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村经济增长视角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doc_第1页
陕西农村经济增长视角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doc_第2页
陕西农村经济增长视角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doc_第3页
陕西农村经济增长视角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doc_第4页
陕西农村经济增长视角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陕西农村经济增长视角的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程婵娟,孙凯琳(西安交通大学 经济与金融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1)摘要:本文运用1998-2009陕西省农村信贷产品相关数据,就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农村信贷产品和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农村信贷产品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并针对当前农村信贷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农户的需求对陕西农村信贷产品创新进行了研究,其目的是在实现“三农”公平享受金融资源的基础上,促进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增长。关键词:农村信贷;信贷产品;经济增长一、引言农村经济的快速增长,离不开金融的大力支持。虽然近年来在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出台后,陕西经济得到一定的发展,但由于陕西农村经济严重落后于与其他农业占比较大的省份, 如2009年陕西省第一产业的总产值为789.63亿元,仅占全国第一产业值的2.23%,这带来的是陕西经济的整体欠发达。究其原因有很多,而陕西农村金融发展滞后就是影响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众所周知,农村经济资金的有效融通是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前提条件,与其他省市相比,陕西的农村金融发展还存在很大差距。农业贷款日趋萎缩,农村信贷融资比重下降,农户和乡镇企业难以从正规金融部门获得和享受应有的信贷服务。落后的农村金融尤其是产品和服务,已成为制约陕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瓶颈。所以,在当今国内外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力发展陕西农村金融,创新信贷产品,解决“三农”融资难的问题,是摆在陕西各界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而本文正是顺应这一需要,通过对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研究,试图找到解决陕西农村经济增长缓慢问题的途径,因而本文的选题具有现实意义和研究价值。二、文献综述(一)农村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研究Romer1和Lucas2提出了内生增长理论,在此基础上,Glodsmith3认为金融结构与一国经济发展存在相关性,并且两者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麦金农和爱德华肖从金融深化的角度分析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性。Patrick4对农村组织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两者之间存在两种模式:“需求追随”模式和“供给领先”模式对经济增长均有推动作用。King和Levine5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金融发展是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然而在实证中这些理论并不总是成立,Arestis和 Demetriades6分别对德国和美国进行了研究,其结论是:在德国金融中介的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在美国,金融发展对经济的增长的作用并不显著。(二)农村信贷产品的研究Mark Drabenstott和Larry Meeker7提出了扩大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的三大措施。