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画圣吴道子绘画的线条表现线条是画家的语言,是画面的骨架,也是作者艺术修养的综合体现。画家对线条倾注了自己深厚的感情,使其成为自己绘画的鲜明特征,东晋的顾恺之,唐代的周肪、吴道子,宋代的李公麟,元代的赵子昂,明代的陈老莲,清代的石涛,近代的吴昌硕等艺术大师都在线条的运用上有着独到的见解和风貌。唐代画家吴道子(约686760前后),被誉为“画圣”,他曾学习过张旭、贺知章的草书,后改学画,“年末弱冠,穷丹青之妙”,吴道子的创作成就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以旺盛的精力和不凡的创作热情,绘壁画300余幅。他在绘画中注意画面气氛的统一和具有运动感的表现,体现“天衣飞扬满壁风动”、“下笔有神”的效果,“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吴道子的宗教图像样式被称为“吴家样”,宋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曰:“吴之笔,其势圜转,而衣服飘举 故后辈称之曰吴带当风”,突破了北齐曹仲达以来“曹家样”的影响。而成为与之对 的样式,人称“曹衣出水,吴带当风”,根据这些叙述,可以知道吴道子用笔迅疾,所描绘的线条特别的灵动和圜转,所画衣服,有一种象是被风吹动的感觉。唐张彦远平曰:“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之法具令,几不容于谦素,笔迹磊落,随姿意于壁墙,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中国画最早就是用线造型,自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之后,色彩发展了一步,线条却相对地不够突出。到了盛唐时代,线条发展到一个新高度,成为凌驾于色彩之上的因素,这是中国画风格上的转折点,吴道子对此是有杰出的贡献的。傅抱石先生说:“他给中国绘画特别唐以后的中国绘画以无比影响的是对于线的发展和提高,他认为应该把画上面的线提高到头等重要的位置,色彩应该服从线。我们知道,六朝以来对于线的运用,虽说重视,但画家们一例如顾恺之和阎立本,都还没有考虑到应该怎样进一步予以充实和变化。吴道子则不同,他特别重视线的变化和力量,天才地把线发展成为一种富有生命,独立而自由的表现手段。他认为绘画创作,线的速度、力度和节奏的有机联系是传达内容、情感的主要关键。这样,线的内容丰富了,线的效果也大大地提高了。资料中称他画人物的衣饰有迎风飘举的感觉,我以为原因便在于线的变化,也便是所谓吴带当风的真正意义。”吴道子的用线有两种,即“药菜条”和“兰叶描”。在他之前,顾恺之的“春蚕吐丝”线条是偏于纤弱柔美的。阎立本的线条则略具浑厚的意趣,吴道子的“药菜条”,是在前两者基础上的发展,这是一种粗细一致、圆润流畅的描法。“兰叶描”则是一种新的创造,这种创造摆脱了过去细致而变化少的作风。我们从被认为“造吴生闲奥”的北宋画家武宗元的壁画稿本朝元仙仗图卷,可以研究一下吴道子的线描风格,那是一种既能表现质感而又具有运动感和节奏感的线描。吴道子发展了线描的艺术表现功能,遒劲、雄放、变化丰富线条,生动地表现出物象的“高侧深斜、卷褶飘带之势。”人们形容为“吴带当风”。它影响着几个世纪,甚至还普遍见于雕塑艺术中。他为了强调笔墨线条的特殊表现功能,敷色极轻淡,使它的份量不超过线条,往往“于焦墨痕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嫌素,世谓之吴装”。这是以骨法为主,赋彩为辅的表现方法。吴道子善于从复杂的物体形态中撷取神髓,把凹凸而、阴阳面,归纳成为不可再减的“线”,结合物体内在的运动,构成线条的组织规律,如衣纹的高、侧、深、斜、卷、折、飘、举的姿势,完全基于线条的组织而描摹出物体的性格。这种线的要求是严格的,每一根线都符合造型传神的要求,每一根线都充满了韵律美,这是集前代之大成而又有所创造的线。昊道子的画风为唐代和宋元以来的许多画家所效法、借鉴。宋代画家李公麟的朴素谈雅的“白描”,便是从吴道子”不以装背为妙”,“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发展而来的,白描成为我国绘画上的一种新体例。