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T产业世界地图编者按: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受到全球经济衰退影响的、总体来说仍然保持活力的、发达国家IT支出明显减少的、发展中国家情况乐观的“IT产业世界地图”。为了扼要描绘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的现状,我们利用IDG的全球信息资源,采访了中国信息产业部情报所研究中心、IDC(中国)公司、中国台湾省资讯传真周刊、IDG(美国)公司、加拿大计算机世界报、英国Macworld杂志和Digit杂志、德国计算机世界报、IDG(法国)公司、IDG(日本)公司、韩国高科技信息杂志、新加坡计算机世界报、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匈牙利计算机世界报、乌克兰计算机世界报、波兰计算机世界报、南斯拉夫Pc World杂志、哥斯达黎加计算机世界报、IDC(智利)公司、厄瓜多尔Pc World杂志的总编或负责人,记录他们在2003新年伊始对各自国家IT产业的总体评价。并选择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以色列、印度、爱尔兰、韩国、新加坡和中国单独成篇,系统述评这11个有代表性的国家的IT业,并力图突出各自特点。英国Macworld杂志与Digit杂志总编Simon Jary 由于低迷的企业经济环境,2002年对英国的信息产业而言可谓平静的一年。信息产业的最大变化是在消费和小型企业市场,快速的宽带互联网接入真正大规模启动。相信价格的变化真正启动了宽带的革命。由于企业支出依然较低,但消费支出却持续增长,预计2003年最有盈利前景的会是消费电子和家用计算。(采访/李建平)IDG(波兰)公司总经理Kazimierz Szot2002年我国IT产业的增长速度慢了下来,在11年的两位数增长之后,遇到了瓶颈。新政府放慢了私有化进程。今年我国最大的事件就是2002年12月宣布将在2004年3月加入欧盟,这将给我国经济带来巨大的促进。我国总人口是3800万,现在已有1260万手机用户。电子政务和IT服务将会是今后几年最有希望的领域。(采访/余波)中国计算机世界报总编辑刘九如“我们伸出脚去踩起跳的踏板,”中国计算机世界报总编辑刘九如说。在他眼中,新世纪的头几年正在见证中国IT产业的调整变革2000年和2001年,从.Com泡沫中回归,人们渐渐重拾冷静和理智;2002年和2003年,各个企业都在寻找“站位”,通过选择和变革,踩上了踏板;其后的两年,相信产业会有新的起跳。刘九如认为,2002年中国IT产业最值得关注的变化是在“应用瓶颈”上有了新的突破,应用是产业链上的关键环节,前几年IT产业发展平缓,其实是应用不够充分,出现了瓶颈。2002年电子政务和信息化热明显拉动了应用需求。“如果要说2002年最大的新闻事件,”刘九如说,“应该是电信业的重组和变革。”中国电信的分家和各大电信公司挂牌,让整个国家通信产业的氛围彻底改变;本土企业在境外的资本运作、向国际市场渗透的尝试和中国通信市场对外国企业的逐步开放,将重新描绘这片天空的星图。刘九如总编相信,我国中央政府正在加大对IT产业的推力,并且已经得到正反馈。2001年成立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朱总理亲任组长,体现了对信息化的重视。2002年出台的三个关键性的政策性文件包括:国家计委制订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信息化重点专项规划、国务院办公厅47号文件振兴软件产业行动纲要和中共中央办公厅17号文件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数字说话去年,我国互联网用户数达到约5000万,国产手机的市场占有率超过30%,中央财政对电子政务建设拨款340亿元这些数据可以算做“九如欣喜看2002年”的注脚。(采访/熊伟)匈牙利计算机世界总编Maria Lakatos匈牙利IT产业领域2002年最大的变化是政府信息产业主管部门的成立,我国必须进行相关政策法规的改进以适应欧盟的要求,如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和PC渗透率等方面。PC普及在我国还不够,但政府已经开始减税以促进消费。难以致信的是,我国的手机渗透率却已经达到50,基于手机短信的E-bank服务将是最有希望的领域,因为我国每天发送600万条sms短信。(采访/余波)南斯拉夫PC World执行董事Aleksandar Spasic2002年我国IT领域最大的改变是,大家开始使用正版软件了。过去我国软件的正版率只有1%,但是从2003年1月1日开始,法律规定所有软件都必须用正版,你们可以想像一下这个效果。2002年一整年我国都在调整自己的信息技术相关法律条文以符合欧盟的要求。塞尔维亚政府已经停止征收过去对计算机和软件课以的20%的税,这使得我国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有了更大的空间。不幸的是,我国只有4%的Internet渗透率,但是有超过30%的人用上了手机。这是巴尔干半岛的十年战乱和国际制裁的结果。2002年让人鼓舞的事是有了许多最大的知名IT公司进入我国,如Microsoft、HP、Cisco、Oracle等。(采访/余波)马耳他PC World总编Tony Mule Stagno或许今年我国信息产业最大的新闻是Microsoft(不管你爱它还是恨它)与马耳他政府达成协议,在我国建立一个信息通信产业的“Entre of Excellence”。Microsoft还宣布正在研究在Windows XP中加入马耳他语的支持的问题。2002年我国给人以最深刻印象的是移动电话使用的增长,在2002年3月移动渗透率已达到64%,第一次超过固定电话用户数量。