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从近代服饰业的变迁看民族进步之路教案教学目的一、课前准备设计(一)教材分析课标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本课地位:本课从鸦片战争以来动荡中的近代社会生活、新中国新生活新风尚两个方面向学生介绍了我国在19世纪40年代以来的社会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把历史的视角投入到普通的民众中去,这体现了中学历史教学的崭新趋向。本课在本单元中地位最重要,后两课只是对其中三个具体问题单独拿出来讲而已。(二)学情分析本课与人们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学生很容易直观感受,具有较浓厚的兴趣。大量的使用图片,或以采访年长者的方式及了解自己家庭生活的变化,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但学生往往仅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识记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旗袍等服装,“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等运动,“菜篮子工程”、“安居工程”等工程。通过分析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变迁的原因,逐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利形成良好的历史思维。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老师提供的大量关于中国服饰变迁的图片材料和文字材料的研读,初步掌握史料研习的方法;学生通过研习中国近代以来服饰的变迁史,学会与古人、今人和未来对话的角度和途径,初步掌握多角度探究历史问题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中国近代以来服饰变迁史的探究,切身感受到进步的文明终将取代落后的习俗,深刻认识到只有在中共领导下,通过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才真正实现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等方面质的飞跃。学生通过对长袍马褂、西服、中山装、旗袍等服装的变迁,切身感受无论是继承传统文化也好,还是学习西方先进文明也好,都要本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开放自信、不断创新”的态度。(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近代以来中国服饰的变迁。难点:揭示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的历史内涵。(五)教学方式分析式教学,师生互动教学。(六)教学用具采用PowerPoint课件方式辅助教学。二、教学过程设计(一)课前探究部分第一、在本校:要求学生去采访一些长者,了解身边的人们近些年在服装上面的变化。通过调查采访所得到的史实,形成最直观的感性认识,同时也增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二、在朝阳:略去。(二)导入新课部分第一、在本校:通过5分钟演讲历史上的今天11月12日光绪皇帝(1908)、杨开慧(1930)、江竹筠(1949)去世的介绍,自然联系到近代中国服饰的变化。导入新课。第二、在朝阳:通过3分钟演讲历史上的今天11月23日救国会七君子事件的介绍,自然联系到当时中国流行的各种服装。导入新课。(三)新课学习部分1课堂探究一:“服装”与“服饰”老师讲述老师先介绍“服装”与“服饰”两个既互相关联又有区别的词汇:服装:穿于人体起保护和装饰作用的制品,其同义词有“衣服”和“衣裳”。中国古代称“上衣下裳”。服装的效果取决于穿着对象、服装造型与穿着环境三大方面的因素。服饰:装饰人体的物品总称。包括服装、鞋、帽、袜子、手套、围巾、领带、提包、阳伞、发饰等。服饰,是人类文明的标志,又是人类生活的要素。它除了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外,还代表着一定时期的文化。“衣”字,在古代除了统指身上穿的衣服,另有广义和狭义两个解释。狭义上的衣,专指上衣;广义的衣,包括一切蔽体的东西。饰,以增加人们形貌的华美。服饰主要具有三方面作用:御寒、遮羞、装饰。它的产生和演变,与经济、政治、思想、文化、地理、历史以及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都有密切关系,相互间有着一定影响。各个时代、不同民族,都有各不相同的服饰。与“服饰”相关的还有“华夏”一词。华夏:左传定公十年曰:“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书经曰:“冕服采装曰华,大国曰夏”。尚书正义注云:“冕服华章曰华,大国曰夏”。可见,古人是以服饰华采之美为华;以疆界广阔与文化繁荣、文明道德兴盛为夏。从字义上来讲,“华”字有美丽的含义,“夏”字有盛大的意义,连起来的确是个美好的词。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这节课的学习中将采用“服饰”一词尽管我们研讨更多的是“服装”。2课堂探究二:近代以来中国服饰变迁的背景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出示图片认知史实:清朝末年男子长袍马褂和旗女的旗服及汉女的上衣下裳制女服;研读图片分析本质:第一、长袍马褂的补子标志着身份等级的不平等出示材料如下:管子君臣云:“衣服所以表贵贱也。”贾谊在新书过秦论中说:“天下见其服而知贵贱。”班固在白虎通义衣裳中也强调:“圣人所以制衣服何?以为絺绤蔽形,表德劝善,别尊卑也。” 第二、服饰的原料是自然经济的体现。追问:那么,在鸦片战争之前的那个时代,中国人是否已经接触到了西方的服装面料呢?导入下一个环节。3课堂探究三:鸦片战争前后中国服饰界的微妙变化之服装原料史料研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嘉庆年间的竹枝词已有称赞洋毡、洋纱的记载。机器生产的洋衣料,以价廉物美的优势,受到中国人的普遍欢迎,且因为衣料不涉及服装的形制,很早就引起国人的青睐。据19世纪中叶英国蓝皮书报道,在福州每3人,就有1人穿着英国纺织品,这个论断可能有所夸大,但无可否认的是,西方正是看到这全球最大的市场,用各种手段掀起向中国倾销的狂潮。”从通商大埠,至内地城镇,衣土布者十之二三,衣洋衣者十之七八。英国棉线更是普及到广大乡村。大量西洋商品的涌进,导引人们的消费习惯发生变化,细致光泽的洋布成为时尚用料进入千家万户。刘志琴谈近代服饰变迁的国际化历程,转引自北京日报2007年10月29日19版研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分析产生影响。4课堂探究四:辛亥革命前后中国服饰界的微妙变化之服装款式:从西服到中山装、旗袍(从全盘西化到中西合璧)史料研读、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出示图片认知史实:西服、学生装中山装、旗袍研读图片分析本质:第一、西服和学生装的出现说明:从鸦片战争到戊戌变法运动前后,国人中的先进分子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进而不断反对等级观念、追求平等,反对专制独裁、追求自由民主。西服、学生装的出现就是这种思潮的反映当然,这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商品经济在中国的初步发展。第二、中山装的由来中山装的基本式样为上衣站翻领、对襟、五纽、左右前襟上小下大四个明袋,上加软盖。裤子前开缝、两侧各有一个大暗袋,前有一小暗袋(表袋),后面一带软盖的暗袋。