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台说明书05.doc_第1页
王台说明书05.doc_第2页
王台说明书05.doc_第3页
王台说明书05.doc_第4页
王台说明书05.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胶南市王台镇总体规划说明书第一章 现状概况一、自然条件王台镇位于胶南市北部,北邻胶州市,西接宝山乡,南邻黄山镇,东濒胶州湾并与红石崖镇相连。总面积85km2,海岸线长约4.5km。辖52个行政村,55个自然村,居民13819户,45133人,(其中非农业人口3377人)。镇人民政府驻王台(村)在市区北22.5km处,烟(台)上(海)公路,王(台)黄(岛)公路,胶(州)河(西戈)公路纵贯全境,是连接鲁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胶黄铁路,环海高速公路,同三高速、规划中的济青高速南线也途经驻地周边。全镇地势南高北低,丘陵占40%,南端宽,北端窄,东部自南向北有一条丘陵带,系小珠山山脉延伸部分,中部和北部为平原。主要河流有:错水河,发源于小珠山北麓;巨洋河,东源出石灰山南麓,西源出七宝山北麓,均由南向北转东在王河头处入胶州湾。该镇属季风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12,全年无霜期190天左右,平均年降水量850毫米,全年最多风为北风,北西风、东南风,风频率各占全年的11%,最少风向为东北风,频率占全年的1%,全年平均风速3.7米/秒。二、人口与经济(一)、城镇人口2004年全镇总人口为6098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32人,农业人口40842人,有流动人口15510。1.全镇1995-2004年人口情况变动数量表(王台派出所)年度总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流动人口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19954473841581315770855782761476149619964513341756337772407333188989191997450984152435748550576296599914199845224415213703102056627729947119994591242120379292454883324926582000451974132838691058043332552162420014532041236408495104622845696232002453314089344389850379310781814200345322407394583124503143326416742004454744084246321551010694220231(二)、城镇经济王台镇作为胶南的重点乡镇,经济呈现较强的增长势态,全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乡镇企业、外经外贸、第三产业、高效农业和小城镇建设五大战略重点,加快改革开放步伐,促进了全镇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50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01.5%、112%和101%,同比增和22%、36%和9.5%。王台镇2003年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表指 标2003年完成2003年计划完成计划(%)同比增长(%)国内生产总值137638136900105.525.5人均纯收入(元)52045200100.019.5财政收入38803449112.436.1瓜菜面积(亩)3400033700100.87.2工业总产值367750347700105.729产品销售收入344580300800114.639.7其中规模以上238200237000100.252.9固定资产投资7900064500122.578.7个私经济上交税金2301229810026合同利用外资未确认实际利用外资未确认利用内资合同额未确认利用内资到位额未确认企业入库税金5863647090.610.5国内生产总值一二三产业分别为15810;97700;24127(万元)。第二章 规划回顾一、上版规划简介王台镇上一轮总体规划于2000年由山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完成,其规划主要内容如下:规划期限:近期:2000年2005年,远期:2000年2010年。城镇性质:以发展轻纺机械为主,高技术产品为辅,兼营农副产品加工及外贸出口产品的现代化工业主导型小城市。人口规模:近期:全镇人口7.0万人,驻地人口5.0万人远期:全镇人口10万人,驻地人口8万人,城镇化水平80。用地规模:近期:王台镇驻地6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远期:王台镇驻地9.6平方公里,人均120平方米。二、规划评价王台镇上一轮总体规划指导思想明确,规划布局结构比较合理,对城镇的建设具有一定指导意义。城镇的路网骨架基本按照规划实施,城镇建设开始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但由于外部经济环境有了较大变化,尤其是青岛西海岸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原规划的预见性已明显不足,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青岛西海岸的发展给城镇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城镇建设的外部条件发生了变化,目前王台镇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巨大的挑战,针对目前经济、社会发展态势,须对王台镇进行重新定位,原规划主要是从城镇驻地建设的角度出发研究城镇发展,对全局和区域发展的分析和解决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使王台镇尽快融入青岛市与胶南市大的发展框架之中。