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doc_第1页
IP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doc_第2页
IP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doc_第3页
IP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doc_第4页
IP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8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IP技术基本原理和特点IP技术是应网络互连的要求而产生,这种技术在现有的异种网之上覆盖了一层中间层软件(TCP/IP协议),隐藏了网络之间的物理结构差异,向上提供了统一的界面,极大地提高了网络的开放性。IP协议的关键是为互联的异种物理网络提供统一的IP地址,从而屏蔽了下层物理地址的多样性,保证了异种网互通。IP是一种无连接的基于分组的通信方式,在网络层,每个IP报文独立寻址,IP报文中包含源地址字段和目的地址字段,收到该IP报文的路由设备A根据目的地址找到去往该目的路径上的下一个路由设备B,并把该报文发向B,这样一跳一跳地传送报文直到到达目的地址。同属一个通信过程的两个IP报文可能通过不同的路径到达目的地,先发送的报文可能后到达。IP通信的路由设备是一种分散控制的基于“尽力传送”原则的分组交换设备,路由设备中保存有一张记录目的地址和下一跳的路由表,当收到IP报文时,用IP报文的目的地址去匹配路由表的目的地址,并把该报文发给所得到表项所指示的下一跳。路由设备尽自己最大的能力把收到的报文发向其目的地址,当业务量超过其能力时只能丢弃报文。在无连接的IP上可实现面向连接的应用,其思想是端到端进行差错校验、重传和流量控制等。IP技术的主要特点是:1 开放性好,易于实现异种网的互联。2 带宽利用律好,可被多个主机复用。3 协议简单,效率高。4 协议灵活,可支持无连接和面向连接的应用。5 IP包的逐跳寻址使端到端的时延和时延抖动很大,地址解析和过滤也引入了额外的时延,使这种组网模式不适合实时业务使用。6 每个路由器独立寻址使得网络流量规划和基于QoS的寻址几乎不可能。7 随着互联网规模的急剧扩大,路由器和子网数量的增加,路由表的检索和刷新以及广播路由信息所占用的网络带宽的开销将严重影响系统的性能。二、 IP的主要业务应用及其发展趋势利用IP技术实现的业务通称为IP业务。按服务范围分,IP业务包括遍及全球的Internet业务,仅在企业内部的Intranet业务,以及将部分企业信息有针对性公开的Extranet业务。按业务的实时性分,一类为非实时业务,如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文件传输(FTP)、信息浏览(WWW)、新闻组,以及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等,另一类为实时业务,如IP电话、IP传真业务、IP会议业务,多媒体信息点播业务等。在非实时业务中,电子邮件和信息浏览业务最为普及,电子商务是新兴的一项热门业务,它为IP业务/Internet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商机;而实时IP业务的出现,特别是近年来发展十分迅猛的IP电话业务,表明了计算机网络向传统电信网发起了挑战,从而带来了网络向融合发展的趋势。1电子邮件电子邮件是指用户利用计算机网络将信息以邮件的形式进行传送。电子邮件的实现是利用邮件服务器存储转发,采用非交互式的通信方式,通过数据终端和计算机网络传送信息。使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送和接收信息。邮件信息包括文本、图形、图像、声音等。电子邮件的特点是:(1) 传送速度快,费用低。一般电子邮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发出后只需几分钟即可传送到接收方,而普通信函需要几天甚至十几天才能到达。其费用也不分国内国际,比电话低很多。(2) 功能强大,处理灵活。一方面,电子邮件具有广播功能,即可把一个电子邮件同时发送给多个接受者。另一方面,电子邮件具有回复、转发等多种功能,还能处理多种异常情况。(3) 电子邮件具有良好的可靠性性和保密性。对电子邮件可采取一定的加密措施。2信息浏览信息浏览中最著名是WWW(World Wide Web)业务,它是人们非常熟悉的,普遍采用的Internet浏览方式。