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制造景深.docx_第1页
如何制造景深.docx_第2页
如何制造景深.docx_第3页
如何制造景深.docx_第4页
如何制造景深.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如何制造景深当某一物体聚焦清晰时,从该物体前面的某一段距离到其后面的某一段距离内的所有景物也都是相当清晰的。成像相当清晰的这段从前到后的距离就叫做景深。光圈控制景深光圈越大景深越小,光圈越小景深越大。这里的光圈指的是相机通光的孔径,即光圈数值越小,孔径越大,光圈直径越大。所以f2.8光圈比f8光圈大。焦距控制景深下面两张照片分别使用相同光圈下镜头的28mm端和140mm端所拍摄。在构图相同的情况下显然右图的主体更加的突出,因为背景更加虚化了,说明28mm的焦距比140mm的焦距景深大。使用长焦距镜头拍摄的另一个好处就是不用过分接近被摄体,换句话说,可以对你接近不了的物体进行特写拍摄,对于抓拍,或是细节描写都能起到相当大的作用。于是我们又得到另一条规律:焦距越大景深越小,焦距越小景深越大。距离控制景深拍摄体越近时、景深越浅,距离拍摄体越远时、景深越长在光圈、快门、镜头焦距都不变的情况下,拍摄同一场景,离被摄体越近时,景深就会越浅。离被摄体越远时,景深就会越长。相同的焦段,因为拍摄距离不同,景深就会有不同的变化。对于一幅特定的照片应该使用多大的景深,取决于试图用这幅照片传达什么信息。重要的一部分,摄影者具有选择权,拍摄时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富有才智的景深选择将是一个重要的、创造性的手段。短景深作品,画面中焦点前后的景物影像清晰范围小,前景和背景中的景物影像大都虚糊,给人一种梦幻感觉,具有飘渺迷离的艺术表现力;长景深作品,画面中焦点前后景物影像清晰范围大,画面中大部分景物影像清晰真切,给人一种逼真的感觉,具有赏心悦目的艺术表现力。具体到一幅作品,是选择短景深好呢,还是选择长景深好?这个问题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因为景深的长短不是决定一幅作品优劣的条件。景深长短各有好处,各有艺术表现力,要根据被摄景物的实际场景所需与作者的创作意图来综合考虑,巧妙选择。我国摄影家张轶拍摄的初梦人生清晰范围很小,从前景数起只有第三个婴儿的影像是清晰的,而其余均是虚糊影像,确像是在睡梦中的景物,正好符合了作者创作这幅作品的意图和所要表达的情感。如果选择了长景深,孩子们都是清晰的影像,那将是另一种意境了。初生婴儿,均在襁褓之中甜蜜地酣睡着,确是人生初梦,要表现这样的场景画面,当然是短景深为最佳选择。现在我们从画面上看,作者在拍摄时,为求短景深效果,不仅选择了大光圈,使景深短下来,而且选择了长焦距镜头,因为长焦镜头不仅可使景深浅短,同时还可以把远处的景物接近,使前后景物距离缩短,具有压缩空间感的本领,画面上婴儿与婴儿紧紧挤靠在一起,就是长焦镜头所起的作用。再看画面表现效果,这幅作品摄距也不会很远,因为在婴儿室内,房间不会很大,画面只取了婴儿们的头部,摄距如果远了,画面场景不会这么小。大光圈长焦镜头近摄距,决定了初梦人生短景深的艺术表现效果。制造浅景深的方法浅景深是很多摄影人很喜欢用的一个技巧,尤其是在拍人像的时候,浅景深很容易突显出模特儿在画面上的位置,同时也适度的柔化及美化背景的效果。一般来说,制造浅景深最方便的方法,就是使用大光圈的镜头(光圈大小与景深的关系)。通常只要光圈有到f2.8,就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浅景深效果了。