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输液泵使用【目的】 1、控制输液滴速,按需要提供病人所需输液量。 2、避免药物浓度波动过大而产生的副作用。【操作前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 3、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体重、治疗情况及心理状态;病人局部血管情况;输液泵的性能及药物的作用。 4、用物:碘伏、棉签、胶布、药液、输液器、血管钳、5ml稀肝素、输液泵、弯盘、输液巡视卡。【操作流程】 1、执行医嘱,经两人核对后,备齐用物至病人床旁,核对病人。 2、固定输液泵,安装电源,打开电源开关。 3、再次核对病人及药液,排气,检查有无气泡,关闭调节器。 4、消毒肝素帽,预冲留置针。 5、打开输液泵门,检查输液器内有无气泡,正确安装于输液泵上,关闭输液泵门。 6、遵医嘱设定每小时输液量及该瓶药液输液量。 7、打开输液调节器,按输液泵启动键,试运行。 8、暂停输液泵,再次核对病人及药液。 9、连接静脉通路 10、按输液泵启动键,观察输液情况。 11、固定留置针。 12、再次核对病人及药液。 13、安置病人,取舒适卧位。嘱病人不可自行调节输液泵。 14、洗手,记录输液巡视卡。 15、撤去用物。 16、停用输液泵: (1)核对病人 (2) 按停止键暂停输液。 (3) 关闭电源,关闭输液调节器,打开输液泵门,取出输液器,关上输液泵 门 (4) 撤去输液。 (5) 消毒肝素帽,用5ml稀肝素正压封管。 (6) 夹闭并固定留置针。 (7) 整理用物,撤去输液泵。 17、安置病人,交待注意事项。 18、终末处理。 19、洗手、记录。【注意事项】 1、输液时应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穿刺部位,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2、掌握报警信号,并能正确、快速地排除。【沟通要点】 1、操作前:告知病人使用输液泵的必要性、操作注意事项和方法,取得病人的配合;心理支持,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2、操作中:指导病人摆放舒适体位,减少输液管理的牵拉。 3、操作后: (1)向病人强调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2)病人如出现疼痛等不适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微量注射泵使用【目的】 1、精确输注血管活性药物,调节血压、心率,维持循环功能。 2、输注镇静、镇痛药物,微量给药,流速均匀,以维持药物最佳有效浓度。【操作前准备】 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 3、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体重、治疗情况及心理状态;病人局部血管情况;电源插头是否吻合;微量注射泵的性能及药物作用。 4、用物:碘伏、棉签、50ml注射器、延长管、纱布、输液贴、注射泵、弯盘、输液巡视卡。【操作流程】 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 2、固定注射泵,安装电源,打开注射泵电源开关。 3、核对药液,连接延长管,排尽空气,检查有无气泡。 4、将注射器正确安装入注射器座中,将注射器凸缘夹入凹槽内。 5、遵医嘱设定每小时输液量,再次排气。 6、连接静脉通路。 7、按注射泵启动键,观察通畅情况,再次核对病人及药液。 8、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反应情况,必要时重新调整输注速率。 9、记录输液巡视卡。 10、安置病人,取舒适卧位。嘱病人不可自行调节注射泵。 11、停用注射泵 (1)核对病人。 (2)按停止键暂停注射泵,关闭电源。 (3)取肝素帽,关闭三通,取下延长管接头,接已预冲好的肝素帽。 (4)撤去注射泵及电源。 (5)记录巡视卡。 12、安置病人,交代注意事项。 13、终末处理。 14、洗手、记录。【注意事项】 1、安装注射器时,注射器各部位必须与注射泵中凹槽吻合。 2、输注时加强巡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穿刺部位情况,及时排除异常情况。 3、更换药液时保持使用药物的连续性。 4、掌握警报信号,能正确、快速地排除。【沟通要点】 1、操作前:告知病人使用注射泵的必要性、操作中的注意事项及方法,取得病人配合;心理支持,消除病人紧张心理。 2、操作中:指导病人摆放舒适卧位;减少初次使用微量泵的焦虑感。 3、操作后: (1)向病人强调不可自行调节输液速度; (2)病人如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护理人员。