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学复习重点.doc_第1页
测量学复习重点.doc_第2页
测量学复习重点.doc_第3页
测量学复习重点.doc_第4页
测量学复习重点.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答:DC=CD+1800=200021+1800-3600=2002110利用右图叙述水准测量原理答:水准测量是利用水准仪提供的一条水平视线并借助水准尺,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这样就可以由已知点的高程推算出未知点的高程。如图示,欲测A、B两点间的高差hAB,可在A、B两点上分别竖立水准尺,并在A、B两点大致中间安置一台能够提供水平视线的水准仪,利用水准仪的水平视线,在A点尺上读数a,在B点尺上读数b,则A、B两点间的高差为:hAB=a-b,则HB=HA+ hAB16左图为一闭合水准路线,已知A点高程为试计算1、2、3点的高程。17.附合水准路线计算。如图示,已知HA=m;HB=m。各测段实测高差与距离如图标注。计算1、2、3点高程。 1A2318、右图为一闭合水准路线,已知HA=m;LA1=km,hA=m;L12=km,h12=m;L23=km,h23=m;L3A=km,h3A=m。计算各点高程,并把数据填入表内。闭合水准路线内业计算表点名测段距离/km平均高差/m改正数/mm改正后高差/m高 程/mAHA1H12H23H3AHA19.如图所示,水准点BM0的高程为44.856m1,2,3点为待求高程点,各测段高差及测站数均标注图中,图中箭头表示水准测量前进方向,试计算各点高程填入表中。22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数( )半测回竖直角( )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 )AB左81 18 42右278 41 30C左124 03 30右235 56 5425.简述用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程序,并计算表中的相关数据(表中为2个测回观测数据)测站竖盘位置测点水平度盘读数半测回角值一测回角值各测回平均角值 O左A0 05 30B120 18 24右A180 05 42B300 18 30O左A90 04 18B210 17 06右A270 04 24B30 17 24答:测回法观测程序:盘左(上半测回) 瞄准A,读数a左 得:b左=b左-a左 瞄准B,读数b左盘右(下半测回) 瞄准B,读数b右 得:b右=b右-a右 瞄准A,读数a右精度要求: b左-b右40 取: b=(b左+b右) 计算如下表26完成下列竖直角观测手簿的计算,不需要写公式,全部计算均在表格中完成。测站目标竖盘位置竖盘读( )半测回竖直角( )指标差()一测回竖直角( )AB左81 18 42右278 41 30C左124 03 3027.何谓中误差?为什么用中误差来衡量观测值的精度?在一组等精度观测中,中误差与真误差有什么区别?28. 导线坐标计算的一般步骤是什么?29、附合导线计算题:如图所示,A、B、C、D为已知点,AB、CD方位角已知,数据如下:边长观测值为LB1=m,L12=m,L2C=m。角度观测值在图上标注。对这一附合导线解算。解:计算最终边CD的推算值角度闭合差f的计算与平差角度闭合差的平差根据平差后的水平角值计算各条边的方位角坐标闭合差的平差与坐标计算根据平差后的方位角和水平距离计算坐标增量近似值:坐标闭合差的计算与分配坐标闭合差为:导线全长闭合差为:到现全长相对闭合差为按边长比例分配坐标闭合差坐标的计算29、附合导线计算题:如图所示,A、B、C、D为已知点,AB、CD方位角已知,数据如下:边长观测值为LB1=m,L12=m,L2C=m。角度观测值在图上标注。对这一附合导线解算,将计算填入表中。附合导线平差计算点号水平角观测值左角度改正改正后的水平角值方位角边长/m纵坐标增量x横坐标增量y纵坐标/m横坐标/m计算值改正值计算值改正值A3290639B1125835113.15163829.54951279.4801214253951.3932122570453.547C114301063809.66751075.317D公式与辅助计算(须求出角度闭合差及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差的限差,以检查计算是否符合要求)答案: 30.已知BA的坐标方位角BA=1203630,A 点坐标XA=500.98m,YA=560.67m,距离DAB=200.00m,计算B点坐标XB、YB。图 推算支导线的坐标方位角31. 已知图中的坐标方位角,观测了图中四个水平角,试计算边长1,12,23,34的坐标方位角。32. 