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doc_第1页
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doc_第2页
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doc_第3页
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doc_第4页
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年高考备考:高考数学答题策略与技巧(2011-01-17 10:53:01) 转载标签: 2011年高考数学高考数学备考数学应考技巧校园分类: 高中学习 一、历年高考数学试卷的启发1.试卷上有参考公式,80%是有用的,它为你的解题指引了方向;2.解答题的各小问之间有一种阶梯关系,通常后面的问要使用前问的结论。如果前问是证明,即使不会证明结论,该结论在后问中也可以使用。当然,我们也要考虑结论的独立性;3.注意题目中的小括号括起来的部分,那往往是解题的关键;二、答题策略选择1.先易后难是所有科目应该遵循的原则,而数学卷上显得更为重要。一般来说,选择题的后两题,填空题的后一题,解答题的后两题是难题。当然,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有的简单题目也可能是自己的难题,所以题目的难易只能由自己确定。一般来说,小题思考1分钟还没有建立解答方案,则应采取“暂时性放弃”,把自己可做的题目做完再回头解答;2.选择题有其独特的解答方法,首先重点把握选择支也是已知条件,利用选择支之间的关系可能使你的答案更准确。切记不要“小题大做”。注意解答题按步骤给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与问题的联系写出可能用到的公式、方法、或是判断。虽然不能完全解答,但是也要把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写到答卷上。多写不会扣分,写了就可能得分。三、答题思想方法1.函数或方程或不等式的题目,先直接思考后建立三者的联系。首先考虑定义域,其次使用“三合一定理”。2.如果在方程或是不等式中出现超越式,优先选择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3.面对含有参数的初等函数来说,在研究的时候应该抓住参数没有影响到的不变的性质。如所过的定点,二次函数的对称轴或是;4.选择与填空中出现不等式的题目,优选特殊值法;5.求参数的取值范围,应该建立关于参数的等式或是不等式,用函数的定义域或是值域或是解不等式完成,在对式子变形的过程中,优先选择分离参数的方法;6.恒成立问题或是它的反面,可以转化为最值问题,注意二次函数的应用,灵活使用闭区间上的最值,分类讨论的思想,分类讨论应该不重复不遗漏;7.圆锥曲线的题目优先选择它们的定义完成,直线与圆锥曲线相交问题,若与弦的中点有关,选择设而不求点差法,与弦的中点无关,选择韦达定理公式法;使用韦达定理必须先考虑是否为二次及根的判别式;8.求曲线方程的题目,如果知道曲线的形状,则可选择待定系数法,如果不知道曲线的形状,则所用的步骤为建系、设点、列式、化简(注意去掉不符合条件的特殊点);9.求椭圆或是双曲线的离心率,建立关于a、b、c之间的关系等式即可;10.三角函数求周期、单调区间或是最值,优先考虑化为一次同角弦函数,然后使用辅助角公式解答;解三角形的题目,重视内角和定理的使用;与向量联系的题目,注意向量角的范围;11.数列的题目与和有关,优选和通公式,优选作差的方法;注意归纳、猜想之后证明;猜想的方向是两种特殊数列;解答的时候注意使用通项公式及前n项和公式,体会方程的思想;12.立体几何第一问如果是为建系服务的,一定用传统做法完成,如果不是,可以从第一问开始就建系完成;注意向量角与线线角、线面角、面面角都不相同,熟练掌握它们之间的三角函数值的转化;锥体体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3,而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注意系数1/2 ;与球有关的题目也不得不防,注意连接“心心距”创造直角三角形解题;13.导数的题目常规的一般不难,但要注意解题的层次与步骤,如果要用构造函数证明不等式,可从已知或是前问中找到突破口,必要时应该放弃;重视几何意义的应用,注意点是否在曲线上;14.概率的题目如果出解答题,应该先设事件,然后写出使用公式的理由,当然要注意步骤的多少决定解答的详略;如果有分布列,则概率和为1是检验正确与否的重要途径;15.三选二的三题中,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注意转化的方法,不等式题目注意柯西与绝对值的几何意义,平面几何重视与圆有关的知积,必要时可以测量;16.