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讲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如图的甲、乙、丙是三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将2%的蔗糖溶液置于用半透膜做成的袋子中,绑紧后再分别置于甲、乙、丙三种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观察其情形如图所示。试推测甲、乙、丙溶液浓度的高低顺序为()A甲乙丙B甲丙乙C乙甲丙 D乙丙甲2某同学在做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实验时,观察到紫色洋葱表皮细胞的中央液泡逐渐缩小,这说明A洋葱表皮细胞是活细胞B细胞液的溶质透出细胞C蔗糖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D细胞壁收缩导致中央液泡失水3在动物细胞的物质运输中,属于自由扩散的是()A红细胞中的Na进入血浆B细胞外液中的O2进入肌细胞C细胞外液中的K进入神经细胞D血浆中的碘进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4.(2015南京市期中)如图为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根据图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过程以膜的选择透过性为基础才能发生B该过程要有细胞表面识别和内部供能才可能完成C构成囊泡的基本支架是磷脂双分子层D神经细胞释放神经递质的过程有膜成分的更新考点一以渗透装置为依托,考查渗透作用原理及应用1探究成熟植物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通过上图比较:渗透作用模型植物细胞与外界溶液形成渗透系统基本条件半透膜选择透过性膜 浓度差浓度差 与 之间的浓度差值原理水分子通过半透膜的扩散作用水分子通过 在细胞液与外界溶液之间发生扩散水扩散方向低浓度溶液高浓度溶液2.依据下列装置图探究渗透装置的液面变化(1)溶质不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 由S1S2的,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面 ;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 。在达到渗透平衡后,若存在如图所示的液面差h,则S1溶液浓度 S2溶液浓度。因为液面高的一侧形成的压强,会阻止溶剂由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扩散。(2)溶质能通过半透膜的情况若S1溶液浓度大于S2溶液浓度,则最初单位时间内由S2S1的水分子数 由S1S2的,随着溶质的扩散,最终S1和S2溶液浓度 ,外观上表现为S1溶液液面先 后 ,最终S1和S2溶液液面 ;若S1溶液浓度小于S2溶液浓度,则情况相反。1将植物细胞放在较高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则原生质层和细胞壁之间充满了哪种液体?_2在U型管中,半透膜(只允许水分子通过)的两侧分别放入质量浓度为10%葡萄糖溶液和质量浓度为10%的蔗糖溶液,那么水分子如何移动?_1现有体积相同、质量分数相同的蔗糖溶液和葡萄糖溶液。图1表示这两种物质透过半透膜的情况,图2表示渗透作用装置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图1体现了半透膜的选择透过性B图甲中水柱a先上升后下降C图乙中水柱b先上升后不变D平衡后水柱a的高度高于水柱b2.如右图所示,溶液X中含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红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蓝色染料。实验开始时,两支漏斗中溶液液面的高度一样,10 min后观察的结果是:溶液X液面上升,溶液Y液面下降;溶液X中只有绿色染料,溶液Y中含有了红色和蓝色染料,溶液Z中含有了绿色和蓝色染料。下列有关描述中,正确的是()A溶液Z的浓度最高B溶液Y的浓度最低C溶液Y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D溶液Z中的溶质分子能够通过半透膜进入溶液X中考点二借助图示考查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1结合图例探究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被动运输主动运输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图例物质运输方向 浓度 浓度 浓度 浓度 浓度 浓度是否需要载体 是否消耗能量 举例O2、CO2、H2O、甘油、乙醇、苯等红细胞吸收葡萄糖小肠吸收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等2.探究影响跨膜运输的因素分析(1)物质浓度(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2)氧气浓度(3)温度温度可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1同一细胞运输同一物质时,其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吗?(举例说明)_2同一种物质进出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一定相同吗?_3与主动运输有关的细胞器主要有哪些?_4(2014广东卷T24C改编)胰蛋白酶能用下图模式进行运输吗?_3(2015河北唐山二模)如图表示物质进出小肠上皮细胞的过程示意图。