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70672044 70902073 作者简介 李大元 1981 男 汉族 湖南邵阳人 中南大学商学院 博士 讲师 研究方向 战略管理 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 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 李大元 中南大学商学院 湖南 长沙 410083 摘 要 关于动态能力定义与本质的争论愈演愈烈 为澄清当前争论与质疑 本研究从理论基础 概念内涵 维度结构 识别测量等方面对 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 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认为动态能力主要源于资源基础观 演化 经济学与企业行为理论 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或改变自身资源 惯例与过程以适应甚至创造环境变化的模式化能力 不 同于应急处理 组织惯例 运营能力及战略变革 包含战略意会能力 柔性决策能力及动态执行能力等维度 动态能力 测量应以质性方法为主 兼取多种方法 未来研究必须吸取资源基础观研究的经验教训 防止概念过度泛化 可聚焦于 以环境为焦点的某特定领域具体的动态能力形式 摘 要 关于动态能力定义与本质的争论愈演愈烈 为澄清当前争论与质疑 本研究从理论基础 概念内涵 维度结构 识别测量等方面对 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 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了全方位剖析 认为动态能力主要源于资源基础观 演化 经济学与企业行为理论 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或改变自身资源 惯例与过程以适应甚至创造环境变化的模式化能力 不 同于应急处理 组织惯例 运营能力及战略变革 包含战略意会能力 柔性决策能力及动态执行能力等维度 动态能力 测量应以质性方法为主 兼取多种方法 未来研究必须吸取资源基础观研究的经验教训 防止概念过度泛化 可聚焦于 以环境为焦点的某特定领域具体的动态能力形式 关键词 动态能力 理论基础 概念内涵 结构维度 识别测量关键词 动态能力 理论基础 概念内涵 结构维度 识别测量 中图分类号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文献标识码 A 在高度不确定环境中 为什么一些企业成功 另一些则失败 最近 学者们对这一问题的回答聚 焦于动态能力理论 认为动态能力是开启不确定环 境下企业持续优势获取与维持这一战略管理 圣杯 的密钥 1 动态能力这一术语最先运用于系统工程领域 战略管理意义上的动态能力概念首先是 Teece 等在 1990 年以工作论文的形式提出来的 1994 年刊载于 产业与企业变革 上 再经作者修改完善后于 1997 年发表于 战略管理杂志 由于论文思想的成熟 性与 战略管理杂志 的影响性 一般认为动态能 力理论提出于 1997 年 当前动态能力研究主要集中 于能力的内涵结构 影响因素及 形成演化其作用 功效等方面 1 8 然而 随着研究的进展 关于动态能力的定义 及其本质这一首要而基础的问题 呈现出越来越多 的争议 有学者认为动态能力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概 念 甚至是同义反复 循环论证 彻底矛盾的 9 没有坚实而一致的理论基础 缺乏强有力的实证支 持 对持续优势而言是既不必要 10 又不充分 11 的 难以提供有效的实践启示 他们甚至宣称动态能力 研究已经陷入了死胡同 9 那么 动态能力到底是什么 我们真应该摒弃 动态能力研究吗 为回应与澄清上述研究争论 本 文试图全面梳理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 界定动态能 力的概念内涵与结构维度 分析动态能力的识别测 量方法 从而澄清动态能力本质的理论争辩 以期 更有效地指导企业实践 1 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 1 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 从源头上理解不同观点的理论基础对消除混 乱 鼓励建设性争论 促进动态能力的发展有重要 意义 根据现有研究文献 动态能力的理论基础有 演化经济学 资源基础观 知识基础观 交易成本 理论 企业行为理论 竞争定位理论 创新理论 制度理论等 其中最主要的是资源基础观 演化经 济理论及企业行为理论 12 资源基础观探求战略管理的根本问题 即企业 持续优势的获取与维持问题 认为有价值 稀缺 难替代 不可模仿 VRIN 的资源才是持续优势的 根本来源 然而 VRIN 资源的核心刚性与静态属性 难以适应不确定环境的要求 要使竞争优势持续 企业必须随环境变化而更新其资源基础 因此 Teece 等 1997 认为应基于资源基础观 从动态 的角度展开对竞争力的研究 而这种动态研究既要 包括外部环境的动态研究又要包括内部条件的动态 研究 动态能力放松了资源基础观的理性及均衡的 假设 但仍然坚持动态能力的 VRIN 特征假设 强调 创造持续优势的逻辑目标 是资源基础观的 弱化 版 与 拓展版 演化经济学将企业视为惯例的集合体 企业发 展遵循某种轨迹或路径 组织惯例 变异 选 择 保留 的平衡是达到组织适应和持续成长的 关键 从演化经济学角度来看 