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程导航4离开4刷新关于本课程第一章: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4第二章:地球与地球表层系统4第三章: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4第四章:岩石圈与地球表层结构和轮廓4第五章:大气圈与气候分异规律4第六章:水圈与水平衡4第七章:生物圈与生态系统4第八章:大气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4第九章:水圈与岩石圈的相互作用4第十章:水圈与大气圈相互作用4第十一章: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的相互作用4第十二章:生物圈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 的相互作用4第十三章: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 相互作用与地球表层系统4第十四章:地表环境评估与区划4第十五章:地表环境预测4第十六章:地表环境的规划与管理4第十七章:地表环境的优化调控4第一节:日常生活中的自然地理学问题第二节:自然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第三节:自然地理学的性质第四节: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第三节:地内系统对地表系统的影响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组成第二节:地球表层环境(系统)的结构第三节:地球表层系统的功能第四节:人类与地球表层环境第一节:岩石圈的组成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第三节:岩石圈的运动第四节:固体地球表面的结构与轮廓第五节:构造地貌第六节:岩石圈与人类第一节: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第二节:大气运动第三节:物质输移第四节:能量传输第五节:气候分异规律第六节:大气与人类第一节:水圈的组成第二节:水圈的结构第三节:水圈的演化第四节:水的运动第五节:水分平衡第六节:水圈与人类第一节:生物圈的组成第二节:生物圈的结构第三节:生物圈的形成与演化第四节:生态系统第五节:人与生物圈第一节:岩石风化与气候第二节:岩石圈变动与气候第三节:地貌与气候第四节:沙尘暴与黄土沉积第一节:岩石与水第二节:岩石圈的结构与流域性质和水系发育第三节:水的分布、负荷均衡与岩石圈的形变第四节:构造-侵蚀-地貌循环第五节:流水作用与流水地貌第六节:海岸线与海岸带第七节:海啸、泥石流、崩岸、滑坡水、岩相互作用的实例第八节:河口地貌第一节:水汽与天气第二节:水与气候第三节:大气环流与水的循环第四节:海气相互作用第一节:气候海面冰川均衡第二节:气候水的分布地球自转速度构造运动或形变第三节:构造运动大气环流水份循环第四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冰川、冰缘地貌第五节: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相互作用与黄土地貌第一节:生物圈与岩石圈相互作用第二节:生物圈和大气圈相互作用第三节:生物和水的相互作用第四节:水圈、大气圈、生物圈物圈的相互作用第一节:地球表层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能量平衡第二节:地球表层系统的物质迁移与循环第三节:地球表层自然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第四节:土壤与土壤系统第五节:喀斯特作用与喀斯特地貌第一节:气候类型划分与气候环境评估第二节:生物环境分区与评估第三节:地形、地貌与地质环境评估与区划第四节:水资源与水资源分布第五节:土地分类、分级与评估第一节:地表环境预测的原则第二节:岩石圈的变化趋势第三节:大气圈的变化趋势第四节:水圈的变化趋势第五节:生物圈的变化趋势第六节:地球表层环境的变化趋势第一节:环境规划概述第二节:环境规划编制第三节:环境管理及其特征第四节:环境管理的任务与内容第五节:环境管理的手段第六节:环境监测管理信息系统第一节:优化调控概述第二节:优化调控原理第三节:优化调控的途径第四节:优化调控的方法与模型退出现代自然地理学考试试卷三一、 概念解释(每题2分,共30分)1、 赤道 2、不整合 3、泥石流 4、海陆风 5、林线 6、地转偏向力7、信风带 8、土壤淀积层 9、喀斯特作用 10、大气辐散 11、对流层 12、常绿阔叶林 13、热量带 14、回归线 15、赤道辐合带 二、 简答题(只答要点)(每题4分,共计32分)1、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是怎样维持其稳定性的。2、 为什么位于高营养级上的生物取食空间范围要比低一级上的生物取食范围大?3、 简述地外系统(宇宙环境)对地表环境的影响4、 在水的相态转换过程中,能量是怎么传输的(说出传输的方向即可)?5、 简述综合自然区划的原则6、 土壤发育与地形、地貌之间有什么联系?7、 从圈层相互作用的角度解释厄尔尼诺产生的原因8、 简要说明植被在水分循环中的作用三、分析题(每题7分,共计21分)1、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表环境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2、 假如大气组分90%为二氧化碳、甲烷和水汽,那么地表环境将会是个什么样子?3、 假如没有青藏高原,中国的环境格局将会是个什么样子?四、计算题(每题8.5分,共计17分)1、一内陆封闭湖泊,面积为100平方千米,流域面积10000平方千米。流域平均年降水量为120毫米(以毛毛雨形式降落),平均年蒸发量为2100毫米,土壤下渗水量相当于20毫米的降水,假定流域降水全部流入湖泊(没有外流),不考虑人类用水,那么湖泊水位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变化幅度大约有多大?