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doc_第1页
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doc_第2页
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doc_第3页
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缘看世界(十三)】大中亚地区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2013年02月21日 19:18:01 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出,整个大中亚地区由于高山阻隔,基本是属于气候干燥的内陆地区。不过相比于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这一地区的气候条件还是可以更适合人类的生存的。尤其是在伊朗高原上面还诞生过“波斯文明”,波斯帝国亦曾经称霸一时。当然伊朗高原能够取得这样的成就,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的气候条件比青藏高原要好。事实上他的战略位置决定了他的命运我们知道,在人类的迁移过程中,山脉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一方面必须正视山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得益于山脉所提供的保护。这使得世界上很多民族都有自己心目中的圣山。那就让我们看看在这片世界文明的发源地上都有哪些主要的山脉(山系)让我们先看看欧洲,整个欧洲地区实际上是一个大平原地区。只是在他的北、东、南方向各有一条山脉(山系)将它保护起来。分别是:北面斯堪的纳维亚山脉。这条山脉位于文明的边缘,由于山的那边并没有陆地了,所以它所起到的作用更多的是为欧洲大陆遮挡北冰洋的冷空气。东面乌拉尔山脉。作为横亘于欧亚大陆中间的一条山脉,他与南面的里海共同成为了欧亚大陆的分界线。而二者之间的那个缺口,就成为了欧亚游牧民族进出的主要通道。在有些时候它也起着传播文明的作用。南面阿尔卑斯山系。这是一条决定欧洲历史的重要山系。它的南面就是地中海,生活在这里的人按中国人的说法是“背山靠海”。既然有着如此优越的环境,那么在这里诞生了欧洲最初的文明也就不足为怪了。需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条断断续续的山系,从巴尔干地区向西一直延伸到“伊比利亚半岛”(西班牙)。在其中还向北向南分出了一些旁支。由于它太过于零散,以至于其中的很多段都有其他的名字。而中间最主要的一段就被称作“阿尔卑斯山”。正是由于阿尔卑斯山系的这咱特点,它又被地质学家们称作“阿尔卑斯褶皱带)现在说说非洲吧。非洲的地形可以说的上是南高北低,在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北部非洲应该说有两处地形需要关注:一处就是西北部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阿特拉斯山脉。不过这条山脉一般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系在非洲的延伸。另外一处独特的地理构造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东非大裂谷。这也是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大裂谷的北段被注入了海水,现在被称作“红海”,出于航运的需要,人类把亚非两地仅有的那一点陆地联系挖断。这条地峡目前叫作“苏伊士运河”。之所以要关注“东非大裂谷”并不仅仅因为它割裂了亚非大陆。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正是从这里诞生的原始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最后一次走出的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即使未经过任何的专业训练,你也能一眼看出,从这条大裂谷走出的人类在向北迁移时,他们所需要经过的第一块高地就是“伊朗高原”现在说说非洲吧。非洲的地形可以说的上是南高北低,在我们目前所要关注的北部非洲应该说有两处地形需要关注:一处就是西北部与西班牙隔海相望的阿特拉斯山脉。不过这条山脉一般被认为是阿尔卑斯山系在非洲的延伸。另外一处独特的地理构造需要我们特别关注的东非大裂谷。这也是本州最触目最具特色的地形。大裂谷的北段被注入了海水,现在被称作“红海”,出于航运的需要,人类把亚非两地仅有的那一点陆地联系挖断。这条地峡目前叫作“苏伊士运河”。之所以要关注“东非大裂谷”并不仅仅因为它割裂了亚非大陆。更重要的是这一地区是人类的发祥地,正是从这里诞生的原始人类一次又一次的走出非洲,向欧亚大陆扩散。最后一次走出的人类成为现代人的直接祖先。即使未经过任何的专业训练,你也能一眼看出,从这条大裂谷走出的人类在向北迁移时,他们所需要经过的第一块高地就是“伊朗高原”分析完欧亚非大陆四个方向的山脉走势后,我们自然的会把目光集中在这四大“龙脉”的汇集点。你看得没错,它就是“伊朗高原”。我们可以看到在伊朗高原的北侧是欧亚游牧民族的必经之地图兰低地(也就是政治上的“中亚”);南侧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两河平原(现大部属伊拉克);西面是欧亚古典文明的交汇地安那托利亚高原(现基本为土耳其占据);东面则是东方各大山系的发源地帕米尔高原(现大部为塔吉克斯坦)。基于伊朗高原如此重要的位置,将它称为欧亚非大陆的枢纽地区并不为过。我们还可以将它与上述四个地区合在一起,一同看作欧亚非大陆的腹地。单从这些显著的地理特征也许并不能让人信服伊朗高原的战略地位,毕竟世界是由人来创造的。不过人类文明程度的高低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所处的自然环境。那就让我们从文明的角度来探究一下这片高原的战略地位吧!上图从图上可以清楚的看到,在古典时期,伊朗高原处在“欧洲基督教文明区”,“北非阿拉伯文明区”,“南亚印度教文明区”,“北亚游牧区”,四股力量中间。这使得这片高原上也诞生了属于自己的文明“波斯文明”接着说伊朗高原。从那张古典文明地缘结构图中我们发现波斯文明处在文明的包围之中,也就是说这些文明之间要开展交流很大程度要通过这个枢纽地区(其实青藏高原和东南亚地区也可以划出个“佛教文化区”,而这一文化区也在这一枢纽地区边上)唯一不与伊朗高原不相邻的就剩下独处于东方的“东亚文明”了。但这并不表示“东亚文明”就不会与伊朗高原发生关系了。事实上在这一地区在东西方交流中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知道“东亚文明”很大程度上是独立发展的,但这并不表明它不需要与西方诸文明交流。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便是这种交流的典范。实际上丝绸之路并不止一条路线,最起码传统中认定的从西安出发的那条路线就可以分为三个支路。这三条支路在西域就是沿着阿尔泰山脉、天山山脉、昆仑山脉前进的。也可以理解为绕着那两个盆地前行。丝绸之路的这三条支线在走出西域后,实际上又分成了三路。除了北线走的是游牧民族一直在走的欧亚大陆的通道外(乌拉尔河),其他的两条都要需要通过伊朗高原。事实上“丝绸之路”只是一个比较出名的标签。这并不代表东西方在开展以丝绸为主的贸易时,这些路线就不存在。可以说从人类走出非洲向东亚进发时,这些路线就有可能存在了。在天空和海洋被人类征服之前,人类在陆地上也并未出现太大的技术突破。基于以前的“黄河文明中心论”,东亚其他地区业已存在的沟通路线并不为中国的专家们所重视。不过随着三星堆文明的发现,中国的南方地区与西方文明交流的通道也浮出了水面。这一点很好理解,那么灿烂而又明显与黄河文明有着差异的文明,你不能想象它没有一条独立与其他文明沟通的途径。这条从成都平原出发,经云贵高原入缅甸,到达印度的路线,实际上并不见得比北方的那些路径更加艰险。当然你可以选择到了印度就不再前进,不过如果还还想继续西进的话,那么伊朗高原就是你必须跨越的障碍。其实伊朗高原本身在商人的眼中并不会是一个障碍,而是另一个充满商机的地方。鉴于“丝绸之路”的名声实在太响。这条南方的东西方大通道也被贴上了“南方丝绸之路”的标签。现在让我们在图上画出这四条决定东西方历史的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