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空管系统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技术指导书(试行).doc_第1页
民航空管系统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技术指导书(试行).doc_第2页
民航空管系统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技术指导书(试行).doc_第3页
民航空管系统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技术指导书(试行).doc_第4页
民航空管系统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技术指导书(试行).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民航空管系统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技术指导书 民航局空管局民航空管系统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技术指导书(试行)1. 适用范围本方案描述了民用航空航向信标、下滑信标、全向信标、测距设备的定期飞行校验前的技术检查内容和优化调整方法。2. 引用标准和依据本方案中的技术要求、规范、性能指标名词术语、条文引用了如下标准和手册:国际民用航空公约附件十飞行校验规则LOC411设备工作原理手册LOC411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GS412设备工作原理手册GS412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VOR4000设备工作原理手册VOR4000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FSD45设备工作原理手册FSD45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FSD10设备工作原理手册FSD10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5960设备工作原理手册5960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MK-10设备工作原理手册MK-10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NM7000设备工作原理手册NM7000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NM3500设备工作原理手册NM3500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AWA 51D设备工作原理手册AWA 51D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AWA 52D设备工作原理手册AWA 52D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AWA LDB101设备工作原理手册AWA LDB101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AWA LDB102设备工作原理手册AWA LDB102设备操作和维护手册3. 工具仪表导航设备定期飞行校验前优化调整所使用的仪表参照但不限于下表执行。仪表/工具用途/参数数字万用表测量设备各组件工作电压及检测电压示波器测量设备各工作波形及参数功率计/全吸收功率计测量设备发射功率及反向功率频率计测量设备工作频率频谱仪测量发射信号频谱及电磁环境PIR测量设备外场信号参数矢量电压表或网络分析仪测量导航设备天线分配网络和混合网络射频电缆及转接头等测量频率、功率等衰减器、耦合器及假负载测量频率、功率等通用工具含机械工具、焊接工具等4、实施过程4.1 优化调整前设备的检查工作4.1.1 优化调整前的设备检查应按年维护的标准进行。4.1.2 检查并记录设备监控器相关的测量参数和发射机相关的设置参数。4.1.3 检查并记录发射机和监控器各板件相关测试点的波形。4.1.4 测量发射机输出功率、信号发射频率。4.1.5 按照航空无线电导航台和空中交通管制雷达站设置场地规范(MH/T4003-1996)、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GB6364-1986)的要求对台站天线保护区和周边场地环境进行检查。