假如以暴雨形式降落,湖泊水位又会怎么变化?大致变化幅度为多少?(假设忽略湖泊的水平扩张)2、根据图1和图2写出大气和地面的能量平衡方程 图1 图2现代自然地理学试卷三答案 卷3套答案要点 一、名词解释 1、赤道:穿越地心并垂直于地轴的平面与地球表面的交线。 2、不整合:由于构造运动导致的地层间断和地层时代的不连续,这种不连续的地层接触关系叫做不整合。 3、泥石流: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洪流。 4、海陆风:由于海洋与陆地受热与冷却的速度不同,而产生的白天吹向陆地,夜晚吹向海洋的风。 5、林线:在山地区域,主要由于温度的制约而形成的森林分布的上限。 6、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得在地球表面运动的物体的运动方向发生偏移的力。 7、信风带:径向运动的气流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使得地表不同地带盛行不同风向的风,这样的风带叫做信风带。 8、土壤淀积层:位于土壤剖面的淋溶层之下,土壤淋溶的物质沉淀堆积的层位。 9、喀斯特作用:水以化学过程为主,以机械作用为辅的对可溶性岩石的破坏与改造过程。 10、大气辐散:大气由中心向周围扩散的过程。 11、对流层:大气层底部,大气的垂直运动比较 显著的层次。 12、常绿阔叶林:在热带、亚热带地区分布的以 常绿阔叶树组成的森林 13、热量带:由于太阳辐射在地表分布不均匀而 导致的大致平行于纬线分布的热量分异的地带。 14、回归线:一年中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的南北界线。 15、赤道辅合带:大气由南北两侧向赤道会聚而 形成的气流上升地带。二、简答题: 1、生态系统的负反馈机制是维持系统平衡与稳定的原因。如在植物兔子狼组成的生态系统中,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植物减少兔子数量减少;植物增加兔子数量增加狼的数量增加兔子数量减少狼的数量减少。这两种负反馈作用使得生态系统保持相对平衡状态。 2、由于物质与能量在食物链中的传递遵循林德曼十分之一递减定律,因此越是位于高营养级上的生物需要更大的取食范围。 3、地外系统对地表环境的影响:能量来源、引力的影响、陨石撞击的环境效应、电磁效应等。 4、水蒸发变为汽(吸收能量),水汽凝结(释放能量),冰雪升华(吸收能量),冰雪融化(释放能量)。这里讲的吸收是指从空气中吸收,释放是指向大气释放。 5、自然区划的原则:发生统一性原则、形态类似性原则、区域共轭性原则、综合分析与主导因素相结合的原则、地带性与非地带性相结合的原则。 6、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呈现出垂直带性,海拔高 度与相对高差越大的山地,土壤垂直带谱越全;迎风坡与背风坡,阳坡与阴坡,山坡与山谷,土壤形状与类型不同;高原与平原,阶地与漫滩,盆地与谷地,土壤类型与形状也不同。 7、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 化大气降水的变化。大气环流的变化洋流变化海面温度的变 化海洋浮游生物的变化以浮游生物为食物的鸟类数量的变化。 8、减缓了水分大循环的速度(通过下渗、截流),增 加了局部水分小循环的速度(蒸腾),调节了洪水/枯水的径流(下渗、截流)。三、分析题 1、假如地球停止自转,地球表面不再具有昼夜变化、不再具有地转偏向力、地方时。向阳面与背阳面的温差要急剧增大,纬向环流将会加强,地带性规律将会局限于向阳面。 2、温室效应将会使得地面温度大大提高,空气湿度大大增大,也许地表的水将会转变为水蒸汽,地面热得大多数生物无法生存,人类也不复存在。 3、三大区的环境格局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是地带性相对比较明显的区域环境景观,西北地区的干旱有所缓和、长江中下游将会变得干燥,亚洲季风减弱,季节变差减小。与上述变化相应的土壤、植被、水分循环方面的变化。四、计算题 1、毛毛雨的情况:降水全部被蒸发和下渗吸收,没有径流入湖。湖泊水位将由于蒸发而下降。下降速度为:2100-(120-20)m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压力管道安全培训感受课件
- 2025年机器人行业智能机器人技术应用前景与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生物医药行业生物医药技术高新发展与健康产业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传媒行业文化传媒产业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在医疗保健行业应用案例与市场前景报告
- 2025年智能医疗行业智能医疗设备市场前景展望研究报告
- 2025年汽车行业共享汽车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文化行业文创产品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无人机行业无人机应用案例与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 宿迁市2025江苏宿迁市商务局局属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课件
- GB/T 45147-2024道路车辆总质量大于3.5 t的车辆气制动系统试验使用滚筒制动试验台获取和使用参考值
- 食管纵隔瘘护理
- 建筑项目水泥采购合同
- 华为ICT大赛网络赛道考试题库(786题)
- 水果采购协议样本
- 中职英语(高教版2021基础模块1)Part01-Unit2-Transportation
- 哲学与人生 第二课 树立科学的世界观2.1
- 2024-2030年中国止痛药品市场供需形势及未来前景动态研究研究报告
- 风电110KV升压站土建工程施工方案
- 2018低压电力线高速载波通信互联互通技术规范第3部分:检验方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