(采访/余波)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副首席科学家 Azriel Hemar高科技在以色列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科技研发的支持。以色列政府拥有很多支持科技发展的项目,包括孵化器、对初创企业的资助、推动基本研发的合作计划等。以色列电子行业141.5亿美元的销售额中,出口额为117.5亿美元。其中,软件的出口额超过了30亿美元,国内销售额为42亿美元。目前,以色列移动用户已达560万,渗透率高达90;家庭拥有PC比率高达54;互联网家庭用户渗透率达40。(采访/李建平)新加坡计算机世界报Tan Ee Sze在经济低迷,尤其是科技领域衰退的环境下,无线技术的发展在2002年的新加坡显得尤为突出。全新加坡建设了数百个WLAN热点,移动用户的渗透率达人口的76,318万人。外包领域则因DBS银行与IBM的12亿新元的IT外包大单而得到推动,一家当地大型银行采取外包的决定相信也会促使其他企业仿效。对经济的普遍悲观情绪影响了IT业,最终用户,尤其是当地大型银行的整合对IT支出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新加坡政府对IT业的支持主要在重要领域的技术开发尤其是在无线和Web服务,包括资助试验费用、建设基础设施为新技术提供试验台。此外,政府的重要支持还在于人力资源开发,2002年政府大力推动本地劳动力的再培训,提升IT专业人士的技能和提供网格计算、Web服务等新兴技术的培训。2003年无线在新加坡肯定是非常有前景的领域,现在电信运营商正在致力于WLAN与GPRS的整合,以实现从WLAN到公共通信无缝过渡。(采访/李建平)IDG(日本)公司总裁兼CEO Setsuro Tamai 2002年,无所不在的网络(随时随地通信)正在走进日本国民的生活。这主要是得益于价格的降低和无线技术的进步。很多硬件厂商,如富士通、NEC、东芝和日立,因经济下滑和PC库存增加而遇到财务困难,其中很多公司大批裁员,并关闭生产线,裁员率有的高达10。日本政府则大力推动e-Japan计划,以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比如高速互联网到户和IP电话的使用。在2003年日本的IT市场,服务器产品、互联网安全系统、无线局域网的发展势头将会更猛,生物IT等领域也会有很多发展。(采访/李建平)加拿大计算机世界总编Michael MacMillan2002年,加拿大信息产业仍然面临严峻的形势,或许是历史上最差的。许多IT从业者,原来一直供不应求,现在发现自己失业了。2002年最大的事件是HP Canada和Compaq Canada的合并,今年最大的订单是我国国家银行之一,加拿大皇家商业银行,与HP签订了价值超过20亿美元的IT外包合同。在2002年12月,联邦政府宣布将组成一个委员会,研究如何把我国的边远地区通过宽带连接起来。同时,政府将削减“Government On-Line”计划预算的传闻最终被证明是一个谣言,这让许多IT企业松了一口气。今后几年,我国IT产业最有希望的领域,很明显,是服务和咨询。企业将不再愿意雇佣全职雇员来完成诸如软件安装与维护这样的工作,而是将它们外包出去。能够提升原有资产价值的产品,如商业智能或门户软件,也将大有前途。(采访/余波)美国计算机世界总编Maryfran Johnson许多美国企业的CIO在2002年面临ROI,也就是投资回报(Return on Investment)的问题,因此我国的IT支出放缓。我国信息产业的大事包括HP和Compaq的合并,Microsoft和联邦政府的诉讼。我国的电子政务和隐私法案(在联邦和州的水平上)将促进2003年IT支出的增长。联邦IT预算一直在增加以实施电子政务。在保健领域,被称为HIPPA(Healthcare Information Privacy Protection Act)的新法案也将大大促进IT产业的发展。Internet设备,从手机、PDA到Blackberry双向寻呼机的快速增长,让人鼓舞。在2003年,这些信息设备在全球的销售数量比PC多5倍,PC是1亿台,Internet设备是6亿台。无线和移动在短期内将是最有希望的领域,在下一个十年,“无所不在”和“按需计算”网络将给商业、消费电子、服务等领域带来巨大的商业机会。(采访/余波)韩国高科技信息杂志总裁兼总编Young-Sil Gimm对韩国的信息产业界而言,2002年仍是大发展的一年。宽带互联网用户突破1000万大关,2600万人每日使用互联网,约占韩国人口的一半,2.5G移动用户则超过3000万。信息产业成为韩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因素,占到GDP的12.9,出口额的30。韩国政府同样大力推动电子政务建设。政府拨出近300亿韩元的专项资金用于电子政务建设,以实现两年内70韩国民众在网上办理各项与政府相关事宜,而无需再亲自到政府机构去。(采访/李建平)中国台湾省资讯传真周刊副总编 施鑫泽台湾的信息产业要分外销与内销两方面来谈;首先外销方面,在低利润时代,台湾厂商能进一步降低成本,未来在代工方面还是很有希望的。关键是在Tablet PC等新的产品出现之际,市场能否因此打开,因为这些产品最终将由台湾来代工。比如Xbox便是由台湾厂商生产,但它在全球市场依然输给了PS2。为降低成本,有更多企业把工厂转移到大陆,以完成产业布局。在全球代工环节中,出现大者更大的趋势,台湾光宝集团于去年完成五合一,以提升竞争力。在LCD市场,由于韩国五大厂将批量生产的影响,当前台湾的奇美电子、中华映管、友达光电、广辉电子与瀚宇彩晶等五大厂,面临相当大的竞争压力。至于能否因LCD更替产生的市场扩大而受惠,则仍有待观察。在内销方面,依然会受到全球经济不景气的影响。为刺激内需,台湾提出了数字台湾(e-taiwan)计划,准备明年实现宽带用户达600万的目标,目前台湾的中华电信正在致力于双向宽带的建设;此外还有2兆双星的计划,以刺激半导体产业与LCD产业的发展。