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司马迁与 史记 研究 从城父地望看 史记 三家注中的地理资料 曾 志 雄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 中文系 摘要 史记 三家注中有丰富的地理资料 由于注释体例不一 也不主于一家之说 三家注中关于地名的注释往往是 非莫辨 地望难明 而当中所蕴含的宝贵经验亦因此多为人所忽略 史记 城父 三家注的注释即属此类 通过穷尽搜 罗三家注关于城父的各条注释 分析三家注注释地名时产生混乱的原因 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三家注注释地名的特点 以 便有效利用三家注中的历史地理数据 关键词 三家注 地望 城父 历史地理 中图分类号 K207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 5128 2014 18 0005 06 收稿日期 2014 08 24 作者简介 曾志雄 1948 男 广东中山人 香港能仁专上学院中文系客座副教授 哲学博士 主要从事古代汉语 古 文字 史记 研究 一 史记 城父的地名 史记 城父 出现了 18 次 除了 2 次为人名 外 其余 16 次都是地名 这 16 次的城父地名如 下 1 二年冬 二世益遣长史司马欣 董 翳佐章邯击盗 杀陈胜城父 破项梁定陶 灭魏 咎临济 卷六 秦始皇本纪 1 270 2 汉五年 汉王乃追项王至阳夏南 止军 与淮阴侯韩信 建成侯彭越期会而击楚军 韩信乃从齐往 刘贾军从寿春并行 屠城 父 至垓下 卷七 项羽本纪 331 332 3 汉王 用张良计 于是韩信 彭越皆 往 及刘贾入楚地 围寿春 汉王败固陵 乃使 使者召大司马周殷举九江兵而迎武王 行屠城 父 随 何 刘贾 齐梁诸侯皆大会垓下 卷 八 高祖本纪 378 4 5 陈愍公 十三年 吴复来伐陈 陈告 急楚 楚昭王来救 军于城父 吴师去 是年 楚昭王卒于城父 时孔子在陈 卷三十六 陈杞世家 1583 6 7 楚平王 六年 使太子建居城父 守 边 费 无忌又日夜谗太子建于王曰 自无 忌入秦女 太子怨 亦不能无望于王 王少自备 焉 且太子居城父 擅兵 外交诸侯 且欲入 矣 卷四十 楚世家 1712 1713 8 二十七年春 吴伐陈 楚昭王救之 军城 父 卷四十 楚世家 1717 9 孔子迁于蔡三岁 吴伐陈 楚救陈 军 于城父 闻孔子在陈蔡之间 楚使人聘孔子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1930 10 其秋 楚昭王卒于城父 卷四十七 孔子世家 1932 11 腊月 陈王之汝阴 还至下城父 其御 庄贾杀以降秦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 1958 12 费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 因去 太子而事平王 恐一旦平王卒而太子立 杀 己 乃因谗太子建 平王稍益疏建 使建 守城父 备边兵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2171 13 14 顷之 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 曰 太子以秦女之故 不能无怨望 愿王少自 备也 自太子居城父 将兵 外交诸侯 且欲入 为乱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 伍奢 知无忌谗太子于平王 因曰 王独奈何以谗贼 2014 年 9 月 第 29 卷 第 18 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Weinan Normal University Sept 2014 Vol 29No 18 两次的人名为 第一次是 齐 惠公二年 长翟来 王子城父攻杀之 埋之于北门 卷三十二 齐太公世家 第二次是 齐惠公二年 鄋瞒伐齐 齐王子城父获其弟荣如 埋其首于北门 卷三十三 鲁周公世家 两次都是同一 人 