动态能力是组织能 在需要的时候产生或改变运营惯例 重构企业资源 的高阶惯例 Zollo 和 Winter 2002 直接将动态能 力的概念建立于组织惯例之上 认为组织是一系列 相互依赖的操作惯例 一般能力 和管理惯例 动 态能力 的集合 这些惯例基于反馈的绩效不断缓 467 慢演化 而动态能力是组织为追求绩效的改善 通 过系统地产生和修正营运惯例等共同活动所习得的 稳定模式 是一组引导操作性惯例配置的管理性惯 例 是一种高阶能力 10 企业行为理论认为组织是信息处理和决策系 统 决策者是有限理性的 企业通过不断的组织适 应 冲突解决 战略选择达成组织目标 动态能力 研究根植于企业成长 组织学习 管理决策等企业 行为概念之中 2 5 6 几乎所有学者都重视组织学习 对动态能力的重要作用 认为组织学习是打开动态 能力黑箱的有力工具 Rindova 和 Kotha 2001 认为高管团队信念在开发动态能力中有重要作用 13 Adner 和 Helfat 2003 提出动态管理能力的概 念 认为其是管理者建立 整合及重组组织资源及 竞争力的能力 而组织的建构 整合与重组都是高 层主管决策的结果 14 Zahra 等 2006 更将管理者 置于中心地位 认为动态能力必须考虑管理者的决 策方式与选择 管理者的搜寻 行动 学习是动态 能力异质性的重要来源 15 上述理论视角从不同的侧面研究动态能力 展 示了动态能力理论基础的广泛性与丰富性 资源基 础观关注企业的资源条件 关注动态能力的作用机 制及其与竞争优势的关系 更多的是战略内容的范 畴 演化经济理论关注惯例 模式 路径 重点研 究动态能力的基本要素及时空演化 体现了能力的 动态性 行为理论关注管理者层面及动态能力的发 生机制 更多的是战略过程的范畴 因此 上述理 论基础关注动态能力的不同方面 是互补而非互斥 的 但由于各理论研究目标与视角不同 存在着丰 富性与一致性的矛盾与冲突 资源基础观将企业视 为资源集合体 认为竞争优势根源于竞争战略 其 焦点在于竞争动态性及其对绩效的影响 演化经济 理论将企业视为惯例集合体 关注企业演化模式与 路径 企业行为理论则将企业视为信息处理与决策 系统 基于满意原则 关注更广泛意义上的组织目 标 如成长 而不太关注竞争结果 这也有助于解 释动态能力本质分歧的原因 因为竞争战略不太关 注过程 惯例或模式 而这些却正是行为理论与演 化经济理论关注的焦点 12 在厘清动态能力理论基础与研究视角的基础上 审视当前关于动态能力概念内涵的界定 有助于理 解研究的争论之源 消除概念误解 实现潜在的互 补性 更有效地推进动态能力研究 2 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 2 动态能力的概念内涵 2 1 动态能力的定义 2 1 动态能力的定义 Di Stefano 等 2009 的文献计量研究表明 在 40 篇有影响力的动态能力文献中 有 13 种动态 能力的定义 而其中最有影响力的为 Teece 等 1997 Eisenhardt 和 Martin 2000 及 Zollo 和 Winter 2002 的三个定义 动态能力的最初定义是 企业整合 建立与重 构内外部竞争力 competences 来应对环境变化的 能耐 ability 3 Eisenhardt 和 Martin 2000 将动态能力泛化为 企业运用资源来适应甚至创造 市场变化的组织过程 认为动态能力是具体 可 识别的 包括并购 联盟 新产品开发 决策等 11 Zollo 和 Winter 2002 则从惯例的视角 将动态 能力定义为 为追求效能的改进 通过集体活动系 统地创造与调整其运营惯例而习得的稳定的模式 16 Zahra 等 2006 高度重视管理者的作用 认为 动态能力是主要决策者以适当的方式重构企业的资 源和惯例的能力 并将动态能力概念扩展到新创企 业 15 Helfat 等 2007 基于既有文献 提出了一 个简洁而综合的动态能力定义 动态能力是企业有 目的地创造 扩张或调整其资源基础 resource base 的潜能 capacity 他们根据韦伯大辞典 辨析了与能力相关的概念 认为 潜能 指完成任 务所需的最低能耐 能力 capability 与 竞 争 力 competence 并 不 是 出 色 的 能 耐 ability 这些术语只是意味着潜在可能的高 绩效 动态能力与高绩效并不是同义反复 资源基 础的变化只是说明组织以不同的方式做事 而并不 一定比过去要好 6 从上述定义的理论基础来看 Teece 等 1997 的定义是基于资源基础观而提出来的 尽管具有开 创性 但该定义也摆脱不了类似于 资源 定义的 同义反复 循环论证 的批评 Eisenhardt 和 Martin 2000 及 Zahra 等 2006 的定义基于企业行 为理论 避开了 用能力定义能力 的套套逻辑 但前者的定义被认为过于宽泛 而后者关于到底什 么是 适当的方式 则语焉不详 Zollo 和 Winter 2002 的定义基于演化理论 但仅将之视为一种 变革惯例 又有内涵过小之嫌 Helfat 等 2007 结合了企业行为理论与资源基础观点 纳入了 目 的性 资源基础 等概念 但却没有体现环境 的影响 根据上述分析 从整合的视角 结合资源基础 观 演化经济学与企业行为理论 本文认为 动态 能力是企业有目的地创造或改变自身资源 惯例与 过程 以适应甚至创造环境变化的模式化能力 其 中 动态 是资源基础的创造 改变 存在于能 力与资源基础的交互之中 而不是动态环境或能力 自身的变化 目的 过程 体现了企业行为 理论的核心概念 说明动态能力是一个有意识的过 程 运气 不是动态能力 创造与改变 表明 动态能力不仅存在于在位企业 新创企业亦有动态 能力 从而将动态能力与创业理论结合起来 模 式化 则意味着动态能力必须包含重复性的要素 468 救火式问题解决不是动态能力 这一定义还表明 随着 创造与改变 