吴道子绘画的技巧是纯熟精妙的,说“穷丹青之妙”,绝不过誉。历代名画记说,吴道子作画“弯弧挺刃,植柱构梁,不假界笔直尺数初之画或自臂起,或从足先,巨壮诡怪,肤脉连结,过于僧琳矣。”并且说他:“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离披点画,时见缺落,此虽笔不周而意周也”。唐朝名画录也说吴道子画“园光”,“皆不用尺度规画,一笔而成立笔挥扫,势若风旋,皆谓之神助。”这当然是长期积累的结果。除因他严格训练所积累起来的素养外,张彦远说这是因为“守其神,专其一所谓意存笔先,画尽意在也”。这是很中肯的评述。正因为吴道子对现实生活有深刻的观察和分析,有长时间的酝酿和深思熟虑,做到胸中有数,成竹在胸,“闭目如在目前,落笔如在腕底,”才有可能解衣盘礴,得心应手,做到“立笔挥扫,势若风旋”。吴道子笔下的形象是生动的,真实的,形神具备的,再来看看历代的评述:段成式京洛寺塔记中说:“长安菩提寺沸殿内维摩变中舍利佛转眼看人。”又说: “吴生画龙及刷天王须,笔迹如铁,有执炉天女,窃窃私语。”董卤广川画跋说:“吴生画人物如塑,旁见周视,盖四面可意会,其笔迹,圜细如铜丝萦盘,朱粉厚薄,皆见骨高下而肉起陷处,此其自有得者。”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说:“(道子画)虫须云鬓,数尺飞动,毛根出肉,力健有余。”杜甫看了吴道子在洛阳城北玄元庙的壁画五帝千官图,感慨地写下了:“画手看前辈,吴生独擅扬,森罗移地轴,绝妙动宫墙;五圣联龙衰,千官列雁行,冕旒俱秀发,族旗尽飞扬”的赞美诗篇。苏东坡说:“(道子画)如灯取影,逆来顺往,旁见侧出,横斜平直,各相乘除,得自然之数,不差毫米。”(东坡集)米莆画史载:“苏子瞻收吴道子画佛及侍者、老公十余人。当面一手,精彩动人,点不加墨口,浅深晕成,故最如活。”洛阳寺塔记说,吴道子画的仙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张彦远说他:“神假天造,英灵不穷,众皆密于盼际,我则离披其点画、众皆谨于象似,我则脱落其凡俗”。广川画跋说吴生画驴于僧壁,夜起尝闻踏碎其用具。至于在内殿画的玉龙,“其鳞甲飞动,每天欲雨,即生烟雾。”(唐朝名画录)这些带有神话色彩的评述说明着吴氏作品的艺术魅力。当吴道子在长安画壁画的时候,“市肆老幼士庶竟至,观者如堵”。甚至“观者喧呼,惊动坊邑”。一个艺术家的力量竟至于此!对吴道子作品的估价,历来没有争执,众口一辞地备加推祟。唐朱景玄把吴画列在独一无二的“神品上”一格。张彦远则说他“古今独步。”并说:“自顾陆以降唯观吴道玄之迹,可谓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所以气韵雄壮,几不容于嫌素,笔迹磊落,遂态意于墙壁,其细画又甚稠密,此神异也。”苏东坡说:“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谓游刃余地,运斤成风,盖古今一人而已。”从吴道子的用线可以看出他研究传统所下的功夫,他继承了传统而又有所创造。张怀蓬说他是“张僧繇后身”我们试把两人对照一下,“张(僧繇)公骨气雄伟,师模宏远,岂唯六法备精,实以万类皆妙。”吴道子也是“六法俱全,万象必尽,神人假手,穷极造化。”僧繇用“凹凸法”,有立体感;道子的画“如塑”。僧舔有简括的造型技巧,“思若涌泉,取资天造,笔才一二,象已应焉”,笔法被称为“疏体”;道子发展了僧舔简括的用笔,也是“笔才一二,象已应焉”,但又发展成“吴家祥”。唐代已不同于张僧荡的时代,唐人对新事物从不保守,敝开国门和月卯坏去迎接那些前所未见的新事物和新文化,很机智地去接受和运用,这种精神给绘画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开辟了新天地。吴道子显然受到这种时代精神的影响。传统的功底(学张僧蒜、张孝师)、吸取外来艺术精华、杰出的造型天才,加之学书法、观舞剑,举一反三,劳作不息,勤于创造,终生为画,不暇外慕,于是便成了“百代画圣。”在他的遗迹湮没殆尽的今天,吴道子仍被画坛所熟知,这是因为他创造了支配民间画坛一千多年历史的画派民间传统画派。目前我们见到的唐以后壁画都有吴道子的影响。