小臣疏骨肉之亲乎 无忌曰 王今不制 其 事成矣 王且见禽 于是平王怒 囚伍 奢 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 卷六十六 伍子胥列传 2172 15 秦始皇既灭三晋 走燕王 而数破荆 师 秦将李信者 年少壮勇 尝以兵数千逐燕 太子丹至于衍水中 信又攻鄢郢 破之 于是引兵而西 与蒙恬会城父 卷七十三 白起王翦列传 2339 16 楚昭王二十七 救陈 王死城父 卷十四 十二诸侯年表 674 由于 史记 在不同篇章之间采用 互见法 记 述同一件事 所以遇到一件事分述于不同篇章的时 候 内容往往详略不同 因此 上述 16 次跟城父有 关的历史 可以按照记事内容加以系联 借此判断 涉及的地名是否属于同一地望 根据这个原则 第 1 11 次属于同一史事 所以这两次的城父可以系 联为一组地望 同理 第 2 3 次的城父可以系联为 一组地望 第 4 5 8 9 10 16 次的城父可以系联为 一组地望 第 6 7 12 13 14 次的可以系联为一组 地望 第 15 次无法系联 为单独的记事 换言之 这 16 次城父 可以归纳成 5 组地名 这 5 组城父 地名分属于不同的地点还是同属一个地点 史 记 三家注怎样注释 本文主要关心这些问题 二 史记 三家注的城父地望 根据第 1 次 章邯 杀陈胜城父 第 11 次 陈王 还至下城父 其御庄贾杀以降秦 内容均 为陈胜被杀之记事 由于二者为同一件事 城 父 和 下城父 应该是同一个地点的不同记述 钱穆 史记地名考 把城父和下城父合为一条 位 置定于今安徽亳县东南 2 590 第 1 次 城父 下张守节 正义 注云 父音甫 括地志 云 城父 亳州所理 县 第 11 次 下城父 下 裴骃 索隐 注云 按 旧以陈王从汝阴还至城父县 因降之 故云 还至下城父 又顾氏按 郡国志 山 乘县有下城父聚 在城父县东 下 读如字 其说得之 第 1 次城父 正义 引 括地志 谓在亳州 与 钱穆的安徽亳县地望相同 下城父 史记 只出 现 1 次 正义 集解 无注 索隐 则引 郡国 志 谓下城父在城父县东之城父聚 顾祖禹 读史 方舆纪要 卷二十一 南直三 蒙城县有 下城父 聚 云 在 蒙城 县西北八十里 秦二世二年 陈 王涉之汝阴 还至下城父 其御庄贾杀之以降秦 刘昫曰 山桑县有下城父聚 3 1035 嘉庆重 修 大清一统志 卷一百二十八 颍州府一 有 下 城父聚 云 下城父聚在蒙城县西北 后 汉志 山桑侯国有下城父聚 旧志 在县西北 八十里 以近故城父县 故加 下 4 16可见 下城 父因靠近城父而加 下 字以作分别 历代未见 索隐 所引之山乘县 据 读史方舆纪要 及 大清 一统志 所引 索隐 之 山乘 显然为 山桑 之字 误 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 指出 山桑县为西汉 所置 治所在今安徽蒙城县北三十六里坛城集 城 父即今安徽省亳州市东南七十里之城父集 为西汉 所置城父县之治所 5 209 1752据此 可知司马迁所记 述之城父为县名 下城父为其旁山桑县内之一地 名 因二地相近 故司马迁记述时将二地地名互用 第 2 3 次为同一事件 这两次 正义 皆注云 城父 亳州县也 正义 此注与第 1 次城父注释相同 可见 第 1 2 3 11 次的城父都是亳州城父县 为同一地望 第 4 5 8 9 10 16 次作为同一事件之地名 三 家无注 第 6 7 12 13 14 次作为同一事件之地名 第 7 13 14 三次无注 第 6 次 太子居城父 下 司马 贞 集解 注云 服虔曰 城父 楚北境邑 杜预曰 襄 城城父县 正义 注云 父音甫 括地志 云 城父故城在许州 叶县东北四十五里 即杜预 城父 楚北境 又许州襄城县东四十里亦有父城故城一所 服虔云 父城 楚北境 乃是父城之名 非建 所守 杜预云 言 成父 又误也 传 及郦 元 水经注 云 楚大城城父 使太子建居之 即 十三州志 云太子建所居城父 谓今亳州 城父县也 按 今亳州见有城父县 是建所守 者也 地理志 云颍川有父城县 沛郡有城 6 曾志雄 从城父地望看 史记 三家注中的地理资料第 29 卷 第 1 次的陈胜和第 11 次的陈王是同一个人 陈 胜 字涉 父县 此二名别耳 6 159 此段注释 集解 引杜预认为城父是襄城城 