的方式及 资源基础 的不同 动态能力有多种表现形式 2 2 动态能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 2 动态能力与相关概念的关系 2 2 1 动态能力与运营能力 学者用许多不同的词汇来与动态能力相对应 如运营能力 实体能力 职能能力 静态能力等 尽管用词不同 但其实质内涵都相似 为便于表述 笔者用运营能力来表达 动态能力与运营能力的关键区别在于其是否与 变化有关 10 运营能力根植于静态过程与惯例之中 旨在使企业完成特定职能 如生产 销售 会计 物流等 是企业的 谋生 方法 主要面向一般问 题的解决 是当下导向的 动态能力则根植于变化 的过程与惯例之中 控制资源 运营能力来与市场 变化相匹配 是改变解决问题方式的能力 是未来 导向的 创造 扩张 调整 是运营能力所没有 的特征 运营能力不用则退 用多则僵 需要动态 能力使其充满活力 另一方面 动态能力受运营能力的影响并反作 用于运营能力 没有运营能力就不会有动态能力 动态能力是对运营能力的改变与重构 15 动态能力 必须与相应的资源结构与运营能力一起才能构建经 营优势 因此 动态能力并不直接影响企业产出 而是通过运营能力间接影响绩效 竞争优势本质上 源于新的资源结构而非动态能力本身 11 2 2 2 动态能力与组织惯例 动态能力的主动性与目的性反映了一定程度的 意图 而组织惯例则只是机械的无意图的组织活动 17 意图性内涵将模式化的动态能力与机械式的组 织活动区分开来 也将动态能力与偶然性或运气区 分开来 然而 意图确实包括突现性的活动 即使 不是完全计划的 突现性活动也还是有隐含的目标 2 2 3 动态能力与应急处理 动态能力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以一种可信 的方式重复的 或者说 动态能力包含模式化与练 习性活动 而应急处理则是高节奏的 机会主义的 不是模式化行为 要能够被称为 能力 而非 救 急 ad hoc problem solving 动态能力必须 包含一些模式化的要素 因此将动态能力与对组织 资源基所施加的一劳永逸的异质化变革区分开来是 极为重要的 2 2 4 动态能力与战略变革 动态能力与战略变革高度相关 但二者并不是 同义词 动态能力不仅是为了战略变革 更是为了 赢得战略管理 圣杯 即在变幻的环境中获得企 业持续优势 另一方面 战略变革也不止动态能力 这一种方式 还有许多其它方式可以驱使战略变革 如突发性 救火式 问题解决等 3 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 3 动态能力的结构维度 动态能力具有多维结构 许多学者沿内容与过 程或本体论与认识论等空间对其进行了不同角度的 划分 18 由于动态能力表现形式各异 内容视角的 划分难以穷尽且难具一般性 而过程视角的维度划 分则具有一般性并能打开动态能力 黑箱 因此 主流文献多从过程角度进行动态能力维度划分 Teece 等 1997 在给出动态能力定义的同时 提 出 了 动 态 能 力 分 析 的 3P 框 架 即 过 程 processes 位势 positions 与路径 paths 此框架结合了演化学派理论 企业行为理论及资源 基础观对于企业资源的关注 提出在环境快速变化 的情况下 组织的动态能力为竞争优势的来源 企 业能够快速应对环境变化的原因在于其协整 学习 及重构能力 并受到其资产位势及发展路径的影响 然而 Teece 等随即发现其定义与框架只关注了企 业 做事 而忽略了 为什么 如此做事 在过 程的分析中 协整是静态概念 而重构是转型概念 只有学习才是动态概念 动态性 表现仍不足 因此在 1998 年又提出了一个定义与框架 认为动态 能力是 感知与抓住机会 重构与保护知识资产 职能能力 互补资产与技术以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 能力 并将动态能力分为机会感知能力和机会把 握能力 19 而到 2007 年 他更明确地提出了日趋完 善的具体的分析框架与类型 动态能力是 不断以 快于竞争对手的速度感知 抓住突现的机会并进行 必要的资源重构的能力 其包含三个维度 机会 感知能力 把握能力与相应的重构能力 5 而在 2007 年与 Helfat 等一起合作编写的 动 态能力 理解战略变革 一书中 他们更进一步提 出 动态能力是由搜寻 选择与配置三部分共同组 成的 搜寻能力是动态能力的关键维度 动态能力 是通过管理者一系列资源安排决策所形成的 是管 理决策的结果 若不考虑这些管理决策的本质 动 态能力与组织变革理论不可能成其为理论 无论是 初期惯例开发还是产品创新 抑或是提高这一动态 能力的持续努力 都以信息搜寻与解析为前提 选 择能力也是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且要与搜寻 能力相匹配 一些企业的选择能力更强 如戴尔 强生公司 除了搜寻与选择 组织资源重构与协调 过程也是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具体的 做 的过程 企业战略只有通过有效实施才能最终实现 战略目标 总体来说 动态能力不仅包括学习 重构 转 型等具体的做事或执行的过程 还包括感知 搜寻 解析 选择等思维或认知的过程 尽管执行方面的 动态能力得到更多的关注 但认知方面的动态能力 也是同等重要的 需要引起更多的重视 Pandza 和 Thorpe 2009 明确提出 创造性搜寻与战略性意会 469 是动态能力 遗忘的维度 20 综合而言 当前文献认为动态能力主要有感知 搜寻 决策 选择 重构 配置三个维度 另一方面 能力具有行为特征 体现于个体或组织的行为活动 与经营过程之中 虽然组织行为与过程难以穷举 但依据战略过程理论 主要还是战略分析 