4.1.6 对台站附属设备、供电设备等进行检查,对天线系统及其他室外单元外观、密封情况等进行检查。4.1.7 进行设备的外场信号测试。4.1.8 运行时间达到十年的导航设备应按设备投产的标准及要求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4.1.9负责实施优化调整的单位可根据设备实际运行情况、设备巡检报告、设备年维护报告,参照本指导书的附件2记录优化调整前的设备相关参数。4.2 飞行校验报告的数据分析4.2.1检查前次飞行校验报告中的数值是否超出本技术方案中的参考值,并根据结果对设备进行相应优化调整。4.2.2结合历次飞行校验报告中超出优化调整参考值的项目,分析其具体原因。4.2.3 相应的优化调整项目参照本技术方案中所列举的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优化调整方法参照各设备的技术手册。4.2.4 制定关于改善飞行校验结果的设备优化调整方案。4.2.5 对于前一次优化调整中的某个项目优化调整后未能达到预期调整的效果,且经分析非设备调整原因造成的,此次优化调整中不再针对该项目进行调整。4.2.6 本方案中所列飞行校验项目为飞行校验前重点检查的内容,所规定的仪表着陆系统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适用于I类仪表着陆系统。II、III类仪表着陆系统可对照参考实施。4.3 发射机参数设置数值分析4.3.1 如经飞行校验后的发射机设置参数超出本技术方案中规定的设置范围,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4.3.2 相应的优化调整项目参照本技术方案中所列举的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优化调整方法参照各设备的技术手册。4.3.3 制定关于优化发射机参数设置的优化调整方案。4.4 设备运行数值分析4.4.1 分析一个校验周期内的设备监控器运行数值,如设备双发射机、双监控器出现本技术方案中所列各项监控参数告警或预警的情况,必要时应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4.4.2分析一年来设备运行情况,列出存在问题,逐一进行原因分析和数据比对,必要时进行相应的优化调整。4.4.3 相应的优化调整项目参照本技术方案中所列举的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优化调整方法参照各设备的技术手册。4.4.4 制定关于优化设备监控运行数值的设备优化调整方案。4.5 进行设备优化调整4.5.1 对上述关于改善飞行校验结果、关于优化发射机参数设置、关于优化设备监控运行数值等三类设备优化调整方案中的调整项目进行整合,编制拟调整项目列表,明确优化目标,制定详细的设备优化调整方案。4.5.2 根据制定的方案,必要时在飞行校验前对设备进行优化调整。4.5.3 部分项目需在飞行校验期间进行调整的,需与飞行校验机组进行必要的协调后实施。4.6 优化调整效果分析和总结4.6.1对优化调整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编写工作总结,整理记录相关技术参数和数据,形成本次优化调整技术总结报告。4.6.2 对未能达到预期调整的效果的项目和参数进行技术分析,查找原因和存在问题,制定后续针对性的措施,并在总结报告中进行说明。5、航向信标优化调整技术方案表5-1 航向信标改善飞行校验结果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校直6uA内调整发射机平衡,6uA或6uA以上则进行优化调整1、天线位置变化2、天线阵电缆相 位、阻抗变化1、检查天线位置2、检查天线系统的阻抗、 相位、功率分配的情况2航道结 构A点以外15 uA1、天线位置变化2、CSB和SBO信号出现相位偏差3、天线对或天线系统的相位出现偏差4、射频功率分配发生变化5、电磁环境或场地环境发生变化1、检查天线位置2、检查CSB和SBO相位3、每对天线进行对相或检查单个天线4、检查射频功率分配5、测量分析变化后的电磁环境或场地环境对信号的影响A点到B点由15 uA线性下降到10 uAB点到C点10 uA3宽度对称性超过45%-55%1、发射机调制平衡调整过大2、天线的位置变化3、天线对或天线系统的相位出现偏差4、射频功率分配 发生变化5、电磁环境发生变化1、检查发射机调制平衡2、检查天线位置3、每对天线进行对相4、检查射频功率分配5、测量分析变化后的电磁环境对信号的影响4宽度告 警大于6度按照规定宽度告警不得大于6度调整宽度值在小于6度范围内 5覆盖信号强度不满足飞行校验标准1、系统发射功率不足2、天线位置变化3、天线对或天线系统的相位出现偏差4、电磁环境发生变化1、检查输出到天线的功率2、检查保护场地3、检查天线系统4、检查电缆衰减损耗注:1、宽度告警项目中宽度值调整应该在飞行校验前通知飞行程序部门进行讨论。 