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滞后期探讨.doc_第1页
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滞后期探讨.doc_第2页
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滞后期探讨.doc_第3页
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滞后期探讨.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滞后期探讨黄园1、2, 陈昆玉1(1云南财经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云南 昆明 650221;2广东科技学院 财经系,广东 东莞 523083)摘要:本文采用2006至2010年的深沪A股60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基于分布滞后模型,探讨了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滞后期数。关键词:股权激励;创新活动;高管层;滞后期收稿日期:2012-03-06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编号:70862005)。作者简介:黄园(1986-),女,浙江金华人,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2009级硕士研究生,广东科技学院财经系,助教,从事公司治理研究;陈昆玉(1973-),男,云南昆明人,云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管理学博士后,从事公司财务理论研究。2005年底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试行)的颁布,我国上市公司开始重视对高管层实施股权激励。在对2006年至2010年深沪A股上市公司进行了统计,结果发现上市公司实施了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公司数2006年为38家,2007年21家,2008年51家,2009年46家,10年高达116家。从总体上看,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公司在逐渐增多。实施长期的激励机制有利于高管层利益的趋同,同样有利于企业的创新活动。且“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因此在上市公司中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的创新活动有影响。但股权激励对创新活动的影响是否存在滞后期,且滞后期长度如何测量等问题至今还没有得到研究。一、文献综述与研究假设在股权激励方面,一些学者从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角度进行了研究,但未得到一致结论。如张倩(2010)得出高管层激励与经营绩效间呈不显著的相关关系;而王颖(2010)研究认为高管层激励与公司业绩呈正相关关系。在创新活动方面,国内外一些文献检验了高管层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例如,Hoffman等(1993)从高管层团队特征和社会文化方面验证了不同高管特征对创新的影响有差异。还有文献从高管薪酬方面,Balkin等(2000)研究表明长期报酬对技术创新的影响较弱。更多文献是从高管持股方面,但未形成一致结论。一些文献认为高管持股与创新活动呈正相关关系(Wu和Tu(2007);一些文献认为高管持股与创新活动呈不显著相关关系(冯根福和温军(2008);还有一些文献认为高管持股与创新活动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赵洪江等(2008)。但用高管持股比例来衡量高管层股权激励不很妥当,曹阳(2008)提出高管持股不等同于高管股权激励。至今,学者对高管层股权激励与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文献还较少。Lerner等(2007)研究发现长期激励(如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能显著增加企业的研发投入。在国内,张晖,万解秋(2010)指出股权激励对企业自主创新有促进作用。还有一些学者探讨了对创新活动的滞后期,如Yasuo 等(2004)研究发现专利授权滞后期的减少有利于企业研发投入。在国内,如朱平芳和徐伟明(2005)研究了上海大中型工业企业的科技活动的内部支出与专利产出存在2-6期的滞后结构。那么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从理论上讲也是会存在滞后期影响。鉴于此,我们可以得到:假设1: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存在滞后期影响;假设1-1: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专利的申请量存在滞后期影响;假设1-2: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专利的授权量存在滞后期影响。股票期权是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而限制性股票则是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模式。相比基于股价的股权激励模式,实施基于业绩的股权激励模式对高管层有更强的激励性。因此,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股权激励二者有本质上的差异综上所述,又得到:假设2:高管层股权激励不同类型对企业创新活动的滞后期影响有差异。二、研究设计1、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截止到08年底,我国共有A股上市公司1161家,采用行业分层随机抽样法抽取60%作为研究样本。在抽取样本的同时剔除以下公司:(1)被列为ST、*ST和PT的公司;(2)同时发行B股的上市公司;(3)金融类上市公司。最终有49家公司实施了高管层股权激励。