简易呼吸器使用【目的】 1、能够维持代谢所需的肺泡通气。 2、持续给氧 ,减少呼吸功,纠正低氧血症和改善重要脏器血氧供应。【操作前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3、评估:病人的病情、年龄、体重、意识状态、配合程度、缺氧状况、有无 及口、鼻腔等气道情况;吸氧、吸痰装置是否完好;简易呼吸器的性能。4、用物:简易呼吸器(内有球囊、面罩、氧气管、储氧袋、接管及口咽通气道)、舌钳、开口器、纱布、压舌板、弯盘、吸氧装置、吸痰装置。【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2、安装简易呼吸器,移去鼻导管,关闭氧气,连接氧气,开大氧流量,待储气囊充满后放置于病人右侧。3、松解病人衣领,清除口腔中分泌物。4、开放气道。5、采用“CE”手法,拇指和食指形成“C”形固定面罩,其余三指成“E”形抬起下颌。使下颌与耳垂形成一直线与水平面垂直。6、用另一手规律地挤压球体,将气体送入肺内,挤压时间1秒,使胸廓抬起,挤压频率:成人1012次/分。7、观察病人胸部上升与下降,经面罩透明部分观察病人嘴唇与面部颜色的变化。8、待病人病情有所改善后遵医嘱改用鼻导管吸氧。9、连接鼻导管。10、撤去简易呼吸器11、安置病人。12、观察病人呼吸及脉氧等,在确认病情平稳后方可离开。13、安置病人。14、整理用物,终末处理。15、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选择合适的面罩,以获得最佳使用效果。2、外接氧气,调节氧流量815L/min。3、固定面罩时,面罩应与面部紧密贴合。4、气道必须充分开放,保证呼吸道通畅。【沟通要点】1、操作前:应详细向病人做好解释,演示操作过程,让病人掌握正确配合方法,头应充分后仰。告知病人使用原因,减轻病人对自身病情的担忧,心理支持,消除紧张心理。2、操作中:及时和病人进行沟通,通过视觉、听觉等多方面观察缺氧改善情况,操作时注意与病人自主呼吸的相互配合。3、操作后:及时询问病人感受,嘱病人病情变化时可通过语言、动作等表达其主观感受肢体保护性约束【目的】1、控制病人危险发生(如自杀、自伤、极度兴奋冲动、有明显攻击行为),避免伤害他人。2、对有意识障碍、谵妄躁动的病人防止坠床。3、对治疗、护理不合作的病人保证治疗得以实施。【操作前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3、评估:病人的病情、皮肤情况、肢体活动度、意识、心理状态及理解合作程度;签署知情同意书;检查约束带是否清洁,有无破损,大小是否合适。4、用物:约束带24条,必要时准备棉垫数块、护理记录单。【操作流程】1、准备用物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2、根据病人情况选择合适的约束部位。常用约束部位为腕、踝关节。3、将约束带约束于病人腕部,松紧适度,以能放进12横指为宜,将约束带固定于床上。4、约束踝关节,并固定于床。检查肢体活动度是否适宜,以及末梢血液循环情况。5、同法约束对侧。6、记录监护单。7、安置病人,嘱病人休息。8、病人情况好转时,停用约束带。(1)、核对病人,观察肢体血运情况。(2)、撤约束带,观察约束部位皮肤情况。9、安置病人,交代注意事项。10、终末处理。11、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病人应符合约束带使用指征。2、约束时,病人平卧,四肢舒展,卧位舒适。3、保护性约束时间不宜过长,病情稳定或治疗结束后及时解除约束。4、经常检查约束部位的血液循环情况及约束带的松紧程度,并及时调整。5、做好被约束病人的生活护理,保证入量,协助病人排便。6、约束带的使用一定要在护士的监护下,并保证被约束病人不受到伤害,更应防止病人挣脱约束带而发生危险。【沟通要点】1、操作前:告知病人及家属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方法,要向病人及家属解释清楚使用约束带的原因,让病人及家属意识到使用约束带和捆绑病人的区别,家属签知情同意书;提供心理支持,消除病人紧张心理。2、操作中:询问病人约束松紧是否适当,是否影响功能位的摆放,肢体是否舒适,有无约束带远端肢体发麻等不适的感觉。3、操作后:经常询问病人肢体感觉,如患者清醒表示配合可将约束带取下。非同步电除颤【目的】 通过电除颤,纠正、治疗心律失常,恢复窦性心律。【操作前准备】 1、护士: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 2、病人:告知患者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 3、评估:病人心律失常类型、意识状态;除颤仪性能,蓄电池充电情况。 4、用物:导电胶、乙醇纱布、除颤仪、弯盘、吸氧装置、吸痰装置。【操作流程】 1、呼唤病人,发现病人无意后,呼唤其他医护人员,准备抢救车、除颤仪。 