战略决 策与战略实施 而不确定环境下 战略分析不可能 非常精确 更多地表现为意会过程 根据西蒙的论 述 选择等同于决策 从语义学角度看 实施与执 行是等同的 综上 根据 Teece 2007 Helfat 等 2007 Pandza 和 Thorpe 2009 的动态能力维度划分 战 略过程理论及相关文献成果 再依据对企业高管的 访谈 本文认为 动态能力是战略意会能力 20 22 柔性决策能力 23 24 与动态执行能力 25 26 的整合 3 1 战略意会能力 3 1 战略意会能力 意会 sensemaking 是形成意识和知觉 是 结 构化未知之物 的过程 22 是企业感知与理解环境 及其变化的首要环节 任何调适变革行为都包括管 理者对环境的感知与解析 战略意会能力是对参考 框架中的刺激或变化的感知与解析 是主体开发对 环境的认知地图的过程 是一个解析的过程 是企 业为特定的战略目标而搜寻内外环境信息并进行有 效解析的能力 企业通过搜寻相关内外部环境信息 并以心智模式 知识结构为基础进行事件解析 形 成对环境的基本看法 为后续决策与执行提供思路 与方向 战略意会能力旨在从内外环境信息中发现 机会与威胁及其重要性与紧迫性 因此是企业整合 重构企业资源 形成新资源与能力的首要过程 3 2 柔性决策能力 3 2 柔性决策能力 柔性是能够对变化或新情况作出反应或适应的 质量 是主体能够通过变化适应新的情况和环境 是任何战略决策的核心 柔性化能力是一种多能力 的表现 即组织应具有包容 纠错 快速反应等能 力 柔性决策能力是以时间为重要决策标准 快速 地制定 评估 选择战略方案 同时又能随环境变 化及时调整 并对之负责的能力 是既能快速制定 决策 又能及时调整决策的能力 23 是根据环境变 化改变初始决策的自由度 24 柔性决策能力具有敏 捷性 灵活性特征 决策速度越快 可供选择的方 案越多 越能随机应变 柔性决策能力越强 在不 确定环境下 企业需要敏锐地把握涌现的机会 警 觉地及时纠正错误决策 通过快速决策与及时调整 的有机结合 柔性决策能力得以充分发挥 3 3 动态执行能力 3 3 动态执行能力 作为一个完整的能力过程 在意会环境特征 作出应对决策后 还要实现关键的一跃 即要将战 略决策落到实处 实现决策与执行的动态匹配 同 时 企业在战略执行的过程中 需要不断调整活动 安排 使战略执行与环境条件动态匹配 即要从动 态 过程的视角来考察战略执行 27 因此 动态执 行能力是动态能力不可或缺的一环 事实上 Teece 2007 的战略重构能力 Helfat 等 2007 的配置能力等都是动态执行能力的表现 更明确地 Harreld 等 2007 提出 作为战略的一个完整过程 执行能力也是动态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6 动 态执行能力是综合运用各种资源和机制 协调各方 力量 并保证正确方向的能力 动态执行能力由战 略协同与动态控制两个要素构成 企业各项经营活 动与总体战略的协同是执行的核心 使组织 战略 行为之间保持动态平衡是动态执行的重中之重 上述能力从洞察内外环境及其变化开始 到进 行柔性战略决策并形成协同与控制力量付诸实施 体现了企业从认知到决策再到行动的完整过程 动 态能力实际上是战略意会能力 柔性决策能力与动 态执行能力综合作用的结晶 并且其效用的发挥也 要依赖于三种能力的整体综合表现 4 动态能力的识别测量 4 动态能力的识别测量 尽管动态能力理论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认可与 肯定 但其仍然是抽象 难处理的 当前关于动态 能力识别与测量的研究还是非常之少 4 关于如何 测量动态能力 尚未取得一致意见 不同学者采用 了各不相同的研究方法与指标 9 研究方法上 学者多采用案例方法来识别动态 能力 9 而其中 又以单一案例研究居多 如 Lee 和 Slater 2007 Narayanan 等 2009 28 29 等 也有少数学者采用组合案例方法识别与测量动态能 力 如Newey和Zahra 2009 Bruni 和 Verona 2009 30 31 等 更多研究采用实证方法 通 过相关代理指标设计来测量动态能力 其中又以跨 部 门 大 样 本 横 向 测 量 为 多 如 Doving 和 Gooderham 2008 贺小刚等 2006 焦豪等 2008 蒋勤峰等 2008 曹红军等 2009 McKelvie 和 Davidsson 2009 32 37 只有少数为跨时期的纵 向研究 38 此外还有少部分研究利用实物期权方法 仿真方法 系统动力学方法识别动态能力及其演化 过程 39 40 而关于动态能力的测量维度与指标 当前研究 多从构成要素 能力特征 结果导向及各种具体经 营活动等方面 通过一系列的维度划分与指标设计 来测量 如 Teece 等 2007 贺小刚等 2006 焦豪等 2008 等 但由于研究情境 研究视角 研究方法与研究目的等方面的不同 这些测量维度 与指标存在很大程度的差异 尚未形成比较一致 得到广泛认可的动态能力量表 使人们对 动态能 力是什么 的理解更加混乱 导致人们怀疑这些研 究只是用动态能力标签来表达截然不同的概念 难 以反映真正的动态能力 在战略管理领域 定量研究似乎比质性研究更 470 受欢迎 但这一 常识 并不一定适用于动态能力 研究 尽管定量研究利用跨部门大样本统计数据 可以为所涉及的因子与维度提供更精确的定义 更 明晰地识别其交互作用 理论的概化程度也更高 但难以收集纵向数据 其所用的指标通常只能描述 一个现象的有形 可见 静态部分 而小样本质性 研究尽管存在信度与概化程度以及调查对象的合作 性等问题 却适于全面把握企业的资源特色 理解 潜在的资源创造与改变过程 可以详细描述动态能 力所涉及的过程 管理者的作用以及与环境的交互 作用 获取更精细 丰富与情境化的数据 