WWW的出现使用户能通过一种界面友好,操作方便的方式迅速获得各类信息,使遍及世界的Internet网上丰富的信息资源得到共享,从而带来了Internet业务的迅速发展。WWW采用的是Web技术实现信息的浏览,即采用超文本语言(HTML)、超媒体语言(XML)描述信息,采用统一的资源定位技术(URL)检索WWW的文件,以及用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进行传输,并利用在用户计算机上安装的浏览程序(如Navigator,IE)为用户提供浏览界面,对XML信息进行解释和显示。信息浏览主要功能是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和广告业务。3电子商务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是90年代初期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兴起的一种崭新的企业经营方式,它是一种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快速而有效地进行各种商务活动的全新方法。电子商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主要采用电子数据交换方式(EDI)实现电子资金转帐、电子合同、电子化报关、电子化税务申报等,这类电子商务着重的是企业的经营效率,利用网络整体提高企业的管理,经销,产品推广实力水平。从而改善传统商业模式所带来的弊端。第二类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的,它主要是利用Internet网提供网上购物环境和进行网上交易等,通常称为e-Business。对于企业来说这种方式扩大企业产品的知名度,拥有更大的市场空间,以及利用网络的跨地域性,在销售通道上,更易控制及掌握。而对于个人来说,进行电子消费,不受时间及地域的限制,有更多的自主权。在消费更加方便的同时,消费者作为将会有更多的时间及精力来完成其它生活事务。电子商务与Internet网的结合,使其具备以下优势:(1) 具备开放的网络结构,便于连接和扩展,并提供交互式多媒体的通用信息平台,便于普及应用;(2) 可以提供各种适应企业需要的应用系统服务和网络信息服务;(3) 面向全社会,用户十分广泛,不仅包括企业和政府部门,还包括家庭和个人;(4) 采用Internet技术,系统投资省、开发时间短、运行成本低、用户无需培训、使用推广容易;(5) 在Internet上建立站点提供商业服务,有利于企业树立形象,增强竞争力,从而在未来的战略中占据优势。电子商务,特别是Internet网上的电子商务已在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取得迅速发展,对传统商业模式造成了很大的冲击。在中国,电子商务也受到了广泛重视。一方面,随着Internet网的发展,电子商务将更加普及,另一方面,由于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无限商机有力地推动着Internet网的发展。4IP电话IP电话指的是利用IP网实时传送语音信息。在IP网上进行话音传输的方式主要有:PC-to-PC、PC-to-电话、电话-to-PC、电话-to-电话。目前电信级的IP电话业务主要是电话-to-电话方式,这里的电话可以是PSTN电话,也可以是ISDN和GSM电话。电话到电话方式的基本实现过程是:用户拨打一个本地电话号码或一个免费电话号码进入到IP电话网关。呼入的网关提示主叫输入目的电话的号码(对于计帐卡式还需要用户输入卡号及密码),然后由网守对用户进行认证,并根据被叫地址确定对端的网关IP地址。网关在接收了标准的语音信号后,经数字化、数据压缩后,使用IP协议打包到IP网上,根据传输路由,通过IP网发送到对端网关上。接收网关将数据包经解压处理后还原成语音信号,通过电话网传递到受话方。网关可同时进行接入和转出电话语音信号,实现全双工通话。采用这种方式,.用户的呼叫如同普通的交换机呼叫一样,使用很方便。IP电话从1995年开始,短短几年发展成为倍受注目的热门业务,由于其价格低廉,市场发展十分迅速,成为众多大型电信运营商和Internet服务商竟相追逐的商业目标,也是为广大用户所欢迎的电话业务。IP电话之所以如此倍受青睐,主要因为其有以下优势:(1)能够更加高效地利用网络资源。