遇到复杂的式子可以用换元法,使用换元法必须注意新元的取值范围,有勾股定理型的已知,可使用三角换元来完成;17.注意概率分布中的二项分布,二项式定理中的通项公式的使用与赋值的方法,排列组合中的枚举法,全称与特称命题的否定写法,取值范或是不等式的解的端点能否取到需单独验证,用点斜式或斜截式方程的时候考虑斜率是否存在等;18.绝对值问题优先选择去绝对值,去绝对值优先选择使用定义;19.与平移有关的,注意口诀“左加右减,上加下减”只用于函数,沿向量平移一定要使用平移公式完成;20.关于中心对称问题,只需使用中点坐标公式就可以,关于轴对称问题,注意两个等式的运用:一是垂直,一是中点在对称轴上。四每分必争1.答题时间共120分,而你要答分数为150分的考卷,算一算就知道,每分钟应该解答1分多的题目,所以每1分钟的时间都是重要的。试卷发到手中首先完成必要的检查(是否有印刷不清楚的地方)与填涂。之后剩下的时间就马上看试卷中可能使用到的公式,做到心中有数。用心算简单的题目,必要时动一动笔也不是不行(你是写名字或是写一个字母没有人去区分)。2.在分数上也是每分必争。你得到89分与得到90分,虽然只差1分,但是有本质的不同,一个是不合格一个是合格。高考中,你得556分与得557分,虽然只差1分,但是它决定你是否可以上重本线,关系到你的一生。所以,在答卷的时候要精益求精。对选择题的每一个选择支进行评估,看与你选的相似的那个是不是更准确?填空题的范围书写是不是集合形式,是不是少或多了一个端点?是不是有一个解应该舍去而没舍?解答题的步骤是不是按照公式、代数、结果的格式完成的,应用题是不是设、列、画(线性归化)、解、答?根据已知条件你还能联想到什么?把它写在考卷上,也许它就是你需要的关键的1分,为什么不去做呢?3.答题的时间紧张是所有同学的感觉,想让它变成宽松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学会放弃,准确的判断把该放弃的放弃,就为你多得1分提供了前提。4.冷静一下,表面是耽误了时间,其实是为自己赢得了机会,可能创造出奇迹。在头脑混乱的时候,不防停下来,喝口水,深吸一口气,再慢慢呼出,就在呼出的同时,你就会得到灵感。5.题目分析受挫,很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已知条件被你忽略,所以重新读题,仔细读题才能有所发现,不能停留在某一固定的思维层面不变。联想你做过的类似的题目的解题方法,把不熟悉的转化为你熟悉的也许就是成功。6.高考只是人生的重要考试之一,其实人生是由每一分钟组成的。把握好人生的每一分钟才能真正把握人生。高考就是广州三模罢了,其实真正的高考是在你生活的每1分钟里。高考倒计时48天:怎样复习最科学来源:玖久高考中心今天距离2011年的高考只剩下48天,高考复习进入了白热化阶段。高考前的重大日程已基本排定,所以,根据日程表来控制自己的复习节奏从而与高考同步,对48天进行科学规划,是当前的重中之重。一、倒计时48天复习计划复习原则:全国各地高考考查的80%分数来源于中低等题,目标这些题目尽量拿下。这里我们强调在仅剩的时间内,方向一定要正确。因此我们要尽量少走弯路,依照自己的水平,查缺补漏依然是重中之重。重点攻克题型放在简单、中低档题型上。为了避免走弯路,我们建议同学们:1.反复研究真题,细看考试说明;2.重视中低等难度的题,重视对基础知识的查缺补漏;高考中低档试题占80,抓住中低档试题就抓住了高考战役的胜利。3.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适当定位,抓住复习方向: 如尖子生:抓住难题,拉开差距,拔高分数。尖子生本身基础知识扎实、解题思路顺畅无阻,欠缺的是对难题的把握度,以及一些较为容易丢分小题的细节上(多为选择题)。在小题处理上,并不是不会,而是临场瞬间发挥要把握好,在考前40多天重点训练瞬间答题和大题难题。其他考生:抓住中低等难度题,保持80%的分数稳拿,目标600分。基础知识不牢固的依旧狠抓知识,欠缺思维的尽量多从题目角度出发(详细方法请参看前面博文)。4.重视应试技巧和心态的调整。俗话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时间还来得及,只要静下心来,用正确的方法复习,这个阶段是很容易提高成绩的。做题的时候多思考归纳总结,多问自己凭什么这么答题,第一思路在哪里,多总结“如何做到”,对待选择题要讲究不惜一切手段,。对待解答题要讲究思维过程。尽量克制自己,以在最后时间段内形成一遍做题的习惯,做到训练题型时不回顾、敢放弃。三倒计时48天全面提分计划因为英语是最能在考前运用正确的方法提分的科目,以英语学科为例,玖久高考专家在此为各位提供一个英语提分计划,其他学科的提分计划依照自己的水平来制定,或者参考学校老师:第一阶段:强化基础+应试技巧(4.20-4.30,,10天)1)把大纲提供的词汇和词组全部掌握(做到熟悉,看到词明白意思即可,没有必要完全的背); 2)精读2006年到2011年的真题,深入分析真题和考试大纲策略:紧抓真题与大纲.