获取浅景深对数码相机用户来说可能是最令人烦恼的问题,这里就多说几句。一般情况下在不影响构图效果的前提下,采用“最大光圈尽可能缩短的摄距长焦距镜头”能获取最小景深的效果。对于早期生产的消费级数码相机来说,使用相机本体来实现小景深是很困难的,原因在于那时的相机镜头焦距较短。即便如此,在多数的微距拍摄中还是可以获得不错的浅景深效果,这是与摄距较小密切相关的。但是在人像摄影中,尤其是全身入镜的情况下,由于摄距过大,仍然难以得到特别好的浅景深效果。此时具备长焦镜头的高变焦相机就比较适合使用。以现在一般初学者会购买的变焦镜来说,多数是落在18-70mm f3.5-4.5这样规格的平价镜头上,望远程的光圈值最大只有f4.5。这跟大光圈变焦镜的f2.8相比,已经有了一格半左右的级数差距,自然在浅景深的营造上会比较吃亏。今天,我们就要教大家如何用平价的变焦镜头,来拍出美丽的浅景深照片。1.尽量使用望远端来拍摄当焦聚越常长时,景深就越浅,所以尽量利用变焦镜望远端的部分来拍摄,就可以有效的缩短景深。光圈f4.5,使用广角端来拍摄,后面的背景比较清晰。光圈f4.5,使用广角端来拍摄,后面的背景比较清晰光圈f4.5,使用望远程来拍摄,后面的背景就比较模糊了消费类DC中高端长焦机种很多,7倍变焦就可以达到135相机的200mm的焦距,可以拍出很好的浅景深效果片子来,所以长焦镜头对控制景深更有利一些,但不是绝对的。拍摄同样大小的影像,长焦镜要离得远些,越远虚化越差;同时焦距越长,镜头光圈越小(消费机镜头没有恒定光圈的),虚化也越差。在消费类DC上长焦与大光圈就像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一样,要根据拍摄现场的实际情况,光线足够则使用长焦;光线不足时多使用大光圈。2.拉远主体跟背景间的距离当我们拉开主体跟背景的距离后,就可以将背景落在景深清晰的有效范围之外,这样子,同样的可以营造出浅景深的效果。光圈f4.5,主题与背景的距离比较近,背景会比较清晰。光圈f4.5,主题与背景的距离比较近,背景会比较清晰光圈f4.5,使用同样的焦距,当背景比较远时,变得比较模糊消费类DC镜头一般为3倍光学变焦,包含了拍摄人像的最佳85-105焦段,这一焦段拍摄人像不会出现畸变,但这个焦段的镜头背景虚化效果没法让人满意。而单反相机上使用的专业人像头都是定焦,最长焦135,以定焦的大光圈和特殊设计来满足人像拍摄的要求,但价格太贵,不是一般摄友能买得起来拍着玩的,也就是说,即使是单反数码相机,如果没有高端的人像专用头,依旧无法拍出极佳的浅景深人像照片。那么我们能做的就是加大拍摄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通过这种方式获得的照片不会有太大的差别。3.拉近主体跟相机的距离当拍摄距离越短时、景深越浅,所以在拍摄时尽量离拍摄主体近一些,就可以拍出浅景深的效果。光圈f4.5,拍摄距离比较远时光圈f4.5,镜头焦距相同,主体与背景的位置不变,拍摄距离变近时,背景变得比较模糊上面的范例图片都使用了光圈f4.5的相同条件来拍摄。因为我们在第一点时提到尽量利用望远程的部份,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跟拍摄物之间的距离就会有了限制,此时摄影者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取舍,以免拍出了主题过大的照片。靠近被摄主体后,加大了镜头和被摄主体间距离、镜头与背景间距离的对比,易获得浅景深。因为摄影师与被摄主体间的距离太近,消费DC一般要设置为近拍模式,即“小花”模式。