IP 电话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将原64kbit/s的话音信号压缩成8kbit/s或更低码率的数据流,能够在同一条线路上传统输比采用模拟技术时更多的呼叫,并且IP 电话采用的是分组交换技术,可以实现信道的统计复用,使得网络资源的利用效率更好,大大降低运营商的成本。(2)价格低廉。由于IP电话高效地利用网络资导致成本下降(目前情况下话音质量比电路交换的差)、目前不必支付结算费和普遍服务基金等原因,利用IP电话打国际长途比用传统方式要便宜的多。(3)和数据业务有更大的兼容性,IP 电话使在单一的IP网上实现话音、视频、数据的综合业务成为可能。当然,目前IP 电话仍处于发展时期,存在话音质量得不到保证、标准尚未统一、互通性差,系统容量小等问题。但它从根本上动摇了电话必须要基于电路交换技术基础上的这种理论,目前普遍认为下一代的电话网将会是基于统计复用的分组交换技术的基础之上的。IP电话的出现对电信业的冲击是很大的,IP电话的出现不仅会对现有的电话的价格体系产生重大冲击,而且对电信网的规划和发展计划的实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随着众多电信和计算机厂家对IP电话的标准研究和电信级设备研制的更大投入,IP电话将很快走向成熟。5IP会议业务传统的会议业务是采用电信网传递语音、视频等信息,使分散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参会者处于可以互相听见甚至面对面交谈。传统会议业务是基于电路交换的,有基于ISDN和DDN的H.320会议系统,有基于PSTN的H.324可视电话系统等。尽管会议系统发展至今已有近20年的历史,但目前的应用仍不普及,基于PSTN的可视电话由于其质量不高而不是很受欢迎。DDN价格过高,无法普及。ISDN目前也尚未普及,因而H. 320会议系统也不能大规模发展起来。由于Web业务种类的多样化,特别是运动图像的引入,用户的带宽需求越来越大,用户接入网的宽带化和IP网骨干网的高速化成为IP网发展的一大趋势,这是IP网具备有提供低、中、高速数据通信的能力,这使IP网具备同时了传送音频、视频信息的功能,会议业务的引入将成为必然。正因为看到这种现实情况,IP网会议业务成为当今通信领域的又一热门课题。IP网会议系统的标准进展相当迅速,从主体标准H.323的出现到与之配套的标准的迅速出现,P网会议的标准已基本定型。另外会议终端经1SDN接入的IP会议系统、会议终端、经ATM接入的IP会议系统也已有相应的标准。从设备开发来看,IP会议的开发也是十分红火,国际上几乎所有会议系统的开发公司都推出了相应的系统,并在联合起来作互通的实验。IP会议系统将是IP网的下一个应用热点,预计在今后的3至5年内,会议业务的90%将会是IP会议业务。6IP多媒体信息点播业务多媒体信息点播业务是一种宽带、实时的多媒体信息检索业务,其中一个主要业务是视频点播业务(VOD-Video on Demand)。VOD只要是娱乐型业务,它根据人们的需要随时提供视频节目服务。最初多媒体点播业务是准备在以ATM为基础的B-ISDN上开放的,并作为ATM上的一种主导业务推出,但由于它要求建立专用的宽带骨干和接入网,因此早期的VOD市场并不成功。但随着Internet网的普及,并向着宽带发展,引入多媒体点信息播业务也成为其未来宽带业务的一种发展趋势。总之,由于Internet的巨大成功,以及IP电话等实时业务的出现,使IP网承载所有业务和应用成为可能,由此出现了“Everything on IP”的说法。不管这种说法是否正确,IP在信息化社会各种信息服务中占有绝对优势是不容质疑的。三、IP技术发展趋势IP技术包含的内容很多,包括其地址技术Ipv4,Ipv6,通信协议,IP的传输技术,以及上层应用的各种技术。这里仅介绍IP技术中发展最活跃,对未来IP网络发展影响最大的传输技术。与“Everything on IP”相对应的另一个流行说法是“IP over everything”,这已经被实践所证明,而且,它也正是IP的精髓,即通过统一IP层对上层协议屏蔽各种物理网络技术(如X. 25、DDN、以太网、令牌环、帧中继、ATM、SDH、WDM)的差异性实现异种网互联。窄带IP技术已经成为现实,而未来宽带IP网建立在何种技术上则是影响网络发展的关键。目前主要的宽带IP技术有以下三种:1IP Over ATMIP over ATM的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为:将IP数据包在ATM层全部封装为ATM信元,以ATM信元形式在信道中传输。当网络中的交换机接收到一个IP数据包时,它首先根据IP数据包的IP地址通过某种机制进行路由地址处理,按路由转发。