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博白县亚山镇四和村.doc_第1页
广西博白县亚山镇四和村.doc_第2页
广西博白县亚山镇四和村.doc_第3页
广西博白县亚山镇四和村.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玉林市新农村典范博白县亚山镇四和村1、 亚山镇四和村概况:四和村位于广西博白县亚山镇政府驻地东南2公里,距离博白县城10公里。地处丘陵,东是大禾.互卫,南是新民.民富,西玉山二级路。四和村是由亚山、怡田、甘茂、运雷组成。耕地面积6000亩,辖44条自然村,44个村民小组,1395户,6309人,均为汉族,以农为主,主种水稻,兼种甘蔗。人均收入为6600元。 亚山镇四和村搭桥头屯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以统一思想、统一规划、统一筹资、统一施工、统一分房的“五统一”建设新农村,把户多人居住的间村民旧房全部拆除,建成城镇化的套房,重新分配。据调查,第一期工程2008年建成4600平方米,34间,平均每户80平方米,多的有100平方米;第二期工程2009年动工新建,每套房有85平方米,共38户新房。这种科学统一规划建设新农村,既可节约有限的宅基地,又解决村民各自占用耕地建设杂乱无章的民房,把村民居住的土地统一集中起来建起文化舞台、篮球场、老人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等,人人有房住,户户住新房。形成有特色的套房式新农村。 2010年被评为“先进文明村”,村风文明,村容整洁,村民勤劳。亚山镇的搭桥头屯是博白的新农村建设示范点。2、 四和村新农村建设的主要举措: 走进博白县亚山镇四和村搭桥头屯,笔者就看到一幅动人的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的场面:虽然没有大型机器的轰鸣,可是村民建设家园的热情十分高涨,他们顶着烈日拿着铁铲不停地挥舞 (1)以产业为支撑,深化农村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村内主要农产品有;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亚山镇四和村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结合本镇实际制定了“农业富民、工业强镇、旅游活镇”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东菜西蔗”的农业生产格局,盛产糖蔗、黑皮冬瓜、淮山、香葱、剑麻秋葵、透明包菜、弥猴桃、青椒,瘦肉型猪的养殖初具规模。在实施工业强镇经济发展战略中,形成了初具规模并继续扩展的亚山镇林产工业园和广西旺茂农垦新型建材产业园,打造了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平台。四和村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发展温泉旅游业、规模养殖业、造纸、林产、芒竹编等产业,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的建设。实现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共同进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出了坚实步伐。 (2)立足资源优势,发展企业。四和村村委在镇政府的带领下,依托本村的土地、木材、石墨、银、沸石金红石、铜矿、脆硫锑铅矿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发展床上用品厂、生物肥厂、轴承仪、养鸡场、农机厂。今年,四和村在确保农民得到实惠的前提下,极力集约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将村庄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城镇、交通等规划相结合,各类规划注重长远目标与阶段性任务要求相结合,与各自然村特色相结合,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自然村。 在建设新农村示范村的过程中,博白县县从实际出发,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统筹兼顾,指导村屯制定可操作方案,同时充分调动群众参加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亚山镇四和村支书刘唐威说,今年县委、县政府投入了30万元资金帮助该村搭桥头屯建设新农村,经过该屯群众的努力,预计今年9月份该屯便可以建成文化广场、阅览室、文化室等基础设施,同时该屯借此机遇,召开村民大会,动员村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共同改善村容村貌。据了解,目前,该屯村民已筹资80多万元建设30个套间。 博白县围绕“产业兴村”目标,积极调整试点村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超级稻、优质稻、果蔬、瘦肉型猪、经济林等主导产业,调优品质,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根据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帮助各示范村理清发展思路,建立产业示范基地,因势利导成立养猪、水产、蔬菜瓜果等协会,加大资金、信息、技术等扶持力度,运用“龙头企业+基地+协会+农户”的方式,带动农户发展特色产业,争创“一村一品、一村一业”发展格局,而四和村也将紧紧围绕县级目标和发展方向,因地制宜,调整政策,将其打造成镇或县独具特色的新农村。 