宽度的A 声级 与N R 数的差值基本是相同的 在N R 数 5 0 d B A 时 来评价室内 低频噪声污染是较为合适的 它全面地反映了室内噪声的频谱特性 更符合声环境的实际情 况 因而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正常生活 保证人体的休息和睡眠 有效地提高室内声环境的 质量 同时也为噪声控制和设计提供了必要的测试依据 8 参考文献 1 马犬猷 氍噪声控制学 科学出版社 1 9 8 7 2 王文奇 江珍泉 噪声控制技术 化学工业出版社 1 9 87 1 0 3J 张沛商 姜亢 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 1 9 9 1 7 4 方丹群 王文奇 孙家麒 噪声控制 北京出版社 1 9 8 6 2 5 陈秀娟 实用噪声与振动控制 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 1 9 9 6 5 6 张重超 机电设备噪声控制工程学 轻工业出版社 1 9 8 9 7 任文堂 郄维周 交通噪声厦其控制 人民交通出版社 1 9 8 4 9 8 潘仲麟 张邦使 环境声学与噪声控制 杭州大学出版社 1 9 9 7 9 9 赵松龄 噪声的降低与隔离 同济大学出版社 1 9 8 9 4 1 0 陈沛林 岳孝芳 空调与制冷技术手册 同济大学出版社 1 9 9 2 3 儿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G B T1 4 6 23 9 3 1 2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 G B1 2 3 4 9 9 0 13 声学环境噪声测量方法 c B 丁3 2 2 2 9 4 1 4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 6 B J1 1 8 8 8 2 4 图6 5 低频噪声污染实例 以N R L 一1 0 为评价标准 图6 5l天河区城建局综合楼 饭堂厨房风机噪声扰民清晨监测结果 图6 53 海珠区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室 压力机噪声扰民昼间监测结果 图6 量5 好又多百货商业广场有限公司前进分公司 冷库制冷压缩机房噪声扰民夜间监测结果 注 文章中所引用实列的地点均在广州市内 图6 5 2海印苑海韵棱 电梯噪声扰民夜间监测结果 图6 5 4 新干线夜总会 噪声扰民夜间监测结果 图6 5 6自云明珠广场明影阁 变频水泵噪声扰民夜间监测结果 苫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 一 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 一 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 作者 卢庆普 翁仪璧 熊文波 张国宁 作者单位 卢庆普 广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翁仪璧 华南理工大学 熊文波 杭州爱华电子研究所 张国宁 中国环科院标准所 相似文献 10条 相似文献 10条 1 会议论文 陈端石 车驰东 室内声环境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述评 对于室内噪声或声环境的评价 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 仅用A计权声级或NC数并不能完全表示这种噪声的主观 人的感知 属性 听者所感受到的烦扰度不仅与A声级的高低有关 而且取决于其它若干因素 例如噪声的频谱特性 尤其是频谱的不平衡性 突出的低频声及其波动性 噪声的时变性 频谱中明显高于平均值的单调音成分等 对于惯用的NC曲线 RC曲线及 NCB曲线等评价方法作了说明与比较 在此基础上 重点介绍近年来国外相继提出的新的RCMark 方法以及RNC曲线评价方法 最后对于不同场合室内声环境评价方法的应用及差别作一些探讨 2 会议论文 卢庆普 翁仪璧 熊文波 张国宁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 二 C声级与A声级的关系 2003 目前在室内低频噪声污染的评价中 除了上文 室内低频噪声评价探讨 一 中提到的利用A声级与NR曲线的关系以外 还在另外一种观点 认为可利用C声级与A声级的差值来判断是否存在低频噪声的污染 本文主要是结合环境噪声监测工作的实践 分析这种观点的可行性 3 学位论文 付聪 临街建筑室内环境噪声对人体生理参数影响研究 2005 随着城市社会经济发展 人口增长以及汽车拥有量大幅度增加等原因 居住环境和生活质量等问题日益突出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 人们对室内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室内声环境是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 我国有相当一部分临街住宅和办公楼 主要指城市主 次干道和交通流量较大的支线两侧的住宅和办公楼 住在临街的 居民 受噪声污染的情况非常严重 目前由于噪声出现的扰民事件不断出现 而其中有些噪声污染并没有超过国家或地方标准 我国目前还没有道路交通噪声标准 本文首先对重庆市区部分临街建筑和非临街建筑室内环境进行调查 分析临街建筑室内噪声对居民生活和工作的影响程度 然后在实验室测试室内环境噪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影响 