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家庭伦理.doc_第1页
儒家家庭伦理.doc_第2页
儒家家庭伦理.doc_第3页
儒家家庭伦理.doc_第4页
儒家家庭伦理.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中国人的生活而言,儒家文化作为一个完整的价值体系,在一切方面都有其特定的选择趋向,而严谨的家庭伦理,是这个体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钱穆先生谓:“中国文化,全部都是从家庭观念上筑起的。”强调秩序、等级和服从,这既是家庭伦理的要求,也是社会政治结构的要求。儒家文化的家庭伦理有着明显的意识形态意义,与政治伦理有着严谨的同构性。“孝”是“忠”的人格规范,“忠”是“孝”的逻辑推衍。这就是为什么,历代王朝特别强调“孝”,甚至声称以“孝”治天下。对儒家文化而言,家庭伦理是其意识形态大厦的基础。儒家文化的家庭伦理以血缘认同为核心,有一个非常人性化的起点,也是其基本魅力之一。但由于政治的需要,儒家文化把家庭伦理从合理的起点推到了不近人情违反人性的地步,血缘认同的人性化起点最终走向了“以理杀人”的极端。对儒家文化家庭伦理的攻击,是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重要目标,表现在文学创作方面,更是如此。狂人日记对儒家文化的攻击,就是从这里开始的。它“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后来的许多小说都是沿着这一思路展开的。而冲出家庭走向社会,则成为贯穿20世纪中国文学的经典话题。从20年代到40年代,革命话语逐渐取代新文化启蒙话语成为文学的主流话语,但文学创作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并没有中断,主要表现在对家庭关系的描写上,这种描写是这个时期文学创作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巴金的家对儒家的家庭伦理是一次全面而激烈的攻击。从情绪上来说,这部小说是一张控诉状,写出了旧家庭制度的一切罪恶,如爱情的不自由、个性的压抑、礼教的残忍、长者的绝对权威和卫道者的无耻。小说发表于30年代初,感情上仍延续着新文化运动启动时期那样一种全盘否定的方式。对儒家的家庭伦理,作者以激烈的态度予以全面抨击。小说站在为年轻人辩护的立场上,基本上按人物年龄来确定其道德面貌。从某种意义上说。家是写“代沟”的小说,这种“代沟”既是观念的冲突,更是道德的冲突。从年轻的一代看,他们代表着善,代表着正义和良知。而中老年一代则代表着恶,代表虚伪无耻和残忍。作者不忍让年轻人有任何道德暇疵,正如不愿让中老年一代有任何道德优势。这两个年龄集团的对抗,既是作者为年轻一代唱的青年之歌,又是对旧家族制度的全面否定。在这里,儒家的家族伦理在每一个细部都是丑恶、残忍和虚伪的存在,而人物依着他与这种伦理的位置关系,可以是绝对的纯洁善良,又可以是绝对的虚伪无耻。作者是真诚的,但真诚不是文学意义的全部。小说中的人物,善恶黑白的对比是过于分明了,而且划分这种善恶的基本依据也过于单纯。作者的主观热情在突出了题材的某种特定意义的时候,不自觉地改变了客观对象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如果我们将家与同是表现大家族生活的红楼梦比较一下就可看到,由于曹雪芹没有那么明确强烈的社会功利目的,而是试图通过对“家”的描写追问来探寻人生的底蕴及生命的意义,因而他对“家”的描写更加客观,对生活的表现更富于整体性和浑然一体的质感。在曹雪芹看来,“家”既是空间意义的、人伦关系上的“家”,更是价值意义上的、终极关怀上的“家”,所以,宝玉的出“家”就不像觉慧只是冲出具体的封建大家庭,而是失去了生存的依据和价值,感到存在的无意义,走向了人生的幻灭与虚无。巴金的家显然比红楼梦多了气势,多了力度,但同时也少了深邃,少了超越。具有代表性的还有曹禺的雷雨。雷雨中一系列的悲剧人物,繁漪、侍萍、四凤、周萍、周冲,其悲剧的根源,都在于周朴园的专制性格。作为一家之长,周朴园的权威是绝对的,不能容忍任何挑战的。这种绝对权威,是儒家的家庭伦理基本的原则。在这一原则之下,对权威的任何对抗都要付出沉重的以至生命的代价。