何广文8的研究认为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供给严重滞后于农村金融需求,提出构建需求导向型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体系。王晓军、李沂9分析了农村信贷产品供求存在较大的缺口,而首选的创新产品就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中小企业循环贷款。岳意定10设计了八种现代农村金融物流产品,其中包括“保兑仓”业务、“仓单质押”业务、反向担保业务等。(三)简要评述综上所述,专家们对农村金融与经济增长之关系研究甚多,其观点大致可归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农村金融组织结构与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另一方面则是从农村资金缺口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视角进行研究。而缺乏关于农村信贷产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而且在实证分析中,不同国家和地区得出的结果也不尽相同,甚至相左,这也再次印证了在农村金融支持农村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上,有必要针对各地不同情况做出不同分析和决策。当然不可否认,目前关于农村信贷产品的研究也有很多,但大多数仅局限于对各地创新产品的介绍层面,或者集中在满足农村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需求方面,而对如何因地制宜创新农户信贷产品,特别是从经济增长角度研究信贷产品创新问题,几乎是一片空白。因此,本文针对陕西农村经济发展现状,专门为农户设计了三种贷款品种,其目的是为了促进陕西农村经济的增长。三、实证及检验结果分析(一)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性分析1、指标的选取本文选取1998-2009年陕西省第一产业值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数据均来源于陕西经济信息网。可以体现农村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有很多,比如:农户人均纯收入、主要农产品的产值、农民消费水平等,但是这些指标最终都反映为第一产业值的增加,因此本文选取第一产业值作为衡量农村经济发展的指标。但由于数据来源的局限性,所以,本文以陕西省农村信用社这一支农主力军的数据实证分析。 实践中,陕西省信用联社在统计农业贷款余额中涉及四个细分科目,分别是:农户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和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因此本文选取1998-2009年这四种产品的贷款余额作为自变量,衡量其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性。2、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第一产业值G;农户贷款N;农村经济组织贷款J;农户小额信用贷款X;农户联保贷款L。指标间的相关图分析(单位:亿元) 通过指标间的相关图分析,不难发现农户贷款余额和第一产业值最具相关性,而农户联保贷款余额与第一产业值的相关性最弱。我们还可以看出第一产业值和农户贷款余额从2003年开始快速增长,但2009年这一增长却有减缓的趋势,而这一增一减之间,二者都几乎同步。各指标间的相关系数表GNJ XLG1.0000000.9817180.9401250.8627670.091733N0.9817181.0000000.9106450.8310980.177542J 0.9401250.9106451.0000000.9644920.055310X0.8627670.8310980.9644921.0000000.214037L0.0917330.1775420.0553100.2140371.000000通过相关系数可以更加直观的看出各变量之间的相关程度,和农村经济发展相关度最大的是农户贷款余额,最小的是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这和指标间的相关图分析得出的结论相一致,因此,剔除自变量L。同时,通过相关系数检验发现自变量N、J、X之间存在较强的相关性,模型存在多重共线性。3、模型的建立通过相关性分析,我们剔除了变量L,于是建立多元指数模型:Log(Gt)=1Nt+2Xt+3Jt+C导入相关数据,并用Frisch综合法对统计不显著的解释变量进行剔除后,得出回归结果如下:Log(Gt)=0.00142Nt+0.006681Jt+5.275798SE: (0.000379)(0.002570)(0.064333)t: (3.746289)(2.600237)(82.00786)R2=0.985794 F=277.5750 DW=1.900035从检验结果看,农户贷款和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在95%的水平上统计显著,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对第一产业值的影响并不显著。