2、覆盖项目中当设备在初次安装时信号强度无法满足投产校验的标准,则可考虑不再对此项目进行优化调整。3、经对近几次飞行校验报告比对,如果上次校飞的数据变动较大的,也应考虑进行优化调整。 表5-2 航向信标优化发射机参数设置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发射机调制平衡设置相当于外场不超过6uA天线阵电缆相位、阻抗变化检查天线系统的阻抗、相位、功率分配的情况2载波功率变化量超过投产时数值的20%天线系统损耗增加检查天线系统损耗情况3边带输出功率变化量超过投产时的数值的50%载波和边带相位不匹配检查调制电压、检查相位表5-3 航向信标优化设备监控运行数值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RF值因天气变化容易出现下限告警或预警设备老化导致RF值发生变化检查发射机和电缆部分,飞行校验中增加功率告警项目,重新确定RF门限值2SDM值出现预警1、发射机SDM值发生变化2、监控器SDM相关参数发生变化1、飞行校验中对发射机SDM设置进行调整2、飞行校验后校准监控器SDM值3宽度值预警1、发射机载波、边带相位发生变化2、边带功率发生变化3、监控网络参数发生变化1、检查载波、边带相位,2、检查边带功率3、调整监控网络4航道DDM因天气变化容易引起航道DDM指示值偏差大于1%或10uA1、发射机参数发生变化2、监控网络偏差1、检查发射机2、飞行校验后调整监控网络5近场监控参数因天气变化容易引起近场监控参数发生变化1、发射机参数发生变化2、近场监控天线电缆及近场天线存在问题1、检查发射机2、检查近场天线及近场天线电缆6、下滑信标优化调整技术方案表6-1 下滑信标改善飞行校验结果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下滑角比程序下滑角偏差大于0.02度1、发射机调制平衡发生变化2、下滑天线挂高发生变化3、天线保护场地发生变化1、下滑角偏差在0.03度以内可调整发射机调制平衡2、下滑角偏差超出0.05度,调整下滑天线挂高3、检查天线保护场地2入口高度超出15.4-17.5米1、天线偏置发生变化2、天线保护场地发生变化1、调整天线的偏置2、检查天线保护场地双发射机入口高度相差超过1米双机设置不平衡造成入口高度偏差双发射机入口高度相差大于1米时应该进行检查。检查发射机平衡、宽度等设置。调整时应以入口高度较好的发射机参数为准3下滑道结构A点以外超过20 uA1、载波和边带出现相位偏差2、天线位置变化3、检查射频功率分配4、电磁环境发生变化1、进行空中对相2、检查天线挂高3、检查射频功率分配4、检查天线保护场地A点到C点超过20 uA4宽度对称性超过42%-58%1、发射机调制平衡调整过大2、天线的位置发生变化3、射频功率分配4、电磁环境发生变化1、检查发射机调制平衡2、检查天线位置3、检查射频功率分配4、检查天线保护场地5覆盖信号强度不满足飞行校验标准1、系统发射功率不足2、天线位置变化3、电磁环境发生变化1、检查输出到天线的功率、天线阻抗、电缆衰减损耗2、检查天线位置3、检查保护场地注:1、覆盖项目中当设备在初次安装时信号强度无法满足投产校验的标准,则可考虑不再对此项目进行优化调整。2、经对近几次飞行校验报告比对,如果上次校飞的数据变动较大的,也应考虑进行优化调整。表6-2 下滑信标优化发射机参数设置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发射机调制平衡设置相当于外场超过6uA1、天线挂高发生变化2、天线保护场地发生变化1、调整天线挂高2、检查天线保护场地2载波功率变化量超过投产时数值的20%天线系统损耗增加检查天线系统损耗情况3边带功率变化量超过投产时的数值的50%载波和边带相位发生变化检查调制电压、检查相位表6-3 下滑信标优化设备监控运行数值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RF值因天气变化容易出现下限告警或预警设备老化导致RF值发生变化检查发射机和电缆部分,飞行校验中增加功率告警项目,重新确定RF门限值2SDM值出现预警1、发射机SDM值发生变化2、监控器SDM相关参数发生变化1、飞行校验中对发射机SDM进行调整2、飞行校验后校准监控器SDM值3宽度值预警1、发射机载波、边带相位发生变化2、边带功率发生变化3、监控网络参数发生变化1、检查载波、边带相位2、检查边带功率3、调整监控网络4下滑道DDM因天气变化容易引起下滑道DDM指示值偏差1%或10uA1、发射机参数发生变化2、监控网络偏差1、检查发射机2、飞行校验后调整监控网络5近场监控参数因天气变化容易引起近场监控参数发生变化1、发射机参数发生变化2、近场监控天线电缆及近场天线存在问题3、天线保护场地发生变化1、检查发射机2、检查近场天线及近场天线电缆3、检查天线保护场地7、全向信标优化调整技术方案表7-1 