1 因此 关于动态能力的识别与测量 有必要以质性方法为 主进行深入 细致的扎根调查与跟踪研究 同时根 据研究需要 兼取多种方法 考虑特定环境 以审 慎的科学态度与精神为指引 尽量客观 合理地设 计动态能力的维度与指标体系 以更深入把握动态 能力实质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5 研究结论与展望 本文针对当前动态能力存在性与研究价值的争 论与质疑 对其理论基础 概念内涵 维度结构与 识别测量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剖析 回答了动态 能力到底是什么这一基本问题 从根源与视角上理解争论各方的理论基础有助 于消除混乱 达成一致 动态能力理论吸取了多学 科营养 理论基础的广泛性表明该研究的丰富性与 复杂性 但同时也说明学者应以更一致 强力的方 式形成能被广泛接受的理论基础 以奠定动态能力 理论在战略管理领域的应有地位 实践证明 对于动态能力的笼统研究与测量既 不可行 也无意义 就如对资源的研究就必须具体 到某类资源 如人力资源 财务资源等 与之类似 动态能力研究也必须具体到某类动态能力 如动态 管理能力 联盟能力 调适能力等 方有价值 但 当前多数研究所涵盖 定义的动态能力边界过于宽 泛 不同类型的动态能力特性各异 难以有统一而 恰当的实证方法与标准 在研究操作上较为困难 导致当前动态能力实证研究少而不深 鉴于此 后续研究可在明确动态能力概念的基 础上 缩小范围 聚焦在以环境为焦点的某特定领 域的动态能力 研究某具体的动态能力形式与类型 从抽象的动态能力发展为具有结构 体系和具体种 类的可操作性动态能力 以更有效地呈现具体动态 能力的具体作为 在将研究对象具体化的同时推进 一般动态能力理论的研究 同时 动态能力的研究 必须借鉴资源基础观研究的教训 防止概念的过度 泛化 不能将动态能力看成一个大框 什么都往里 面装 而要对具体能力进行严格界定与识别 只有 满足动态能力特征的能力才是真正的动态能力 才 能运用动态能力理论进行分析 理论的产生与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交易成 本理论一开始也被认为是同义反复 难以实证 没 有实践意义的 经历了整整 35 年的时间才开始操作 化与实证化 当前动态能力理论仍处于婴儿期 现 有研究多是概念性的 尚聚焦于最基本层次的问题 如该术语的定义 本质等 1 新理论思想的早期版 本通常是粗糙 模糊且饱受批评与争论的 而学术 研究就在争论中前进 在批判中完善 在理论开发 的初始阶段 我们不能求全责备或悲观失望 而应 直面挑战 深入研究 推进动态能力理论的深入化 与操作化 真正为企业实践提供有效指导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1 Easterby Smith M Lyles M A Peteraf M A Dynamic capabilities Current debates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 S1 S8 2 Helfat C E Peteraf M A 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Progress along a developmental path J Strategic Organization 2009 7 91 102 3 Teece D J Pisano G Shuen A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strategic management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97 18 7 509 533 4 Ambrosini V Bowman C What are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are they a useful construct in strategic management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 2009 11 1 29 49 5 Teece D J Explicat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The nature and microfoundations of sustainable enterprise performance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7 28 13 1319 1350 6 Helfat C E et al Dynamic capabilities understanding strategic change in organizations M Blackwell Publishing 2007 7 吴晓波 徐松屹 苗文斌 西方动态能力理论述评 J 国外社会科学 2006 2 18 25 8 卢启程 企业动态能力的形成和演化 基于知识管理 的视角 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9 26 1 70 78 9 Arend R J Bromiley P Assessing the dynamic capabilities view Spare change everyone J Strategic Organization 2009 7 75 90 10 Winter S G Understanding