2、病人去枕平卧于硬板床上,暴露胸部。 3、电极板均匀涂抹导电胶。 4、选择能量,单向波360J,双向波150200J,充电。 5、放置电极板合适位置(心底部:胸骨右缘第二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界处; 心 尖部:胸骨左缘第四肋间与锁骨中线交界处)。 6、嘱其他人员离开病床。 7、两手同时按下两个电极板上的放电键。 8、观察病人的心电图有无改变。 9、若除颤无效,立即充电,重复步骤。如恢复窦性心率,可将能量开关恢复至零位。 10、安置病人:清洁病人皮肤,观察皮肤情况,安置病人,取舒适卧位。 11、整理用物,终末处理。 12、洗手、记录。【注意事项】 1、定时检查除颤仪性能及充电情况。 2、导电胶涂抹均匀,防止皮肤灼伤。 3、能量选择:成人:单向波360J。双向波:150200J。儿童:首次2J/kg,4J/kg。 4、放电除颤时,注意病人与其他人、物绝缘。 5、如室颤为细颤,除颤前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使之转为粗颤再进行除颤。【沟通要点】 1、操作前:告知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方法。 2、操作中:因病人发病时有濒死感,待清醒时应加强沟通,及时进行心理护理,减轻病人焦虑。 3、操作后:病人发病突然,病情变化较快,在对病人做好心理护理的同时,应做好和病人家属的沟通。呼吸机使用【目的】1、改善氧合。2、改善通气。3、减少呼吸做功。【操作前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3、评估:(1) 病人的年龄、性别、体重及病情;病人生命体征、心理状态及合作程度。(2) 管道有无松动,插管深度,管道接头是否与人工气道接头吻合。(3) 病室内的供氧、供气及电源接头是否与呼吸机吻合。4、用物:简易呼吸器、灭菌注射用水、碘伏、棉签、50ml注射器、连接管、气囊测压装置、模拟肺、听诊器、弯盘、记录单、消毒好的呼吸机管道及湿化罐、滤纸、呼吸机。【操作流程】1、备好呼吸机及管道。安装滤纸,注意安装方向与滤纸夹上所标方向一致,使滤纸眼与滤纸夹上的孔眼相吻合。安装湿化罐,安装短管,安装并连接集水杯。正确安装呼吸机管道,使气体流动方向如箭头所示,接模拟肺。2、连接电源、氧源及气源,开机,检测呼吸机性能,调至待机状态。3、关闭门窗,调节室温。核对病人,再次向病人解释。4、打开呼吸机,检测机器性能,使机器处于待机状态。5、向湿化罐内注入灭菌注射用水至水位线。6、遵医嘱选择通气模式、选择潮气量,调节吸呼比(1/E),调节触发灵敏度、通气频率等,运行呼吸机。潮气量:一般为812ml/kg。吸呼比(1/E):常规吸呼比为1:(1.52)。通气频率:成人1216次/分,儿童1620次/分,婴儿2030次/分。氧浓度:一般不低于30%。7、检查气囊压力在2535cmH2O。8、连接呼吸机与病人的人工气道。9、听诊两肺呼吸音,检查通气效果,检查参数。10、抬高床头30。11、设置报警值上、下限。12、打开湿化罐电源开关,调节合适温度。13、记录参数,整理用物,安置病人,放置简易呼吸器。14、监测病人呼吸功能及生命体征变化,及时处理报警故障。倾倒集水杯中的冷凝水。必要时吸痰或遵医嘱应用镇静剂。15、30min后做血气分析,遵医嘱调整有关参数。16、遵医嘱停用呼吸机(1) 核对病人,做好解释。(2) 准备好给氧装置,打开氧气,充分吸痰,连接氧气,撤去呼吸机。(3) 观察病人,安置并记录。(4) 关闭湿化罐,使呼吸机处于待机状态。(5) 确认病人短时间内不再需要使用呼吸机后,关闭呼吸机,断开气源、氧源、电源。17、安置病人。18、终末处理:卸下管道送供应室消毒,擦拭机器表面,放置备用。19、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及时加注湿化罐内灭菌注射用水,保持气道湿化效果。2、妥善固定人工气道,防止气管插管或套管脱出。3、随时检查管道是否漏气,有无打折。集水杯应在管道最低位,及时倾倒冷凝水。4、及时处理各种报警,保证呼吸机正常运转。5、使用呼吸机期间,床旁应有简易呼吸器、吸引器、吸氧装置,并处于备用状态。6、使用呼吸机期间应严密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变化,加强气道管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做血气分析,防止并发症发生。7、呼吸机过滤网应每日清洗。【沟通要点】1、操作前:(1)告知操作目的、注意事项、方法。(2)告知病人使用呼吸机时配合方法,可以在病人身边进行演示,指导病人正确配合机器呼吸,减少呼吸机拮抗的发生。(3)加强心理支持,消除紧张心理。2、操作中: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与他人沟通不畅时可能会出现情绪急躁的情况,可引起呼吸机报警及生命体征改变,此时应安抚病人,告知病人不要着急,慢慢表达。