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变形观测说明.docx_第1页
桥梁变形观测说明.docx_第2页
桥梁变形观测说明.docx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土建工程MHTJ-5标 技术文件桥梁变形观测说明一、设计依据根据施工图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对桥涵变形观测的要求,需要在梁体、墩台、承台、涵洞、框构等结构上设置观测标。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新建蒙西至华中地区铁路煤运通道工程无砟段轨道桥梁、涵洞、框构等结构沉降,变形观测点设置及观测指导。三、观测点布置桥梁变形观测应以墩台基础的沉降和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徐变变形为主,涵洞、框构除应进行自身沉降观测外,尚应进行洞顶填土的沉降观测。桥涵基础沉降和梁体徐变变形的观测精度为1mm,读数取位至0.1mm。为了满足变形观测的需要,需要在梁体、墩台、承台、涵洞、框构等结构上设置观测标,承台观测标为临时观测标,当墩台观测标正常使用后,承台观测标随基坑回填将不再使用。观测标具体埋设原则如下:1、根据工点图中指明的墩台设置相应的观测标。2、承台观测标分为观测标-1、观测标-2,观测标-1设置于底层承台左侧小里程角上;观测标-2设置于底层承台右侧大里程角上。3、墩台观测标埋设:当墩全高大于14m时(指承台顶至墩台垫石顶),需要埋设两个观测标;当墩全高小于等于14m时,埋设一个桥墩观测标。具体埋设位置见图示。桥台观测标分别在台帽及背墙两侧(横桥向),数量不少于4个。墩台观测标一般设置在墩台身高出地面(桥台为锥体上缘边坡线)或常水位0.5m左右。4、现浇梁逐孔设置观测标。设置观测标的每孔简支梁设置观测标6个,分别设置在支点、跨中;连续梁上的观测标,根据不同跨度,分别在支点、跨中及1/4跨中附近设置;特殊结构桥梁根据施工图纸规定设置观测标。5、正线下涵洞、框构,每孔设置8个观测标,分别设在每孔两侧边墙上,位置为进、出口及左右线中心底板底以下0.5m左右。6、其他未尽事宜应按施工图无砟轨道铺设条件评估技术指南铁建设(2006)158号办理。表 桥台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墩台基础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进行首次观测墩台混凝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承台回填前,观测点应移至墩台身或墩台顶,二者高程转换时测量精度要求不应低于首次测量要求,回填完成后临时观测点取消。桥位施工桥梁制梁前全程前后各1次上部结构施工中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附属设施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各1次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桥梁主体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3个月1324个月1次/6个月注:观测墩台沉降时,应同时记录结构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2、梁体徐变变形观测需在施工完成后开始布置观测点,并在张拉预应力进行首次观测,各阶段观测频次要满足下表要求。梁体竖向变形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梁体施工完成/设置观测点预应力张拉期间全程张拉前、后各1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桥梁附属设施安装全程安装前、后各1次测试梁体弹性变形预应力张拉完成无砟轨道铺设前2个月1次/1,3,5d,后期1次/周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残余徐变变形(长期观测)424个月1次/3个月注:观测梁体竖向变形时,应同时记录梁体荷载状态。环境温度及天气日照情况。3、涵洞、框构施工完成后,应系统观测涵洞的沉降。各阶段观测频次要满足下表要求。涵洞沉降观测频次观测阶段观测频次备注观测期限观测周期主体施工完成全部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设置观测点,并进行观测洞顶填土施工全程荷载变化前后各1次或1次/周架桥机(运梁车)通过全程前后至少进行2次通过前后的观测完工无砟轨道铺设前6个月1次/周岩石地基的桥梁,一般不宜少于2个月无砟轨道铺设期间全程1次/天无砟轨道铺设完成后24个月03个月1次/月工后沉降长期观测412个月1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