已知891201,3065.347m,2135.265m,坐标推算路线为12,测得坐标推算路线的右角分别为323012,2610616,水平距离分别为123.704m,98.506m,试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解:1) 推算坐标方位角2) 计算坐标增量3) 计算1,2点的平面坐标33已知控制点A、B及待定点P的坐标如下:点名X(m)Y(m)方向方位角()平距(m)A3189.1262102.567B3185.1652126.704ABP3200.5062124.304AP试在表格中计算AB的方位角,AP的方位角,AP的水平距离。35什么是图的比例尺?36比例尺精度是如何定义的?举例说明有何作用?37、对于1500、11000、15000的地形图,其比例尺精度分别为 、 、 38.地物符号有几种?39. 解释地物、地貌、地形40.简述经纬仪测图法的步骤41完成下列碎部测量手簿的计算。测站高程 HO=65.321m,仪器高 i=1.542m,指标差 x=-60测站点碎部点视距间隔读数m中丝读数m竖盘读数 水平角 竖直角 水平距离m高差m高程mOP0.3251.23691 0665 24Q0.5821.51388 2598 30解:计算数据如下表43.叙述水平角度测设的一般方法和精确方法的步骤答:一般方法如图(a)所示,设OA为地面上已知方向,为设计角度,测设设计方向OB。在O点安置经纬仪,盘左时置水平角读数为000000,瞄准A点,然后转动照准部,使水平度盘读数为,在视线方向上标定B点;再用盘右位置测设角,标定B点;由于存在测量误差,B点与B点往往不重合,取中点B,则AOB即为,OB方向就是要标定于地面上的设计方向。精确方法如图(b)所示,先用盘左测设出概略方向OB,标定出B点,再用测回法(根据精度要求确定测回数)测量AOB的角值为。再用钢尺丈量出OB长度,则有支距(的单位为秒)以BB为依据改正点位B。若,为正值时,则按顺时针方向改正点位,即沿OB垂线方向从B起向外量取支距BB,以标定B点;反之则向内沿OB垂线方向从B起向外量取支距BB,以标定B点。则AOB即为所要测设的角。44.简述设计高程测设的一般方法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R与待测设高程点A之间,得后视读数a,则视线高程H视=HR+a;前视应读数b应 = H视 - H设,H设为待测点高程。安置水准仪于水准点R与待测设高程点A之间,得后视读数a,则视线高程H视=HR+a;前视应读数b应 = H视 - H设,H设为待测点高程。在A点木桩侧面,上下移动水准尺,直至水准仪的视线在尺上截取的读数恰好等于b应时,紧靠尺底在木桩侧面画一横线,此横线即为设计高程的位置。为了醒目要在横线下面画一“”。45.设A点高程为15.023m,欲测设设计高程为16.000m的B点,水准仪安置在A、B两点之间,读得A尺读数a=2.340m,B尺读数b为多少时,才能使尺底高程为B点设计高程。【解】水准仪的仪器高为 15.023+2.23=17.363m,则B尺的后视读数应为b=17.363-16=1.363m,此时,B尺零点的高程为16m。45.设计坡度的测设方法答:如图所示,A、B两点为设计坡度线的两端点,A点高程HA为已知,设计坡度为iAB= -1%,可求出B点的高程;HB = HA +iABDAB = HA 0.1 DAB为了施工方便,每隔一定距离(一般取10m)打一木桩,用水准仪设置倾斜视线法(当坡度较大时可用经纬仪),步骤如下:用高程测设的发,根据附近水准点R将坡度下两端点的设计高程HA、HB测设于地上,并打上木桩。将水准仪安置在A点上并量取仪器高i,安置时使一个脚螺旋在AB方向上,另两个脚螺旋的连线大致与AB方向垂直。旋转AB方向上的脚螺旋和微倾螺旋,使视线在B点标尺上所截取的读数等于仪器高i,此时水准仪的倾斜视线与设计坡度线平行,但中间各桩点1、2、3、上的标尺读数都为i时,则各桩顶的连线就是要设计的坡度线。48.井口连接点为了建立井上下统一坐标系统,需要把地面坐标系统和方向传递到井下,在定向之前,必须在井口附近设立作为定向时与垂球线连接的点,称为连接点。49.近井点答:由于井口附近建筑物很多,连接点不能直接与矿区地面控制点通视,必须在定向井口附近设立近井点,通过近井点向连接点传递坐标和方向,再通过连接点向井下传递坐标和方向。50.井口水准基点答:为了向井下传递高程,在井口附近设立的高程点,称为井口水准基点。51.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任务是什么?答:矿井平面联系测量的任务是根据地面已知点的平面坐标和已知边的方位角,确定井下起算点的平面坐标和起算边的方位角,使井上、下坐标为统一的坐标系统。52.为什么说矿井平面联系测量传递方位角的误差对井下工程测量有重大影响。答:由图(a)可知,在假定井下测量不存在误差的情况下,坐标传递误差e对于井下其始点和最远点的影响程度是相同的,即相当于整个导线平移了e。图(b)中,方位角的传递误差则不同,同样假定井下测量不存在误差,当井下起始边传递方位角的误差为时,相当于整个导线以井下起始点为圆心转动了,即导线延伸越长,影响越大。