dynamic capabilit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24 10 991 995 11 Eisenhardt K M Martin J A Dynamic capabilities What are they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0 21 10 11 1105 1121 12 Di Stefano G Peteraf M A Verona G Dynamic capabilities deconstructed 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2009 forthcoming 13 Rindova V P Kotha S Continuous Morphing Competing through dynamic capabilities form and function J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2001 1263 1280 14 Adner R Helfat C E Corporate effects and dynamic 471 managerial capabiliti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3 1011 1025 15 Zahra S A Sapienza H J Davidsson P Entrepreneurship and dynamic capabilities A review model and research agenda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2006 43 4 917 955 16 Zollo M Winter S G Deliberate learning and the evolution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J Organization Science 2002 13 3 339 358 17 Dosi G Nelson R R Winter S G The nature and dynamics of organizational capabilities M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18 罗珉 刘永俊 企业动态能力的理论架构与构成要素 J 中国工业经济 2009 1 75 86 19 Teece D J Capturing value from knowledge assets The new economy markets for know how and intangible assets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8 40 3 55 79 20 Pandza K Thorpe R Creative search and strategic sense making Missing dimensions in the concep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 S118 S131 21 Neill S McKee D Rose G M Developing the organization s sensemaking capability Precursor to an adaptive strategic marketing response J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2007 36 6 731 744 22 Weick K E Sensemaking in organizations M Sage Publications Inc 1995 23 Shafman M P Dean J W Flexibility in strategic decision making Informational and ideological perspectives J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 1997 34 2 191 217 24 Benjaafar S Morin T L Talavage J J The strategic value of flexibility in sequential decision making J 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 1995 82 3 438 457 25 Noble C H The eclectic roots of strategy implementation research 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1999 45 2 119 134 26 Harreld J B O Reilly C A Tushman M L Dynamic capabilities at ibm Driving strategy into action 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7 49 4 21 43 27 徐岚 汪涛 姚新国 中国企业产品创新战略执行的 路径 基于转轨经济条件的研究 J 管理世界 2007 9 85 