2、城镇自身发展需要更大的拓展空间。随着经济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如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区域和城镇内的基础设施的加快建设,从而导致城镇用地的急剧膨胀,原有规划难以适应和控制当前建设,科学合理的编制新一轮总体规划已迫在眉睫。 第三章 规划依据与规划目标一、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3、国家村镇规划标准(GB50188-93);4、胶南市城市总体规划;5、青岛市西海岸经济发展用地规划;6、山东省村镇规划编制办法;7、王台镇二OO四年政府工作报告。二、规划期限近期:2005年2010年,远期:2005年2020年。三、规划指导思想及原则1、强调规划的科学性,重视规划的可行性,通过充分的区域论证,合理地确定城镇在区域中的职能、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城镇未来的发展走向及前景,合理确定跨世纪的城镇发展目标,构筑城镇长远发展的新框架。2、相对集中建设,强化城镇凝聚效应,实行城乡一体发展。3、保护环境、保护资源、保护良田、节约用地、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4、协调好城镇发展与胶南市内部、外部的关系。四、社会经济城市发展目标体系我省在“九五”计划“十五”计划和2010年发展规划中提出2004年实现国民经济的翻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2010年争取再翻番。根据王台镇的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参考我省城市现代化目标,制定远期王台镇发展建设指标:1、总目标把王台镇建设成为外向型经济发达、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小城市。2、准则相对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产业结构。功能完善的区域综合用地布局。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和舒适安全的社会生活空间。可持续发展的人居环境和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便捷的交通体系和高效的基础设施。健全优质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丰富动人的城市景观和个性突出的城市中心。高效科学的城市管理。3、指标1)、人均居住面积15平方米2)、人均道路用地13平方米3)、人均科研文教用地5平方米4)、人均公共绿地8平方米5)、城镇绿地率30%6)、人均生活用电量800千瓦小时/年7)、人均生活用水量130升/日8)、电话普及率30部/百人9)、燃气普及率60%10)、污水排放处理率60%11)、大气SO2年日平均浓度0.06毫克/立方米12)、大气TSP 年日平均浓度60%第四章 镇域规划一、宏观发展条件分析: 1、山东半岛城市群概况:2003年12月12日,山东省政府通过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研究明确提出要把半岛城市群打造成为中国经济板块乃至东北亚地区极具影响力的经济隆起带,成为带动山东、辐射北方及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经济核心地区,在为我国又一个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制造业基地和极具开放活力、各城市协调发展的新的都市连绵区。其一,在中国九大城市群的综合比较中,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经济优势显而易见:中国九大城市群综合竞争力比较城市群总人口排名2002GDP排名出口排名增长率排名人均GDP排名劳动生产率排名综合竞争力排名台闽城市群9229111珠三角城市群7118222长三角城市群1332333大北京城市群4444564山东半岛城市群5551445辽东半岛城市群6863676大成渝城市群2776857大武汉城市群3685788大西安城市群8997999其二,从区域关联看,山东半岛各个城市处于同一个行政区划之内,其天然的内部经济联系远远高于其他城市群,便于进一步的分工协作;其三,从战略地位看,山东半岛城市群对内是辐射黄河中下游区域的发动机,对外是中国联通欧亚大陆、融入东北亚经济圈的桥头堡。因此,山东半岛城市群极有可能在中国的城市群格局中脱颖而出,率先成为第四个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群。随着山东半岛加速城市化的推进,半岛城市群的崛起将不可避免地意味着一场全方位的城市大洗牌的开始,城市地位的浮沉将不再以行政意志为尺度,机会对于每一个城市来说都是平等的。2、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为了早日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半岛城市群,山东省政府提出六大发展战略:战略一:实施以韩日为主要方向的经济国际化战略,承接韩日第二次产业的转移;战略二:实施强化青岛的龙头带动战略,利用青岛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已经形成的城市功能,决定了其担当半岛城市群龙头的地位;战略三:实施八大城市经济协同战略,整合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发挥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效应;战略四:实施以空间集聚为导向的人口城镇化战略,引导人口向城镇迁移,促进人口与产业的同步集聚。