同时对受试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分析主观感受与客观测试数据的关系 本文对临街建筑室内环境噪声对人体生理参数的影响进行研究 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 此次研究的对象为临街建筑室内环境噪声 研究健康人群在不同强度的噪声暴露下 0 1 这个结论 还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分析 主观感受与客观测试数据的关系 得出了主观感觉和客观测试的一致性 说明采用主观问卷调查的方式可以作为研究噪声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一种手段 4 会议论文 卢庆普 郑玮莹 罗钦平 声环境质量评价的探讨 2008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我们经常发现无论是在人们居住或工作的建筑物室内或户外 工业生产场所或公共场所 人们对环境噪声提出抱怨时 其环境噪声的A声级评价量却是达标的 引起上述场所抱怨的噪声可能来自结构传声或空气传声的影响 其共同特征是噪声频谱中 某些中心频率 多数在500Hz以下 对应的声压级往往呈现异常的峰值 通常比背景值 高出5分贝以上 其频谱特性多数呈低频的频谱特性 也可能是呈中频甚至呈高频的频谱特性 显然 采用A声级作为单值评价量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反映声环境质量问题的污染特征 不能实现声环境质量评价主客观的统一 作者在研究了大量通过结构传声或空气传声引起的室内声环境质量问题个案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比较完整的室内声环境质量的测量评价方 法 该方法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近几年 我们运用该方法成功地解决了大量室内声环境质量问题m 实践证明 该方法对室外场所的声环境质量问题同样能迎刃而解 化解了许多由声环境质量问题引发的社会矛盾 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本文主要通过对各类型场合声环境质量问题典型个案污染特征的分析 探讨声环境质量评价 5 学位论文 白静 居住区与住宅声环境保障技术 1999 随着社会和现代城市住区的发展 城市环境噪声对居柱区与住宅的影响日趋严重 如何改善和提高居住区与住宅声环境质量 已成为实现居住区与住宅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 居住区与住宅声环境是居住区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包括两大部分 即 居住区的声环境和住宅室内声环境 该论文针对居住区与住宅声环境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较系统地分析 了改善和提高居住区与住宅声环境质量的措施和技术手段 其中 提出了建立可持续的居住区与住宅声环境质量评价指标和体系 概述了改善居住区与住宅声环境质量的一般途径 强调要从规划设计 施工管理和评价监督等不同环节处着手解决声环境问题 还较系统介绍了道路声屏障防噪技术和保障临待住宅声环境的技术 重点研究了改善住宅内声环境的方法和途 径 较系统地提出了改善住宅室内墙 楼板隔声性能的具体技术途径 6 期刊论文 刘亚 孟庆林 梁剑麟 任俊 深圳万科温馨家园环境噪声分析与评价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1 33 4 道路交通噪声是大中城市主要噪声污染源之一 临街居住区受道路交通噪声干扰日趋严重 本文调查实测了深圳万科温馨家园住宅小区所处地段的交通噪声状况 分析了小区附近声环境的地面水平分布特征 高层楼房垂直分布特征及产生原因 提出了改善室内声环境 减少噪声干扰的防治对策 7 期刊论文 李雪平 LI Xue ping 城市居住小区室内环境噪声的测量与分析 山西建筑2007 33 21 通过测量及调查西安明德门居住小区的室内环境噪声水平 分析了其噪声的来源 并针对性地提出了采用降低城市环境噪声 改进我国现有住宅门窗的隔声性能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采用 浮筑楼面 做法等改善城市住宅室内声环境的措施 8 学位论文 刘子强 居住区声环境研究 2003 声环境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在生理和心理以及行为习惯等方面都给人类带来极大的影响 当前 居住区声环境是一个世界性普遍关注的问题 长期以来 中国的居住区声环境质量仍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还存在不少的问题 进入21世纪 随着住宅建设的飞速发展 在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以及对健康舒适生活环境的不断追求之下 有必要对中国当前居住 区声环境状况进行研究和探讨 以探明当前的问题及以后改进的可能 该文在调查研究和资料分析的基础上 结合城市环境噪声对居住区声环境的影响 综述了噪声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通过对天津市居住区声环境现状进行调研 详细阐述了当前中国居住区声环境所发生的变化 该文还探讨了居住区声环境规划中的一些方法与可行的技术手段 分类详细介绍了改善室内 声环境的具体构造技术措施 最后 通过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