未来,台湾官方计划投入362亿台币,其中300亿外包给民间,预计将可创造1000亿的产值。此外,还计划在2006年吸引30个跨国公司在台湾设立R&D中心。目前台湾的手机用户已超过100%,几乎每人均有一支以上的手机,这是一个令人印象深刻的数字,也正是因此,台湾成为全球手机与系统厂商的必争之地。(采访/李建平)厄瓜多尔计算机世界总编 Consuelo Aguirre2002年厄瓜多尔IT产业最大的改变就是,政府增加了电信服务领域的竞争性运营商的数目,两家新的无线本地环路服务提供商入围。在经过5年的艰苦商议后,电子商务法也将被正式批准,这也是推广我国电子政务的一大步。2002年最打动我的数字是手机用户的增长率,手机用户数实现了历史性的高达80%的增长。在今后几年内,我国IT产业领域最有希望的是本地软件产业。(采访/余波)哥斯达黎加计算机世界总编Alonso Trejos哥斯达黎加2002年IT产业领域最大的变化是新的GSM移动电话网的开通,过去我国只有旧的TDMA移动电话网。哥斯达黎加的电子政务已经开始起步,国民可以在网上与政府打很多交道,如查税、交税、查询法规、查询公共服务信息,甚至在有的地方可以上网选举投票。(采访/余波)新西兰计算机世界总编Anthony Doesburg2002年,我国政府通过了电子交易法案(Electronic Transactions Bill),这将为我国的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打好法律基础。新西兰一直在Internet和手机渗透率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从商业观点来看,IT服务会在今后几年有很好的前景,人们可以在Java和电子商务相关领域找到很有前途的工作。(采访/余波)IDC(智利)公司总经理Ricardo Stevenson2002年我国的宽带开始起步,为我国信息技术的未来打下了坚实基础。智利政府一直致力于通过信息技术为国民和企业提供服务,但是这方面的预算现在还很少。2002年我国手机用户超过了固定电话用户,尽管智利的Internet渗透率比发达国家低得多,但在拉美是比较高的。消费电子产品的消费,例如DVD,会在今后几年有爆炸性的增长。(采访/余波)IT产业世界地图高低不平计算机世界记者 熊伟匈牙利IDG同事Maria女士愉快的声音从电话听筒中传来的时候,我们对IT产业刚刚经过了全球性增长停滞的一年不由得产生了些许怀疑。和匈牙利一样,乌克兰、厄瓜多尔、哥斯达黎加的被访者告诉我们,IT产业都在他们各自国家经济建设的“自行车赛”中穿着黄色领骑衫。然而数据是无情的。IDC中国公司副总经理万宁介绍说,去年是IDC调整预测数字最多的一年,每次调整的方向都是向下,再向下。预计2002年全球IT产业规模比2001年仅增长1%,这个数字给几年来习惯了两位数增长的业界的感觉如同火箭上升时加速度突然消失造成的失重。2002年是全球IT支出的低谷,统计曲线在这里做了一个俯冲,且看IDC公司高级副总裁Philippe de Marcillac在2002年IT财富年会上展示的一张幻灯片。不幸的负数出现在2001年之后, 2002年的IT支出年增长率降到了前所未有的-2%-4%,今年可能上升到6%,但要重新达到2000年的11%,直到2006年都是没有希望的。被掩盖的真相全球性的数据为何与发展中国家的情况如此背道而驰?看一下亚洲的情况就知道了,中国、韩国、印度这些重要市场的IT支出增长率都是正值,但日本一个国家是负值,整个亚洲2002年的IT支出就低于2001年了。美国、日本这样的IT大国市场在全球市场中占的比重太大,从发展中国家传来的好消息不过是在秤盘上加几只小小的砝码,并没有改变天平的偏向。单从数字上看,全球IT产业的确笼罩在灰暗的天空之下,但几个有限的数字并不能描绘世界的全貌。发达国家市场的发展趋势主导着世界趋势,掩盖了其他国家的发展图景的丰富性。这些在某种程度上“拖后腿的”国家包括北美国家、西欧国家和日本它们可以被归入IT发展第一梯队。韩国、澳大利亚这样的国家算第二梯队,中国、印度等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是第三梯队,非洲和西亚的大部分国家是第四梯队。在第一梯队国家的IT企业叫苦连天的时候,第二梯队进入了平稳运行的成熟期,第三梯队正高速发展,那些开始信息技术建设的第四梯队国家,形势也大都不错。世界地图高低不平。工场不是工厂算算正在使用的笔记本电脑出自多少地方的生产者之手吧。CPU在美国生产,主板在我国台湾省生产,内存出自韩国人之手,硬盘来自欧洲,LCD屏是日本人做的,整机组装由台湾人在广东开设的工厂完成,品牌标志是内地厂家自己贴上去的。全球性已经是并且早就是IT产业的固有属性了。虽然如此,虽然全球性已经深入IT产品的骨髓,但这个产业更进一步的全球化从来没有停止过,各种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组合,比信风和洋流都要常见。那么我们的业界已经做好准备了吗?我们的业界已经“WTO就绪”了吗?现在正是“中国世界工厂”论盛行的时候,IT制造也被当做我们的希望之一,但有一个现象不应该被我们忽视:中国内地被人当做一颗珠子串进全球IT产业链,而不是主动成为产业链的一环。形式上两者似乎没有差别,行为主体却是不同的。在很大程度上,中国内地是别人开设工厂的“场所”,并没有成为真正的世界工厂。工场不是工厂。印度和爱尔兰出口软件,韩国出口手机技术,我们出口什么呢?内地市场很大,这的确是我们的优势,常常听到很多企业说,在自己的市场上做好了就很不错几乎要弹冠相庆了。但弹冠相庆的同时,我们的另一只眼睛,应该盯着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十几天前,在尼罗河畔的小城Edfu,这个远在大多数中国人视野之外的地方,一位导游经过商场时对记者说:“China make everything!”(中国制造一切!)什么时候,我们IT产业,也像服装和玩具产业那样,生产自己的品牌,也帮境外品牌代工,产品每天都整船整船地出海?