战略五:实施培育都市连绵区的空间发展战略,形成以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协调发展的城市体系;战略六:实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发展战略,突出生态优化、城市建设、循环经济三大重点。综观这六大战略可以看出,以国际化为导向的工业化、城市化、以及城市经济一体化是半岛城市群形成的必由之路。在山东区域经济发展的蓝图中,“由济南、青岛、烟台、威海、日照、东营、潍坊和淄博8座城市组成的城市连绵带”。在山东半岛沿海和胶济铁路沿线,这8座城市被穿成一条颇具规模的城市链,与此同时,紧附在这条城市链上的各类经济园区和相当一批知名企业,形成一条蔚为壮观的制造产业带。这条产业带是山东省城镇最密、生产力最活跃的一个区域。山东半岛城市群八市经济规模及经济结构比较(2002年)城市国内生产总值(亿元)三产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青岛1518.179.650.440.0济南1200.838.242.440.0淄博780.006.258.135.7东营540.306.177.216.7烟台1115.0012.251.836.0潍坊895.0016.847.335.9威海703.5012.855.331.9日照261.4320.441.438.2毫无颖问,在半岛城市群的发展蓝图中,青岛的经济总量和城市基础在整个半岛城市群中具有不可比拟的优势,只有青岛能担当起龙头城市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在半岛城市群发展战略中,利用龙头城市青岛带动整个城市群的发展,被山东省提到十分重要的战略高度上来。二、大青岛及西海岸发展战略:1、按照青岛的城市规划,青岛未来要构筑“一湾两翼三极”的大青岛新格局:“一湾”是指以青岛、黄岛、红岛为核心的胶州湾城市圈。“两翼”是指以前海景区、崂山景区、仰口鳌山田横岛旅游度假区构成的东翼,和以薛家岛旅游度假区、琅琊台风景名胜区等构成的西翼。“三极”是指城阳即墨莱西发展极、胶州平度发展极和黄岛胶南发展极。青岛的空间发展目标是最终形成以青岛、黄岛、红岛为主体的未来大青岛,通过完善空间布局,深度推进5个县级市向都市新区发展,不断增强大城市群的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功能,最终实现从当前的海岸城市到组团发展的海湾城市。经过10年建设,西海岸在青岛经济中举足轻重,在青岛以港口、海洋和旅游经济为主的特色经济中,西海岸将占到一半的分量;在工业经济发展重点的四大基地建设中,西海岸可能占到四分之三的分量。因此有人说,建设西海岸就是创造青岛21世纪竞争发展资本的“半壁江山”。青岛市辖七区五县,其青岛市区经济总量大、经济发展水平高、城市服务功能强,是山东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地区,也是带动青岛市其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区域核心。胶南市紧邻青岛开发区,在未来的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青岛市区的经济辐射、产业转移以及城市规模和功能的扩张将会对胶南产生深刻的影响。2、西海岸发展的定位西海岸发展的总目标为:经过8-10年的努力,经济总量占全市的三分之一,将成为青岛市大港口的中心,大物流的基地,大工业的基地,大旅游的胜地;是一个以工业为主的现代化的、开放型的综合功能新城区。西海岸发展的功能定位:西海岸发展的功能定位可以概括为:“三个中心,两个基地,一个胜地”。所谓三个中心,一是北方航运中心,二是山东半岛和沿黄流域的物流中心,三是山东半岛和沿黄流域的外贸中心;两个基地,一是北方的电子家电产业基地,二是环黄地区的石油化学工业基地;一个胜地指的是山东旅游度假胜地。青岛市已经开始由半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发展,青岛港重心西移到黄岛,青岛市西海岸的建设也已经开始,王台镇地带作为青岛市的山东内陆的重要纽带,通过济青高速南线承接了黄岛与山东内陆及华北地区联系的重要任务,同三高速公路建成也加强了南北向的联系。因此,王台镇大发展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建设和青岛市发展的必然要求。三、胶南的发展对策为适应新形式发展的需要,胶南市应对接西海岸,溶入青岛。随着青岛市区规模的集聚、产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转换,产业对外扩张和转移、城市功能外溢等现象也会随即发生。通过“两桥一遂”,胶南市与青岛市区近在咫尺,如果在空间上与青岛市的城市规划做好衔接、在功能上与青岛市区进行互补,承接青岛市区尤其是西海岸的经济辐射、产业转移以及城市功能外溢也就自然而然,顺理成章。 胶南市受青岛市经济发展的带动和辐射,青岛市区周边的城镇工业发展势头迅猛,现正在形成以青岛为核心的环胶州湾工业发展带,给胶南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胶南做为青岛市的后方腹地而受此带动,现市区内两大工业园区已形成较大的规模,且沿同三高速和疏港线形成系列产业带,以较大规模的工业产业项目带动胶南经济的发展。从总体上看,胶南已经成为是“大青岛”城市结构的组成部分,某种意义上可以看作是“大青岛”的一个城区。王台位于大都市的城区边缘,亦可看作是都市圈内城镇群核心区的组成部分,它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在青岛市西海岸经济发展用地规划的指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区位和交通优势,王台镇需要构筑新的城镇发展空间,为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条件。四、王台发展条件分析1、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区域经济环境王台镇有优越的区位优势,位于青岛市西海岸,南距胶南市区24公里,北距胶州20公里,东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青岛保税区接壤,距中国重要的贸易口岸青岛前湾港20公里;地理条件得天独厚。