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技术质量要求.doc_第1页
测量技术质量要求.doc_第2页
测量技术质量要求.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施工图外业测量技术质量要求一、测量主要内容及基准系统测量内容主要包括路线、桥涵等方面的详细测量,以及高程控制网、相关道路及特征地物采点等其他规定的内容。(一)中桩测量1、为了收集沿线道路、河流、地形、地物、地质等基础资料,对路线、大、中桥桥位、挡墙及高边坡路段、地形变化点、现有地物均应按勘测规程相关要求敷设中线控制桩。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勘测规范 JTG C10-2007(2007-07-01实施)等要求,结合沿线构造物的分布状况,按以下规定桩距敷设中桩:3、主线中桩间距原则采用20m,地形变化点加密;改路中桩间距需采用1020m,曲线半径小于60m时中桩间距应采用10m,曲线半径小于30m时中桩间距应采用5m。4、一般路基路段测设桩号尽量取10的整数倍,加桩、桥梁及曲线要素桩除外。5、路线经过其他线状物交叉处、拆迁建筑物处、桥梁、涵洞、道路轮廓及交叉中心、以及路线纵、横向地形变化出需要增加中桩,加桩的位置和数量必须满足路线、构造物、沿线设施等专业的勘察调查的需要。6、对于桥梁路段,一般按跨径敷设桥台和桥墩中桩;桥台前后各隔35米加设1个中桩;对桥梁跨越的地方道路、铁路、地方桥梁、重要沟渠等,应加设交叉点中桩。7、原则上中桩要求采用全站仪按极坐标法施放,为确保测量质量,支点级数不宜超过三级,中桩平面精度中误差不得超过10cm。(二)中桩高程测量勘测阶段的中线高程应根据沿线三等水准点网采用全站仪三角高程法测量。高程测量前应对初测水准点逐一检查,符合精度时可采用原有高程,超出精度时,应复测并予以更正;如丢失或损坏应恢复或补设水准点,并进行联测,与相邻测水准点闭合。中桩高程的测量应测量桩号处的地面高,对沿线需要特殊控制的建筑物、电力电讯管线、铁路轨顶等应按规定测出其标高,其限差为2cm。中桩高程测量应起于闭合水准点,其允许误差为30mm,中桩高程检测限差5cm。 (三)中桩横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采用全站仪放点控制距离及高差,中间采用皮尺手水准进行内插,局部平坦路段采用皮尺手水准进行测量。测量时逐桩施测,方向严格与路线中线垂直,横断面的测点应能控制住地形的变化,并标注出测量范围内的沿线河流、道路及建筑物等。横断面测量的宽度一般为路中心线左右两侧各30m,原则上单杆间距小于10m,对于高边坡(土质边坡高度20m,岩质边坡高度30m)及高路堤(填土高度20m)路段应适当加宽(高边坡段落应提供挖高最高点处横断面;高路堤段落应提供填高最大处横断面)。此外,分离式路基横断面的测量须按项目部提供工程具体要求进行测量。横断面测量精度满足距离(L/100+0.1)m,高程满足(H/100+L/200+0.1)m(L为测点至中桩的水平距离,H为测点至中桩的高差)。(四)桥涵测量桥位勘测根据公路桥位勘测设计规范采用全站仪配合皮尺、手水准、花杆,对沿线大、中、小桥、涵洞进行勘测。1、纵断面测量:要求项目部提交的所有墩台中桩必须敷设;特殊工点根据需要增设中桩及边桩。 2、横断面测量:要求严格按照项目部所提资料对所有桥墩、桥台进行横断面测量,测量宽度不小于30m,地形变化点必须测出,原则上单杆距离小于5m,所测横断面数据及桥台前后各隔35米加设中桩的横断面数据记入记录本中。3、对桥梁跨越的地方道路、铁路、渡槽等,应测出被交构造物的平面线形、标准横断面、与主线的交角。测量格式:抬杠法数据要求提供道路纵横断面地面数据文件,一般测量桩号间距20米,宽度为道路中心线两侧各30m(总宽60m)桩号可以依据道路平面图中的标注桩号进行编制,地形突变处需加桩。横断面测量数据采用抬杠法,具体文件格式要求如下:st hldl1 hl1 dl2 hl2 dl1 hl1 dl2 hl2 dl1、dl2、dr1、dr2为到中桩方向的相邻点的距离,hl1、hl2、hr1、hr2为与相邻点的高差。例子:37193 27.25 /桩号 高程8.6 0 4.1 -1.6 20 0 /左侧断面数据:距离,高程,距离,高程。1 0 1.5 -0.45 28 0 /右侧断面数据:距离,高程,距离,高程。37200 27.358.6 0 4.1 -1.6 20 01 0 1.5 -0.45 28 037250 27.458.6 0 4.1 -1.6 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