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学者访谈录 哲学动态 2 0 0 4 年第3 期 表征主义 当代科学哲学与量子力学 哲学的一个新动向 访法国量子力学哲学家彼得保尔 万 J 龙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湖北武汉4 3 0 0 7 4 中图分类号 N 1 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2 一鹤磁 加啮 一0 0 4 2 0 4 彼得保尔 M B i t b 0 1 是法国物理学国家博士 长期从事量子力学史与哲学的 研究 现担任同属于法国国家科研中心 C M 璐 和巴黎理工学院 E P 的应用认 识论研究中心 C R E A 的主任研究员 领导着C N R S 惟一一个量子力学基础研究 的国家课题组 其代表作 薛定谔的量子力学哲学 被收入波士顿科学哲学文库 1 8 8 他对量子力学创始人之一薛定谔后期思想的独到研究在国际量子力学哲学 与科学哲学界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作者于2 0 0 2 年度曾师从他进行量子力学哲 学的博士后研究工作 问 薛定谔是量子力学科学理论的创始人之一 但国际学术界一般认为薛定谔的量子力 学哲学思想是十分保守的素朴实在论 因为自2 0 世纪2 0 年代后期直至5 0 年代去世 他一 直试图将量子力学图景归并入经典世界图景中去 不过 在您的 薛定谔的量子力学哲学 一书中 您表达了完全不同的看法 并引起了国际科学哲学界的广泛关注 请详述其中缘 由 答 首先 量子力学是现代科学哲学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 整个2 0 世纪的科学哲学已 深深地卷入了由量子力学所带来的科学实在的建构性和科学认识复杂性的讨论之中 一大批 科学哲学大师如卡尔纳普 莱欣巴赫 波普尔 费耶阿本德 邦格 普特南 法因 哈金 范 弗拉森 以及现在我的研究小组中的著名法国学者德 斯班诺和R 奥姆斯 R 0 l l l n e s 等 无不把自己的一般科学哲学思想建立于他们对量子力学问题的深刻理解之上 甚至有些 学者认为 每一种量子力学新解释的出现 均会伴随着一种新的科学哲学思想流派的形成 我和我的同事们对薛定谔后期思想的研究 揭示了薛定谔对量子力学在波函数模型与事实模 型之间的反常平衡解释 是与国际科学哲学界正在兴起的表征主义思潮相对应的 你所说的学术界对薛定谔哲学思想的流行观点 是对他的误解 事实正好相反 他的思 想在当时看来并非保守 而是过于激进 它不仅超越了现代主义传统 而且超越了后现代思 潮的早期特征 问 国际上有些学者将你们的思想称为法兰西学派或巴黎理工学派解释 但中国的某些 学者却认为法国巴黎虽然也是量子力学发源地之一 但巴黎的科学哲学家更多注重量子理论 4 2 万方数据 的历史与社会的建构性研究 而没有发展出像英美分析学派那样的严密的科学哲学 对此你 有什么看法 答 也许世界上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城市像巴黎一样集中了那么多国际一流的研究机构 以量子力学哲学为例 在仅仅四平方公里的拉丁区 即文化区 内 就有代表法国研究几大 特色的多个研究机构 1 强调量子力学科学理论的社会建构特色的法兰西学院和巴黎第四 大学 2 以将量子力学哲学与一般哲学研究相结合而见长的巴黎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和巴 黎国际哲学学院 3 将量子力学基础问题与信息科技前沿有机结合的巴黎高师和巴黎第六 大学 第七大学 4 将量子力学形式理论研究与法国数学理性主义传统相结合的彭加勒研 究所和德 布罗意研究所 5 对量子力学思想史深入研究而享誉世界的同属于C N R S 和巴 黎第一大学的科学史和科学哲学中心 6 以及将法国科学哲学传统与量子力学严格解释相 结合的同属于C N R S 和E P 的应用认识论研究所 因此 你所说的法国或巴黎的科学哲学研 究特点 主要存在于以文科为主的资深研究机构和综合性大学 而以巴黎理工学派为代表的 科学哲学 却有着严密分析的数学理性主义传统 问 我注意到您也长期在巴黎第一大学的科学史与科学哲学研究所工作过 这是否让您 的研究工作不仅具有严密的逻辑分析传统 同时也具有了细致的历史考察特征 答 我对薛定谔量子力学哲学的研究 首先得益于他的女儿布罗妮兹尔 R u t hB r a u n i z e Y 的帮助 她允许我对她保存的她父亲的各种未发表文件和私人物品的彻底研究 正是对 这些珍贵资料的第一手研究 才让我认识到薛定谔哲学中存在后现代重构主义特征的思路 问 您刚才提到了薛定谔哲学的后现代主义重构性 一般认为 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 的最大特点是解构 对此您有什么不同看法 答 