中山装款式的确定,是根据易经、周代礼仪等内容寓以含意,如依据国之四维(礼、义、廉、耻)而确定前襟四个口袋;依据国民党区别于西方国家三权分立的五权分立(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而确定前襟五个扣子;依据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而确定袖品必须为三个扣子。因此,中山装是在西装基本式样上渗入中国的传统意识。这种服装款式,穿着方便,适于携带随身必须品,充分体现了方便、实用的设计思想。它格调朴实,庄重大方,既具西装的韵味,又显东方气派,深受当时国人喜爱,被国际服装界视为中国男礼服的典型式样。后来人们受此启发设计出军便服等现代中国服装,这就使得中山装最终成为现代中国服饰的经典之作。为纪念率先穿用者孙中山,人们便将这种服装称为中山装。第三、中山装和旗袍的出现说明:辛亥革命前后,国人中的先进分子在接受西方先进文化的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由被动融入世界到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在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中国服饰界也初步完成了由被动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自主创新的过程既体现出了中华民族传统的伦理道德,也反映出了浓厚的政治色彩。中山装、旗袍的出现就是这种思潮的反映。同时边出示二、三十年代中国五花八门的服饰图边分析: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五花八门的服饰则说明这种变化是多么的不彻底。这种不彻底则恰恰反映了商品经济还没有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这说明中国的生产力发展还是比较缓慢的。进入下一环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服饰业的变迁5课堂探究五: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服饰界的巨大变化之服装款式(服装原料没有太大变化):从布拉基到军绿色(新的一个轮回的开始)史料研读、学生自主分析、老师升华出示图片认知史实:“布拉基”“军绿色”研读图片分析本质:第一、50年代“布拉基”的流行,一方面再度反映出了国人对于俄国服饰文化的向往,而另一方面则在某种程度上也体现出了浓厚的政治色彩。文革期间“军绿色”的流行则再度回归到了单纯体现浓厚政治色彩的角度。从上述两个方面来说,似乎都是一种倒退但这恰恰应该是一种新一轮的螺旋式上升的开始。第二、文革期间褪了色的蓝、黑、灰、绿说明鸦片战争以来直到这个时期中国的生产力还没有一个本质上的提高,也说明鸦片战争以来直到这个时期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还不高。6课堂探究六: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饰界巨大变化之我的变化:出示图片认知史实,研读图片分析本质:第一、各具特色的服装的出现一方面体现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生产力已经有了一个本质上的提高,中国的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迅速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国人在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自信心的增强;同时也可以反映出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发展。第二、唐装的出现并走出国门则一方面典型的反映出了国人在主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通过不断的大量的自主创新,中国的服饰界彻底完成了由被动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转变;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改革开放的成就已经得到了很多国际友人的认可。提问:还有哪些民族服装走出了国门少林武术服、旗袍。小结:近代以来中国服饰演变的规律规律:由不接受到接受由被动融入到主动融入;由封闭到开放由不自信到自信;由不平等到平等由不民主到民主;由学习模仿到主动创新。演变原因: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是一切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中国服饰业的进步还是商品经济发展、政治文明进步的产物。其实,不仅服饰业的进步如此,中国近代以来饮食业的变迁、居住环境的改善和社会风气的变化都是如此。7课堂探究七:近代以来饮食业、居住环境和社会风气的演变教师简单介绍近代以来饮食种类和结构的演变变迁的背景:丰富的饮食种类和两极分化的餐桌。丰富的饮食种类:主食:北方面食南方稻米的结构;小吃:种类繁多、各具特色;副食:八大菜系。两极分化的餐桌:达官显贵:满汉全席;平民百姓:粗食。变迁的过程:鸦片战争后:在通商口岸和一些大城市开始出现西餐馆、面包房、咖啡,吃西餐成为有钱人的时尚。新中国成立后:食物比较简单,食品凭票证供应。改革开放以来:1987年解决温饱问题,现正在向全面小康迈进。变迁的特点及其原因:特点:改革开放之前变化相对缓慢,此后加快。相对缓慢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届贵州省遵义汇川区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黑龙江齐齐哈尔克山县嘉暖热电有限公司招聘生产运维(07)岗位细化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海南省省直辖县2026届九上化学期中复习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驻马店确山县遴选城区学校教师153名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2030肉牛养殖短视频营销效果测评与新媒体传播策略优化报告
- 2025-2030羊肉行业标准体系完善与认证认可机制及合规投资指引报告
- 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第八中学2026届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监测试题含解析
- 2025-2030电子商务直播带货模式创新与流量变现研究
- 2025湖北襄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襄阳市东风人民医院)招聘急需专业技术人才16人备考考试题库附答案解析
- 南昌市社会福利院2025年面向社会公开招聘考试参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2025医院防控试题及答案
- 禁毒办案知识培训课件
- 物业收费知识培训
- 专题22.6二次函数与几何综合2025~2026学年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课件
- 2025-2030中国综合能源服务行业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分析报告
- 【艾青诗选】批注
- MOOC 研究生学术规范与学术诚信-南京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小学生班干部竞选海报word模板
- 改造工程电气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110KV变电站负荷及短路电流计算及电气设备的选择及校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