随着青岛市、胶南市经济的发展,必然对周围乡镇产生巨大影响,同时为王台镇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王台镇经济的起步为其赢得了各种荣誉,也为今后的发展创造了较好的政治环境和更高的要求。2、便利的对外交通1)、公路:作为204国道的烟(台)沪(上海)公路纵贯王台镇南北,黄(岛)诸(城)省道横穿东西,环胶州湾高速公路,同(江)三(亚)高速公路、正在建设中的济青高速南线在王台镇设有大型出入口,从王台到胶南、胶州、青岛、诸城、济南非常便捷。另外,镇村道路相互贯通,四通八达,形成了全镇完整的交通网络,为王台进一步对外开放,发展经济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条件。2)、港口条件:王台镇靠近青岛前湾港,青岛港是我国沿海五大港口之一,2001年吞吐量已超过1亿吨,拥有全国最大的集装箱泊位、原油码头和矿石码头以及高度现代化的煤码头,与世界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50多个港口建立了贸易往来。目前已开辟了20多条国际干线,4条国内支线,每月280多个航班,并开通了青岛港区的集装箱火车专列线和和海铁联运业务,已成为欧亚大陆桥东部的一个重要桥头堡。2002年初,根据市政府的港口重心西移的具体布置,青岛港的外贸集装箱业务在今年内将全部转移到前湾港区,通过前湾港将达到340万TEU的吞吐量,港口重心的西移为王台镇的腾飞提供了机遇。且前湾港扩建后可以接纳载箱量达1万标准箱的超大型集装箱船舶,年集装箱通过能力650万标准箱以上,建成后不仅是中国国内规模最大、设备最先进的国际集装箱深水码头,在世界上也名列前茅。3)、铁路运输:由胶州市至黄岛的胶(州)黄(岛)铁路,全长43公里,与青岛至济南的胶济铁路相接,为王台镇提供铁路运输配套服务。4)、航空条件:通过环胶州湾高速公路至青岛流亭机场仅40公里,流亭机场为国际空港,有通达全国各大城市的六十多条国内航线和直航韩国汉城、釜山、大邱、日本东京、福冈、大阪、新加坡、香港、澳门和泰国曼谷等国家和地区的十条国际航线。3、雄厚的经济实力近几年,全镇突出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生产力不放松,奋力开拓,扎实工作,经济建设成绩突出,精神文明建设成绩显著,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2003年全镇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3.9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8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250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01.5%、112%和101%,同比增和22%、36%和9.5%。以星火集团为龙头的全镇工业保持了强劲发展势头,全镇完成工业销售收入34.45亿元,乡镇企业入库税金6580万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14.5%和102%,全镇地方财政收入的82%来自于乡镇企业。据统计,全镇从事纺机配件加工销售的站点近800个,从业人员1万余人。民营企业达到300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600家,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2940万元。全镇纺机行业技术水平由配件加工型提升到整机装配型。星火集团已成为全国品种最全、产量最大的梭织机生产基地,引春牌产品被认定为“中国知名品牌”,有2个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2003年,星火集团完成销售收入13.6亿元,利税7582万元。纺织服装、旅游帐篷、环保设备、大跨度钢结构厂房构件等重点产品、主导产品继续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2004年1月,我镇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纺织机械名镇。全年批办外资项目16个;合同利用外资7962万美元,实际到位外资3900万美元,分别占年度计划的118%和121%;引进内资项目87个,实际利用内资14.8%亿元,占年度计划的493%;完成出口创汇3300万美元,占年计划的103%。4、初具规模的基础设施自97年以来,重点进行了镇区主街道的商业网点改造建设,新建各种商住楼房8万平方米,增加各类经营网点600处,同时,广播、电视、通讯等事业日益繁荣,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70% 以上,电话普及达到15部/百人,并高标准地实际了亮化、美化、净化工程,小城镇面貌焕然一新,小城镇功能日臻完善,有效地改善了基础设施条件,为经济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5、优越的环境条件王台镇具有较好的景观资源条件。地势西南高东北低,依山面海,山体植被较好,局部地段可以观海,区内有三条河流南北蜿蜒穿过,区位环境优美,景色宜人。山、水景观条件对城市景观和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积极影响,对该地段生态环境的保护起重要作用。6、广阔的建设条件王台镇有较好用地条件与城市发展空间。镇内现状用地大部分为农田,用地开阔,有相对较大的生态环境容量。地势起伏不大,现状限制条件少,稍加整治便可用于城市建设,这样使得建设投资少、见效快。