随后,按已计算的路由在ATM网上建立虚电路(VC)。以后的TP数据包将在此虚电路VC上以直通(Cut一Through)方式传输而下再经过路由器,从而有效地解决了IP的路由器的瓶颈问题,并将IP包的转发速度提高到交换速度。实现1P Over ATM,1TU-TSG-13组把相应的解决方案分为两种模型:重叠模型和集成模型。重叠模型的实现方式主要有:IETF推荐的IPOA。CIPOA, c1assic IP Over ATM、 ATM Forum推荐的LAN仿真(LANE: LAN Emulation)和多协议MPOA等(MPOA:Muti-Protocol over ATM)。重叠技术的主要思想是:IP的路由功能仍由IP路由器来实现,需要地址解析协议ARP实现MAC地址与ATM地址或IP地址与ATM地址的映射。而其中的主机不需要传统的路由器,任何具有MPOA功能的主机或边缘设备都可以和另一设备通过ATM交换直接连接,并由边缘设备完成包的交换即第三层交换。该技术信令标准完善成熟,采用ATM ForumITU-T的信令标准,与标准的ATM网络及业务兼容。但该技术对组播业务的支持仅限于逻辑子网内部,子网间的组播需通过传统路由器,因而对广播和多发业务效率较低。集成模型的实现技术主要有:Ipsilon公司提出IP交换(IP Switch)技术、Cisco公司提出的标记交换(Tag switch)技术和IETF推荐的MPLS技术。集成模型的主要思想是:将ATM层看成IP层的对等层,将IP层的路由功能GN 层的交换功能结合起来,使IP网络获得ATM的选路功能。ATM端点只需使用IP地址标识,从而不需要地址解析协议。该技术传输IP数据包效率较高,且不需地址解析协议。目前的趋势是朝集成模式发展,业界较为看好MPLS。MPLS将第三层技术(如IP路由)与第二层技术(如ATM交换)有机结合起来。MPLS的第二层可以基于ATM、FR、FDD1、PPP和以太网等链路层技术。MPLS的网络控制是在传统路由协议的基础上,通过简单的标记(如ATMVPIVCI)分配协议(LDP)来替代复杂的ATM信令协议,预先为MPLS边缘路由器建立直达的数据连接。在数据通信过程中,中间的MPLS交换机根据转发信息库(FIB)只做信元交换功能,去掉路由器加专线的传统组网模式中的逐跳寻址等弊端。加快了数据包转发的速度,减少时延和时延抖动,有利于支持实时业务。MPLS具有VC合并(VC Merging)的功能,能解决VCO(N2)问题。MPLS将不同业务流划分为不同的转发等效类(FEC),利用ATM QsS来解决IP QoS的问题。IP Over ATM具有以下特点:优点:(1)由于ATM技术本身能提供QoS保证,因此可利用此特点提高IP业务的服务质量。 (2)具有良好的流量控制均衡能力以及故障恢复能力,网络可靠性高。 (3)适应于多业务,具有良好的网络可扩展能力。 (4)对其它几种网络协议如IPX等能提供支持。缺点:(1)目前:Pcrver ATM还不能提供完全的QoS保证。因为目前还没有一种标准方法实现:IP优先级(Cos)分类映射到ATM的QoS。 (2)对IP路由的支持一般,IP数据包分割加入大量头信息,造成很大的带宽浪费(2030)。 (3)在复制多路广播方面缺乏高效率。 (4)由于ATM本身技术复杂,导致管理复杂。由于IPOA、LANE与MPOA标准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虽有一些公司标准的产品可用,但互操作性差。虽然MPLS能解决传统路由器组网模式,为大家所看好,但MPLS要到1999年上半年才标准化,况且还要进行互操作测试,然后现场试验,到实用还有一段时间。2IP Over SDHIP Over SDH以SDH网络作为IP数据网络的物理传输网络。它使用链路及PPP协议对IP数据包进行封装,把IP分组根据RFC1662规范简单地插入到PPP帧中的信息段。然后再由SDH通道层的业务适配器把封装后的IP数据包映射到SDH的同步净荷中,然后向下,经过SDH传输层和段层,加上相应的开销,把净荷装入一个SDH帧中,最后到达光层,在光纤中传输。IP over SDH,也称Packet over SDH(PoS)。它保留了IP面向无连接的特征。IP Over SDH具有以下特点:优点:(1)对IP路由的支持能力强,具有很高的IP传输效率。 (2)符合Internet业务的特点,如有利于实施多路广播方式。 (3)能利用SDH技术本身的环路,故可利用自愈合(Self-healing Ring)能力达到链路纠错;同时又利用OSPF协议防止备和链路故障造成的网络停顿,提高网络的稳定性。 (4)省略了不必要的ATM层,简化了网络结构,降低了运行费用。缺点:(1)仅对IP业务提供好的支持,不适于多业务平台。 (2)不能像IP crver ATM技术那样提供较好的服务质量保障(QoS)。(4) 对IPX等其它主要网络技术支持有限。3IP Over WDMIP over WDM,也称光因特网。其基本原理和工作方式是:在发送端,将不同波长的光信号组合(复用)送入一根光纤中传输,在接收端,又将组合光信号分开(解复用)并送入不同终端。IP over WDM是一个真正的链路层数据网。在其中,高性能路由器通过光ADM或WDM耦合器直接连至WDM光纤,由它控制波长接入、交换、选路和保护。IP over WDM的帧结构有两种形式:SDH帧格式和千兆以太网帧格式。支持IP over WDM技术的协议、标准、技术和草案主要有:l DWDM(密集波分复用)一般峰值波长在110nm量级的WDM系统称为DWDM。在此系统中,每一种波长的光信号称为一个传输通道(channel)。每个通道都可以是一路155Mb/s、622Mb/s、2.5G/b甚至10Gbs的ATM或SDH或是千兆以太网信号等。DWDM提供了接口的协议和速率的无关性,在一条光纤上,可以同时支持ATM、SDH和千兆以太网,保护了已有投资,并提供了极大灵活性。l SDH与千兆以太同帧格式目前,主要网络再生设备大多采用SDH帧格式,此种格式下报头载有信令和足够的网络管理信息,便于网络管理。但相较而言,在路由器接口上针对SDH帧的拆装分割(SAR)处理耗时,影响网络吞吐量和性能,巨采用SDH帧格式的转发器和再生器造价昂贵。目前,在局域网中主要采用千兆以太网帧结构,此种格式下报头包含的网络状态信息不多,但由于没有使用一些造价昂贵的再生设备,因而成本相对较低。由于使用的是“异步”协议,对抖动和时延不那么敏感。同时由于与主机的帧结构相同,因而在路由器接口上下需对帧进行拆装分割(SAR)操作和为了使数据帧和传输帧同步的比特塞入操作。IP over WDM具有以下特点:优点:(1)充分利用光纤的带宽资源,极大地提高了带宽和相对的传输速率。 (2)对传输码率、数据格式及调制方式透明。可以传送不同码率的ATM、SDHSonet和千兆以太网格式的业务。 (3)不仅可以与现有通信网络兼容,还可以支持未来的宽带业务网及网络升级,并具有可推广性、高度生存性等特点。缺点:(1)目前,对于波长标准化还没有实现。一般取1931THz为参考频率,间隔取1OOGHz。 (2) WDM系统的网络管理应与其传输的信号的网管分离。但在光域上加上开销和光信号的处理技术还不完善,从而导致WDM系统的网络管理还不成熟。 (3)目前,WDM系统的网络拓扑结构只是基于点对点的方式,还没有形成“光网”。通过以上的分析比较,比较合理的的观点是,在高性能、宽带的IP业务方面,IP over SDH技术由于去掉了ATM设备,投资少、见效快而且线路利用率高。因而就目前而言,发展高性能的非实时IP业务,IP over SDH是较好选择。而IP over ATM技术则充分利用已经存在的ATM网络和技术,发挥ATM网络的技术优势,适合于提供高性能的综合通信服务,因为它能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投资,提供Voice、Video、Data多项业务,是传统电信服务商的较好选择。对于IP over WDM技术,它能够极大地拓展现有的网络带宽,最大限度地提高线路利用率,并且在外围网络以千兆以太网成为主 流的情况下,这种技术能真正地实现无缝接入。应该说,IP over WDM将代表着宽带IP主干网的明天。四、 IP对移动通信发展的影响和发展策略的建议1IP对移动通信发展的影响随着Internet业务的迅猛发展,IP电话的兴起,IP技术正深刻地改变着传统电信的概念、网络和市场。从业务发展趋势可以看出,IP业务正呈现爆炸式增长,其增长趋势将使数据业务在未来十年里超过电话业务。“IP over Everything”,“Everything on IP”将成为现实,网络的将向着统一在IP为基础的分组化网络方向发展。另一方面,蜂窝移动通信也由于其特有的接入方便、个人化、无处不在的特性而得到迅猛的发展。移动电话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使人们进一步希望能够随时随地进行各种信息的获取与传递。近年来各种手持计算机终端、信息终端的大量涌现反映“移动办公”的潮流。将移动通信网与Internet网结合,实现移动信息化成为移动通信业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根据预测,目前,无线话音、有线话音以及互联网各自的用户分别是3亿、10亿和1亿,而到2005年,三者交互重叠将产生10亿的无线互联网用户。移动通信与IP的结合,不仅仅带来的是网络的革命性发展,更带来了业务拓展的机遇与挑战。