或许勇猛精进的胆略和目光长远的投入正是我们需要增添的。怎样的一年研究第一梯队的现状,可以预见我们自己的未来。这就如同PC制造业和手机制造业的可比性。我国的PC厂商用了三年左右的时间,从零开始占领了国内PC市场的半壁江山;2002年,国产手机占有率从年初的接近于零,上升到年末的超过30%。万宁说,像韩国走过的路一样,中国的手机大量出口就要发生了。同样的,我们的现状,多少带了些第一梯队历史的影子。过去的一年,我国也像美国前些年那样,信息化应用的知识准备在各行各业展开。那些IT产品的企业用户们,很多在2002年更新了系统,它们不仅办成了事,还开始学会少花钱“少花钱”听起来不是什么好消息,但用户的进步正是业界的希望。刚刚过去的2002年,对于IT厂商来说是困难的一年,市场增长放缓的全球大势,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了第一梯队国家以外的地方。刚刚过去的2002年,对于信息化的用户来说是学习和调整的一年。从这些用户身上我们看到,IT厂商的困难不会持续下去。本报总编辑刘九如预计,2003年将是中国IT产业新飞跃的开端。致谢在IT产业世界地图报道的准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兄弟机构的热情支持。它们包括:中国信息产业部情报所研究中心;IDC(中国)公司;中国台湾省资讯传真周刊;IDG(美国)公司;英国Macworld杂志、Digit杂志;德国计算机世界报;IDG(法国)公司;IDG(日本)公司;韩国高科技信息杂志;新加坡计算机世界报;匈牙利计算机世界报;乌克兰计算机世界报;挪威计算机世界报;捷克计算机世界报;南斯拉夫Pc World杂志;伊朗Pc World杂志;缅甸Pc World杂志;哥斯达黎加计算机世界报;尼日利亚Pc World杂志;厄瓜多尔Pc World杂志。美国:谁在支撑IT? 计算机世界记者 马文方在信息化作为一个时髦的名词四处流行的今天,作为全球首屈一指的信息化强国,美国的信息产业和市场已经被不厌其烦地说过多遍。这就迫使我们换个角度,去寻找一些数字来探究一下美国信息产业长盛不衰的理由。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当今全球经济中扮演着如此重要的角色,以至于世界经济论坛在其最新的全球竞争力报告中认为:没有技术的进步,一些国家也可以通过诸如资本的高积累率等来实现很高的生活标准,但它们却无法持续高兴地看到高的经济增长率。当技术特别是技术创新成为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时,它在一个国家中的战略地位是不言而喻的,而围绕其所做的种种努力也就可以理解了。因此,把信息技术放在经济环境中,是谈论信息化的前提。创新经济的来临在2002年全球竞争力排名上,美国位居第一。世界经济论坛在解释将美国列为全球最具竞争力的国家时表示,研究、开发、大学与企业间的合作、教育水平、成熟而又创新的企业与学术社团等与技术相关的因素的出色表现,是美国名列榜首的主要原因;同时,美国还在风险资本市场、接受创新的能力和信息与通信技术的领导地位方面得了高分。2002年,世界经济论坛还把美国排在全球信息技术报告中网络就绪国家的首位。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2000年的统计,1997年,美国信息技术与通信(ICT)领域的R&D费用为599.16亿美元,占到所有行业的38%;第二位的日本为261.27亿美元,第三位的德国为56.53亿美元。据美国半导体协会(SIA)统计,2000年,美国半导体工业用于研发的费用占到总收入的14%,是其他工业平均值的3倍,这还不包括在制造设施上高昂的投资。美国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PITAA)1999年2月发布的报告指出,在过去的十年中,美国约1/3的经济增长率是由IT产业贡献的,同时,IT产业还创造了数百万个良好收入的职位。报告认为,对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做出贡献的许多创新得益于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政府对研究的资助。正是IT产业的迅速发展和对其他行业的渗透,大幅提高了美国劳动生产率。在1990年至1995年间,美国年均劳动生产率提高为0.8%,而1995至2000年间则提高至2.6%。加之IT技术对通胀的抑制,从而创造了美国建国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增长。 人的信息化IT产业首先应该是知识密集型产业,它对从业人员的知识水平有着很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群体也是信息技术最有力的消费群体;因此,作为信息化的主体,人的信息化程度和与之密切相关的教育程度应该引起所有关注信息化建设的人们的足够重视。在信息化普及程度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电信联盟的统计,美国每千人拥有:212份报纸(1996年),2116台收音机(1996年),806台电视机(1997年),673部电话(1997年),400部移动电话(2000年),585台电脑(2000年)。根据美国统计局公布的统计报告,美国总人口2001年为2.78059亿人。2000年,美国51%的家庭拥有电脑,具体分布为:城市51.5%,市中心46.3%,乡村49.6%。家庭互联网接入方面,1998年为26.2%,2000年为41.5%。美国是全球互联网用户人数最多的国家。市场调查机构eTForecasts 2002年12月的统计表明,美国互联网用户为16070万人。根据美国ComScore Media Metrix公司2002年的统计,美国现有990万人通过无线手段访问互联网。教育是人的现代化和信息化的基础。