对外交通便捷,道路和城市道路衔接方便;市政管线也可方便地从市区引入,规划区内发展空间广阔,为城镇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7、不利因素1)、胶南境内可利用的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比较贫乏,目前供水能力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生产、生活需求。开辟新水源、扩大供水能力是应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2)、目前本规划地段自然生态环境较好,但随着城镇建设项目的开发进行,将对生态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污染,维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值得关注的问题。3)、现状产业层次较低。本工业区内现状劳动密集型产业水平较高,纺织机械等工业门类生产规模国内领先,已经具备了高起点、高标准发展制造业的良好基础,但仍然存在着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方向不清晰,城市经济发展缺乏协调与合作,产业优势不明显,层次不多,一般落后产业还大量存在等问题。五、镇域经济发展方向结合本地实际,在青岛市西海岸发展框架的指导下,加快工业化发展进程,推动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以城镇化推动农业现代化。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五个统筹的思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向新型工业化与更高的城镇化水平迈进。经济发展总的战略思想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技进步为主导,以优化经济结构为重点,以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目的,大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增强有效供给,使国民经济真正走向长期、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轨道。城镇经济发展做到“五个集中”,即土地向种田大户集中,工业项目向小城镇工业区集中,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中,农业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农业生产形式向产业化集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1、抓住机遇,实现工业生产速度、效益、后劲同步增长。青岛西海岸以发展大工业,大港口,大物流,大旅游为重点,其产业定位为:一是港口运输和物流产业;二是保税业;三是电子家电产业;四是以汽车船舶为主的现代机械制造产业;五是石油化工产业;六是生物制药产业;七是特色旅游产业;八是金融、律师、保险等现代服务产业。王台镇作为青岛西海岸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为以上产业的发展留足发展空间,尤其是现代机械制造产业、家电电子产业、物流等产业。王台镇作为胶南市的工业重镇,理应把工业生产作为重头戏来抓,要使经济快速,持续发展,必须广开渠道,筹措资金,继续扩大企业现有规模,组建企业集团,坚持引进占地少、耗能低,效益高的高科技项目和先进的生产经营方式,充分利用区位优势和交通条件,积极引进吸引周围城市扩散的企业,并发展与之配套协作的企业。结合本镇情况,搞好分工协作,有意识的引导全镇向专业化、协作化方向发展。产品坚持“高、精、尖、深”、突出“名、优、特、新”,全方位、多渠道的加快经济发展速度。应以星火集团、东佳集团、美达实业、东鑫制造等为龙头,带动村办企业及其他民营经济的发展。2、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是今后王台镇农业的发展方向。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尤为宝贵。因此,必须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产高效农业。按照发展特色农业、精品农业、创汇农业的要求,紧紧抓住调整种植结构、养殖结构、产品结构、规模化生产等关键环节,采取得力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落实。青岛(王台)高效农业示范园通过加大组织管理和科技兴园力度,狠抓农业标准化生产,科技培训、辐射带动功能显著,建成了优质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要紧紧围绕壮大蔬菜、果品、畜牧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实施百亩户、千亩村、万亩镇工程。按照建好市场带动蔬菜发展,发展蔬菜膨胀市场规模的思路,下气力抓好蔬菜生产。在确保继续扩大蔬菜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把发展传统农业与特色农业、观光农业结合起来,重点在增加花色品种、引进名优稀特蔬菜上下功夫。要着力配制中介服务组织,发展经纪人,壮大专业运输队伍。要加快老字号龙头企业建设,重点是建设与市场相配套的蔬菜包装、冷藏、酱菜加工等龙头企业,提高蔬菜生产效益,解决蔬菜附加值低的问题,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在抓好蔬菜生产的同时,新建肉食鸡、蛋鸡、养猪场等养殖小区及综合养殖场,以壮大集体经济,增加农民收入。3、发挥地理、经济优势、加快个体私营经济及第三产业发展。加强流通服务设施和专业批发市场建设,不断推动第三产业向多元化,高层次发展,采取“国家、集体、个体”并存,“内商、外商一齐上”的方针,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王台镇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和小城镇建设优势。