对现代性或现代主义的解构的确是后现代思潮的一个主要特点 但仅是其早期特 征 后现代思潮已经发展出了另一个重要特征 即对现代性的辩证扬弃 也就是对前现代经 典思想的重构 这一点已经在绘画和文学艺术上更清楚地反映出来了 问 此前 我在巴黎也听到过中国美院的山水画家谈到后现代重构主义画法 请您详细 介绍这方面的情况 答 在绘画艺术中 经典的 或R a p h a e l i t e 的绘画有两个显著特征 图式思想和线性 透视法的使用 以便在二维画面上去组成三维景象的图形 按最早的透视理论家之一阿尔伯 特 L e o n B a t t i s t aA b f 以 在1 5 世纪的观点 使用这种方法的目的是将图画二维平面转形为 我们能看见新东西的窗口 虽然在这个平面上本来什么也看不见 但这些透视法却能让我们 把画面当作透明而能达到被表征的 幻想的或实在的 世界 而现代艺术 从印象派到抽象 派 却越来越倾向于反方向的手法 即从被表征物到绘画自身 它的内在结构和色块 艺 术家不仅放弃去表征一个客观对象 并且还经常声称他们的作品倾向于表达他们的主观意 见 按照通常的哲学教条的分类 可说是他们首先用文本证明了一个从实在论向观念论的转 向 然后从意识哲学向语言或语用主义的转向 但绘画理论并未在此停止 在与抽象派相关 的解构主义达到高潮的同时 一个相反的趋势又开始了 也即一个具有独特特性的重构主义 的倾向 超现实主义者重塑他们对被解构的世界碎片表征 但这些碎片的布置被意向性地去 防止任何整体作品仅仅成为对日常经验的模仿 后现代主义艺术一方面使用一些经典艺术的 方法和惯例 从而十分接近经典绘画的表征规则与功能 但另一方面 表征与被表征世界之 间的线性对应被打破了 因此它又归并了勰构主义艺术的特征 问 的确 后现代艺术家玛格里特 M a g r i t t e 的代表作 这不是一个烟斗 就显露了 4 3 万方数据 这种特征 艺术家将经典画派所做的 一个烟斗 打碎 将碎片与一些符号 字母加在一起 重组 每个人均能知道重组的新画的确表征的是一个烟斗 但显然它不是对真实烟斗的直接 的复写或摄影 不过 后现代重构主义的这种特点又如何与薛定谔思想相联系呢 答 这种后现代主义 以及后现代与现代艺术和拉菲尔特经典绘画之间的关系可几乎不 作修正地用于定义薛定谔的后期量子力学解释与哥本哈根一哥廷根观点及经典物理学的关 系 物理学中的现代趋向产生于对空一时图景的不断增长的信心丧失 量子力学哥本哈根学 派解释强调基于可观察量而建立的数学理论的符号性操作 物理理论不再被假定去维持其直 观图景的特色 而仅在于其表征内容 相对于这样极端的解构主义思路 玻尔后期的重构企 图看来是零碎而不彻底的 旧的微粒和连续波动图景均被玻尔作为互补原理的总框架中的相 互排斥的象征工具而保留 对应于玻尔二元论思想 薛定谔的后期思想可看作为一种平衡论 当他将波函数直接解 释为表征物理实在元素的尝试失败后 薛定谔从2 0 年代末就逐渐形成一种所谓的后现代重 构思想 1 9 2 9 年 他已明确地认识到在量子力学数学形式的表征和经验事实的显露之间有 一个不可约化的距离 也即在希尔伯特空间中被特征化的函数的演化 波动性 与实验中被 观察到的事实 粒子性 不具同一性 玻尔的互补性 象征类波图像与类微粒图景的连接 被一个清楚的 新的 在类波的连续表征图象与不连续的可观察事件之间 区别所代替 进一步说 薛定谔的后现代特征是 一方面 表征函数缈完全被保留 即无论是否作了测 量 9 均连续决定性地演化 作为反对哥本哈根学派的解构趋势 另一方面 被表征的内 容和实验现象之间的联结与经典思想完全不同 也即在波动方程与实验事实之间不再有线性 的透视关系 他给予这种 使无关系 以最明晰的表述 我们给予一个完整的描述 在时 空中连续而没有隙缝 遵从经典思想 对某物的描述 但我们并不认为这个 某物 是被 观察到的或可观察的事实 也极少声称我们因此使用这个波动图景的完备知识 问 由此已可以看出薛定谔后期的表征主义思想与后现代重构主义艺术思想的可类比之 处 但作为一个一般哲学思想 表征主义起于绘画艺术 如今在心理学和心理学哲学领域 表征主义与反表征主义是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 在绘画艺术 心理学与科学哲学这三个领域 中的表征主义分别有什么特点 答 我们前面介绍了绘画中的表征主义 r e p r e s e n t a t i o n i s m 图式的采用可看作是表征空 间的建构 线性透视方法的采用可看作是约定 表征主义虽然最早起源于近代绘画艺术 但 亚里士多德早就对表征 而非描述 的概念进行过探讨 对科学表征的最早系统论述来自笛 卡尔和莱布尼茨 经典绘画的表征的最大特点是相像 即表征者与被表征者在形上的相似 性 这种表征主义可视为天真的表征主义 心理学的表征主义主要研究精神的或心理的表 征 而科学哲学与量子力哲学中的表征主义研究物质实体或数学实体的表征 它的最大特征 是意向性 i n t e n t i o n 和约定 c o n v e n t i o n 约定不仅仅是相似性 它还包括了自然约定与人 工约定 例如 一方面 