反复分析真题,其中,阅读/完型方面:每天坚持做3-5篇阅读,分析2-5个难句,摘抄重点句型的结构,反复翻译模拟;单词方面:复习大纲词汇,整理出不熟悉的单词和新增词,进行重点背诵(分成10组,每天一组,按照记忆周期曲线的规律反复记忆)。听力方面:每天练习15分钟,注意以精听为主,泛听为辅。第二阶段:正确方法-快速提高期(4.305.15)目标:分项练习,掌握解题技巧策略:一是从全面基础复习转入有重点地复习;二是将已经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实际的解题能力。同学们可以通过参加辅导班或者其它渠道,结合历年考研真题,揣摩每种考题的出题规律和解题技巧,并辅以大量的练习,及时总结问题。专项训练:熟悉每种题型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加大阅读量,提高速读和精读能力,(建议每天至少3篇)同时也要通过阅读来巩固语法、词汇和句式。建议进行相当数量的题型专项练习,以做题来提高实战能力。最好能每两周写一篇作文。 技巧:英语是语言类学科,从语言精确度和客观性两方面入手,英语的命题特色是句子决定单词,重点放在句子的重心部分。详细技巧请看本博关于英语的备考文章。第三阶段查漏补缺,挑战模拟-提分缓慢期(5.15-5.30)目标:调整心态,模拟考场;有重点地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策略:在这个阶段,总结对于每种题型的体会和答题技巧,统计自己的得分和正确率,查找自己的不足,结合大纲中的新要求,注意保持实战做题的状态。另外,强迫自己训练一遍做题的心态,做题时客服易回顾、犹豫的心态。1.每天做一套模拟题,注意做错的选项和误解的词汇,整合阅读的思路和技巧,反复强化文章的阅读的技巧。2.背诵模板作文,而且重点背诵两套万能级的文章的模板。第四阶段稳定心态,保证每天一套题(6月1日-考试) 这里利用英语学科进行抛砖引玉,希望大家能够举一反三,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各个学科做一个规划表,以考试说明为指导,以自身能力水平为参照,进行合理、科学的规划。做到每天每个学科都有条理性的安排,才能在高考中大放异彩。那么到现在还有多少时间去解决做题找不到思路的问题呢?玖久高考老师认为,思路自己打不开,那么教你好了,我们就是要把一道题的来龙去脉摸透,达到知己知彼的地步,那么根本不存在做不出来的题目了,其实这种方法是极其简单的,就是用一种思维,解答任何题型。这种考试思维建立在博弈论的基础上,以解决问题的模式进行推导出试题解答关键,从而快速的得出相应的结论,而这套思维体系,在做每道题时都适用,那么相当于做每道题都训练了这种思维,强化了这种做题思路,无论是数学还是理综,都能够真正达到一种解法,全部题型。 玖久高考中心的办学特色很简单,就是告诉同学们,高考要以考试为主,一切围绕题目出发,在解题过程中本着“从题目中来,从题目中去”的基本原则,完全利用题目本身的信息来做解答。通过题目的信息来快速找到解题入手点,也就大家常说的的解题关键点。那么如何第一时间找到解题关键点,做到“从题目中来,从题目中去”呢? 我们举一道2010高考全国卷数学最后一道题,用它来解析怎么样“从题目中来、从题目中去”。这道题出的非常的清爽,题目条件即所求结果一目了然。在高考真题解析中,命题专家给出了本题的命题意图为:本小题主要考查数列的通项公式、等比数列的定义、递推数列、不等式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考查分析、归纳、探究和推理论证问题的能力,在解题过程中也渗透了对函数与方程思想、化归与转化思想的考查. 那么作为一个高考生,假设在考场上第一次遇到这道题,该如何思考呢?首先我们看有关于an的首项、通项关系式。但an的式子又是关于c的。条件(1)中有c的值,bn和an的关系式,那么本着“从题目中来,到题目中去”的思想,直接代入即可得出bn的通项公式。但题目信息中又没有直接给出an的公式,又暂时无法进行转化。前者分母是an,而bn中给的分母是an-2,故要想办法“同化”,这就是解题的入手点,也就是关键点。由于bn给的是关于an-2的关系式,而题目给的是an+1的关系式,那么要把两者等同起来,只需要列出bn+1的表达式即可。从而得出bn+1=1/(an+1-2),在把an+1往里一代入,就能得出结论。 因此,本题中把条件串联起来的思想叫“从题目中来”,以后的计算和推导都是围绕你所串联的部分,叫“从题目中去”。平时大家解题时都这么用,只不过没有去总结而已。大家做题的重心往往放在知识点的记背、题型的套用上,没有过多重视题目本身所给的信息。当你学会利用题目的信息来处理问题时,无疑是打开了解题的大门。我们再接着往下思考: (2)问中显然不能利用(1)问的结论来解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