方位角的传递误差对井下测量的影响时相当大的,因此在进行平面联系测量时要尽可能减小方位角的传递误差,以方位角的传递为主。53.何谓高程联系测量?高程联系测量又称导入标高,是为了建立井上、下统一高程系统。54.叙述巷道中线的标定答:标定巷道中线的步骤大致如下:检查设计图纸。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巷道间的几何关系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标注的角度和距离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等;确定标点中线时所需要的几何要素;标定巷道的开切点和方向;随着巷道的掘进及时延伸中线;在巷道的掘进过程中随时检查和校正中线的方向。55.简述井下基本控制导线与采区控制导线的区别及敷设不同点。根据井下导线的用途和精度的不同,井下导线可分为基本控制导线和采区控制导线。基本控制导线精度较高,是井下的首级平面控制。它主要敷设在斜井、平硐、井底车场、水平运输巷道、总回风巷、集中上下山和集中运输石门等矿井主要巷道中。采区控制导线的精度较低,是矿井的加密控制,以基本控制导线为基础,沿采区上下山、中间巷道或片盘运输巷道等次要巷道敷设。56.井下基本控制导线外业工作内容答:井下控制导线点的选择:井下导线点按其使用时间的长短分为永久点和临时点。永久点应设在碹顶上或巷道顶(底)板的稳定岩石中,在主要巷道中一般至少应每隔300500m设置一组,每组至少应有三个相邻点,相邻两点之间距离以3080m为宜。对导线点进行统一编号,并在其附近作明显的标记。井下控制导线的角度观测:由于井下导线点很多布设在顶板上,因此经纬仪对中时需要在镜上对中。水平角测量方法有测回法和复测法两种;对中方法分镜上对中和镜下对中;在井下由于受环境限制,瞄准目标时方法与地面不同,需要用蒙上透明纸的矿灯照放在垂球线或目标后边。井下控制导线的边长丈量:用经过比长过的钢尺,在施测中要加比长时的拉力,悬空丈量并测定温度。分段丈量时,最小尺段不应小于10m,定线偏差应小于5。每尺段应变换起点读数三次,读至毫米,长度互差不大于3。采用往返丈量,丈量结果要加入各项改正变为水平距离,边长互差不得超过1/6000;在边长小于15m或倾角大于150的巷道,互差也不得大于1/4000。导线的延长:随着巷道的不断掘进,井下导线要及时延长。基本控制导线应每隔300500m延长一次,采区控制导线应每隔30100m延长一次。在延长导线之前,为了避免用错测点和检查测点是否移动,应对上次所测量的最后一个水平角和最后一条边长进行检查测量。检查结果符合规定后方可由此向前延长导线;否则应继续向后检查,直至符合要求,才可由此向前延长导线。57.叙述复测支导线的计算步骤分别按往、返测成果计算导线终止边的方位角1、2;计算并检核角度闭合差ff=1-2f允=其中m测角中误差;2n往返观测的总测站数。将算出的f与按上式得出的f允进行比较,若,可以继续进行计算,否则需要重新进行观测,直至满足要求。分配角度闭合差,在观测时尽量使往、法观测的导线点重合,便于分配角度闭合差;如不重合则角度闭合差分别分配,往测、返测各反号分配f/2。按分配闭合差后的水平角推算往、返测各边的方位角;计算坐标增量和往、返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并检核坐标相对闭合差;分配坐标增量闭合差;计算往测和返测各点的坐标。58.叙述井下高程测量和地面高程测量的区别和计算方法的不同点由于井下水准点大都设在顶板上,观测时必须倒立水准尺。在记录中要采用“”、”“”、“”、“ ”等符号表示立尺点在巷道的顶板、底板、左帮、右帮。由于井下高程点有的设在顶板上,有的设在底板上,无论是图中哪一种情况,高差hi计算公式都是hi=ai-bi,只是当高程点在顶板时,读数前应加“-”号后,再进行运算。59.何谓巷道中线?答:巷道的几何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方向即为中线方向。60.简述标定巷道中线的步骤答:检查设计图纸。主要检查的内容包括:巷道间的几何关系是否符合实际情况;标注的角度和距离是否与设计图纸一致等;确定标点中线时所需要的几何要素;标定巷道的开切点和方向;随着巷道的掘进及时延伸中线;在巷道的掘进过程中随时检查和校正中线的方向。 61.根据图叙述开切点的标定步骤答:用设计坐标计算开切点A到已知导线点7、8的距离L1、L2,并根据两巷道的方位角计算转向角。或直接从设计图上量取L1、L2和。在7点安置经纬仪,瞄准导线点8,沿此方向力量取L1即得A点,将A点设置在顶板上,并以L2的距离作检核。在A点安置经纬仪,用正镜后视点7,并拨出水平角,此时望远镜视线指的方向即为新掘进巷道的方向,在此方向上定出2号点,用倒镜定出1号点,使1、A、2三个点组成一组中线点。为防止差错,标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