全向信标改善飞行校验结果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平均方位误差偏差超过0.5度1、天线周边地形变化2、天线位置变化3、天线相位变化1、检查台站周边障碍物及地形变化2、检查天线位置3、检查天线相位2方位抖动或弯曲方位抖动或弯曲超过2度1、天线周边地形变化2、天线位置变化3、天线相位变化1、检查台站周边障碍物及地形变化2、检查天线位置3、检查天线相位3覆盖信号强度不满足飞行校验标准1、系统发射功率不足2、电磁环境发生变化1、检查天线系统2、检查电磁环境、遮蔽角49960AM调制度偏差超过1%载波边带相位发生变化检查边带相位,天线阻抗注:1、覆盖项目中当设备在初次安装时信号强度无法满足投产校验的标准,则可考虑不再对此项目进行优化调整。2、经对近几次飞行校验报告比对,如果上次校飞的数据变动较大的,也应考虑进行优化调整。表7-2 全向信标优化发射机参数设置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载波功率变化量超过投产时的数值的20%天线系统阻抗不匹配检查天线系统阻抗,如飞行校验参数达不到要求则需要进行统调2边带功率变化量超过投产时的数值的30%载波和边带相位发生变化1、检查边带相位,天线阻抗2、必要时检查边带天线去耦表7-3 全向信标优化设备监控运行数值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载波天线驻波比超过1.2设备载波天线不匹配需检查载波天线匹配,必要时调整2副载波因天气变化引起边带告警或9960Hz失真设备天线阻抗不匹配、相位发生变化检查天线阻抗、相位必要时检查去耦8、测距设备优化调整技术方案表8-1 测距设备改善飞行校验结果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覆盖信号强度不满足飞行校验标准1、系统发射功率不足2、接收机灵敏度低3、电磁环境发生变化1、检查天线系统2、检查接收机灵敏度3、检查电磁环境、遮蔽角2平均测距误差超过0.1海里系统延时变化检查发射机系统延时3最大测距误差超过0.1海里因地形反射发生变化检查短距回波设置注:1、覆盖项目中当设备在初次安装时信号强度无法满足投产校验的标准,则可考虑不再对此项目进行优化调整。2、经对近几次飞行校验报告比对,如果上次校飞的数据变动较大的,也应考虑进行优化调整。表8-2 测距设备优化发射机参数设置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接收机灵敏度低于投产时数值或技术手册标准值3dB接收机灵敏度下降检查、调整接收通道。对接收机和发射机的调整会影响系统延时,飞行校验时应进行检验2发射机功率变化量超过投产时数值的10%天线系统损耗增加检查天线系统损耗情况3发射机波形达不到技术手册要求发射机波形参数发生偏移进行发射机统调表8-3 测距设备优化设备监控运行数值调整项目表序号项目优化调整技术参考值主要原因分析优化检查和调整内容1应答效率小于80%1、外界干扰2、长距回波参数发生变化1、检查外界无线电干扰2、检查长距回波设置附件1:飞行校验项目及技术要求(摘自民航标准MH 2003-2000)附表1 -1仪表着陆系统航向信标(LOC)序号校验项目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标准值及容限要求1识别要求清晰,正确,对航道无影响。2调制度、类:(201.5)%,类:(201.0)%。3航道宽度标准值,。4宽度对称性类:42%58%,、类45%55%。5航道校直(示值)投产校验:小于或等于3。定期校验:类:小于或等于15,类:小于或等于6,类:4。6航道结构(示值)A点以外:30(、类)。从A点到B点:由30线性下降到15(类),线性下降到5(、类)。B点到C点:15(类)。B点到T点:5(类)。B点到D点:5。D点到E点:线性增加到10(类)。7宽度告警*位移灵敏度变化、类小于或等于17%,类小于或等于10%。8校直告警(示值)*类:15,类:10,类:8。9余隙及高角余隙(示值)* *航道中心线两侧线性增加到175,并保持175到10,从1035大于或等于150。双频系统3590大于或等于150。