1998年,美国25至64岁的人群中有27%接受过高等教育,其比例位居西方工业国家首位。尤为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政府在教育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的投入,据美国统计局的统计,2001年中小学和职业教育经费支出高达228.67亿美元,2003年预计为320.22亿美元,在111134所中小学中,67.4%具有高速互联网接入,84.8%拥有局域网,平均每4.4人拥有一台电脑;而同期高等教育的支出分别为121.04亿美元和151.58亿美元。需要说明的是,教育部的拨款只是美国大学多种经费来源之一。政府的角色美国之所以成为首屈一指的科技大国,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美国现行的由政府、企业、大学与基础科研机构、民间非营利机构组成的科研运行体制。美国政府对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干预在克林顿执政期间表现得十分突出。克林顿在竞选时曾发表了技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上任之后,又发表了促进美国经济增长的技术:加强经济竞争力的新方针等文章。上任之初,克林顿于1993年成立并领导了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uncil,NSTC),其成员由副总统、总统科技助理、内阁部长及其他白宫官员组成。NSTC负责协调联邦政府的科学、空间和技术政策。此外,总统科学与技术顾问委员会和总统信息技术顾问委员会则是美国总统在信息技术领域的顾问,后者的使命是“为总统和国会提供独立的指南,以维护美国在先进信息技术领域的卓越地位”。克林顿政府十分重视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重视对信息技术长期项目的研究。在高度成功的“高性能计算与通信计划”的基础上,联邦政府将IT R&D计划的重点放在:高端计算,大规模(Larage scale)网络,高可信赖软件与系统,人机互动与信息管理,软件设计与生产力,与IT相关的社会、经济与IT劳动力等6个领域。联邦IT R&D项目除了人们熟知的、由副总统戈尔大力倡导的信息高速公路下一代互联网计划(NGI)外,还有2000财年发布的“面向21世纪的信息技术计划”(IT2)。2000年2月,克林顿在PITAA的建议下,向该计划追加了5.94亿美元,用于未来5年IT基础研究。2002财年,IT2研究的主要领域为:用于先进计算的基础设施,数据的存储、管理与保存,管理与确保信息的安全与秘密,普遍计算与无线网络,智能机器和机器人网络,未来的计算机,高可信赖软件,宽带光网络,新一代研究人员的教育与训练等。除了对IT基础研究的支持外,联邦政府还注重信息技术的应用。1997年7月,克林顿颁布“全球电子商务框架”。该框架对全球电子商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除了行政开支的公开性外,美国政府还注重对结果的评估,如教育部、商业部等部门还将评估的结果公之于众,以接受纳税人的检查。商业部还十分看重R&D的资助额与专利和商标申请数量之间的关系。行业协会的力量在推进信息技术进步的过程中,行业协会起着独特的作用。作为信息产业的行业协会,美国信息产业协会(ITAA)显得异常活跃,ITAA通过活动、报告、文章和新闻发布等多种方式来努力为IT产业创造健康的发展环境。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仅新闻发布就高达110多次,其中大多涉及到与IT相关的立法和行政事务,且态度鲜明,标题大都是ITAA欢迎某项提案、ITAA质疑FCC”等。当美中双方在1999年11月签署了历史性的贸易协议后,ITAA会长Harris Miller发表了与中国永久正常的贸易关系将增强美国在IT上的领导地位。“911”事件发生后,ITAA又异乎强烈地关注信息安全。美国半导体协会作为年收入达1020亿美元的美国半导体工业的代言人,在为产业服务时显得更为实用,如:要求联邦政府增加对工程技术研发的资助;要求调整联邦政府的税收政策有利于半导体设备的折旧;要求联邦政府改进出口限制政策,以便扩大市场等。英国:政策先行计算机世界记者 思宁英国政府在过去的几年中出台了众多支持IT的政策,健全而又复杂的金融系统、在世界上备受推崇的教育系统和世界级R&D园区都是英国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优势所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英国政府就开始致力于建立成功的科技园区,为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创造发展条件。所有科技园都集中在大学附近以利于技术研发。很多科技园后来都成了高技术公司的孵化器。上世纪80年代末,英国政府又出台了激励措施,鼓励在重工业地区的大学附近和衰退的城区内建立这样的园区。很多英国大学都有科技园。所有科技园中都有信息技术公司。还有很多新的园区正在计划之中。英国在电子商务方面也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政策,对电子商务提供资金激励。例如: 小企业可以勾销2000年4月1日至2003年3月31日期间因投资信息和通信技术所获得利润的税额; 新的企业管理激励机制帮助小公司招募和留住优秀人员; 2000年到2001年用电子手段申报税款可获得减免; 减免小企业雇主的R&D税额以鼓励R&D投资,2000年4月开始,将100%的减免幅度增加到150%。英国还系统地提出了一些长期的构想。1998年英国政府设定的目标是到2002年年末让英国成为世界上最适合电子贸易的国家。