根据分析和预测,未来单纯的话音业务收入增长趋势将趋缓,因此只有不断推出各种增值业务,特别是数据业务,才能提升网络的业务收入,保持网络的竞争能力。移动通信与IP的结合同时还将改变市场经营模式。未来的经营模式将是由内容服务商、业务服务商、网络提供商和用户组成。作为网络运营者一方面提供网络服务,同时可以成为业务提供者,并提供一定的内容服务(如资费查询、服务咨询等),但另一方面由于网络运营商不可能包揽所有的工作,提供所有的业务,因此加强合作,特别是内容服务商以及一些比较专业的业务服务商合作,是拓展网络服务领域,提高网络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2移动通信网与IP结合的发展策略的建议移动通信网与IP的结合意味着移动网由电路型逐步向分组型过渡,移动通信业务也将逐步从以话音为主向以数据为主过渡。为适应未来移动通信发展的需要,一方面应当在网络建设上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提升网络平台对数据业务的支持能力,并逐渐向以IP为核心的网络发展。另一方面,强大的业务开发与拓展能力才是制胜的关键。(1) 网络平台的建设网络平台包括业务承载平台和业务接入平台。业务承载平台是业务实现所要求的网络条件,提供了数据业务传输的承载能力;业务接入平台是连接在网络上的数据业务开发平台,提供了业务实现的方式。业务应用的是在承载平台和接入平台上的业务实现。l 业务承载平台发展策略网络环境是业务赖以存在的最基本条件,网络的带宽、是否广播型等特点都是影响业务开发的重要因素,对现有的各种数据业务承载技术的性能、厂家支持情况和对我网引入的建议如下:支持速率网络支持厂家支持时间我网引入的时间点对点短消息SMS160字节/消息引入短消息中心现已支持全网引入广播型短消息160字节/消息短消息中心至BSS接口需规范尚不能全支持逐步引入USSD140-160字节/消息HLR或MSC需增加新功能爱立信、诺基亚已经支持,其他厂家99年底、2000年初支持逐步引入阶段2承载数据业务2.4-9.6Kb/sMSC增加IWF功能已支持全网引入增强型承载数据业务14.4Kb/sBSS应软件升级,部分硬件改动手机增加功能爱立信、诺基亚支持,其他厂家2000年以后手机尚不支持,2000年以后诺基亚9110支持不建议引入HSCSD 14.4 57.6 Kb/sBSS应软件升级,部分硬件改动手机增加功能爱立信、诺基亚支持,其他厂家2000年以后手机尚不支持,2000年以后不建议引入GPRS 9.05-171.2 Kb/s网络需增加新的节点,BSS软硬件更新阿尔卡特、摩托罗拉、诺基亚99年底,其他2000年初;手机2000年中99年底试验,2000年底重点城市商用EDAGE 48-384 Kb/sBSS软硬件更新;新的移动台2002年待研究第三代IMT2000 384-2M Kb/s网络增加新的节点,增加新的基站,新的移动台2002年2003年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不仅在无线传输技术上提供了384kbps到2MHz的高速无线传输速率能力,为移动通信提供宽带IP业务提供了技术平台,其核心网络的演进也将向统一的基于IP技术的骨干网络发展。这一发展趋势已为众多电信设备和计算机网络设备公司所共识,这意味着未来的移动通信网络很可能将是基于IP的宽带综合业务网。l 业务接入平台发展策略为了方便数据业务的开发,许多厂家都提供专用的业务开发平台,这些平台给了运营者不同程度的业务开发的灵活性,如何更好地利用这些平台开发出丰富多彩的业务是传统运营商所面临的课题。目前主要的三种接入平台列举如下:平台增加的设备承载平台使用的终端适合的业务应用短消息中心短消息中心和相应的信息服务器短消息支持短消息业务的普通移动终端简单的信息点播业务USSD信息服务器USSD功能和相应的信息服务器USSD功能支持USSD的移动终端简单的具有交互功能的信息业务WAP平台WAP服务器目前的承载体:9.6K异步承载数据、短消息、USSD将来的承载体:GPRS等具有WAP功能的移动终端信息业务、远端控制等 (2) 数据业务的开发与拓展数据业务与话音业务最大的不同在于其灵活、多样,层出不穷,但没有象话音这样的“杀手级”(主导)业务。网络的建设仅仅是手段,没有业务和应用则不可能获得任何经济效益。只有不断地发现市场需求,培养和激发市场需求,不断地拓展业务,才能保持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以下分类列举了移动数据网现在和将来可能提供的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