10覆盖*距航向信标发射天线17 n mile,航道线两侧各35和25 n mile航道线两侧各10下滑道扇区内,识别信号清晰,航道信号指示稳定,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5(-93dBm)。11极化(示值)类:小于15,类:小于8,类:小于5。12调制平衡(示值)* * * * *10。13相位* * * * *与测平衡时的数据相同。14功率告警当功率降到50%时在航道上信号强度示值大于或等于5(-93dBm)的距离大于18 n mile。注:1 表示应检查的项目。2 W表示下滑宽度。3 L表示航向天线到跑道入口的距离,单位:m。4 *表示90d定期校验不做此项检查。5 * *表示高角余隙只在投产时检查。6 * * *表示根据需要检查。附表1-2仪表着陆系统下滑信标(GP)序号校验项目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标准值及容限要求1调制度、类:(401.5)%,类:(401.0)%。2下滑半宽度标准值。3宽度对称性类:37%63%,、类42%58%。4下滑角设计角度:一般为3,、类:,类:。5下滑道结构(示值)类:A点以外30,从A点到C点30。、类:A点以外30,从A点到B点由30线性下降到20,从B点到T点20。6入口高度15m+3m 7宽度告警*类:宽度变化小于或等于0.0375,、类:不大于正常宽度的25%。8下限告警*角度变化小于或等于7.5%。9余隙(示值)0.3与0.45之间所获得的偏移大于或等于190。10覆盖*距下滑台18km,仰角0.451.75之间,航道中心线两边各8范围内,信号指示稳定正常,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15(-83dBm)。11调制平衡(示值)* * *10。12相位* * *与测平衡时的数据相同。13超障余隙(示值)* *从外指点标到入口所有障碍物上方大于或等于180向上飞指示。14功率告警当发射功率降为50%时覆盖边缘高度600m,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15(-83dBm)。注:1 表示应检查的项目。2 W表示下滑宽度。3 表示下滑角。4 *表示90d定期校验不做此项检查。5 * *表示根据需要检查。附表1-3 全向信标(VOR)序号校验项目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标准值及容限要求1覆盖高度400m(山区600m);作用距离72km;高度5000m,作用距离200km。在覆盖区边缘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5(-93dBm)。2识别信号声音清晰,点划正确,没有背景杂音,不影响航道结构。3辨向向台飞行指示“TO”,背台飞行指示“FROM”, 飞机左转时方位指示减小。4极化误差在2以内。5基准方向平均误差在2以内。6径向平均误差在2以内。7圆周平均误差在2以内。8弯曲在平均航道3.5以内。9抖动和摆动在平均航道3以内。10调制度30Hz,AM(302)%;30Hz,FM161;9960Hz,AM(302)%11监控器*方位变化在1以内。12接机地面检查点方位误差在2以内。13频率干扰不应对识别信号,航道质量产生明显影响。注:1 表示应检查的项目。2 *表示当发现设施超过告警值而监控器不告警时应检查。3 AM表示调幅度,FM表示调频指数。附表1-4 测距设备(DME)序号校验项目投产校验定期校验标准值及容限要求1覆盖覆盖范围等同于合装设施,在覆盖区边缘信号强度大于或等于20(-81dBm)。2识别信号声音清晰,点划正确,若与VOR同装,按VOR发三次DME发一次的比例发送。3测距误差平均误差在0.2 n mile以内。注:表示应检查的项目。附件2:记录表格(一) 航向信标注:航向信标的记录表以MK-10航向设备14单元双频天线系统为例,其它型号设备或天线系统可参照并另行编制记录表。监控参数RF LEVELCo.DDMCo.Wid.DDMCo.SDMCl.Wid.DDMMON1MON2MON1MON2MON1MON2MON1MON2MON1MON2TX1TX2附表2-1航向发射机及监控器工作参数记录表附表2-2航向CSB、SBO调制波形记录表波形Co.CSBCo.SBOCl.CSBCl.SBOTX1TX2附表2-3航向CSB、SBO功率记录表功率(W)Co.CSBCo.SBOCl.CSBCl.SBOTX1TX2附表2-4航向CSB、SBO驻波比记录表参数Co.CSBCo.SBOCl.CSBCl.SBO驻波比附表2-5航向射频频率稳定度记录表频率(MHz)工作频率Co.CSBCl.CSB频差平均值稳定度平均值稳定度TX1TX2附