父县 正义 则根据唐初 括地志 指出 许州叶县 东北有城父故城 许州襄城县东有父城故城 又认 为杜预提到的 成 城 父 为 父城 之误 最后引 十三州志 所云 判断 太子建所居城父 之城父 为亳州城父县 即 正义 认为此次之城父与第 1 2 3 11 次的城父均为亳州城父县 其结论跟 集 解 认为是襄城城父县有所不同 至此 三家注城父的地望问题开始展现 我们 看到 连上述第 1 次的城父在内 正义 最少提到 亳州城父县 许州叶县东北城父和襄城县东父城等 三个不同的城父 此外 正义 在城父问题之外 还提到 地理志 有颍川父城县和沛郡城父县 前 后涉及三个城父县和一个父城县 至于 太子建所 居城父 的地望 正义 和 集解 又有不同的看 法 情况相当复杂 第 12 次 使建守城父 下 正义 无注 集解 注云 地理志 颍川有城父县 索隐 则云 本陈邑 楚伐陈而有之 地理志 颍川 有城父县 这一次的注释 可以看到 集解 和 索隐 都 认为 使建守城父 的城父为 地理志 的颍川城父 县 在 正义 三种城父县的说法外又增加了颍川 城父县这一说法 问题更显得纷乱 尤其是在这次 注释中 集解 的说法似乎又异于其在第6 次的注 释 在第 6 次注释中 集解 认为 太子建所居城 父 为晋杜预之襄城城父县 而本次注释 则认为 使建守城父 之城父为 地理志 颍川城父县 这 样 在 史记 三家注中 城父前后出现不下四种说 法 这些情况 使人迷惑 在此 我们首先疏理 集解 的两种说法 颍川城父县和襄城城父县 按 地理志 即 汉书 地理志 的颍川郡 为秦始皇十七年 前 230 置 唐初改为许州 天宝 元年 742 复为颍川郡 干元元年 758 又改为许 州 5 2585 杜预时之襄城县为秦置 属颍川郡 治 所即今河南襄城县 西晋时为襄城郡治 隋属颍川 郡 唐属汝州 5 2945 以此看来 所谓 地理志 之颍 川郡城父县与杜预之襄城郡城父县实为一地 只是 时代不同 所属州郡名称有异罢了 又 正义 在 上文第 6 次城父注释中的许州为北周大定元年 581 置 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颍川郡 唐武德 四年 621 复为许州 5 1129 可见 集解 上述两 种说法的城父 跟 正义 的许州叶县东北城父和 襄城县东父城 又实为同一个地望 位置在今河南 宝丰县东 5 1752 颍川 襄城 许州 汝州不过是同 一个政区在不同朝代的不同名称而已 史记 三 家注中颍川 襄城 许州这三个州郡的城父县其实 可视为 史记 记事中同一个地望的城父 此外 我们认为 在第 12 次的城父注释中 索 隐 把 本陈邑 楚伐陈而有之 的城父和 地理 志 颍川城父县 混为一谈 只要翻查春秋时楚国 伐陈的历史 便知道 本陈邑 的城父和 颍川城父 县 是两个不同地点的城父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前637 记载 秋 楚 成得臣帅师伐陈 讨其贰于宋也 遂取焦 夷 城顿 而还 杜预注 焦 今谯县也 夷 一名城父 今 谯郡城父县 7 467谯郡为东汉建安末魏武 曹操 析沛国置 治所在谯县 今安徽亳州市 5 2824 据 此可知 楚国伐陈而有之 的 陈邑 即陈国之夷 邑 也即城父 左传 昭公九年 前 533 记载 二月 庚申 楚父子弃疾迁许于夷 实城父 昭 公九年经 只称夷 不称城父 杜预注 此时改城 父为夷 城父属谯郡 7 1457杜预以城父为当 时旧名 夷为新名 因此陈邑之城父实即亳州城父 与颍川城父并非一地 索隐 此注显然混同了两 个不同的城父 厘清了 集解 颍川 襄城的城父与 正义 许 7 2014 年第 18 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详细沿革如下 颍川郡为秦始皇十七年 前 230 置 治所在阳翟县 今河南禹州市 西汉高帝五年 前 202 改为韩国 六年 前 201 复为颍川郡 辖境相当今河 南登封 宝丰以东 尉氏 郾城以西 新密以南 叶县 舞阳以 北地 三国魏黄初二年 221 徙治许昌县 今河南许昌市 东三十六里古城 西晋以后辖境缩小 北魏徙治长社县 今河南长葛市东北 东魏天平初为颍州治 北周为许州 治 