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形图中的陡坎.doc_第1页
地形图中的陡坎.doc_第2页
地形图中的陡坎.doc_第3页
地形图中的陡坎.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坡度大于等于90度为陡坎,陡坎出等高线重合。陡坎:指各种天然和人工修筑的坡度在70度以上的陡峻地段。 符号的上沿实线表示陡坎的上棱线,短线表示陡坎坡面。当陡坎在图上投影大于2mm时,可测绘范围线,上缘以陡坎符号表示。等高线特点:不交叉,不重叠,不穿越陡坎等地形表示符号。如果遇到陡坎或者加固坎的话,从地形图的角度看应该断在陡坎下方,此时应依据陡坎上下高程点来分析等高线走势。尽管有些陡坎看起来切分等高线是同一条线,实际上,陡坎同处上下的等高线应该不等值。应记住一点,等高线和陡坎都是地形表示符号,即同类表示意义。在等高线密集地方,地形学上允许简化表示,即取等高距整数倍画等高线。因此,陡坎和等高线的特点是:陡坎上等高线在和陡坎交汇处断开,隔距离从陡坎上边再绘出;陡坎下等高线在陡坎表示符号短线前断开,隔距离从陡坎下方再绘出;若陡坎上下为斜坡状面,则等高线在陡坎边断开,附近应无等值线绘出。重叠画,如下图中 100、150、200、250米等高线重叠处E处就是一个陡坎(崖),重叠后再画几个短线。做工程设计的工程师都应该掌握在地形处理的中的陡坎,那到底什么样子的地形才是陡坎呢? 我在问及这个问题的时候,发动了QQ群的作用,总图人生群6139220 里的“天一”QQ网友解释是这样的: 陡坎具体定义:地形突然增高或降低形成的落差带就是陡坎了,或者说就是坡地大于某个度数的斜坡!对于解释什么是陡坎?针对地形工程设计,还是非常到位的。“天一”QQ网友说到湖南省的地形陡坎就很多,是很多块水田或耕田之间落差形成的,在工程设计中,处理陡坎的时候,他说可以这样处理:做挡土墙或者自然放坡或者做护坡,落差小点,坡度允许的话,干脆铲平,看情况定。 对于有人说河中有的地方是陡坎,陡坎好钓鲤鱼。具体解释下是什么状况的河样? 河道陡坎就是指河道的堤岸突然变深形成落差的地方;比如说河道水深1.2米左右,阳光充足,到水底有沟、有陡坎、或有水草的地方。黄土陡坎、陡坎下为黑泥土、再长有水草的地方,离陡坎20公分远是早春钓鲫的绝好钓点。今天这个文章算是原创不错的文章,具体解释了什么是陡坎?在工程设计中,怎么处理陡坎一些列问题,希望大家拍砖。问:最近在搞地形图测量,但不是很熟悉,问题如下;1)地图区陡坎与悬崖比较多,地性线也比较多。是先在建DTM前就要画好吗?2)有的测区控制点还需要参与建模吗?还有就是先画陡坎后怎么样具体来修改三角网。3)几个组分开测的数据在整合。整合后发现搞不好等高线与地性线还有陡坎与悬崖的关系,生的等高线好乱。 想请教高手大侠。最好是发个文本给我。要是有资料我愿意高分送上。 是先在建DTM前就要画好吗?2)有的测区控制点还需要参与建模吗?还有就是先画陡坎后怎么样具体来修改三角网。3)几个组分开测的数据在整合。整合后发现搞不好等高线与地性线还有陡坎与悬崖的关系,生的等高线好乱。 答:1.由于等高线遇到坎坡边线时会中断,必须绘制坎坡等地物地貌要素后,才便于建立DTM,判断需要勾绘等高线的多块区域。 2. 对于在原始地面平面上的控制点,需要参与DTM的建立,如果是高于地面0.5m的墩柱控制点,要相应修改高程后参与DTM的建立。 3.当坎坡较多时,建立三角网的基本要求是每个三角形的每条边都不能穿越坎坡顶边线或底边线,三角边只能基本平行或重合于坎坡边线。所以,通常我们在野外测量时需要在坎坡顶部或底部都要打点,或坎坡顶部打点后量取坎坡底部的高差,以便逐个建立每一个坎坡小平台上的三角网。同时要注意坎坡的起止点处通常有较密集的等高线中断。问:1)对于第2个问题,你说原始地面控制点可以参与,我是新手,所以问题也比较多,是这样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组测的点和另外一个组测的点要整合,因为这两个组用的是同一控制点,我就发现我要是不整合的话生成的等高线就跑到另外一个组里面去了。2)坡顶部打点后量取坎坡底部的高差,以便逐个建立每一个坎坡小平台上的三角网。同时要注意坎坡的起止点处通常有较密集的等高线中断。能说的再详细点吗?2)听说过1.5度带吗答:1.只需要与另一测量组协调,以明显的坎坡或地类边界为建立DTM界线,这么简单的问题即可解决。你们测组之间应该有对测绘边界统一协调的吧。2.坡顶部打点后量取坎坡底部的高差,主要针对的是高差在1米左右的坎坡,减少野外打点工作量,回到室内绘图时可在图上直接通过高差推算坎坡底部高程,以便建立DTM绘制等高线。 你见过梯田么,一台一台的小平台,如果两条坎的间距较大,且这两条坎之间的平台还有一个缓坡,根据等高线的等高距,有时是需要在两条坎之间的缓坡平台上勾绘等高线的,在这些缓坡平台上建立DTM时,需要使用一条砍的顶部高程与另一条坎的底部高程来建立DTM。如果直接使用两条坎的顶部高程来建立DTM,是不是勾绘出来的等高线就不正确了。这就是需要坎坡顶部和底部高程的主要原因。 坎坡的起止点处通常有较密集的等高线中断,是个常识问题,由于坎坡顶部到底部的高差较大时,如果是1.5米的高差,等高线的等高距为0.5米,是不是至少有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