农户贷款和农村经济组织对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46和2.600,可见这两种信贷产品的贷款余额和农村经济增长有非常显著的正向关系。4、格兰杰检验滞后长度Granger因果性F值P值结论2NG1.513960.3239拒绝GN16.64330.0115不拒绝JG3.168570.1497拒绝GJ0.994910.4460拒绝3NG893.4170.0246不拒绝GN322.9700.0409不拒绝JG0.501130.7474拒绝GJ0.249080.8612拒绝检验结果表明,在滞后长度为2时,农户贷款和第一产业值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农户贷款是第一产业值变化的原因之一。而在滞后长度为2和3时,农村经济组织贷款和第一产业值互为因果。由此我们发现农村信贷产品的发展对农村经济的发展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二)检验结果分析通过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性分析,我们发现农户贷款余额、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余额和陕西省第一产业值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农村信贷产品的发展是因,农村经济的发展是果,并且在某种程度上农村经济发展也反向促进农村信贷产品的发展。这也正是农村信贷产品创新研究的意义所在。在农户贷款和农村经济组织贷款有效促进了陕西省农村经济的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迫切需要发展这两种信贷产品。然而农户贷款的门槛在于农户缺乏抵押物,往往很难获得贷款,因此很多研究关注于农村的土地和房产的流转问题,试图通过农村土地和房产的合法抵押,解决农民贷款难的问题。然而从方案的提出到立法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并且这种方案的可行性仍值得研究。鉴于此本文设计了预期收入按揭贷款和行业协会循环贷款,这两种贷款的实施可以有力地扩大农户贷款和农村经济组织贷款的规模。通过前面的研究,还可以看出四种信贷产品中有两种产品对第一产业值的影响并不显著,下表显示了这两种产品从2001到2009年的年末余额状况,不难发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逐年萎缩的现象,从中可以找出统计不显著的原因。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年末余额(单位:亿元)年度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农户联保贷款余额200112.27111.1609200225.55992.8133200341.64767.3554200452.30549.5656200561.623711.3368200655.044510.4137200754.16197.5126200874.14085.65412009133.68094.9004资料来源:陕西省信用联社由此可以看出,从2005年开始,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余额连续三年下降,而农户联保贷款余额连续5年下降。从01年才开始兴起的贷款品种为什么寿命如此短暂?在巨大的需求下这两种产品为何“叫好不叫座”?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渭南市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多数金额小于1万元、期限在1年之内,这就解释了小额信用贷款为什么“失宠”的问题。 (1)贷款额度偏小不能满足农户较大规模经营的资金需求。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的调查发现 ,农户小额信贷主要是生产性借贷。调查对象中,75.5%的农户将小额信贷资金用于养殖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而现行的小额农贷授信额度较小,使众多有偿还能力的种、养殖大户无法得到充足的信贷支持,而要申请其它种类的贷款,手续又非常严格繁琐,由此形成了农信社“想贷而不能贷”,农户“想借又借不到”的尴尬局面。(2)小额信贷的贷款期限与农业生产周期不匹配。农信社为了防范风险,贷款期限管理一般不超过1年,再加上信贷人员“春放秋收冬不贷”的传统经营观念,从理论上就没有建立起一种中长期贷款机制。渭南市农信社发放的小额信贷中,98.5%的贷款期限为半年到一年,而农业生产周期一般都在一年以上,特色种养殖业将长达2-3年,甚至更长。这就意味着农户不能以贷款投资项目本身的收益偿还贷款,成为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重要因素。(3)相对于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农户联保贷款面临更为严重的问题,除了上述原因,农户联保贷款还面临以下困难:一是农户的经济状况、还款能力、贷款需求、贷款金额等均不相同,往往出现借款人一厢情愿,却难以找到合适的联保人的现象;二是在承担连带责任的条件下,农户往往存在联强不联弱、联亲不联外的心理,容易出现家族联保的现象,这种“自愿”组合大大增加了还款风险。