其中、的个数代表分子(离子)的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葡萄糖通过主动运输的形式进入此细胞,需要消耗ATPB葡萄糖被运出此细胞的速率受O2浓度的影响C钠离子通过协助扩散的方式进入此细胞,不需要消耗ATPD人体的体温发生变化时会影响钠离子进入细胞的速率4下列据图所作出的说明错误的是()A图1说明该物质跨膜运输时会出现饱和现象B图2说明此物质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C图3说明该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为主动运输D图4说明该植物吸收K不需要载体协助考点三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1实验原理(1)植物细胞壁的特点:伸缩性比原生质层 。(2)成熟的植物细胞构成渗透系统可以发生 。2实验步骤(1)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流程:(2)三次观察的实验现象:观察次数观察现象中央液泡原生质层位置第一次有一个紫色的中央液泡紧贴细胞壁第二次 (紫色加深) 第三次 (紫色变浅) (3)拓展应用判断成熟植物细胞的死活待测成熟植物细胞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测定细胞液浓度范围待测细胞一系列浓度梯度的蔗糖溶液引起50%的细胞刚刚发生质壁分离的外界溶液的浓度为细胞的等渗浓度比较不同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不同植物细胞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刚发生质壁分离所需时间比较判断 (或细胞液浓度)验证原生质层具有 (如细胞在蔗糖溶液中,蔗糖不能进入细胞)。证明细胞壁的伸缩性 原生质层的伸缩性。1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内在因素是什么?_2实验时一定要选择紫色洋葱外表皮细胞吗?_3本实验选用0.3 g/mL的蔗糖溶液作试剂,若浓度过高或过低对实验有何影响?_4若用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进行该实验,结果会发生质壁分离与复原吗?请简述原因。_6某同学在实验室中做“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实验,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表:实验组5分钟的现象再过5分钟滴加清水5分钟0.3 gmL1蔗糖溶液x无变化质壁分离复原0.5 gmL1蔗糖溶液质壁分离y无变化1 molL1 KNO3溶液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z1 molL1醋酸溶液细胞大小无变化细胞大小无变化细胞大小无变化对上表的推断或解释不正确的是 ()Ax为质壁分离,因为细胞壁伸缩性弱于原生质层By为质壁分离,可能导致细胞失水过多而死Cz为细胞稍增大,细胞液颜色逐渐变浅D组细胞大小无变化是因为细胞渗透吸水量等于失水量7用2 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 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浴某种植物细胞,观察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体积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A该种细胞不可能是根尖分生区的细胞BAB段曲线表明细胞液浓度在逐渐增大CBC段表明该细胞开始因失水过多而逐渐死亡D用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代替乙二醇溶液,可得到类似的结果1判断下列有关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叙述(1)(2013北京卷T5C)成熟植物细胞在高渗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是因为细胞壁具有选择透(过)性。( )(2)(2012广东卷T24B改编)用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作实验材料可观察质壁分离及复原。( )(3)(2011新课标卷T1C改编)将人的红细胞放入4 蒸馏水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破裂,其主要原因是蒸馏水大量进入红细胞。( )(4)(2010天津卷T4C)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外流导致细胞内渗透压升高。( )2判断下列关于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的叙述 (1)(2013新课标卷T3A)吸收不同矿质元素离子的速率都相同。( )(2)(2013江苏卷T16C)适应高渗环境的动物可排出体内多余的盐。( )(3)(2012海南卷T7A)番茄和水稻根系吸收Si元素的量相等。( )3判断下列有关物质运输的叙述(1)(2014浙江卷T1B改编)突触前膜释放乙酰胆碱属于协助扩散。( )(2)(2013北京卷T2D)O2通过主动运输进入线粒体。( )(3)(2012广东卷T1B)葡萄糖跨膜运输不需要载体蛋白。( )(4)(2012海南卷T7C)植物根系通过主动运输吸收无机离子需要ATP。( )(5)(2011重庆卷T1C)水分子和钾离子以自由扩散方式进出轮藻细胞。