让英国的小企业在利用信息技术方面达到其他G7国家的水平。不过这一目标最后只有一步之遥没有实现,2002年11月份的一份英国政府报告承认,英国还是排在美国之后,位居第二。在Internet发展初期,英国和美国处于并驾齐驱的状态,但是现在英国有些落后。根据欧委会提供的数字,2002年6月,Internet在英国家庭中的普及率为45.0%,高于欧盟的平均值40.4%,与欧盟领先的荷兰相比低20.5个百分点。这其中不乏文化的因素,另一方面,电信基础设施还不够到位,因为英国更注重无线技术。根据2002年9月Nielsen/NetRationgs公司的研究报告,英国在家庭宽带连接Internet方面落在欧洲最后。只有9%的英国家庭是采用高速连接上Internet的,而德国和瑞典这一比例分别为39%和33%。即使Internet普及率低得多的法国,使用宽带的家庭比例也较高。2001年9月,英国宽带上网的家庭比例是5%。该公司的Internet分析师评论说,英国政府的目标是到2005年成为G7国家中宽带连接率最高的国家,以这样的增长率恐怕难以实现。不过英国政府确实正在行动。2002年11月2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说,信息技术是未来英国经济的核心,同时许诺,英国政府为宽带进中学提供资金,到2006年达到所有中学都连上宽带。这是英国政府正在执行的汇集公众服务领域的需求以帮助英国宽带基础设施发展策略的一部分,而且受益的不仅是教育领域。英国Macworld与Digit杂志总编:Simon Jary:由于低迷的企业经济环境,2002年对英国的信息产业而言可谓是平静的一年,信息产业的最大变化是在消费和小型企业市场,快速的宽带互联网接入也真正大规模启动。其中,对宽带的最大推动是英国电信2002年4月份放弃对其他ISP在宽带接入上的收费。数月来,随着价格的下降,宽带用户已达5万,相信价格的变化真正启动了宽带的革命,同时时刻在线的互联网连接也会改变人们使用电脑作为日常生活一部分的方式。由于企业支出依然较低,但消费支出却持续增长,预计明年最有盈利前景的会是消费电子和围绕数码生活的数字摄影、视频和MP3等家用计算。(计算机世界记者 李建平电话采访)法国:需加速“蜕变” 计算机世界记者 思宁法国是比较典型的推行中央集权经济的国家,其经济体制相对僵化和封闭,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来临之后,尤其显得落伍。所以从80年代起,法国政府决心大刀阔斧地进行经济体制改革。但是,直到80年代末,法国政府一直没有真正重视微电子、信息技术等关键产业的发展,而是将重心放在了对传统制造业的技术改造上,使法国在向信息产业的转变换过程中又一次没有及时赶上。由于法国担心Internet会“污染”法国文化,所以法国对Internet的接受比其他国家明显晚了一步。目前法国已经卓有成效地改善了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局面,但是在高技术领域就业人数的比例和增长率还不够高。根据欧委会统计办公室2002年12月发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法国制造业的就业人数是其总就业人数的18.5%,而1994年到1995年间,这一比例高达30%。2001年法国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人数占法国总就业人数的1.4%,刚好是欧盟的平均值,但比欧盟中比例最高的爱尔兰低了2.2个百分点。其高技术制造业的就业人数从1996年到2001年的平均年增长率为0.8%,比欧盟的平均增长率高1个百分点,但是欧盟国家中增长率最高的是爱尔兰,为11.9%。法国在高技术服务业的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4.1%,欧盟的平均值是3.6%,欧盟国家中比例最高的是瑞典(5.1%)。法国高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从1996年到2001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是4.0%,欧盟的平均值是6.1%,与欧盟国家中增长最快的爱尔兰(18.2%)相比,差距较大。法国在信息技术领域的强项是音视频产品、电话、电子元件和蜂窝电话,另外法国的智能卡在线支付安全性很高,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设施也很健全。在高速连接方面,法国的投资不如瑞典、芬兰和加拿大的多。2001年,法国在信息技术上的投资占其GDP的4.75%,欧盟15国的平均值是4.17%,最高的是瑞典(6.77%)。法国在通信技术上的投资在GDP中所占比例为2.6%,欧盟国家的平均值是2.8%,最高比例是西班牙的3.9%。法国没有针对数字内容的专门法规,有关知识产权的法规是在欧盟的法律框架下制定的。1999年5月,法国法律采用了欧洲法令来保护计算机程序,其中不仅包括软件,还包括编程中使用的代码和算法。1995年7月的法令规定,任何著作的数字化都必须有授权。电子签名的识别是电子商务发展中的关键因素。经过征求公众意见,法国总理2000年8月26日宣布,法国的法律框架适用于Internet,从而法国的法律正式认可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法国发展信息技术有3个优先政策:国家投资的教育项目,目前所有法国中学都连接到了Internet上;在Internet上建立法国文化的影响力,推广法语;通过私营领域的参与发展电子商务。法国政府还采取了很多措施来支持信息技术的发展。例如,创建了国家的风险基金,提供发展基金以资助小公司等。德国:注重R&D计算机世界记者 思宁德国在二战以后曾经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经济奇迹,是继美国、日本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2001年的GDP总值为1.849万亿美元。