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分子材料doc.doc_第1页
高分子材料doc.doc_第2页
高分子材料doc.doc_第3页
高分子材料doc.doc_第4页
高分子材料doc.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酸性离子液中纤维素的水解摘要:以离子液 1-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纤维素溶剂.酸性离子液 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催化剂进行了纤维素水解反应. 通过筛选, 找到了合适的离子液共溶剂二甲基甲酰胺可降低纤维素-离子液体系的黏度.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和水含量对纤维素水解的影响, 同时研究了高聚合度的滤纸及棉花分别的水解行为. 应用二硝基水杨酸法测得水解体系中还原糖的浓度, 进而求得反应过程中还原糖的收率. 结果表明, 在酸性离子液中水解纤维素是完全可行的, 最高可达到 95%的还原糖收率.关键词:纤维素; 酸性离子液化石能源是目前人类消费的主要能源, 但一个多世纪的高强度开采与消费使这些不可再生能源渐趋枯竭. 另一方面, 无节制地使用化石能源, 造成了温室效和酸雨等异常气候现象, 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 面对能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 人类急需寻找一种绿色环保的可再生能源.近年来, 各大能源消费国竞相寻求能够替代石油的新能源. 美国和欧洲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生物燃料作为主要的运输替代燃料. 但是目前主要以粮食作物为原料的生物柴油和燃料乙醇, 从长远来看具有规模限制和不可持续性. 因此, 在整个生物燃料领域, 最吸引人的并不是蔗糖和玉米生产乙醇, 或是从油菜籽中提炼生物柴油, 而是利用自然界中最具资源优势的纤维素来生产乙醇, 即第二代燃料乙醇.传统的纤维素水解方法都有各自的弊端,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真正实现工业化17. 而找到一种绿色环保的溶剂, 通过均相水解才是解决纤维素水解难题的关键. 2002 年, Rogers 等8,9首先发现离子液 1-丁基-3-甲基咪唑氯可溶解纤维素, 这为纤维素的均相水解创造了条件. 至今已合成出十几种能够溶解纤维素的离子液 1015, 并且溶解性能越来越强, 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溶解更多的纤维素。天然纤维素主要来源于森林木质纤维素类材料,木材是最主要的来源。其它含有纤维素的物质包括农业残余物、水生植物、草和其它一些植物类物质。合成纤维素功能性纤维素的化学合成已经在实验室中 实现。主要还是通过多步的化学保护脱保护反应。另一种高效的方法是利用纤维素酶来控制立体特异性和区域选择性。纤维素是由D-吡喃型葡萄糖基(失水葡萄糖)组成。简单分子式为(C6H10O5)n。化学结构有以下两种形式:本文选择了一种新型的溶剂-离子液体系作为纤维素的溶剂, 以官能化的酸性离子液作为催化剂18,19, 替代现有的水解体系, 从而实现了纤维素的绿色均相水解.1 实验部分1.1 离子液共溶剂的筛选分别取 1 g 离子液 bmimCl 置于 11 支试管中,加入正己烷、四氯化碳、甲苯、四氢呋喃、水、乙醇、异丙醇、乙腈、丙酮、二甲基亚砜(DMSO)和二甲基甲酰胺(DMF)各 0.25 g, 充分振荡. 初步筛选出能与离子液互溶的溶剂.分别称取 8 g bmimCl 置于烧瓶中, 在 100 oC 油浴中磁力搅拌. 量取 2 ml 上述初选溶剂, 同温搅拌至两者混为一相. 再称取 0.4 g 预先处理好的微晶纤维,分多次倒入烧瓶中, 继续搅拌 24 h, 从中筛选出不影响纤维素溶解的溶剂. 由于本实验需在 100 oC 下进行, 在待选溶剂中选取沸点高于 100 oC 的作为离子液-纤维素体系的共溶剂.1.2 纤维素的水解反应将固体bmimCl 置于 50 oC 真空干燥箱过夜,液体 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氯于 60 oC 旋转蒸发 2 h除水.称取 8 g bmimCl 置于烧瓶中, 在 100 oC 的油浴中磁力搅拌. 加入 2 ml DMF 及一定量去离子水, 搅拌至三者混为一相. 称取 0.4 g 预先处理好的底物,分多次倒入烧瓶中, 继续搅拌至溶液澄清透明. 