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潮————海洋微生物.doc_第1页
赤潮————海洋微生物.doc_第2页
赤潮————海洋微生物.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赤潮海洋微生物什么是赤潮赤潮的形成现状海洋微生物对赤潮的作用前景赤潮(akashiwo,red tide,red water, dis-colored water)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海洋中一些微藻、原生动物或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爆发性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引起水体变色或对海洋中其他生物产生危害的一种生态异常现象。 形成:赤潮形成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不同海域、不同季节、不同环境等都是影响赤潮生成的条件,但是,普遍认为,赤潮生物的存在和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形成赤潮的基础 赤潮发生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由于人类经济与生活发展,引起河流及人工排污量增加,使许多海域中的营养物质大量过剩;二是大量人工养殖池废水排放,引起局部区域自身污染严重。另外,近年来海洋自然环境与世界气候条件的变化,如海水流动性差、全球气温上升等,也会对赤潮的形成产生影响。 随着现代化工、农业生产的迅猛发展,沿海地区人口的增多,大量工农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海洋,其中相当一部分未经处理就直接排入海洋,导致近海、港湾富营养化程度日趋严重。同时,由于沿海开发程度的增高和海水养殖业的扩大,也带来了海洋生态环境和养殖业自身污染问题;海运业的发展导致外来有害赤潮种类的引入;全球气候的变化也导致了赤潮的频繁发生。 目前,赤潮已成为一种世界性的公害,美国、日本、中国、加拿大、法国、瑞典、挪威、菲律宾、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韩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赤潮发生都很频繁。1 首先,赤潮的发生,破坏了海洋的正常生态结构,因此也破坏了海洋中的正常生产过程,从而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 其次,有些赤潮生物会分泌出粘液,粘在鱼、虾、贝等生物的鳃上,妨碍呼吸,导致窒息死亡。含有毒素的赤潮生物被海洋生物摄食后能引起中毒死亡。人类食用含有毒素的海产品,也会造成类似的后果。 再次是大量赤潮生物死亡后,在尸骸的分解过程中要大量消耗海水中的溶解氧,造成缺氧环境,引起虾、贝类的大量死亡。微生物与赤潮韩国科学家发现能治理赤潮的海洋微生物2006-01-18 17:16:56来源: 新华网收藏此页网友评论 0 条新华网首尔1月18日电据韩国经济新闻18日报道,韩国科学家最近发现一种海洋微生物有望用来治理赤潮。韩国科学家于1996年首次在海洋中发现一种微生物,并且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将它初步定名为“哈赫拉”()。韩国生命工学研究院和韩国海洋研究院的科学家最近从位于朝鲜半岛以南的美罗岛海域再次找到了这种海洋微生物,并将其命名为“哈赫拉下济州”。韩国科学家对“哈赫拉下济州”进行了基因组测序分析后发现,这种微生物能产生可以清除赤潮的灵菌红素。将灵菌红素撒在赤潮中,只需十亿分之一的浓度,一小时后就能将导致赤潮的浮游生物大部分杀死。目前,韩国科学家已经为灵菌红素申请了韩国和国际专利。灵菌红素有望经过毒性试验和环境影响检测,在3年后作为治理赤潮的产品投入应用。(完)(来源:新华网)赤潮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种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在短时间内突发性繁殖或高度聚集而引发的一种生态异常,使海水变色并造成危害的现象.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增长,人类活动的加强改变了沿海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增加了海水中营养盐的含量、改变了气候条件及其他环境因子,赤潮则是这种转变的结果.有害赤潮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性的海洋灾害,与沙尘暴并列为我国目前面临的、由于人类活动而造成的两大自然灾害之一,严重制约沿海经济的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