( )(6)(2010山东卷T3D)抑制细胞呼吸对自由扩散和主动运输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 )1(2014高考江苏卷)在“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中,对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进行了三次观察(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第一次观察时容易看到紫色大液泡和较大的无色细胞质基质区域B第二次观察时可以发现细胞质壁分离首先发生在细胞的角隅处C吸水纸的主要作用是吸除滴管滴加的多余液体,以免污染镜头D为了节约实验时间,通常可以省略第一次显微观察步骤2(2014高考上海卷)以紫色洋葱鳞叶为材料进行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原生质层长度和细胞长度分别用X和Y表示(如图),在处理时间相同的前提下()A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紫色越浅B同一细胞用不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所用蔗糖溶液浓度越高C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小,则越易复原D不同细胞用相同浓度蔗糖溶液处理,X/Y值越大,则细胞的正常细胞液浓度越高3(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将某植物花冠切成大小和形状相同的细条,分为a、b、c、d、e和f组(每组的细条数相等),取上述6组细条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浸泡相同时间后测量各组花冠细条的长度,结果如图所示。假如蔗糖溶液与花冠细胞之间只有水分交换,则()A实验后,a组液泡中的溶质浓度比b组的高B浸泡导致f组细胞中液泡的失水量小于b组的Ca组细胞在蔗糖溶液中失水或吸水所耗ATP大于b组D使细条在浸泡前后长度不变的蔗糖浓度介于0.40.5 molL1之间4(2014高考北京卷)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H2O通过的物质 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5将某植物的相同细胞分别放置在A、B溶液中,细胞失水量的变化如下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选用根尖分生区细胞作为实验材料较为合适B6 min时两组细胞均处于质壁分离过程中C两条曲线的差异是A、B溶液浓度不同导致的D10 min后B组细胞的体积不会有太大的变化6如图表示与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有关的图例或曲线。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肺泡上皮细胞吸收氧气、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C根尖细胞吸收矿质离子、D肌肉细胞吸收水、7正常细胞内K浓度约为细胞外的30倍,细胞外Na浓度约为细胞内的12倍。当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K浓度差减小时,细胞膜上的Na/KATP酶发挥作用,这种酶可以通过水解ATP,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将细胞外的K移入膜内。具体过程如图1所示:图1(1)膜内外Na具有浓度差,与膜的_性有关。Na/KATP酶将细胞内的Na移出膜外的跨膜运输方式是_。(2)在运输Na和K的过程中,Na/KATP酶的_发生改变,有利于与离子的结合与分离。(3)比较图2和图3,当Na和K_浓度差流过Na/KATP酶时,将ADP合成ATP,说明ATP的合成与分解反应是_反应,进行ATP合成或分解的反应条件取决于_。(4)生物膜系统的_作用及能量是维系细胞有序性的基础,线粒体内膜上主要完成类似图_(填编号)的过程。1已知鱼鳔是一种半透膜。若向鱼鳔内注入适量的20%蔗糖溶液、排出鱼鳔内的空气,扎紧开口,将其浸没在盛有10%蔗糖溶液的烧杯中,下列能正确表示烧杯内蔗糖溶液浓度随时间变化趋势的示意图是()2如图为某同学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作为实验材料,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基本操作步骤。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第二次观察(D)和第一次观察(B)形成对照,第三次观察(F)和第二次观察(D)形成对照B该实验用显微镜主要观察原生质层和细胞壁的位置、液泡的颜色和大小等C如果将蔗糖溶液换成浓度适宜的KNO3溶液,则可以省略E过程D增大蔗糖溶液的浓度实验效果会更明显且不影响细胞的活性3用一片新鲜的苔藓植物叶片制成临时装片,滴加有适量红墨水的0.3 g/mL蔗糖溶液,用低倍显微镜观察装片中的苔藓细胞,如图所示状态下处的颜色分别是()A绿色、红色B绿色、无色C红色、无色 D红色、红色4取洋葱鳞片叶内表皮制成临时装片,从盖玻片一边滴入添加了红墨水分子的质量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后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观察到的实验结果及分析正确的是()A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红色部分为液泡的细胞液B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无色部分为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的外界溶液C视野中红色部分逐渐缩小,颜色逐渐加深D视野中无色部分逐渐缩小,浓度逐渐升高5将甲、乙、丙三个未发生质壁分离的成熟植物细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显微镜下持续观察它们的状态,直到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个细胞的状态如下:细胞种类细胞状态甲细胞刚发生质壁分离乙细胞没有发生质壁分离丙细胞质壁分离现象明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是因为细胞已经死亡B实验前甲、乙、丙三种细胞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C实验后甲、乙、丙三种细胞细胞液浓度关系是乙甲丙D形态不再发生变化时三种细胞液的浓度相等6某同学将适宜浓度