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名人简介.doc_第1页
音乐名人简介.doc_第2页
音乐名人简介.doc_第3页
音乐名人简介.doc_第4页
音乐名人简介.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查德施特劳斯理查德施特劳斯(Richard Strauss 1864-1949) 是近代德国杰出的作曲家及指挥家。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五岁开始作曲,十岁前就写了节日进行曲和木管小夜曲。后入慕尼黑大学学习,中途辍学,去曼宁根乐队担任著名指挥家比罗的副指挥,后任正指挥。在乐队里,他受第二小提琴手、音乐哲学家里特的影响,要求“以李斯特、柏辽兹及瓦格纳的作品为榜样来表达音乐”。从此,专注于交响诗的写作,作有唐璜、堂吉诃德、死与变形、英雄生涯以及家庭交响曲等九部交响诗及其他管弦乐曲。1900年后专心于歌剧创作,写了莎乐美、埃列克特拉、玫瑰骑士等十四部歌剧。他的创作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手法新颖而著称。他还是世界上最卓越的歌剧和交响乐指挥之一,先后担任过慕尼黑歌剧院、柏林爱乐乐团、柏林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等著名音乐团体的指挥,并且是瓦格纳作品的权威注释者。理查德施特劳斯是他那个时代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虽然他的一生长达85年,但他最重要的作品都是在50岁以前写的。像早期的许多伟大的音乐家一样,年少的理查德是一个神童。理查德施特劳斯在4岁时就开始学习弹钢琴,6岁时曾写过一支波尔卡舞曲,8岁时开始学小提琴。当他进中学时,上的是作曲和乐器学的特别课,即交响乐中乐器的运用。十六岁时,理查德为一出古老的希腊戏剧写了一个合唱曲,又写了一个节日序曲,使他的老师和同班同学很惊奇。当一个著名的指挥演出理查德的第一交响曲,使他在音乐界扬名时,他才18岁。起初,理查德只关心较老的古典音乐形式,只把海顿、莫扎特、贝多芬和勃拉姆斯作为自己的模范。后来他同一个仿效浪漫派音乐的音乐家交上了朋友,通过他,理查德开始懂得和热爱李斯特,他运用音乐家们从来也没敢使用的方法,利用一些音乐主题和一个巨大的管弦乐团的所有乐器写了一些浪漫派音乐和音诗。除了作为一个作曲家之外,理查德施特劳斯还是一个大指挥家。从22岁起,到26岁止,他领导了慕尼黑宫廷剧院的管弦乐队,然后,他又被委任为魏玛的指挥。在这个被巴赫、歌德、李斯特的灵魂所萦绕着的古老市镇里,理查德创作了他那些伟大的交响诗。他象李斯特曾做过的那样,在音乐中表达了各种思想和诗。然后理查德更进一步,甚至于用交响诗把故事变成音乐。理查德施特劳斯是德国浪漫派晚期的一位伟大的作曲家,同时又是交响诗及标题音乐领域中最大的作曲家.他于1864年生于慕尼黑,其父是宫廷乐队的圆号手,他最初严格地学习了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的古典音乐,但后来赞赏柏辽兹、李斯特和瓦格纳的新音乐,从而完全转向标题音乐.从他的作品目录中就可看出,除了他在年轻时写作的交响乐和室内乐等无标题音乐之外,大部都是作为标题音乐的交响诗和歌剧作品及其它声乐曲.1900年以前创作了大量交响诗。他的交响诗从内容上看分为哲理性交响诗和叙事性交响诗两类,前者以死与净化(Tod und Verklaerung)和根据尼采的著作写成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Also sprach Zarathustra)最为有名,后者以唐璜(Don Juan)和唐吉诃德(Don Quixote)最为有名。1900年后他将主要的创作精力放在了歌剧上。前两部歌剧贡特拉姆(Guntram)和火荒(Feuersnot)有明显的瓦格纳的影子,尚未形成自己的风格。第三部歌剧莎乐美(Salome)因在故事情节上骇人听闻,而引起争议,但仍取得巨大的成功,当时的德国皇帝在接见施特劳斯时对他说:创作这样的歌剧对他没有好处,施特劳斯回答:至少他用创作这部歌剧的收入买了一栋乡间别墅。第四部歌剧埃莱克特拉(Elektra)则在音乐上骇人听闻,而再次引起争议。第五部歌剧玫瑰骑士(Der Rosenkavalier)音乐优美动人,但是在音乐品论界引起不小的争论,有评论家称施特劳斯摆脱了恶作剧的作风,回归到正常的音乐中;又有品论家指责施特劳斯才智耗尽,只能靠优美旋律来吸引听众,全然丧失了以前的创新精神。随后的歌剧创作,施特劳斯继续玫瑰骑士的成功经验。