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就是要立足于发挥这个优势而展开。一是继续将“二线三点”作为重点区域,采取更加优惠的政策吸引个体私营业户入驻。二是在不断扩大数量的基础上,要积极引导和创造条件,使个体私营经济拓宽经营领域,变革经营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发展合资企业和高科技企业,发挥好个体私营经济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税收、扩大就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在信息、资金、技术、人才、市场、配套服务等方面优先予以扶持,使其尽快上规模、上水平。第三产业的发展要着眼于大市场、大流通,加快市场培育,努力把漕汶蔬菜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和纺机配件市场建成在青岛和全国有知名度的专业批发市场。4、超前发展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加大科技投入培养、引进科技人才,是保持经济持续、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5、加强环境保护:优越的生态环境是王台镇的宝贵财富。合理开发利用并依法保护好土地、水源等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永续利用。破除重经济轻环保的观念,统筹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城市建设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生态环境保护,把王台镇建成绿树成荫、碧水蓝天的生态城镇。六、城镇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一)全镇总人口预测1、人口现状:2004年本镇总人口为45474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632人,农业人口40842人,另有流动人口15510,全镇总人口为60984人。2、人口分析:全镇流动人口共计15510人,其中驻地流动人口13240人,加上驻地常住人口11675人,驻地总人口为24915人。驻地内流动人口数量超过常住人口数量,未来人口的增长主要来自外来人口的机械流入。3、总人口预测:王台镇今后几年的人口自然增长率会控制在10以下,考虑其人口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因此,从人口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两方面综合考虑,预测采取综合平衡法,公式如下:Pn =Po(1+r)n+Pen式中:Pn预测年末总人口。 Po预测基年末在册总人口。 r人口综合增长率,确定2010年r=6,2020年r=7。 n预测年限,2010年n=5,2020年n=15。Pe预测年末镇域内的每年增加的暂住人口和流动人口,确定为2010年前Pe=5000人,2010至2020年Pe=8400人。 n预测年限近期人口综合增长率r=6远期人口综合增长率r=7则近期2010年:P=60984(1+6)4+50005=86500(人) 远期2020年:P=86500(1+7)7+840010=178000(人)确定全镇总人口2010年为8.7万人,2020为17.8万人。4、城镇人口与城镇化水平预测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从地域空间上讲,就是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迁移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有两种作用力,即农村推动力和城镇吸引力,所谓农村推动力即指由于农村劳动力生产率的提高而产生的存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农产品,城镇吸引力则是指城镇较高的经济收入、生活水平及较高的就业机会。此外,户籍制度改革,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政策优势对城镇化发展也将起到促进作用。未来王台镇人口包括大量转移到城镇从事非农产业的剩余劳动力,更包括由于经济及城镇发展对周围其他乡镇,甚至更远地区产业的强大吸引力吸引来的人口。现状镇驻地近2.5万人,由于王台镇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增长主要以机械增长为主,绝大部分均集中在镇驻地,根据以上预测,综合多方面因素,预测:近期驻地人口5.5万人,全镇8.7万人,城镇化水平63.2%,远期驻地人口15.0万人,全镇17.8万人,城镇化水平84.4%。七、镇域居民点规划1、居民点概况2004年全镇共有52个行政村,总人口45474人,镇域面积85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35人/平方公里。规模较大的,人口较多的有驻地几个村及东曹汶、石梁唐、魏河等村;人口较少的有住范、小朱阳、西柳圈、小杨、张小屯等,只有几百人,甚至更少,镇域北部村庄较密集,南部密度较小。2、居民点规划由于地理和历史上的原因,有些村庄虽然规模较小,但已连接成片、成群,因为相对独立,形不成规模,不利于基础设施的集中布置和服务设施的统一完善。分散建设,对耕地资源也造成一定的浪费。在规划中适当减少居民点数量,提高居民点质量、强化中心村规模,把较密集的村庄和规模较小的居民点,适当进行合村并点。在镇驻地原有东村、西村、中村、前村、庄家莹、住范七个村的基础上,将河南薛、郎中沟、河南邢、雒家、石梁杨、石梁刘、石梁唐、观里、崖逄、大杨家、小杨家、朱郭、前马、北马、井头、井头、魏家庄、前二沟、东法家庄、田家窑并入镇驻地,原有的52个村减少成为26个村。根据村庄分布和自然地理位置,考虑到公共设施,基础设施配套等因素,将全镇居民点规划为三级布局,并相应配套服务设施。