四、农村信贷产品设计与创新通过对陕西省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性研究,使我们对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有一个清晰的认识,那就是我们要坚持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研究,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而通过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的调查研究,我们还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农村信贷产品的供给必须与需求相匹配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根据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农户的需求,设计了三种农村信贷产品。(一)预期收入按揭贷款是指金融机构对借款申请人的未来收入进行预测和评估后,并根据预测和评估的结果进行放款。同时根据未来收入回流规律制定不同的还款时间的贷款方式。(1)开发的背景意义:小额信用贷款逐年萎缩,通过对陕西省渭南市的调查,笔者总结了两方面的原因:一是额度偏小;二是期限偏短,这都源于小额信用贷款不符合农户的需求 ,而预期收入贷款在贷款金额和期限上都更为灵活,正好符合农户的需求。(2)预期收入按揭贷款的用途:预期收入按揭贷款建立在农户具有良好信用的基础上,它的用途很广泛,我们主要分为四类,第一种是用于农户购买大型农业机械;第二种是用于购买种子、引进幼仔等大型种植、养殖活动;第三种是用于农民建造住房;第四种是用于农民创业。它的特点在于以预期收入的形式整合了各种不同用途的贷款,更加宽泛的满足了农户的信贷需求。(3)还款设计:名曰按揭还款,自然是每隔固定期限还款一次,分期还款。而这个固定的期限并不是千篇一律的,它将因用途期现而定。比如用于购买收割机的贷款,如果当地作物一年一熟,则每年还款一次,如果当地作物一年两熟,则每半年还款一次。再如用于发展养殖业的贷款,如果用作养鸡,那么一个养殖期大约是100天左右;但如果用于养猪,仔猪养成商品猪只需要6个月。所以要根据不同的未来收入回流规律制定不同的还款时间。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在于,如果客户在第一期出现逾期不能还款的情况,信用社可以及时发现并采取相应的办法,比如技术支持。而传统的贷款必须在贷款期满时才知道是否能够按时还款,不利于减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4)配套产品: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农户申请预期收入按揭贷款的同时还需要购买相应的保险,保险费用为贷款额的一定比例与贷款期限的乘积,由农户负担。保险费的计算可由以下公式表述:保险费=贷款金额比例贷款期限,如果提前还款,则退回剩余保险金,比如贷款期限为三年的贷款,每年的保费为50元,那么提前两年还款就能退回100元。这样不仅能够满足金融机构盈利性的目标,还同时降低风险,满足了安全性。而农户也因此能够通过较低的门槛获得贷款。(5)贷款操作流程:农户提出贷款申请:在此过程中,农户还必须提供预计未来收入的证明;信用社进行贷前审查,并预测未来现金流:主要考察农户提供的证明是否真实,并预算未来现金流的具体数目和时间;签订贷款合同:在确定贷款总额、利率和期限的基础上,明确规定每次还款的时间和金额;投保并缴纳手续费:在有条件的地区,农户申请预期收入按揭贷款的同时还需要购买相应的保险,从而降低信用社的风险,保证信用社的利益;提供贷款;农户按合同规定归还本息;实时监督,一旦逾期便对贷款进行重新审查:这一步对于信用社很重要,一旦贷款方出现逾期,就有信用受损的可能,即时进行审查有利于信用社及早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缴纳手续费信用社农户提出贷款申请农户借款方信用社进行贷前审查,并预测未来现金流签订贷款合同提供贷款农户按合同规定归还本息实时监督,一旦逾期便对贷款进行重新审查投保保 险 机 构(二)竞争型农户联保贷款竞争型农户联保贷款是专为农户设计的小额担保贷款。它区别于传统联保贷款的地方就在于引入了竞争机制,更加有利于农户主动维护自己的信用,同时差别定价法无论是对农户还是金融机构也都更加公平。(1)开发的背景意义:通过对渭南市200户农户的调查数据显示:一方面,农村贷款满足率低。通过对200户农户随机调查,在149户提出贷款申请的农户中,贷款满足率仅57.45%,贷款覆盖率不足44%。进一步对未取得贷款的因素分析,“无法提供担保”是影响贷款落实的主要制约因素,占比80.2%。另一方面,贷款条件感受较为苛刻。问卷调查发现,149户提出申请农户中,感受“苛刻贷款条件,无法承受”37户,占比24.83%;感受“比较苛刻,勉强可以接受”71户,占比47.65%。非信用户对贷款难感受更深,感受“困难”占比高达70.64%。而原有的农户联保贷款由于联保小组的设计不符合现实的需求,农户很难或者根本不愿意组成联保小组,导致其贷款余额也呈现逐年萎缩的态势。