2011年,全镇实现工业总产值10.09亿元,同比增长14.6%,农业总产值为8.45亿元,同比增长12.7%,固定资产投资完成7.32亿元, 同比增长219.61%,完成财政收入3196.73万元,同比增长154.91%,农民人均纯收入6150元,同比增长21%。而四和村为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要求高、工作量大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系统工程。试点建设以来,经验做法独特创新,超常规推进新农村建设,成为博白县委、县政府把新农村建设作为干部转变作风和民风教育的载体,是构建博白和谐的“凝心聚力工程、干部建设工程、民风转化工程”和“统筹城乡的安居亮丽工程”。为了进一步贯彻博发200952号文件精神,促进统筹城乡发展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提出下一步新农村示范建设的意见与建议,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1) (一)缺乏足够认识,建设新农村“等、靠、要”。博白县个别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存在等政府拨款扶持建设,建设前没有因地制宜做好资金筹措,或在建设过程中等待拨款资金到位才建设,造成建设进展缓慢。同时,在建设新农村过程中,村屯没有经济能人倾力支撑,村民经济薄弱,筹资建设速度减缓,也存在错误认为政府奖励足够资金兴建,结果留下“半拉子”工程。(2) (二)“结对共建”力度不够,新农村建设项目实施缓慢。博白县新农村建设中的交通、饮水、文化体育、农田水利、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平安建设等配套建设还滞后。全县20个新农村示范点建成后,没有足够资金用于硬化公路、人畜饮水工程、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完善、水利渠道修缮、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等,有关部门应倾力重点从资金、人力、政策上给予支持新农村建设,尽快解决新农村建设薄弱环节问题。如宁潭镇大湾屯经济能人黄仁诗自投资金50多万元(其中财政拨款15万元)兴建“农家庄园”,但入村屯2公里仍无法投资硬化,每天傍晚政府干部、站所职工纷纷散步到“农家庄园”里休闲,村干部多次找交通部门投资硬化却成泡影,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难题”。(3) (三)缺乏科学统筹规划,新农村建设“文化味”不够浓。在20个县级新农村建设过程中,不同村屯因地制宜建起新农村,但缺乏长远规划和产业规划,有些布局不够合理,建设过程中要找到乡镇城建站,请不到专业技术人员,要到县里来也难请新农村规划的技术人员。加上新农村建设没有很好结合各村屯的“历史文化特色”来规划兴建,缺乏“客家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的味道。有的新农村示范点没有和产业布局结合起来规划,有的新农村示范点没有和部门挂钩起来“共建”。造成村屯建起的新农村,只依靠县、镇有关领导下来指导,或村民的意见兴建,这种由群众“土法”上马建设的规格不高,布局不够合理,“文化味”不够浓。(4) (四)建设新农村思想不统一,造成“半拉子”工程。调查中,有个别新农村建设虽然列入2009年博白县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但建设进展缓慢。究其原因,主要是建设新农村之初,没有很好统一村民及相关群众意见,影响工程建设。如沙河镇新香村香丝景屯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由原八届至十届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喷施宝集团董事长王祥林出资100万元,带动外出老板集资达200万元,在自己家乡规划筹建和改造旧村旧貌,在依山傍水的南流江畔规划建67座“农民新居”兴建别墅式新农村。在拆除旧瓦房重建过程中,遇到如何建祖宗厅与村民意见不统一,致使新农村工程停建。再如博白镇珠江村汤屋屯也列入示范点,但事先村民没有统一思想,没有协调与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至今未动工兴建。(五)“新农村”人力难请,影响新农村建设进度。由于农村大部分强壮农村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造成部分新农村难找劳力兴建,有些村屯找到劳动力,外请工资花费大,不合算,致使新农村建设半开工半停工。如双旺镇白平村小平屯、英桥镇新联村绿雾屯等示范点,时建时停,建设进度十分缓慢。(六)新农办人员不足,协调推进新农村建设力度尚需加强。2008年博白县设立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以来,在一定程度上为新农村建设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目前仅有一名农业局党组书记兼任,下设办公室在县农业局,抽调二名人员,仅有一名人员值班,下乡组织协调工作量大,人员不足,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找不到人员协调和下乡指导,难予正常开展工作,影响整个新农村建设的统筹、协调与建设。(七)新农村建设的舆论引导力度不够,助推新农村示范气氛不浓。今年5月在县电视台新闻开设“建设新农村”专栏,在一定程度上宣传博白县新农村先进典型、经验做法起到一定推动作用,但对经济能人、政协委员、基层群众代表、典型村屯的典型宣传力度不够。特别是对外宣传气氛欠佳,引导外出老板积极投资“反哺”新农村建设,力度尚须加大。如新农村建设为何能够统一群众思想、转变民风?经济能人为何热衷“反哺”家乡投资建设新农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