表2-6航向在天线分配网络的输入CSB、SBO功率记录表功率(W)Co.CSBCo.SBOCl.CSBCl.SBOTX1TX2附表2-7航向天线分配网络输出端CSB、SBO功率分配记录表Co.CSB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Co.SBO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Cl.CSB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Cl.CSB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附表2-8航向天线分配网络各天线输出端CSB、SBO相位记录表Co.CSB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Co.SBO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Cl.CSB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Cl.SBO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标称值测量值附表2-9航向各天线振子(含电缆)驻波比记录表天线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驻波比附件2-10航向各天线振子(含电缆)相位记录表天线7L6L5L4L3L2L1L1R2R3R4R5R6R7R相位附件2-11航向近场信号记录表1. 用PIR在天线阵前方约300米,与天线阵水平的高度处测量航向信号的RF LEVEL和DDM。测量点距天线阵距离PIR高度DDMRF LEVLETX1TX22. 用PIR在跑道最高点,比天线阵高约4米处测量航向信号的RF LEVEL和DDM。测量点距天线阵距离PIR高度DDMRF LEVLETX1TX2(1) 用PIR测量航道、宽度位置,满足相关标准。测量点航道位置左宽度右宽度位置DDMRF LEVELDDMRF LEVELDDMRF LEVELTX1TX2(2) 测量10度内的航道DDM值的线性度,检查有无虚假航道。TX1左1左2左3左4左5左6左7左8左9左10DDMRF LEVLE距离右1右2右3右4右5右6右7右8右9右10DDMRF LEVLE(3) 测量10度到35度的余隙覆盖,确保余隙覆盖信号满足要求。TX1左12左14左16左18左20左25左30左35DDMRF LEVLE距离右12右14右16右18右20右25右30右35DDMRF LEVLE(二) 下滑信标注:下滑信标的记录表都以MK-10下滑设备捕获效应天线系统为例,其它型号设备或天线系统可参照并另行编制记录表。附表2-12下滑发射机各及监控器各工作参数记录表监控参数RF LEVELCo.DDMCo.Wid.DDMCo.SDMCl.Wid.DDMMON1MON2MON1MON2MON1MON2MON1MON2MON1MON2TX1TX2附表2-13下滑CSB、SBO调制波形记录表波形Co.CSBCo.SBOCl.CSBTX1TX2功率(W)Co.CSBCo.SBOCl.CSBTX1TX2附表2-14下滑CSB、SBO功率记录表参数Co.CSBCo.SBOCl.CSB驻波比附表2-15下滑CSB、SBO驻波比记录表频率(MHz)工作频率Co.CSBCl.CSB频差平均值稳定度平均值稳定度TX1TX2附表2-16下滑射频频率稳定度记录表附表2-17下滑在天线分配网络CSB、SBO功率记录表功率(W)Co.CSBCo.SBOCl.CSBTX1TX2附表2-18下滑天线分配网络输出端CSB、SBO功率分配记录表功率(W)上天线中天线下天线Co.CSBCo.SBOCl.CSB附表2-19下滑天线分配网络天线输出端CSB、SBO相位记录表相位上天线中天线下天线Co.CSBCo.SBO附表2-20下滑各天线振子(含电缆)驻波比记录表天线上天线中天线下天线驻波比附表2-21下滑各天线振子(含电缆)相位记录表天线上天线中天线下天线相位附表2-22下滑近场信号记录表1. 用PIR在天线前方180度反向点检查航道位置与宽度并记录。测量点距天线阵距离航道位置上半宽度位置下半宽度位置高度RF LEVEL高度RF LEVEL高度RF LEVELTX1TX22. 用PIR检查左右8度范围的信号覆盖。测量点距天线阵距离+8位置-8位置高度DDMRF LEVEL高度DDMRF LEVELTX1TX23. 用PIR在跑道入口处检查射频信号并记录。测量点天线内撤距离天线偏置距离测量高度D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