第一级:镇驻地。为全镇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教中心,由镇政府直属单位和驻地村组成,用地向四周延伸,以发展纺机、橡胶、环保、建材等产业为主。王台作为胶南的重镇,各项公共设施除行政机关外,商业服务,集市贸易、金融保险、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科研、邮电通讯、信息交流、物资周转、交通运输等设施也应全面配套。第二级:中心村。为部分规模较大,服务设施较为齐全的居民点,是协调镇驻地来带动和服务全镇各项规划及社会活动的次一级中心。中心村的确定主要考虑三个原则:一是现状基础较好,人口规模较大;二是靠近主要道路,交通方便;三是尽量选取村庄群的中心,便于为周围村庄服务。镇域内规划3个中心村,分别为东曹文、魏家岛耳河、河西庄。中心村的公建项目主要有卫生所、中学、代销点、文化中心、信贷机构、收购站、邮电及市场管理等机构。第三级:基层村。以现状行政村为主,围绕中心村呈组团式布局,规划中适当紧凑集中,以节约用地,便于布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达到方便居民,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基层居民点中,须配备的服务设施有:卫生室、商店、小学、托幼、行政管理设施。八、镇域基础设施规划1、道路王台镇镇域内有204国道纵贯南北,诸黄公路横穿东西,镇内乡村道路骨架已初步形成,规划进一步完善镇域内道路系统,提高道路等级和质量,使居民点与中心村、镇驻地之间、居民点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结合镇域内道路现状,以204国道、诸黄公路为骨架,加强各村与这几条路的联系,该级别道路红线宽度大于30米;二级路为和中心村联系的道路,该级别路红线宽度大于15米;三级路为基层村之间相互联系的道路,道路红线宽度大于9米。2、服务设施各级居民点按其在镇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商业服务等公共设施,标准可根据山东省村镇规划定额指标确定。医疗卫生:规划在现状的基础上按二级布置。镇驻地为一级,是全镇的综合医疗中心,为中西医结合、专业配套、设备先进、技术完善的综合性医院,也是防疫、妇幼、保健等综合中心。二级设3个,东曹文、魏家岛耳河、河西庄。作为镇驻地的补充与完善为周围居民点服务。集市:随着城镇规模的扩大,第三产业的发展,集市规模、客流量、交易品种将逐步扩大,规划于驻地另设一大型综合市场,一处专业批发市场,满足居民的需要。另外对镇域范围内现有的几处较大的市场扩大规模,提高档次。第五章 镇驻地规划一、驻地现状概况王台镇驻地位于镇域中偏西南部,204国道从驻地穿过,同三高速、济青高速南线分别从驻地西、南穿越。镇驻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教中心。驻地内部东西道路主要有诸黄路、台北路、王台路、台中路、富台路;南北道路主要有204国道、台东路、黄河路、东环路、琅琊台路、台西路。对内、对外交通便捷。沿204国道、诸黄路及其他主要路两则已初步形成城市面貌,镇区内有星火集团、东佳集团等企业。驻地的王台路以北,富台路两侧主要为文教卫生区,学校有胶南三中、中心中学及几所小学,驻地的行政办公区主要分布在台中路以北。现状总用地5.3平方公里。驻地除镇政府等机构和工业企业外,包括王台东村、西村、前村、北村、中村、住范、庄家莹、田家窑、石梁刘、石梁杨共十个村及驻地单位,加流动人口共约24915人。二、现状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1、工业、商业、居住等功能布局混杂,城镇整体面貌欠佳。镇驻地建筑密度高,环境质量差,景观风貌有待进一步改善。2、主要道路功能混杂,各种车辆穿越中心地区,人车相互干扰严重。3、商业服务设施陈旧,规模小,档次低。4、现状驻地东西发展不平衡,东部为近年来新开发的地段,建筑质量、绿化种植、景观面貌均较好,而其他一些地段的建筑质量、环境质量较差。5、204国道以西的村庄居民区多为年久的平房、基础设施不配套、缺乏绿地等公共活动场所,居住环境质量较差,与王台镇经济实力极不相符。6、新建项目沿主要道路两侧“一层皮”建设,虽然近期城市面貌较好,但分散建设给用地布局和基础设施配套带来了一定的隐患。7、高速公路给工业区带来交通方便的同时,也形成屏障,使部分地带的可达性降低。三、城镇性质1、青岛市以及西海岸有较雄厚的工业基础和巨大的发展潜力。目前已形成家电、医药、汽车等支柱产业,而正在建设的造船项目将成为国内最大、世界先进的大型船舶工业基地之一。青岛西海岸以发展大工业,大港口,大物流,大旅游为重点,其产业定位为:一是港口运输和物流产业;二是保税业;三是电子家电产业;四是以汽车船舶为主的现代机械制造产业;五是石油化工产业;六是生物制药产业;七是特色旅游产业;八是金融、律师、保险等现代服务产业。王台镇作为青岛西海岸的有机组成部分,用地广阔,适宜发展大型工业产业,主要依托前湾港、大炼油、大物流、大制造等超大项目而发展,要为以上产业的发展留足发展空间,尤其是现代机械制造产业、家电电子产业、物流等产业。2、全镇从事纺机配件加工销售的站点近800个,从业人员1万余人。民营企业达到300家,个体工商户达到1600家,个体私营经济实现税收2940万元。全镇纺机行业技术水平由配件加工型提升到整机装配型,是全镇的主导行业。另外纺织服装、旅游帐篷、环保设备、大跨度钢结构厂房构件等重点产品、主导产品继续保持了产销两旺的好势头。2004年,被国家纺织工业协会命名为中国纺织机械名镇。王台镇在胶东半岛广阔的发展背景和本地强势产业、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带动下,充分发挥交通优势、资源优势来发展相关产业。王台镇的建设离不开其现状基础,从产业结构的演化规律和行业之间的关联程度来看,现状产业条件和宏观区域的生产力布局决定以纺织机械制造为主的现代制造业等传统工业现在是、将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仍将是王台镇具有最高区际地位的工业门类。3、综合上述分析,王台镇功能定位如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的有机组成部分;承接青岛西海岸和东海岸产业延伸的辐射区;胶南市经济发展用地的重要发展空间。