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颍川郡 唐初改为许州 天宝 元年 742 复为颍川郡 干元元年 758 又改为许州 详细情况如下 许州为北周大定元年 581 置 治 所在长社县 今河南许州市 隋大业三年 607 改为颍川 郡 唐武德四年 621 复为许州 辖境相当今河南许昌 漯 河 舞钢 鄢陵 扶沟 临颍 舞阳 郾城 长葛等市县地 又许州襄城县的父城可能因为迁徙的缘故而有不 同的名称 它与 史记 的城父可能没有太大关系 州的城父为同一地望之后 自然看到 正义 主张 太子居城父 的城父为亳州城父县 与 集解 索 隐 认为 使建守城父 的城父为颍川城父县分别 属于两个不同的地点 问题在于 太子居城父 的 城父是亳州城父县还是颍川城父县 在先秦 楚世家 的 使太子建居城父 第 6 次 和 伍子胥列传 的 使建守城父 第 12 次 为 楚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它关系到伍子胥的出逃和 楚国的几乎覆灭 所以 左传 也有这方面的记载 并且记述了两次 第一次在 昭公十九年 前 523 记载 楚子为舟师以伐濮 费无极言于楚子曰 晋之伯也 迩于诸夏 而楚辟陋 故弗能与争 若大城城父 而寘大子焉 以通北方 王收南 方 是得天下也 王说 从之 故太子建居于 城父 第二次在 哀公十六年 前 479 记载 楚大子建之遇谗也 自城父奔宋 又辟华 氏之乱于郑 郑人甚善之 又适晋 与晋人谋 袭郑 乃求复焉 从 左传 昭公十九年 寘太子于城父 以通 北方 哀公十六年 记太子建遇谗被追杀 自城 父奔宋 后又往郑 此城父应该位于楚国北境 而且 偏近楚北之宋郑等国 这样的地理条件 非颍川城 父县莫属 所以 集解 索隐 认为 使建守城 父 的城父为颍川城父县 自然比 正义 认为是亳 州城父县更符合文本的内容 同时 由于 左传 僖公二十三年 楚 取焦 夷 的记述 可知亳州 城父县原为陈邑 第 4 5 8 9 10 16 次的城父虽然 无注 但内容都到 伐陈 救陈 在陈 等事项 因此 这些城父的地望自然离不开与 伐陈而有之 有关 系的亳州城父县 不能与颍川城父县混为一谈 至于 正义 在第 6 次 太子居城父 的注释下 引 地理志 颍川有父城县 沛郡有城父县 今 汉 书 地理志 颍川郡有父城县 班固云 父城 应 乡 故国 周武王弟所封 8 2295 水经 滍水注 记载 滍水东径应城南 故应乡也 9 723可见应乡 即应城 在今河南平顶山西 白龟山水库内 5 1306 与父城县皆在汉时颍川郡 又 第 12 次 使建守城 父 下 集解 和 索隐 都提到 地理志 颍川有城 父县 然而今本 汉书 地理志 颍川并无城父县 对此 杨伯峻 1909 1992 有令人信服的解释 左传 昭公十九年 若大城城父 下杨伯峻注 云 春秋同名异地者多 城父亦有二 昭九年 传 之城父 本陈国夷邑 汉于此置城父县 此城父 引案 指昭公十九年之城父 则本属 楚之邑 在今河南宝丰县东四十里 汉以避同 名故 改名父城县 今名曰父城保 段玉裁校 本 王引之 述闻 孔广森 校经录 江永 地 理考实 沈钦韩 地名补注 皆据 汉志 晋 志 水经 汝水注 诸书说汉以后地理者谓 此 城父 为 父城 之误倒 实难依据 况 史 记 楚世家 及张守节 正义 引 括地志 并 亦作 城父 耶 惟顾栋高 大事表 谓楚有两 城父 甚确 史记正义 引服虔说亦作 城 父 10 1402 以杨说观之 则颍川之城父县与父城县为一地 异名 乃由于汉人为避免颍川城父县与亳州城父县 混同而将之改名为 父城 也 鉴于 史记 一书未 见父城之地名 我们认为 颍川城父改名为父城 应 该在司马迁之后 另外 汉书 地理志 沛郡有城父县 班固 云 城父 夏肥水东南至下蔡入淮 过郡二 行六百 二十里 莽曰思善 补注 云 王 先谦曰 陈 夷邑 楚取之 见 左 僖传 后改名城父 见 昭 传 章邯杀陈胜于此 见 秦纪 刘贾屠之 见 项羽传 8 2378 2385按 楚取陈之夷邑 已见上引 僖公二十三年 传 夷改名为城父 已见上引 昭 公九年 传 汉书补注 认为沛郡城父县为陈胜被 杀之处和刘贾所屠之城 也即上文的亳州城父县 并非太子建所守之城父 与本文所论相同 最后 第 15 次城父作为独立事件 索隐 注 云 在汝南 即应乡 正义 注云 言引兵而会城父 则是汝州郏城县东父城 