其后理查德施特劳斯创作几部使用古希腊神话题材抒写20世纪现代人情感的歌剧,包括阿里阿德涅在纳索斯岛(Ariadne auf Naxos)、埃及的海伦(Die Aegyptische Helena)、达芙妮(Daphne)、达奈的爱情(Die Liebe der Danae)和最后一部歌剧随想曲(Capriccio,1942)。1944年至1945年创作为23件独奏弦乐器的变形,据战后理查德施特劳斯说,是有感于德国各地的歌剧院遭到战争破坏,特别是在得知魏玛的歌德故居和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毁于战火(后者毁于德累斯顿轰炸)之后,精神一度错乱,事后回忆那段时间而获得灵感写作的。1947年至1948年写出最后的杰作,女高音和管弦乐的最后四首歌。主要作品交响诗马克白 Macbeth(1888/90)唐璜 Don Juan(1889)死与净化 Tod und Verklärung(1891)蒂尔恶作剧 Till Eulenspiegels lustige Streiche(1895)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Also sprach Zarathustra(1896)唐吉诃德 Don Quixote(1898)英雄的生涯 Ein Heldenleben(1899)家庭交响曲 Symphonia domestica(1904)阿尔卑斯交响曲 Eine Alpensinfonie(1915)约翰施特劳斯约翰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1825年10月25日出生于维也纳。施特劳斯自幼爱好音乐,不顾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严厉反对,成为职业音乐家。他19岁时就举办了一系列音乐会,并在各地巡回演出,获得的成就使他很快就与父亲齐名。1848年,他访问罗马尼亚举办音乐会,这期间他在当地居民的鼓动下推翻了奥地利领事。在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斯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施特劳斯做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之行。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在维也纳去世。 约翰施特劳斯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斯特劳斯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63年以前。在这一时期里,他基本遵循维也纳圆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二时期为18641870年。这时,他的创作已趋于成熟,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斯特劳斯虽然又写出了著名的南国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等,但主要从事轻歌剧创作。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陆续写了16部轻歌剧。在J奥芬巴赫和Fvon苏佩影响下,他充分运用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舞曲体裁,使维也纳轻歌剧别开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赛男爵(1885)尤为突出。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 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后世称斯特劳斯为“圆舞曲之王”。