而竞争型农户联保贷款能够使小组成员在信用级别、贷款需求等方面更加趋于一致,同时避免了家族联保的弊端,因此更符合农户和农村金融机构的需求。(2)联保小组的确定:以户为单位,本着自愿结合的原则每五户结成一个小组,并且三年内不变动。(3)信用评级标准:信用社对每个小组进行信用评级,如无特殊情况,一次评级授信一年均可使用。信用级别分为A、B、C、D四个等级。具体条件为:1、思想品质好,无赌博、吸毒等违法行为;邻里关系好,家庭和睦;热心支持信用社工作,维护信用社利益和声誉;2、是信用社入股社员,入股金额分别为:A级信用户500元,B级信用户300元,C级信用户100元;3、A级为信用非常好的小组,必须满足一年内有过贷款记录,并且都能按时还款,无不良记录。B级为信用良好的小组,其中包括两种情况,第一种是一年内并无贷款记录的小组;另一种情况是一年内有贷款记录,也有一次以内(包括一次)逾期记录,但已还清的小组。C级为信用不良的小组,指一年内有贷款记录,逾期超过一次,小于两次(包含两次),但已还清的小组。D级为非信用小组,指一年内有贷款记录,并且仍未还清贷款的小组,或者已还清但是逾期超过两次的小组。4、担保他人贷款的,能积极协助信用社清收,并能承担连带责任;5、资金节余能积极到信用社、站存款,并积极协助社、站组织存款。评审先由农户申请,村组干部会同信贷员初审后,提出初审意见,报乡镇政府和信用社共同审核 ,最后由县人行会同县农村信用联社根据其资信状况和基层的评审意见最终审定,评出信用等级。(4)动态等级管理:信用等级一年一评,前一年的信用记录直接影响下一年的信用等级,各年之间的信用等级互不相关,既不挫伤农户贷款的积极性,又能促使他们主动维护自己的信用,防止道德风险。(5)贷款定价:贷款额度、贷款期限和贷款利率都一一对应于不同的信用等级,A级小组享受最大的贷款额度,最长的贷款期限和最优惠的贷款利率,B级其次,C级对应最小的贷款额度、最短的贷款期限和最高的贷款利率,而D级小组属于非信用等级。不能获得贷款。对评定出的信用户的优惠政策有:为信用户发放注明授信额度的贷款证,授予“信用户”门牌;信用户可凭贷款证在信用社办理相应额度的信用贷款,A级信用户10000元,;B级信用户8000元;C级信用户5000元;可一次办理个人担保贷款:A级信用户5000元,B级信用户4000元,C级信用户2000元;在贷款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对信用户贷款利率适度优惠;优秀信用户可优先被评选为社员代表大会代表,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出谋划策。(6)竞争机制:各小组之间展开评比和竞争,信誉好的小组可以不仅延长授信使用期,还可以增加信用额度,甚至有机会获得贷款利率优惠。这样就通过自然选择把人们的信用以小组为单位区分为不同的等级,信誉不好的农户很难结合小组,而信誉好的农户之间很容易结成长期小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户联保贷款的优势在于程序简单,贷款门槛较低,而新型农户联保贷款加入了竞争和激励机制,更有利于金融机构和农户的利益的共赢。由于利用这种方式将一个小组农户拴在一起,使他们收益共享,风险共担。所以,无形中也有相互监督和牵制作用。(7)贷款操作流程:农户自愿结成信用小组:以户为单位,本着自愿结合的原则每五户结成一个小组,且三年后不变;信用社进行审查评级,确定授信额度:信用社对每个小组进行信用评级,信用级别分为A、B、C、D四个等级,评级后无特殊情况三年使用;信用小组提出贷款申请;发放贷款:评级授信后,每次发放贷款前不用再次审查;小组按时偿还本息:这直接关系到小组的等级;各小组展开评比和竞争:信誉好的小组可以不仅延长授信使用期,还可以增加信用额度,甚至有机会获得贷款利率优惠;三年期满,重新组合小组:信誉不好的农户很难结合小组,而信誉好的农户之间很容易结成长期小组。各小组展开评比和竞争 三年期满,重新组合小组提出贷款申请信用组n信用组1农户自愿结成信用小组信用社进行审查评级,确定授信额度发放贷款按时偿还本息信 用 社农 户(三)行业协会循环贷款行业协会循环贷款是专为行业协会打造的一种贷款品种,比如种植行业协会、养殖行业协会,行业协会在缴纳一定承诺费后,可按照与信用社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使用和偿还资金。这是一种将资产业务和中间业务紧密结合的产品。(1)开发的意义:行业协会可以凭借血缘、地缘关系掌握申请贷款者还款的可信程度和还款能力的变动情况,并可以凭借协会的威慑力敦促申请人履行到期还款义务,对农户而言,拖欠不仅意味着失去再次贷款机会,更意味着失去在协会的声誉。这不仅解决了农村信贷市场的非对称信息问题,还能促进金融合约的有效履行,充分利用社会资本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农村金融交易效率。(2)行业协会担保基金设立及运作:为了鼓励发展农村经济,特别是“一村一品”,可由政府和行业协会各出资50%,共同设立担保基金,为协会会员提供信贷担保。担保基金必须存入金融机构,实行“专款专用,封闭运行”,并与金融机构签订担保协议,确定担保倍数和担保额度。并由行业协会提交协会会员名单,根据会员经济状况,共同商定每个会员的担保额度。金融机构对会员额度内的贷款予以信用发放。会员农户签订反担保合同,一旦出现贷款逾期,形成不良,由担保基金代偿。代偿后,担保基金保留追索权利,可向贷款会员进行追偿。