者也 括地志 云 汝州郏城县东 南 四十 里有父城故城 即服虔云 城父楚北境 者也 又许州华 叶 县东北四十五里亦有父城故 城 即杜预云 襄城城父县 者也 此二城 父 城之名耳 服虔城父是误也 左传 及注 水 经 云 楚大城城父 使太子建居之 十三 州志 云 太子建所居城父 谓今亳州城父是 也 此三家之说 是城父之名 地理志 云 颍川父城县 沛郡城父县 据县属郡 其名自 8 曾志雄 从城父地望看 史记 三家注中的地理资料第 29 卷 分 古先儒多惑 故使其名错乱 6 185 索隐 之 应乡 在颍川郡 上文已言 正义 之郏城县 隋大业四年 608 改辅城县置 属襄城 郡 治所即今河南郏县 唐属汝州 5 1509可见 正 义 此城父亦即杜预之襄城城父县 与 索隐 所说 之地望一致 第 15 次 史记 原文云 攻鄢郢 破 之 于是引兵而西 与蒙恬会城父 此城父既在鄢 郢之西 则不可能是鄢郢以东之亳州城父县 故 正义 索隐 之说殆无可疑 三 史记 城父的地望 在上面 面对三家注的纷纭说法时 本文先绕 过令人迷惑的历代地名瓜葛 利用事件的同一性把 涉事地名系联起来 然后追溯城父所属州郡名称的 沿革 作为佐证 最后把 史记 的 16 次城父三家注 地名的注释整合为两组 亳州城父县和颍川城父 县 第 1 2 3 4 5 8 9 10 11 16 次的城父为一 组 属于前者 第 6 7 12 13 14 15 次的城父为一 组 属于后者 于是再顺藤摸瓜 条理自清 还看到 汉人鉴于二地同名 曾把后者改名为 父城县 以 避免混淆 根据历代沿革 前一组城父在注释中又 称为 亳州城父县 例如第 1 次 正义 沛郡 城父县 第 6 次 正义 谯郡城父 杜预注 后一组城父在注释中又称为 颍川城父县 第 6 次 正义 襄城城父县 第 6 次 正义 许 州城父县 第 6 次 正义 汝州父城县 第 15 次 正义 等 两个城父地点 在三家注中出现了 六七个不同的解释 这是令人眼花缭乱的主要原 因 顾祖禹 1631 1692 采取与本文不同的路径 他根据史事并配合州郡沿革 对这两组城父的历代 政区归属作了疏理 也得到了与本文相同的二地区 分 可以作为本文的佐证 城父城 亳州 东南七十里 春秋时陈 邑 左传 僖二十三年 楚伐陈 遂取焦 夷 襄元年 晋以东诸侯之师伐陈 遂侵楚 焦 夷 昭九年 楚迁许于夷 实城父 三十 年 吴灭徐 徐子奔楚 楚城夷而处之 三十 一年 吴伐夷 哀六年 吴伐陈 楚救陈师 于城父 盖夷后为城父也 秦二世二年 遣长 史司马欣 董翳击盗 杀陈胜于城父 汉五年 刘贾军从寿春屠城父 至垓下 寻置城父县 属 沛郡 高帝封功臣尹恢为侯邑 后汉属汝南 郡 晋属谯郡 刘宋侨置浚仪县 属陈留郡 以城父县并入 后魏因之 梁普通六年裴邃 拔魏郑城 魏元琛赴救 军于城父 不敢进 大 同初遣将元庆和攻东魏城父 高欢遣窦泰据城 拒之 太清初侯景围东魏谯城不下 还攻城 父 拔之 后齐亦曰浚仪县 隋开皇十八年复 曰城父 属亳州 唐因之 中和末 以朱全忠 父名诚 改县曰焦夷 光启初秦宗权寇亳 颍 朱全忠败之于焦夷是也 五代梁龙德初 又改 焦夷曰夷父 后唐复为城父县 宋因之 仍属 亳州 元初省入谯县 寻复置 明初废 3 1066 父城在 河南郏县 县西四十里 春秋 时楚邑 亦曰城父 杜预曰 昭十九年 楚费 无极言于楚子 大城城父而寘太子以通北 方 即此城父也 故二十年 无极谓楚子 建 与伍奢将以方城之外叛 史记 秦始皇二 十二年李信破楚鄢郢 引军而西 与蒙恬会城 父 楚人随而破之 即此 汉置父城县 属颍 川郡 光武攻父城不下 屯巾车乡获冯异处 也 班固曰 颍川有父城 沛郡有城父 晋 亦为父城县 属襄城郡 后废 司马彪曰 父 城西南即巾车乡 11 2443 四 结语 从上面三家注对 史记 16 次城父地名的注释 看到 三家注在注释 史记 地名时 有以下的共同 特点 第一是同一地名 各次注释所引用的资料驳杂 而不统一 亦不主于一家或一时 第二是在注释引 用的资料中 有关的地名如果历经改变 注释者不 会交代地名的变化沿革情况 这两个特点 往往令人眼花缭乱 甚至注者也 身陷混乱之中 例如 索隐 混同了两个不同地望 的城父 正义 和 集解 对于同一事件的城父地 望也出现过不同的看法 如果不经过细心核按 爬 梳地名沿革 一般人真不容易解决这样混乱的地名 问题 特别是秦汉之后政区屡有改革 