与斯特劳斯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纳、AH谢罗夫等人对其艺术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第三时期为 1871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等艺术珍品,并创作了一批轻歌剧,如经久不衰的名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 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圆舞曲享受生活圆舞曲柠檬树花开的地方圆舞曲艺术家的生活圆舞曲南国的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闲聊波尔卡火花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法兰西和波西米亚风格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 1844年10月,年仅十九岁的约翰施特劳斯率领自己的乐队在维也纳一流的饭店进行首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一场圆舞曲的“父子之战”就此展开。老约翰动用自己的关系阻止各娱乐场所聘请儿子的乐队演出,但聪明的约翰开始逐步培养有别于父亲的观众,他把目光转向年轻人和民族主义者,创作了维也纳的年轻人、塞尔维亚进行曲、捷克波尔卡等早期音乐作品。 1873年奥地利维也纳世博会上,小约翰施特劳斯演奏了风靡全球的蓝色多瑙河圆舞曲(作品第314号)。约翰施特劳斯2世人物生平他的父亲老约翰施特劳斯希望他将来成为一个银行家而不是一个音乐家。尽管如此,他还是从小暗地里学习小提琴。讽刺的是,他的小提琴老师正是他父亲的管弦乐队的首席小提琴,弗朗茨阿蒙(Franz Amon)。然而,他的父亲还是在一天发现小约翰把时间“浪费”在了音乐上。据小约翰施特劳斯本人回忆,接下来场面相当的可怕,而且他的父亲对他的音乐理想没有任何兴趣。然而老约翰并没有让家庭不和的意思,他只是认为作为音乐家的生活太严酷了,不希望儿子以后也与他一样过这样的生活。最后,在小约翰17岁那年,老约翰与他的情妇埃米莉特兰布施(Emilie Trambusch)离家出走。这样,小约翰能够专心从事他所热爱的音乐事业了。 老约翰施特劳斯之后,小约翰向开办私人音乐学校的约阿希姆霍夫曼(Joachim Hoffmann)教授学习了对位法和和声技法。在与指挥家约瑟夫德雷施勒(Josef Drechsler)学习和声时,他的天赋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同样,他在他的另外一位小提琴老师,维也纳宫廷剧院(Vienna Court Opera)的芭蕾舞辅导教师安东科尔曼(Anton Kollmann)那里,也得到了极高的评价。由于这些人士的高度评价,他成功地从权威人士处得到了公开演出的不成文许可。随后,他很快在Zur Stadt Belgrad酒馆(维也纳的音乐家们寻找职位的固定去处)招募了充足的人手以扩充他的乐团。然而由于他父亲的巨大影响和势力,几乎没有任何剧院提供给小约翰演出的合约。最终,小约翰终于说服了维也纳Hietzing establishment的Dommayers Casino,提供给他一个初次亮相的机会。当地媒体疯狂地报道这场父子间的“斯特劳斯家族内战”。老约翰本人对儿子不服从了他的对儿子的愿望极为恼怒,一怒之下他决定在有生之年永远不在Dommayers Casino登台演出,尽管Hietzing establishment是他早年多次演出的辉煌成功的见证。辉煌成就在奥地利维也纳发生革命的时日里,他是国民军乐队的队长,指挥了马赛曲和他自己创作的革命进行曲和革命圆舞曲。他的名声在革命以后愈益提高。1851年开始了富有成就的去国外的第一次巡回演出。自1853年起,斯特劳斯担任宫廷舞会音乐指挥;18631870年,担任奥匈帝国皇室和王室的宫廷舞会乐队队长之职。1870年,作为圆舞曲和舞曲作曲家处于荣誉高峰的斯特劳斯(他当时已经写作了大约340首圆舞曲和其他舞曲)转向舞台乐的创作。他写了17部轻歌剧、一部歌剧和一部芭蕾舞曲,在这些作品中,绝大部分都由于其低劣的歌剧脚本而宣告失败,或很快以半失败而烟消云散。1872年,斯特劳斯做了轰动一时的美国之行。在1894年举行庆祝斯特劳斯从事艺术活动50周年庆祝会时,他收到了来自全世界的祝贺和授予他名誉会员称号的证书,这一切显示出这是一次真正胜利的盛会。1899年6月3日,他在短时期卧病以后在维也纳去世,维也纳人民举行了十万人的盛大葬礼。丰富作品约翰斯特劳斯是一位天才兼多产的作曲家。其作品包括圆舞曲168首,波尔卡舞曲117首,卡得累尔舞曲73首,进行曲43首及轻歌剧16部。斯特劳斯的创作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为1863年以前。在这一时期里,他基本遵循维也纳圆舞曲模式,但已在作品中增加了音乐的表现力。第二时期为18641870年。这时,他的创作已趋于成熟,创作了大批至今仍广为流传的著名圆舞曲,如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等。第三时期为18711899年。斯特劳斯虽然又写出了著名的南国玫瑰圆舞曲、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等,但主要从事轻歌剧创作。