的KNO3溶液滴加在载玻片上的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上,观察到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2小时后再次观察时却发现理想的视野找不到了,原因是()A换上高倍镜后,细胞不在视野范围内B时间过长,细胞也收缩了C溶质颗粒被缓慢吸收,使水分再度进入细胞D2小时前观察到的现象是假象7用完全培养液在两个相同的容器内分别培养水稻和番茄苗,假设两植物的吸水速率相同,一段时间后,测定培养液中各种离子与实验开始时各种离子浓度之比如图所示,该实验结果不能说明()A水稻吸收水的相对速率比吸收Ca2、Mg2大B不同植物根尖细胞膜上载体的种类和数量是不同的C植物对各种离子的吸收速率与溶液中离子的浓度有关D与番茄相比,水稻对SiO需要量大,对Ca2需要量小8下列有关物质出入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A被动运输需要载体蛋白协助,但不消耗ATPB在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中,细胞液浓度降低C肝细胞通过主动运输吸收葡萄糖和O2D胞吐过程充分体现了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专一性9图1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矿质离子的过程,图2表示被转运分子的浓度和转运速率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1表示的运输方式是主动运输B如果土壤中被运输的矿质离子浓度过高,可能会引起植物死亡C图2中的a曲线表示的运输方式是自由扩散D如果图2中b曲线表示的运输方式是协助扩散,则曲线达到平衡时的限制因素是载体数量或ATP10下列哪种情况不会出现饱和现象()A氧气被细胞膜运输时,氧气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B红细胞吸收葡萄糖时,葡萄糖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C肌肉细胞吸收氨基酸时,氧气浓度与运输速率的关系D叶肉细胞吸收镁离子时,载体数量与运输速率的关系11据报道,一种被称作“瘦素穿肠蛋白”的药物能治疗肥胖,可口服使用,以减轻肥胖症患者肌肉注射的痛苦。小肠上皮细胞吸收该药物最可能的方式为()A渗透作用 B胞吞 C协助扩散 D主动运输12如图表示动物某组织细胞细胞膜转运部分物质示意图,与图中信息不相符的是()A甲侧为细胞外,乙侧为细胞内 BNa既可顺浓度梯度运输也可逆浓度梯度运输C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直接驱动力不是ATPD图示中葡萄糖跨膜运输的方式与细胞吸收甘油的方式相同13如图为研究渗透作用的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漏斗内溶液(S1)和漏斗外溶液(S2)为两种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漏斗内外起始液面一致。渗透平衡时的液面差为h,此时S1和S2浓度大小关系为_。(2)图中半透膜模拟的是成熟植物细胞中的_,两者在物质透过功能上的差异是_。(3)为进一步探究两种膜的特性,某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实验材料:紫色洋葱。实验器具:如图所示的渗透装置(不含溶液),光学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刀片,吸水纸,擦镜纸,滴管,记号笔等。实验试剂:蒸馏水,0.3 g/mL的蔗糖溶液和与其等渗的KNO3溶液。部分实验步骤和结果如下:选两套渗透装置,标上代号X和Y。在两个烧杯里均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分别在装置X和Y的漏斗内加入适量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均调节漏斗内外液面高度一致。渗透平衡时出现液面差的装置有_(填代号)。选两片洁净的载玻片,_,在载玻片中央分别滴加_,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临时装片并分别观察装片中细胞的初始状态。观察临时装片中浸润在所提供的蔗糖溶液和KNO3溶液中的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发生的变化,两者都能出现的现象是_。(4)上述实验中最能体现两种膜功能差异的实验现象是_。1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历史文化保护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5年不透明石英炉衬项目提案报告
- 高中学日语收费合同模板(3篇)
- 汽车生产线操作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学校食品供货合同(标准版)
- 稀土精矿分解工国庆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学校教师公开课实施方案
- 数控制齿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零售店促销活动执行流程范本
- 耐火原料煅烧工中秋节后复工安全考核试卷含答案
- GB/T 23902-2021无损检测超声检测超声衍射声时技术检测和评价方法
- 邀请函模板完整
- 2020新译林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二全册课文及翻译(英汉对照)
- 大学物理第14章光的衍射课件
- 家长会 课件(共44张ppt) 九年级上学期
- 钻孔灌注桩施工安全控制培训教材课件
- 福建省莆田市各县区乡镇行政村村庄村名明细
- 大班幼儿随访电访记录表内有内容
- 干细胞精品课件
- 太阳能路灯说明书完整版
- 中国老龄化社会的潜藏价值(中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