而三家注只 是随文施注 没有严格的体例 注释地名时引用的 旧说又往往不只一种 不拘一说 于是令人如入五 里雾中 不知所从 面对这些问题 这些同一地点 9 2014 年第 18 期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文中方括号为该书校订意见 的不同州郡属地 是令人造成纷乱的最大原因 不 但今人容易迷惑 即便古人 也在所难免 正义 在注释第 15 次城父时说 古先儒多惑 故使其名 多错乱 很明显是把因果关系颠倒过来 不过 正义 在注释地名之余 还是总结出了 据县属 郡 其名自分 这样的有用的经验 1 2339 给予治历 史地理者重要的启示 我们认为 上述顾祖禹根据郡县的隶属关系从 源流上理清出两组城父 和本文的结论一致 正是 正义 所说的 据县属郡 其名自分 的具体运用 不过 正义 这两句话如果改动一字成为 据县属 郡 其地自分 就更适合在历史地理学上应用 参考文献 1 汉 司马迁 史记 M 北京 中华书局 1959 2 钱穆 史记地名考 M 北京 商务印书馆 2001 3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 卷二十一 M 贺次君 施 金和 点校 北京 中华书局 2005 4 四部丛刊续编 史部 嘉庆重修大清一统志 第七册 卷一百二十八 M 上海 上海书店 1985 5 史为乐 中国历史地名大词典 K 北京 中国社会科 学出版社 2005 6 唐 李泰 括地志辑校 M 贺次君 辑校 北京 中华 书局 1980 7 十三经注疏整理委员会 春秋左传正义 M 北京 北 京大学出版社 2000 8 东汉 班固 汉书补注 M 清 王先谦 补注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9 陈桥驿 水经注校证 卷二十汝水 M 北京 中华书 局 2007 10 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 M 修订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客房清扫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国能铜陵发电有限公司招聘考试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广州市从化区社区专职人员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消毒技术基础知识参考题库(附答案)
- 2025年导游知识培训考试题附答案
- “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知识测试卷附答案
- 营养与膳食知识练习题(附答案)
- 2025年G2电站锅炉司炉从业资格证安全技能知识考试题(附含答案)
- 2025年档案业务比赛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年全国信息化技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7-聊城东制梁场80t龙门吊安拆安全专项方案-八局一-新建郑州至济南铁路(山东段)工程ZJTLSG-2标段
- 证据目录范本
- 中兴 ZXNOE 9700 系统介绍
- 标准档案盒脊背(格式已设置好)
- GB/T 21475-2008造船指示灯颜色
- 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练习题300道-
- 园林绿化工高级技师知识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安医大生殖医学课件04胚胎的培养
- 提高肠镜患者肠道准备合格率课件
- 灭火器每月定期检查及记录(卡)表
- 关于推荐评审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推荐意见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