这种权威不讲道理,它本身就是道理,哪怕在没有直接目的和利害关系的时候,仅仅为了证明自身的不可挑战性,它也会有残忍的冲动和置人于死地的力量。周朴园逼着繁漪立即将苦药喝下去,就是这种残忍性的突出表现。在这里,证明权威的绝对性就是目的本身。我们因此明白儒家文化的那一套礼仪如请安、跪拜等等,都是有意味的形式,这种形式表明着某种关系,确定着某种秩序。周朴园逼繁漪喝苦药,就表现着这种关系和秩序,这就是这个细节的文化意义。作为表现旧式家庭的作品,张爱玲的金锁记和倾城之恋与上述作品不同,没有那么强烈的批判意向。但在张爱玲的笔下,家庭仍是扼杀人性的罪恶深渊。在金锁记中,曹七巧嫁入姜家,戴上黄金的枷锁,守着残废的丈夫度过半生。这种压抑结下了怨毒,当她终于如愿以偿分到财产成为一家之主时,她拥有的长者权威使这种怨毒的发泄达到了疯狂的状态。“三十年来她戴着黄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杀了几个人,没有死的也送了半条命。”曹七巧所具有的“劈杀”的能力,正是儒家的家庭伦理所赋予她的。倾城之恋中的白流苏,在那种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中,被逼得走投无路,只好将自己作为赌注孤注一掷。张爱玲笔下的大家庭,也是如此地阴森而恐怖,作品描写的家庭生活,也与家等作品一样,完全是从否定的方面去表现的,完全没有儒家文化所设定的那种亲情氛围。事实上,儒家文化的家庭伦理是有二重性的,其形态决不会这么单纯。如果它是如此地缺少人性而令人恐怖,那么,它延续数千年的力量又在哪里,存在的合理性又在哪里?在这些作品中,两代人的冲突是一个具有模式意味的话题。纵观新文化运动以来以描写家庭关系的素材的作品,有长者权威的地方必有大悲剧。而钱钟书的围城表现这个话题却别有一番风味。方鸿渐与父亲也不断地发生着冲突,但这种冲突没有悲剧意味,而完全被喜剧化了。方翁没有真正的权威,没有庄谨的正统性。一厢情愿的权威性和正统性,成为滑稽可笑可怜可悲的表演。这种喜剧性来自晚辈的精神优越,方鸿渐对父亲的权威已完全不必认真。在这里,作者在精神上超越了对儒家文化的崇敬与反抗的二元对立,正如他超越了对西方文化的崇敬与反抗的二元对立。我们注意到,到了40年代,以大家庭生活为表现对象的小说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对儒家文化的家庭伦理观的批判性和控拆性大为减弱,并且已不再是这些作品的基本思想目标。相反,儒家家庭伦理的正面意义被逐渐凸现出来。财主底儿女们写的是苏州一个封建大家庭的衰败,但家长蒋捷三不再具有那种绝对的不可抗拒的权威和专制性格。在很大程度上,这是一个作者赋予了同情的形象,至少,他已经失去了造成下一代人生悲剧的能力。而次子蒋少祖在新文化运动的感召下冲出家庭,攻击传统文化,而这个叛逆者最终还是将儒家文化作为了自己的精神归宿:“他们为什么连月亮都是外国好,给孔子涂上那样的鬼脸?爱好孔子,因为他是中国底旷古的政治家和人道主义者,可以激发民族的自信心和自尊心,并不是说就要接受礼教!”这样一种认识,当时被胡风指为“走到复古主义的泥坑里”但是我们看到,小说中的人物在40年代的看法,与半个多世纪以后的今天中国思想学术界对孔子的主流看法,实在是非常接近的。老舍的四世同堂对儒家文化的家庭伦理的态度,与上一个十年的作品也有了极大的差异。祁老人一家四世同堂,生活在日本人占领下的北平,极为艰难窘迫,受尽了种种屈辱。四代人忍让谦和生死与共,相当典型地表现了儒家的家庭伦理的另一个层面,即以血缘为中心组织起来的生命共同体。在小说中,没有了长者的专制,也就消弥了对这种专制的反抗。在儒家文化的家庭伦理中去掉了这一层因素之后,其正面意义就显现出来了。小说中的瑞宣、韵梅夫妇俩是相当典型的儒家的家庭伦理的实践者,有着强烈的家庭责任感,忍让克己能力和自我牺牲精神。正是靠了这种精神,一家人才能够在艰难岁月中挣扎着生存下去。小说还特别描写了小羊圈胡同邻里之间那种相濡以沫,铁肩担道义的关系。钱家、崔家和祁家几次自家无力承受的后事料理,都是邻里出面来承担的。作者把儒家文化当作正面的东西予以赞扬:“这是中国人,中国文化!这些孩子与大人大概随时可以饿死冻死,或被日本人杀死。可是,他们还有礼貌,还有热心肠,还肯帮别人的忙他们有自己的生命与几千年的历史!剥去他们那些破烂污浊的衣服,他们会象尧舜一样圣洁,伟大,坚强!”在二三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