加入一定量 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氯, 并开始计时. 每隔一段时间取样, 量取 0.11 g 反应溶液置于 1.5 ml 离心管中, 用 0.9 ml 预先配制的 0.03 mol/L 的NaOH 溶液稀释. 将稀释溶液于 15 000 r/min 离心 10 min, 取上清液进行总还原糖浓度测定, 并计算相应收率.1.3 总还原糖(TRS)测定参照文献20配制 3, 5-二硝基水杨酸 (DNS) 试剂. 量取约 500 ml 去离子水, 50 oC 水浴加热. 加入182 g 酒石酸钾钠, 6.3 g DNS, 262 ml 的2 mol/LNaOH 溶液. 待上述试剂完全溶解后, 加入 5 g 重蒸苯酚, 5 g 无水亚硫酸钠, 搅拌至溶解. 在 1000 ml 容量瓶中用去离子水定容, 贮于棕色瓶中备用.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还原糖浓度时, 取待测溶液 0.5 ml 于试管中, 加入 0.5 ml 预先配好的 DNS 试剂, 充分混匀, 放入烘箱中于 100 oC 反应 10 min. 取出试管, 迅速冷却, 用去离子水定容至 5 ml 并充分混匀. 在紫外-可见光谱仪上进行比色分析, 采用固定波长 520 nm, 狭缝宽度 0.1 mm.还原糖收率按 YTRS = 0.9MTRS/Mcellulose 式计算,式中 MTRS = V CTRS, 其中 YTRS 为总还原糖收率,MTRS 为待测溶液中还原糖的总质量, Mcellulose 为水解纤维素的总质量, 为溶液稀释倍数, V 为稀释后溶液体积, CTRS 为测得的还原糖浓度.2 结果与讨论2.1 共溶剂的选择结果离子液的高黏度会导致其在反应器壁上黏附,从而造成后处理困难, 且严重影响反应体系的传质扩散, 导致反应速率下降. 据文献21报道, 只需加入20 mol%的共溶剂就可以使离子液绝对黏度降低50%. 因此, 本文采用已商品化的价格相对低廉的离子液bmimCl 作为纤维素的溶剂, 同时对 11 种常见的有机溶剂进行了筛选, 从而找出合适的共溶剂.当向bmimCl 中分别加入正己烷、四氯化碳和甲苯时, 剧烈搅拌形成乳浊液, 静置后出现明显的分层. 这是由于这三种溶剂属于非极性溶剂, 而离子液是极性的, 根据相似相溶原理, 非极性溶剂不能溶解bmimCl, 而极性较大的溶剂则可与之互溶. 有报道称bmimCl 不能溶于丙酮, 并利用丙酮的这种特性来提纯bmimCl, 但在本实验中却发现, 少量的丙酮可以溶于bmimCl 中, 且黏度很低. 而对于中等极性的四氢呋喃、乙醇和异丙醇则比较复杂. 四氢呋喃不能溶解于bmimCl 中, 而与它极性差不多的乙醇和异丙醇则可与bmimCl 互溶, 显然用相似相溶原理无法解释. 这是因为乙醇和异丙醇分子中含有活泼的羟基质子, 可与bmimCl 中大量的氯离子形成氢键, 从而促进它们在离子液中的溶解; 而四氢呋喃分子中没有可以形成氢键的活泼氢, 因此不能溶于bmimCl. 所以中等极性且与离子液能形成氢键的溶剂能溶于bmimCl 中.当向离子液与有机溶剂的混合物中加入纤维素第4期姜锋等: 酸性离子液中纤维素的水解 281并搅拌 24 h 后发现, 加入乙醇、异丙醇和水时, 混合物依然浑浊, 不能溶解纤维素. 如上所述, 乙醇和异丙醇与离子液可以形成氢键, 所以能够互溶, 而恰恰可能是它们与离子液形成的氢键强于纤维素和离子液之间的氢键, 阻止了纤维素在离子液bmimCl 中的溶解。纤维素分子之间通过氢键相互作用所形成的超分子结构, 虽然单个氢键的键能较低, 比共价键低一个数量级, 但大量的氢键作用在一起时就不容忽视, 造成纤维素几乎不溶解于常见的溶剂体系中.当将纤维素加入到离子液中, 作为强氢键受体的 Cl- 与纤维素支链上的羟基质子结合形成氢键. 这种氢键作用打断了纤维素分子内和分子间原本形成的 OHO 氢键, 转而形成OHCl 氢键, 这样纤维素就逐渐溶解于bmimCl中.当向上述溶解了纤维素的离子液中加入少量醇类或水, 原本溶解的纤维素又重新析出. 这是因为醇分子中质子活性更高, 离子液中 Cl优先与醇中的质子形成氢键, 削弱甚至打断了 Cl与纤维素羟基质子之间的氢键, 使原本断开的纤维素分子间氢键再次形成, 这样纤维素又从离子液中析出, 所以含有活泼质子氢的极性溶剂也不能作为共溶剂.经过前两个实验后, 只有乙腈、丙酮、DMSO 和DMF 既能够溶解在离子液中, 又不影响纤维素在其中的溶解. 乙腈(b.p. = 82 oC)和丙酮(b.p. = 57 oC)的沸点较低, 所以只有 DMSO 和 DMF 适合作共溶剂.2.2水含量对水解的影响离子液 1-丁基-3-甲基咪唑氯及催化剂 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氯极易吸水, 暴露在空气中几分钟就会变潮. 