自1871年后的近30年中,他陆续写了16部轻歌剧。在J奥芬巴赫和Fvon苏佩影响下,他充分运用维也纳圆舞曲及其他舞曲体裁,使维也纳轻歌剧别开生面。其中蝙蝠(1874)和吉卜赛男爵(1885)尤为突出。他的轻歌剧的题材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音乐则充满欢快、热情、幽默的情绪,曲调扣人心弦,对后来F莱哈尔等人的轻歌剧创作产生了影响。 虽然斯特劳斯的作品对生活的反映缺乏深刻性,然而迄今不少优秀作品依然受到欢迎,它们反映了奥地利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和气质,和奥地利民间音乐、维也纳市民音乐有着血肉联系。与斯特劳斯同时代的J勃拉姆斯、R瓦格纳、AH谢罗夫等人对其艺术成就都作了高度评价。第三时期为 18711899年。他创作了著名的春之声圆舞曲、皇帝圆舞曲、南国玫瑰圆舞曲等艺术珍品,并创作了一批轻歌剧,如经久不衰的名歌剧蝙蝠、吉普赛男爵等。 约翰斯特劳斯和勃拉姆斯其创作以蓝色的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艺术家的生活春之声和安娜波尔卡等一百二十余首维也纳圆舞曲著称,被后人冠以“圆舞曲之王”的头衔。他曾带领乐队访问欧洲各国,使维也纳圆舞曲风靡全欧洲。他的圆舞曲独具特色,旋律酣畅,柔美动听,节奏自由,生机盎然,是每年维也纳新年音乐会的主要曲目。他还作有雷鸣电闪波尔卡等一百二十多首源自捷克的波尔卡舞曲及几十首其他舞曲。1870年起创作了蝙蝠、罗马狂欢节、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吉卜赛男爵等十六部轻歌剧,对于欧洲轻歌剧的发展有着相当深远的影响。作品列表舞台作品青鸟与四十大盗 Indigo und die Vierzig Räuber 轻歌剧 1871 罗马狂欢节 Der Karneval in Rom 轻歌剧 1873 蝙蝠 Die Fledermaus 轻歌剧 1874勃拉姆斯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 ,全名译为约翰奈斯勃拉姆斯。1833.5.7 - 1897.4.3),德国作曲家。1833年5月7日出生于德国汉堡的一个职业乐师的家庭里。他童年生活十分贫困,7岁随父亲学钢琴,13岁便在酒店里为舞会弹伴奏,在剧院帮助父亲演奏。与此同时,为了多得报酬,他还写了不少沙龙音乐作品,包括多种舞曲、进行曲和管弦乐曲改编曲等。1、人物简介 勃拉姆斯(Johannes Brahms,1833-1897),德国作曲家。人们把勃拉姆斯与巴赫、贝多芬并列为“三B”,尽管这种提法的意义不够确切,但它说明了勃拉姆斯在德国音乐中的地位。勃拉姆斯创作了除歌剧以外一切体裁的作品,在交响曲、室内乐、协奏曲和艺术歌曲方面留下了众多杰作;他沿用了贝多芬式的音乐形式进行写作,同时作品也带有浪漫主义风韵;常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提倡音乐中的形式美,反对内容至上的原则,避免标题音乐形式。勃拉姆斯作为莱比锡乐派的一员,曾与以李斯特和瓦格纳为代表的魏玛乐派展开激烈的学术之争。 2、重要作品 (1)交响曲:四部交响曲、“学院”序曲。 (2)协奏曲: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大提琴协奏曲。 (3)钢琴曲:帕格尼尼主题变奏曲、四册匈牙利舞曲。 (4)声乐曲:摇篮曲、四首严肃歌曲(Vier ernste Ges?nge)等艺术歌曲和大型声乐套曲德意志安魂曲等。 3、艺术成就 (1)他是严格按古典主义音乐形式写作的浪漫主义音乐家之一,采用混合配器法,使乐队色彩较古典时期更浓重,他写作了许多主题发展的绝妙范例,并创有“幻想变奏”手法。 (2)他是舒伯特和舒曼之后又一位重要的艺术歌曲作曲家,创作了以摇篮曲、四首严肃歌曲为代表的艺术歌曲,曲中充满了含蓄、怀念、隐忍等情怀。 (3) 音乐风格受巴赫和贝多芬的影响,采用无标题音乐形式,显得庄重、内敛,但又不失浪漫主义诗情与幻想的特点;旋律气息宽广,节奏具有内在的张力,调式突破了大小调的界限,曲式保持传统的结构,并与民族民间音乐保持着紧密联系。 4、相关概念注解:、摇篮曲(德Wiegenlied、法berceuse):摇篮曲又称催眠曲。原指母亲抚慰婴儿入睡的歌谣。音乐温存、平和,音域适中,律动规整,节奏模仿摇篮的摆动。以后,逐渐发展成一种音乐体裁。有声乐曲,也有器乐曲。舒伯特和勃拉姆斯都作有著名的摇篮曲,印度尼西亚民歌宝贝也是广为人知的摇篮曲。 