我们可以用万小龙的像片表征万小龙本人 因为二者具形象的相似 性 但我们也可约定分别用最高研究成果来表征研究人员 那么就可以用 C R E A 的第一篇 博士后论文 来表征万小龙这个人 尽管二者毫无形似之处 问 我读过新西兰学者亨格 E d w i nH C H u n g 的 科学的本性 皿l eN a t u r eO fS c i e n c e 一书 他在该书中认为存在简单的表征主义和精致的表征主义 前者认为科学通过一 些确定的约定表征实在 如果一个科学理论的表征 在一定程度上 与实在相像 那么该科 学理论 在一定程度上 为宾 后者认为科学的目的是表征独立于意识之外的实在 但表征 4 4 万方数据 司分两步 1 表征空间的建立 包括媒介的建构和约定的采用 2 在该表征空间中的经 验适当性模型的选用 根据库恩的范式 相当于表征空间 之间的不可通约性思想 科学理 论指称的实在性 科学理论与实在相符合的真理性 均是在一定表征空间中才能成立的 您 认为如何 答 亨格先生的表述是合理的 从精致的表征主义出发 科学哲学中的实在论与反实在 论之争可以作进 步的理解 波普尔主义与归纳主义均忽略了表征过程的第一步 而库恩范 式理论倒是注意到了这个问题 范 弗拉森反实在论的建构经验论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寻找经 验适当性理论 所谓经验适当性是指与可观察现象相一致的理论 而理论的建构是用模型论 的方法获得的 因此 范 弗拉森的反实在论可看作是反对独立于表征空间的科学实在论 这就难怪有些学者认为范 弗拉森的经验适当性的模型建构论可看作是趋向于一种依赖于表 征空间的建构实在论 另一方面 科学实在论的最新形式 普特南的内在实在论也认为 世 界由什么客体组成 的问题仅在一个理论内部讨论时才有意义 因此难怪有些学者认为内在 实在论其实是一定表征空间中的实在论 也是独立于表征空间之外的反实在论 问 这是一种奇怪的现象 在精致表征主义的大旗下 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代表理论竟 然均走向了自己的反面 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 当今实在论反实在论之争的两个代表人 物 哈佛大学的普特南教授已经退休 而普林斯顿大学的范 弗拉森在2 0 0 2 年春季讲授的 科学哲学 课程中 居然也将讲稿标题改为 表征主义 不过 我还想进一步了解表征主 义对量子力学解释的作用 答 我虽然赞同亨格先生从表征主义语境对波普尔主义与库恩主义的解读 但我宁可称 表征主义的发展为经典表征主义与后现代重构的表征主义 经典表征主义认为 表征者与被 表征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一对应的线性透视关系 也就是说 在经典物理学中 我们可将物质 实体的运动直接表征为质点在三维状态空间中的连续运动 所谓状态空间方法是指质点在每 一时刻 t e m p o r a l 均在时空中有确定的位置 s p a t i o 但是 在量子力学中 表征空间希尔 伯特空间不是三维日常空间 而是3 n 维的位形抽象空间 表征函数是9 波函数而非 能量 一时间 质点 尽管未作测量时微观客体的波函数是按照薛定谔方程连续地决定性演化的 但测量所得的经验资料却是间断分离的结果 量子力学正统解释采用投影假定认为测量后波 函数从概率耦合态自动瞬时地缩编为一个确定的实值态 但其中的数学证明一直未获满意的 结果 另一方面 范 弗拉森倡导的模态解释 以及阿 弗雷德的相对态解释 奥姆斯的退相 干解释等 可视为薛定谔粤模型与事实模型之间的反常平衡论思路的一个自然发展 因为 它们均是非编缩解释 模态解释区分了动力学态与值态 认为无论是否发生了一次测量 9 函数描述的动力学态均照薛定谔方程连续决定性地演化 9 模型 测量的经验结果是值态 事实F 而动力学态与值态之间的数量关系是玻恩概率规则 它们之间的逻辑关系是非完 全决定性的从必然 模态 到实然 实态 的关系 虽然范 弗拉森的模态解释给予量子测 量比较好的数量与逻辑的一致说明 但哲学家更多的不是关注众多非编缩解释中的数学概念 中的细节差异 而是问 这些非编缩解释具有一般哲学的同一性吗 现在 精致的表征主 义认为 量子力学标准数学形式与这些解释的关系是同一个表征空间与不同模型之问的关 系 各个非编缩解释的共同特征反映了量子力学抽象表征空间中的约定不是经典的一一对应 的线性透视关系 责任编辑孔明安 4 5 万方数据 表征主义 当代科学哲学与量子力学哲学的一个新动向 访法表征主义 当代科学哲学与量子力学哲学的一个新动向 访法 国量子力学哲学家彼得保尔国量子力学哲学家彼得保尔 作者 万小龙 作者单位 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系 湖北 武汉 430074 刊名 哲学动态 英文刊名 PHILOSO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