可辅助使用笔、纸、提示卡、手势、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3、操作后:(1)鼓励病人表达使用呼吸机后的感受,及时了解病人的氧合状况。(2)烦躁的病人可使用约束带,在使用约束带时应取得病人或家属的同意并签写知情同意书,减少病人及家属对约束带的误解。应用呼吸机病人吸痰【目的】吸出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畅,保证有效通气。【操作前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3、评估:病人的病情、治疗、血氧饱和度,听诊有无痰鸣音;病人的口、鼻腔情况,粘膜有无破损、有无鼻息肉、鼻中隔有无弯曲;气管插管深度及口径大小;病人心理状态、合作程度;负压吸引器的性能,电源插座是否吻合。4、用物:适当型号的吸痰管、生理盐水100ml、生理盐水10ml、无菌罐、纱布、开口器、舌钳、压舌板、气囊测压装置、电筒、听诊器、弯盘。【操作流程】1、备齐用物至病人床边,核对病人,向病人解释。2、调节吸引器至合适负压,成人压力为150200mmHg,最大不超过200mmHg,儿童不超过150mmHg。3、吸入高浓度的氧12min。给病人左右翻身拍背。拍背方法:从下而上,从外而内,手掌呈空心状。4、检查一次洗吸痰管包装并打开,戴手套,连接吸引器。5、断开呼吸机管道,阻断负压,将吸痰管插入适宜深度,动作轻柔,灵活,左右旋转向上提吸痰管。6、一次吸痰完毕后,冲吸痰管,迅速连接好呼吸机。7、再次吸入高浓度氧气12min。8、更换吸痰管,分别吸尽口腔及鼻腔分泌物。9、检查口、鼻腔,听诊痰鸣音,听诊位置:胸骨上窝、两侧肺上叶及两侧肺下叶。10、安置病人,交代注意事项。11、终末处理。 12、洗手、记录。【注意事项】1、选择适当型号的吸痰管,粗细及软的均适宜。2、插入吸痰管时阻断负压。3、依据痰液粘稠度,调节湿化度。4、一次吸痰时间以不超过1015秒为宜。每次更换吸痰管。5、操作中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吸出物的性状、量等。6、吸引器贮液瓶不要过满,及时倾倒。【沟通要点】1、操作前:应告知病人此操作的目的、注意事项及方法,操作会短时间引起不适,可指导病人手扶床栏等,减少操作中意外情况的发生。2、操作中:少部分病人在经过一次吸痰后对吸痰产生恐惧心理,拒绝配合,应在病人平稳向病人解释吸痰的利弊,增强病人配合的意愿。心理支持,消除紧张心理。3、操作后:使用呼吸机的病人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当与他人沟通不畅适可能会出现情绪急躁的情况,可引起呼吸机报警及生命体征改变。而吸痰会引起病人较强烈的不适感,此时应安抚病人,告知病人不要着急,慢慢表达,可辅助使用笔、纸、提示卡、手势、肢体语言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中心静脉压监测【目的】1、协助监测血容量。2、指导补血补液,预防血容量短期内急剧增加导致心力衰竭。3、及时发现心脏压塞。4、判断心功能。【操作前准备】1、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洁,洗手,戴口罩。2、病人:告知病人操作目的、方法及配合技巧。3、评估:病人的病情、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及理解程度:中心静脉导管情况。4、用物: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任经理发言稿
- 家长会 德育发言稿
- 时间的脚印白板课件
- 宇通客车现金流量质量分析
- 秋天的思念课件大纲
- 2025版房地产精装修施工合同包含建筑节能认证服务
- 二零二五年新能源企业劳动保密及保密义务协议
- 2025版车辆买卖合同担保及车辆改装服务范本
- 2025版花卉进出口贸易合同
- 2025版某局信息化项目劳务分包结算规范合同
- 2025年高考语文全国一卷试题真题及答案详解(精校打印)
- C919机组培训-导航系统
- 《中风的中医辨证论治(论文)4000字》
- 学院绩效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
- DBJ41∕T 225-2019 建筑施工斜拉悬挑式卸料平台安全技术标准-(高清版)
- 宗族祠堂的当代文化价值
- 网店开设与运营实战教程教学ppt课件(完整版)
- GB∕T 3185-2016 氧化锌(间接法)
- 南京南站明挖隧道施工方案
- DB37∕T 5023-2014 非透明幕墙建筑外保温系统应用技术规程
- 电网调度自动化维护员岗位培训题库简答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