同时还要明确责任,金融机构必须严格信贷审批,尽职尽责防范信贷风险;如果因金融机构未认真履行贷款管理职责等失误造成贷款损失,由金融机构独立承担责任,担保基金不予补偿。在严格管理情况下,出现信贷损失,可由担保基金代贷户偿还贷款本金的70%,金融机构承担30%的信贷损失,但均保留对贷户相应部分追偿权利。(3)循环贷款:采用定期循环模式,行业协会和信用社签订合同,约定贷款的期限、金额和利率,行业协会在承诺有效期内可多次提用,并且可反复使用已偿还的贷款。只要借款在每一时点上使用的贷款不超过全部承诺额即可。(4)贷款合同:由信用社与行业协会之间达成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正式契约,信用社向行业协会作出的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商定条件为该行业协会提供约定数额贷款的承诺。在这个契约中必须载明,信用社将在有效承诺期内,按照双方约定的金额、利率,随时准备应行业协会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并收取一定的承诺费。当行业协会在承诺期内提取贷款时,信用社收取贷款利息。若在承诺期内没有提取贷款时,信用社收取佣金。(5)贷款期限和金额:贷款期限和金额由双方协商而定,以合同数字为准。贷款资金主要用于行业协会成员购买种子,幼仔,技术改造等,因此还款期限一般设置为1-5年。贷款金额根据行业协会的规模而定。(6)贷款定价:影响承诺费率的因素有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人与银行的关系、借款人的盈利能力、承诺期限长短等,在国外通常承诺费率不超过1,对国内信用社而言可以根据各自具体情况而自行决定。总承诺费的计算可由以下公式表述:总承诺费(未提部分承诺费率未提天数 360)。而贷款的利率通常由双方协商而定。(7)贷款的程序:行业协会向信用社申请提供承诺;双方签订贷款承诺合同:合同必须载明有效承诺期、金额、利率和承诺费;按合同随时支付贷款:信用社随时准备应行业协会的要求向其提供信贷服务;小组按时偿还本息:行业协会在承诺有效期内可多次提用,并且可反复使用已偿还的贷款,只要借款在每一时点上使用的贷款不超过全部承诺额即可;按合同支付承诺费:若在承诺期内没有提取贷款时,信用社收取承诺费;信用社行业协会申请提供承诺申请提供承诺签订贷款承诺合同 按合同随时支付贷款 按时偿还本息 按合同支付承诺费 五、结论1、本文探讨了农村信贷产品对农村经济发展的贡献,证明了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并且农村信贷产品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加大农村信贷产品的创新研究力度,可以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这就实证和揭示了本文研究的目的和意义所在。2、通过研究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农村信贷产品的供给必须与需求相匹配才能真正实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因此本文根据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和农户的需求,设计了预期收入按揭贷款、竞争型农户联保贷款和行业协会循环贷款三种农村信贷产品,并详细介绍了各自的操作方法,力图借此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总之,本文的研究,一方面揭示了农村信贷产品创新动因的新视角;另一方面,其研究成果创新产品,将会对实务部门有借鉴和参考价值。参考文献:1 Rorner P M, 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 growth ,1986(5). 2 Lucas R E,Jr On the mechanics of development planning ,1988(1). 3 Goldsmith, R. W.,Financial Structure and Development M/OL.New Haven, Conn: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9. 155 -213.4 Patrick, H. T.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 Develop ing Countries J . Economic and Cultural Change, 1966. 14 (2) : 174 - 189.5 King,Levine,Finance,Entrepreneurship ,and Growth:Theory and EvidenceJ/OL.1993b.6 Arestis,P. ,Demetriades, P. .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Assessing the Evidence J . Economic Journal 1997 (107) : 783 - 799.7 Mark Drabenstott.Larry Meeker,Financing Rural A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