98 28 Narayanan V K Colwell K Douglas F L Building organizational and scientific platforms in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A process perspective on the development of dynamic capabilities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 S25 S40 29 Lee J Slater J Dynamic capabilities entrepreneurial rent seeking and the investment development path The case of samsung 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 2007 13 3 241 257 30 Newey L R Zahra S A The evolving firm How dynamic and operating capabilities interact to enable entrepreneurship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 S81 S100 31 Bruni D S Verona G Dynamic marketing capabilities in science based firms An exploratory investigation of the pharmaceutical industry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 S101 S117 32 蒋勤峰 田晓明 王重鸣 企业动态能力测量之实证 研究 以 270 家孵化器入孵企业为例 J 科学学研 究 2008 26 3 604 611 33 Doving E Gooderham P N Dynamic capabilities as antecedents of the scope of related diversification The case of small firm accountancy practices J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08 29 8 841 857 34 贺小刚 李新春 方海鹰 动态能力的测量与功效 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 J 管理世界 2006 3 94 103 113 35 焦豪 魏江 崔瑜 企业动态能力构建路径分析 基于 创业导向和组织学习的视角 J 管理世界 2008 4 91 106 36 曹红军 赵剑波 王以华 动态能力的维度 基于中 国企业的实证研究 J 科学学研究 2009 27 1 36 44 37 McKelvie A Davidsson P From resource base to dynamic capabilities An investigation of new firms J British Journal of Management 2009 20 S63 S80 38 Macher J T Mowery D C Measuring dynami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标准)电影《》投资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电梯维护合同协议书
- (2025年标准)灯具供货合同协议书
- 2025甘肃白银市靖远三中招考补充教师16人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金华市体育彩票管理中心编外工作人员招聘1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天津中国海油加油站招聘考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年标准)单元合伙分红协议书
- 2025广东广州市花都区新雅街新雅小学专任教师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5浙江台州学院专任教师招聘9人补充笔试参考题库附答案解析
- 2025安徽池州市石台县仁里镇社区专职工作者招聘6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全国托育职业技能竞赛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 HSK标准教程1-第一课lesson1
- 2022新能源光伏电站电力监控系统安全防护实施方案
- 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教案全册
- 人教版小学英语3-6年级单词(带音标)
- 酒店消防安全管理制度(2022版)
- 2024环氧磨石地坪施工技术规程
- 人教部编七年级语文全册专项知识点梳理归纳字词、文言文、古诗词
- 2022年版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解读-课件
- 输配电绝缘子维护与更换
- 幼儿园教师读《让儿童的学习看得见》有感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