如果相机具有超微距模式则更好,但这种拍摄方式一般只适用于拍花草或小昆虫,用于拍摄人像显然不太合适,你不希望把镜头贴在MM鼻子拍粉刺豆豆或雀斑的大特定而招来一顿痛打吧。所以,要想拍出好的浅景深效果,请使用近拍模式,靠近被拍摄对象,拉开主体与背景间的距离,使用大光圈和长焦。以下四张照片以直尺为例显示光圈如何改变景深第一张以光圈f/4 值拍摄,当对焦位置在10的时候,仅10还可看的清楚,其余的数字几乎都看不清楚。第二张以光圈f/8.0值拍摄,当对焦位置一样在10的时候,清楚可看的出的数字比f/4多很多,表示景深增加。第三张以光圈f/22值拍摄,当对焦位置一样在10的时候,清楚可看的出的数字比上两张多很多,7-12皆可清楚看到,表示景深增加。最后一张以光圈f/32值拍摄,当对焦位置一样在10的时候,清楚可看的出的数字比上面各张张多很多,6-14皆可清楚看到,表示景深更深。大景深的作用初学摄影者常常会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在一个旅游点上拍纪念照,从取景框中看出去,人物和远处的景物都很清晰,可当照片印出来后,却发现画面上的人物非常清晰,而背后的景物却是一片模糊,无法辨认,不能起到“到此一游”的纪念作用。有时,我们把注意力都集中在主体上,忽略了背景的存在,或者感觉中的背景是模糊虚化的,但是印出来的照片却让人大吃一惊,背景上那些无关紧要的物体都清晰可辨,不仅毫无意义,而且干扰了主体,分散了人们对主体的视线。那么,我们怎么才能方便地知道拍摄时的景深大小呢?在大部分的135单反照相机上,都有简易的景深表可供查看。有的景深表位于镜头光圈刻度和距离刻度之间,采用一排对称的光圈系数,指明每光圈在某一拍摄距离时的景深范围。当你将距离调好,光圈选定之后,可以从对称的两个光圈刻度上找到大致的景深范围,一个表示景深的最近点,另一个表示景深的最远点。在两点距离内的被摄景物,都会是比较清晰的。一些120照相机的景深表位于照相机的调焦旋钮上,通过一条“U”字形的线条指出景深范围。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景深来拍出有特色的照片?在一般情况下,常常习惯于选用标准镜头,开到中级光圈(f/8左右),拍摄3米5米距离的人或景物。这样的照片景深适中,也比较接近人眼平时的观察习惯。但这样的照片较为普遍而缺少个性,有经验的摄影师更喜欢从两个极端(或是大景深,或是小景深)中去寻求画面的独特魅力。如果在拍摄时有意识地收小光圈,并选用广角镜头,那么,从近处一直到无限远的物体,都会相当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使主体与周围的环境形成有机的联系,这在风光摄影、建筑摄影中用得比较广泛。大景深可以展现田园的开阔、山河的气势以及建筑物的第一处细节。大景深还特别适合于旅游纪念照的拍摄,使人物和身后的景物都非常清晰,真正起到了留影的作用。浅景深的效果取得大景深并不难,但是仅满足于所有的影像都清晰,却是远远不够的。由于自然界的景物丰富繁杂,在拍摄时常常无法避开一些杂乱的景物,如果让这些景物与主体一样清晰突出,势必会干扰主体。这时学会利用小景深突出主体和相关景物,并虚化一些景物,你的照片就会更富有个性。获得浅景深的主要方法是开大光圈,并向你所要突出的主体仔细对焦,让其他无关紧要或是杂乱的物体变得模糊而不可辨认,只作为一种抽象的形式空间来陪衬主体。在实际拍摄中,可以将焦点对在前景的主体上,让模糊的远景在画面上产生空间透视感,并在最大限度上降低对主体的干扰作用。有时,杂乱的远景在虚化之后会形成某种质感效果,使画面变得更耐人咀嚼。你也可以将焦点对在中景的主体上,让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