5、作品简介 C小调第一交响曲,第三乐章 交响曲在勃拉的音乐中是占重要的地位的,但在数量与舒曼相同,只有四部,尽管他对交响乐的创作怀有很大的雄心,但他还是认为既然已经有了贝多芬的交响乐,就没有必要再创作交响乐了,因此他的第一首交响乐发表时,已经四十六岁了,为了完成第一交响乐,勃花费十四年的功夫,这部交响乐被人们称为第十交响乐意见是继贝多芬九部交响乐后当之无愧的作品,即贝多芬的“第十交响曲”。 勃拉姆斯的C小调第一交响曲无论是在思想构思,结构原则,主题形象和风格方面,都非常接近贝多芬的交响曲,创造性地体现了克服障碍而赢得巨大欢乐的思想。 第三乐章用复之部写成:乐曲的开始主题,怀有淡淡的忧郁之情,也充满着秀丽、典雅的气氛,在此之后又出现了印象贝多芬“命运”主题的痕迹,又近似贝“欢乐颂”的主题,换名话说在这在作者是有意地改造贝多芬作品中的旋律,用以作为人类友爱和光明战争黑暗这一象征,在这里,音乐给人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抚慰,带来了鼓舞的力量。 摇篮曲 勃拉姆斯的器乐曲是古典主义,但他的声乐曲则完全属于浪漫主义领域,他继承了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他创作的声乐曲具有优美、朴素的德国传统歌曲风格,如著名摇篮曲、五月之夜、小夜曲等等。 摇篮曲创作过程是这样的,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位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和天真浪漫的风彩打动了他的心,但由于种种原因,他俩未能结合,贝尔塔与他人结了婚,当他们第二个孩子出世时,勃拉姆斯写了这首摇篮曲送给他们。 这首摇篮曲与舒伯特的不同,伴奏部分没有舒那首模仿摇篮的摇动,而是描绘一种夜色朦胧的景象。听这首曲子好像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年轻慈爱的母亲在朦胧月色的夜晚,借着月光轻声地在摇篮前吟唱。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 勃拉姆斯的二十一首匈牙利舞曲,曾经风靡欧洲这些乐曲原为钢琴曲,后来改编成各种演奏形式相亮相演出,1869年勃拉姆斯出版了匈牙利舞曲第一集(共十四首),很受听众欢迎,但也遇到不少麻烦,一些匈牙利音乐家指责他剽窃他人作品,侵犯人权,甚至于上诉到法庭,但由于勃拉姆斯在发表时只在这些作品上署名是“编曲”,并没有写自己作品的编号,所以得以胜诉,后来他又出版了第二集匈牙利舞曲集7首,为了避“剽窃”之嫌,创作的部分特别多,有的全是创作的。匈牙利舞曲特点:节奏自由,旋律奔放,速度对比强烈,曲式较多回复三部曲式。 第五号匈牙利舞曲是其中最著名的,他经约阿希姆改编成小提琴曲后,得以流传的,此曲采用多三部式,首尾相同,中间部分分为两个小部分。 第一部分、第三部:音乐具有典型的匈牙利民族粗犷豪放的性格,并有一种泼辣狂舞的特征。 第二部分:活泼的快板,两个小段: 1、华丽的舞姿,与前形成强烈的对比,欢快而轻巧。 2、慢与快的对比,松与紧的对比,体现了舞者不同的情绪与姿态。 第三部分 重复再现第一部分。这时粗犷的音乐,显得更动人。成就地位勃拉姆斯是德国音乐史上最后一个有重大影响的古典作曲家,被视为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时期的“复古”者。他是创作与演奏并重的作曲家。但他没有进过音乐学校,靠他自己的勤奋好学、他的卓越才能和对自己所献身的事业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觉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证明了他掌握着登峰造极的艺术技巧和才华。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极少采用标题,交响作品中模仿贝多芬的气势宏大,然而笔法工细,情绪变化多端,时有牧歌气息的流露,仍带有自己特点。 勃拉姆斯的音乐既反映出他德国北部故乡的朴实无华,又反映出维也纳的妩媚动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志安魂曲中表现出了这两个方面。他出自对人类善良的信念和对德国人民的爱,紧紧依靠德国古典音乐大师自巴赫、莫扎特、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传统,创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纪末德国音乐中开始出现的一些颓废现象相对抗的包罗万象的作品来。这正是他创作的主要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