但是德国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方面相对滞后。面对这种局面,德国加大力度发展信息产业,在很多方面有了一定的进步。德国政府在过去几年中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政策,并将信息通信等高技术的发展作为重点,大幅度地提高了对教育和科研的投入。德国总理施罗德在2000年首次提出,要引进海外信息技术人才,这一计划得到了德国经济和科技界的广泛支持,并在议会中获得顺利通过。1995年,与其他OECD成员国相比,德国的高技术研发支出最低,仅占德国GDP的2.3%。而同期瑞典、日本、韩国、瑞士和美国的研发支出分别占其GDP的3.6%、3.0%、2.7%、2.7%和2.6%。在OECD成员国41亿美元的总研发支出中,仅美国就占据了43.5%,日本和欧洲分别占20.0%和31%,德国只贡献了9.5%。当时德国的高技术行业比较注重容易打开市场的产品的创新以及热衷于专利的发布,而较少关注基础技术研究。德国政府意识到,从长远来看,这必将影响德国在全球技术领域的地位。因此德国政府积极行动起来,提倡并支持在大学和专门的研究中心进行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包括Fraunhofer研究所和Max-Plank研究所。欧委会统计办公室2002年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1998年欧盟有4个地区在R&D支出上表现出色,这4个地区全部在德国,分别是Braunschweig、Stuttgart、Oberbayern和Tubingen。这份报告提出了10个R&D支出占其GDP比例最高的地区,分别位于4个国家,其中有5个地区属于德国。2000年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长Edelgard Bulmahn呼吁,高技术业界要进一步努力,以巩固和发展德国的技术领先地位。同时Bulmahn宣布,德国政府也将再次增加对教育和R&D的资金支持,并鼓励科学界与工业界的沟通。德国政府计划创建另外的激励政策,以加速研究机构的创新成果转化为市场可行的产品的过程。2002年初,德国政府发布的报告在总结现任政府在支持R&D方面所做的事情时提到:对大学提供服务管制的放松使年轻的科学家和学者能够进行独立的研究,报酬与工作成绩挂钩也改善了研究活动的状况。2000年德国的研发支出是500亿欧元,比1998年增长了12%,预计2002年增长幅度能达到19%。德国政府还增加了对项目资金的投入并进行了结构改革,如德国国家信息技术研究中心与Fraunhofer Gesellschaft的合并等。虽然德国的R&D支出有了大幅度的增长,但在欧盟内部,它仍然落后于芬兰和瑞典。在电子商务方面,德国可以说是欧盟最具潜力的市场,它在信息产业上的优势是基础设施。德国的电信网1999年年初即完成了数字化,是世界上第一个在电话中继站中使用数字技术的国家。德国有健全的综合业务数据网。在XDSL技术方面,它也比大多数邻国更早地完成了初始研究。2002年2月,德国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决定在其后5年内用2.8亿欧元支持新的光纤技术的开发和布署,以使德国获得在该领域的领先地位。另外,德国拥有世界上最快的科学数据高速公路。在光学网与移动通信领域的研发方面,德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沟通随时随地计算机世界记者 李建平1997年以来,在亚洲各国发生的金融危机使日本陷入二战以来最大的萧条中。2002年,富士通、NEC、东芝和日立等硬件厂商因经济下滑和PC库存增加而遇到财务困难,很多公司大批裁员,并关闭生产线,有的裁员率高达10,一度让人感到日本已成西山落日。其实在全球信息产业中,日本仍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信息产业大国,其半导体芯片制造、数码相机、笔记本计算机等产业足以和美国相抗衡。在消费电子方面,日本更是执全球之牛耳。信息产业是日本的经济支柱,在19901999年间,日本信息产业创造出了200万个就业岗位。2000年,日本电子工业产值为26.19万亿日元,比上年增长11;电子产品贸易额达21.56万亿日元,其中出口为14.26万亿日元,60都是出口美国市场。日本信息服务业(包括软件开发与系统建设、管理运营与信息处理)的营业额在19982000年连续增长,目前已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98%。在网络建设方面,日本互联网用户2002年估计达5430万人。截止到6月底,日本宽带用户比上年同期增长了近4倍,达到499万户。但日本同样存在数字鸿沟,互联网利用率较高的是东京及其周边地区。日本的互联网技术虽然落后于美国等地,但充分利用移动电话建立了“移动式数字通信网络”。无线上网方面日本一直领先其他国家,互联网用户中有1000万人通过移动电话上网(2001年)。DoCoMo公司的I-mode带动了外围的商机。IDG日本总裁兼CEO Setsuro Tamai介绍,2002年的日本“无所不在的网络生活”(Ubiquitous life, 随时随地通信)走近国民。这主要是得益于通信价格的降低和无线技术的进步。互联网接入更加便宜,同时具备相机、PDA功能的移动电话的用户也大量增加,802.11等无线技术得到广泛应用,甚至应用到麦当劳快餐店,这使得计算机可实现更高速的无线接入。与很多国家一样,日本信息产业的发展是与政府作用分不开的。为推动信息产业发展,日本政府制订了很多发展战略和倾斜性政策。2000年日本政府制订了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战略,实施新纪元工程。