为了排除离子液自身吸收的水分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需要事先除水.体系中水含量对于纤维素的水解影响很大. 当体系中不预加水(离子液自身含有极少量的强结合水)时, 纤维素起始水解速度很慢, 在 30 min 时还原糖收率只有 30%. 反应 50 min 后, 水解速度稍微加快, 至 80min 时达到最高点, 此时还原糖收率也只有 70%. 这是因为反应起始阶段作为反应物之一的水含量很低,严重限制了水解反应. 在这种微水条件下生成的少量葡萄糖很容易发生脱水反应生成 5-羟甲基糠醛(HMF), 而生成的水又重新进入反应体系参与水解反应. 每生成一分子葡萄糖需消耗一分子水, 而一分子葡萄糖接着脱除三分子水生成 HMF, 即水解消耗的水又通过脱水反应得到补充, 所以随着水的产生,在反应后期水解速度有所加快.2.3纤维素聚合度对水解的影响前文是以微晶纤维为模型底物, 而微晶纤维是由天然纤维素经稀无机酸水解达到到极限聚合度的固体产物, 属于半合成高分子化合物, 一般聚合度只有150300, 远低于自然界中的纤维素. 为了考察真实纤维素的水解情况, 本实验又分别选取了定性滤纸和脱脂棉为水解底物. 其中滤纸聚合度为 1 0001 300, 而脱脂棉聚合度高达 6 00011 000.与微晶纤维相比, 反应趋势完全一致. 反应开始阶段还原糖浓度迅速上升, 3040 min 到达峰值, 随后又下降, 最终滤纸与脱脂棉的还原糖收率依然可达60%以上. 由此可见, 纤维素水解速度与其聚合度基本无关, 这一结论完全不同于传统的水解体系.在水作为溶剂的传统体系中, 纤维素的结晶度、聚合度甚至颗粒尺寸都影响其水解速度, 对于高聚合度、高结晶度的纤维素需要较长的水解时间. 这是因为稀酸水解是多相反应, 纤维素是以固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溶液中. 水解反应发生时, H+只能从颗粒外表面发起进攻, 只有表面的纤维素被水解溶于水后, 才能继续内部的水解反应, 所以酸在底物表面及内部的扩散决定着水解反应的速度, 这时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晶度及尺寸的影响就非常大. 需要经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预处理, 降低纤维素的聚合度、结晶度及颗粒尺寸才能加快水解速度. 酸性离子液中纤维素的水解 283子液中进行的水解是均相反应, 其氢键网络被打断,纤维素链完全暴露在 H+的进攻中, 这时的反应速度是不受 H+扩散影响的, 所以反应速率较快, 并与纤维素的理化性质无关.3 结论以离子液 1-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溶剂, 溶解 4%的微晶纤维素, 以官能化的酸性离子液 1-磺酸丁基-3-甲基咪唑氯为催化剂, 加入 15%的 DMF 作为共溶剂降低体系黏度, 从而实现了纤维素的高效均相水解. 在 100 oC, 酸性离子液催化剂用量 0.7 g, 水含量3%的条件下, 反应 30 min 即可将微晶纤维水解完全,达到 95%的还原糖收率, 且对于高聚合度的滤纸与棉花也有很好的水解效果.参 考 文 献1 何北海, 林鹿, 孙润仓, 孙勇. 化学进展(He B H, Lin L,Sun R C, Sun Y. Progr Chem), 2007, 19: 11412 Mok W S, Antal M J, Varhegyi G. Ind Eng Chem, Res, 1992,31: 943 Lee Y Y, Kim J S, Torget R W. Appl Biochem Biotechnol,2001, 92: 3314 庄新姝, 王树荣, 骆仲泱, 安宏, 岑可法. 太阳能学报(Zhang X Sh, Wang Sh R, Luo Zh Y, An H, Cen K F. ActaEnergy Solar Sin), 2006, 27: 5195 Swatloski R P, Rogers R D, Holbrey J D. WO 03/029329.20036 Fukaya Y, Hayashi K, Wada M, Ohno H. Green Chem, 2008,10: 447Fukaya Y, Sugimoto A, Ohno H. Biomacromolecules, 2006,7: 32958Wu J, Zhang J, Zhang H, He J S, Ren Q,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