4、确定王台镇城镇性质如下:海西名镇,制造名城。四、城镇规模(1)人口规模近期驻地人口5.5万人,远期驻地人口15.0万人。(2)用地规模王台镇现状用地5.3平方公里左右,人均用地212平方米。由于该镇驻地分布着许多村庄,工业项目用地较多,规模较大,从实地调查看,镇区的建设还存在着用地浪费现象,布局不紧凑,建筑密度、容积率较低,且村民民房大多为平房,工业厂房多为单层。规划在满足使用的前提下,尽量节约土地,逐步压缩用地指标。近期以调整和适当发展为主,建设用地控制在7.0平方公里以内,人均建设用地127.3平方米;远期建设用地规模规划为17.8平方公里,人均118.7平方米。五、规划区范围全镇总面积85km2均为城市规划区范围,该范围内所有建设工程,均应符合本规划及管理要求。六、用地发展方向从王台镇驻地现状看,西部为巨洋河,204国道从驻地穿过。而驻地东部、南部、北部视野开阔,发展余地较大,更利于城镇的发展。因而王台镇驻地发展方向为以驻地现状为依托,以向东发展为主,兼顾向南、向北发展。七、规划结构依据据现状用地特点及自然条件,道路、河流、绿化防护带为分隔,形成两大分区,根据环境保护的要求,以及交通运输和基础设施、服务设施配套条件的考虑,各组团在布局上采取相对集中的原则,形成“一环、两带、两心、两片”的整体规划结构。一环:规划建成区外围沿高速公路、河流、高效农业区一条完整的绿色生态环;两带:沿错水河绿色景观带和沿王台路公共设施带;两心:河东的综合服务中心和河西的商业服务中心;两片:以错水河分隔,形成相对独立的两大片区,河东为工业生产片区,河西为生活居住片区。八、用地布局(一)、居住用地规划镇区的居住用地基本上是村庄用地,沿诸黄路新建部分多层商住楼,尚没有形成大片的居住区,现状住宅以村庄平房占多数,占地大,土地使用效率比较低,住宅用地与工业用地、公共建筑用地相混杂,居住环境差,缺少居住区配套设施。另外,居民点内缺乏绿地,居民没有较好的日常休息和交往的绿地、广场等公共活动场所,居民点内道路断面较窄,路面质量差,市政设施配套不足,降低了居住区的环境质量。因而在规划中应全盘考虑,统一安排并对驻地村庄进行改造。居住用地主要在错水河以西安排,以204国道和公共设施带分隔,规划有四个大型居住区:南部的河南薛和郎中沟为新建居住区;北部为以旧村改造为主的居住区。在错水河东围绕行政办公中心和大的村庄规划一个居住区和一个居住小区。为工业园区的生产提供生活配套。各居住小区根据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进行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配套,形成市政公用设施齐全、布局完整、环境较好的城镇居住区。村庄改造规划应符合以下原则:(1)加快村庄改建步伐,逐步完成由农村居民点向城市居住区的转变,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为居民创造现代化的生活居住环境。(2)新建居住区应以组团的方式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加强对旧村的改造,降低建筑密度,提高容积率,扩大绿地率,并按规划要求进行必要的土地置换,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同时也改善了居住环境。(3)紧凑集中地组织生活居住用地,按照不同层次的需求,配置各级公共服务设施,同时解决好与工业区之间的交通联系。(二)、公共设施用地规划从驻地现状分析,以镇政府为中心的行政办公区已不能满足王台镇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公益性设施也较为缺乏,教育设施相对较好。现状特点是:公共设施水平较为陈旧,建筑质量不高,环境质量较差,没有形成较好的景观面貌。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原则为:全面配套城市服务设施,完善社会化服务网络体系,分级设置各种服务设施,构成有序的城市公共活动系统。适应城市滚动发展需要,远近期结合逐步过渡。近期尽快形成基本配套的服务设施网络。远期重点建设与城市规模相配套的大型设施,形成专业服务中心和基层服务设施网络系统。1、行政办公用地:近期在台中路、王台路两侧利用现有行政办公用设施,远期于错水河以东、诸黄路以南地段新建行政办公中心,办公区前建设大型中心公园,并围绕中心公园规划其它公共设施,形成功能完善的综合行政办公服务中心。2、商业服务用地:现状商业服务设施主要沿204国道和诸黄路布置,商业服务设施档次不高,这与本镇的地位极不相符。通过用地的调整与置换,对现状商业设施逐步进行改造,提高档次,大力发展商贸、金融业,形成全镇及周边乡镇的商贸、金融中心。在规划中,主要将错水河西工业用地改造为商业服务用地,沿204国道、东环路、王台路分布,并于原青岛元宝化纤有限公司东西处形成大型商业带,沿错水河商业带内设步行商业街,集购物、餐饮、娱乐、游憩于一体。大型批发市场:在镇驻地北、204国道西侧原址扩建,集中安排集贸市场和农产品市场。3、文化娱乐用地:镇区内现状文化娱乐设施较少,难以满足居民文化娱乐生活的要求。规划在新行政办公区以西滨河处,安排文化中心,建设影剧院、科技中心、图书馆等文化设施。4、体育用地:结合教育用地,规划规模、档次较高的体育场,既能作为周围学校的体育活动场地,又可作为全镇的体育中心。5、医疗卫生用地:现状镇医院条件较好,在近期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又能为周围乡镇服务,远期将现政府改造为综合性医院。根据国家和山东省对医院床位的要求,万人拥有床位数达到40床。按规划到2020年城镇人口规模为13万人,则需500床位。另外,各居住区及工业区分别设置小型门诊所等医疗卫生机构。王台镇建设用地平衡表序号用地代号用地名称面积(ha)占总用地百分比(%)人均占地(m2/人)现状规划现状规划现状规划1R一类居住用地二类居住用地10.30563.072.031.64.1237.5三类居住用地130.424.552.162C公共设施用地33.1202.116.211.513.2413.5行政办公用地12.6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