所有财务数据及股权激励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数据库,专利数据来源于国家知识产权网专利数据库。2、变量定义与模型构建高管层股权激励采用高管层激励权益值占授予时公司总股本的比例来衡量,创新活动用专利指标来量化。考虑到行业,规模,负债率及业绩会对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将这些指标作为控制变量。相关变量说明见表1。表1 变量说明 变量变量变量的定义年度tt=06表示06年;t=07表示07年;依次类推股票期权权益占比SOPTION高管层股票期权的权益值占当年公司总股本的比例限制性股票权益占比专利申请量PLIMITAPPLY高管层限制性股票的权益值占当年公司总股本的比例t年的专利申请量(申请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者之和)专利授权量GRANTtt年的专利申请量(授权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三者之和)行业虚拟变量IND1, IND11传播文化设为基年,取值为0;若观测值第t年为农、林等行业,IND1取1,否则IND1取0;依次类推公司规模LNASSET总资产对数资本结构DBET负债总额/资产总额公司业绩SALGWt年的主营业务收入/t-1年的主营业务收入-13、 模型构建根据研究假设,我们构建了在考虑控制变量情况的滞后期模型。专利授权量与高管层股票期权的模型(1): 专利授权量与高管层限制性股票的模型(2): 专利申请量与高管层股票期权的模型(3): 专利授权量与高管层限制性股票的模型(4):四、研究结论针对所构建的模型,通过回归分析,结果如下:专利授权量与高管层股票期权回归结果(以下是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不考虑控制变量情况略)。=-6.300+0.037Xt=-6.293+0.026Xt+0.082Xt-1=-6.269+0.104Xt+0.104Xt-1-0.032Xt-2=-6.170+0.054Xt+0.019Xt-1-0.055Xt-2+0.203Xt-3=-7.054+0.054Xt+0.019Xt-1-0.063Xt-2+0.203Xt-3+0.011Xt-4从以上可得知,不管在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下,还是不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下,实施高管层股票期权对专利授权量不存在滞后期的影响。专利授权量与实施高管层限制性股票权益占比回归结果(以下是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不考虑控制变量情况略)。=-6.345+0.112Xt=-6.337+0.133Xt-0.056Xt-1=-6.452+0.168Xt-0.095Xt-1-0.089Xt-2=-6.406+0.239Xt-0.177Xt-1-0.251Xt-2+0.449Xt-3=-6.442+0.150Xt-0.087Xt-1-0.006Xt-2+3.111Xt-3-1.762Xt-4从以上回归结果可知,实施高管层限制性股票对专利授权量也不存在滞后期的影响,这无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得出的结论一致。可见,假设1-2不成立。专利申请量与高管层股票期权回归结果(以下是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不考虑控制变量情况略)。=-5.728+0.054Xt=-5.726+0.051Xt+0.022Xt-1=-5.719+0.057Xt+0.029Xt-1-0.009Xt-2=-5.659+0.063Xt-0.023Xt-1-0.024Xt-2+0.123Xt-3=-6.479+0.063Xt-0.030Xt-1-0.030Xt-2+0.203Xt-3+0.123Xt-4以上回归结果表明,不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实施高管层股票期权不存在滞后期影响,这与假设不一致。专利申请量与高管层限制性股票回归结果(以下是考虑控制变量情况,不考虑控制变量情况略)。=-5.781+0.003Xt=-5.776+0.044Xt-0.037Xt-1=-5.094-0.163Xt+0.196Xt-1+0.526Xt-2=-4.933+0.080Xt-0.086Xt-1-0.030Xt-2+0.1541Xt-3=-4.951+0.038Xt-0.043Xt-1+0.087Xt-2+2.811Xt-3-0.840Xt-4从以上回归结果分析,实施高管层限制性股票对专利申请量影响的第二个方程是最好,那么取1作为滞后长度最为合适。无论是否考虑控制变量的情况结论都是实施高管层限制性股票对专利申请量存在滞后一期的影响,这与假设1-1不相一致。但从总体上,这符合假设2。5结论 本文考察了06至10年的深沪A股600家上市公司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对企业创新活动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第一,对高管层实施股权激励对专利的授权量不存在滞后期影响,而对高管层实施股权激励对专利的申请量存在滞后期影响。第二,实施高管层限制性股票对专利的申请量存在滞后一期的影响。这些结果说明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会对企业的创新活动产生影响。参考文献:1王颖.股票期权激励中高管人员的业绩评价J.会计之友,2010,(4).2Richard C.Hoffman,W.Harvey Hegarty.Top management influence on innovations: effects if executive characteristics and social cultur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3,Vol.19.No.3,549-574.3Jianfeng WU,Rungting TU.CEO stock option pay and R&D spending:a behavioral agency explanation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2007(60):482- 492.4赵洪江,陈学华,夏晖.公司自主创新投入与治理结构特征实证研究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