2000年7月,日本政府设立“IT战略本部”,通过了IT基本法,“要在五年建成世界上最先进的信息化国家”。在日本政府的预算中,信息技术的投资逐年增加,1996年的投资总额为1.3万亿日元,2000年增加到1.7万亿日元,四年内增加了30。同时,日本信息通信产业本身的研发经费也占到各行业研发经费总和的30以上。2002年1月,日本政府追加2.3亿美元预算,以支持遭遇困境的半导体制造业。在电子政务方面,2001年5月日本政府推出“e-Japan”重点计划,要建立水平最高的信息通信网络,实现2005年1000万家庭超高速上网,3000万家庭廉价上网,上网普及率达60以上;同时推动行政机构和公共领域应用通信技术。总务省在2001年10 月发表了“电子政府电子自治体推进计划”。根据这一计划,2001年10月在都道府县以及政令市开始运用将地方公共团体连接起来的综合行政网络(LGWAN),在2002年度扩大到其他的市、町和村,从2003年度开始在所有的地方自治体中运用。据悉,电子自治体的目的不仅在于提高行政效率,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市民参与的促进也是重要的课题。在IDG日本总裁兼CEO Setsuro Tamai看来,2003年的日本IT市场,服务器产品将会大有希望。此外,病毒与电子恐怖主义的威胁将使互联网安全系统得到更多预算。无线局域网和生物IT的发展前景也会更光明。以色列:夹缝中的奇迹计算机世界记者 李建平沿以色列的地中海海岸,从特拉维夫市向北驱车行驶几分钟,一片工业区在沙丘中拔地而起,这就是以色列著名的Herzliya工业区。在这里可以看到Motorola和3Com等跨国公司的身影,但坐落在这片两平方英里区域的多数公司却不太为人所知,至少它们的名声没有传播到各自市场之外,多数成功的企业都是在近几年涌现的。Herzliya工业区在以色列并非绝无仅有。类似的工业区遍布特拉维夫和海法市之间的沿海区域。在一些地方,本土科技公司以每36小时一家的速度诞生。目前以色列大约有2500家活跃的初创企业,是世界上最大的初创企业中心之一。自1995年以来,高科技就已开始成为以色列经济增长的动力,这些小企业对以色列来说举足轻重。据以色列银行估计,高科技约占以色列工业产值的2/3,工业出口的80。除美国外,似乎没有哪个国家像以色列这样利用新兴企业建立起自己的科技业。在过去,以色列的经济是由政府进行微观管理:政府不仅控制企业,还对资本市场、贸易、土地开发和劳资关系进行严格的管理。尽管以色列政府近年来放开了很多,但仍继续对经济进行干预。在这样的环境下,随心所欲的高科技业似乎很难繁荣,那么高科技为何能在以色列得到迅猛发展呢?据以色列工业与贸易部下属的以色列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副首席科学家Azriel Hemar介绍,高科技在以色列得以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对科技研发的支持。以色列用于教育的投资1997年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9.1,用于科技研发的投入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3.6%,这些比率在世界上都是最高的。这使以色列拥有了高素质的人才,劳动力24%拥有大学学位,在世界上仅次于美国和荷兰。Hemar告诉记者,以色列政府拥有很多支持科技发展的项目,包括孵化器、对初创企业的资助、推动基本研发的合作计划等。1973年设立的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就是负责支持和鼓励科技研发的。仅1999年,就有1000多项研发项目获得了首席科学家办公室的资助。首席科学家办公室在2000年可支配的预算达4.4亿美元,而当年以色列513家企业获得的风险投资就高达31亿美元。根据以色列电子信息工业协会公布的统计数字,2001年以色列电子行业的销售额为141.5亿美元,其中软件占21,电信业占29.6%,平均每位员工的产值在23万美元以上。以色列通信业发展迅速,目前全球通信设备的15来自以色列,5的全球数据通信市场为以色列所拥有;以色列的电信服务市场规模达231亿新谢克尔(约合40多亿美元,2001年12月)。作为市场狭窄的国家,以色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山西省吕梁市第一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基础过关(一)物理试题(无答案)
- 2024-2025学年江西省赣州市高二(下)期末物理试卷(含答案)
- 边防军人知识培训课件
- 机器学习算法在健康保险精算模型中的优化-洞察及研究
- 国产高导热材料在监视器箱散热系统中的替代路径
- 含氟硼酸酯类化合物生物代谢路径与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关联性研究
- 反射式筒灯与智能建筑光环境协同控制的算法优化路径
- 反光织带与智能穿戴设备的柔性集成技术瓶颈突破
- 双碳目标下刮板系统余热回收与能源梯级利用技术突破
- 半导体级副门锁芯片在电磁脉冲环境下的自毁保护机制
- 道路工程施工团队职责分工
- 《人工智能:AIGC基础与应用》高职全套教学课件
- 工程造价信息化管理中的问题与发展趋势
- 燃气管道工程竣工资料
- 室性心动过速护理查房
- 2025届上海市(春秋考)高考英语考纲词汇对照表清单
- 教务处精细化常规管理
- 培训课件:医患沟通技巧
- 广东省四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英语试题(无答案)
- 《解剖学》课程标准
- 2025年新劳动合同范本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