元代永乐宫,毗卢寺壁画,明代法海寺壁画等都是吴道子的系统,敦煌壁画也不乏吴派风貌的作品。永乐宫无极殿壁画的线描正是吴道子的“药菜条”。朝元图画了二百九十一人,形象极生动,如肃穆庄严的帝君,文雅美丽的玉女,威武凶恶的天将,翩翩欲飞的真人,都有鲜明的个性。洒脱流动的线描豪放而又不失严谨,立刻使人联想起杜甫看到吴道子所画五帝千官时咏的那些诗句。继承吴道子风貌的画家,著名的有武宗元,李公麟等。吴道子在洛阳邝山老君庙画的五帝千官图,从唐经五代直到北宋初年的两百多年中吸引着无数的画家前去临摹。北宋武宗元和王灌,都曾在这一壁画前下过苦功夫,至于武宗元的朝元仙仗图有一度曾被认为是吴道子的手笔。至于吴道子的亲传弟子卢稜伽的罗汉图,更是继承了吴氏的细笔风貌。北宋大画家李公麟被认为“吴道子后一人而已”。米莆说:李常师吴生,终不能去其气。汤里也说:“李公麟,宋画人物第一,专师吴生。”从李公麟的五马图中,不难看出吴道子的风貌,他在吴道子的基础上发展“白描”成为一个独立的画科,全凭墨线的浓淡、粗细、虚实、轻重、刚柔、曲直来表现对象,并达到了“分别状貌”及“动作态度,肇伸俯仰,大小美恶”的程度。吴道子在山水上的变格曾影响王维。可以这样说,吴道子的山水画是山水从以色为主过渡到水墨为主的重要桥梁。提到“水晕墨章,兴我唐代”时,不能低估吴道子的作用。研究民族绘画遗产,一直是美术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在发展人物画时,我们不能忽视吴道子这类大师给我们留下的财富。如果我们肯下番苦功夫,细致地、系统地研究一下前人,阐扬古人艺术思想,探寻古人的创作经验,无疑是有着“温故而知新”的意义的。吴道子的绘画具有独特风格。其山水画有变革之功,所画人物衣褶飘举,线条遒劲,潇洒秀逸,当时人将他和南北朝时代著名画家曹仲达相提并论,称他们为“曹衣出水,吴带当风”,因为曹仲达画中的人物,衣服常紧裹在躯体上;而吴道子笔下的人物,大袖飘飘,线条流畅。宋代画家米芾形容吴道子笔下的线条为“莼菜条”,滑溜细腻,波浪起伏,可以利用线条的宽窄变化表现物体的凹凸,使线描的画面具有立体感。他还于焦墨线条中,略施淡彩,世称吴装。作画线条简练“笔才一二,象已应焉”,有“疏体”之称。吴道子的绘画对后世影响极大,他被人们尊为“画圣”,被民间画工尊为祖师。苏轼曾称赞他的艺术为“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好理于豪放之外”。吴道子在历史记载中名声很大,但因为他大量的创作是壁画,所以很少有传世作品保留下来,无真迹传世,传至今日的送子天王图可能为宋代摹本,但已经可以窥见吴道子笔法的精髓。另外还流传有宝积宾伽罗佛像、道子墨宝等摹本,敦煌石窟第103窟的维摩经变图,亦被认为是他的画风。徐悲鸿曾经获得一幅残卷,经他和张大千鉴定,认为是吴道子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学业质量测评卷(含答案)
- 第六单元提优测试卷(含答案) 五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农业市场风险预测-洞察及研究
- 2025年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等教育心理学考试题库附答案ab卷
- 社区党务笔试题及答案
- 中心厨房安全管理办法
- 警械培训机构管理办法
- 产品品牌评估管理办法
- 专项小组工作管理办法
- 中央外事接待管理办法
- (2025秋新修订)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
- 一例股骨颈骨折个案护理
- 【经典】高一英语完形填空专题练习及答案共20篇
- MySQL数据库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
- 顶管施工方案(泥水平衡法)
- 机器视觉课件
- 客舱广播词的基本知识
- 砌筑砂浆试块强度统计、评定记录表
- 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消毒PPT
- 检伤分类-课件
- 金坛区苏科版五年级上册劳动《10木笔筒》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