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课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五课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五课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五课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参赛第五课第二框发现自己的潜能教学设计云霄海峰中学 黄敬辉一、教材分析:(一)教材地位作用简析: 发现自己的潜能是七年级思想品德课(上)第五课自我新期待第二个框题的内容。本框主要是向学生介绍认识、发现自己的潜能,并能把自己的潜能应用起来,让学生明确发掘自己的潜能有三种方法:“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的形象”、“在实践中激发潜能”。从内容上看,本框是第五课的难点,因为它是在学生全面地、发展地认识自己的基础上,展望未来的自己,从而更好地树立完善自己的信心,为下一框学生确立努力的人生方向提出新的期待,并在行动上为完善自己作准备。它是桥梁和纽带,是对第一个框题的继承和发展,并为第三个框题自我新形象的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所以本框题在第五课中居于承上启下的地位作用。(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农村中学七年级学生多数存在自卑心理的具体实际,确立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教学,引导学生认识、发现自己的潜能,并能把自己的潜能应用起来。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懂得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客观地认识、评价自己的优缺点,形成较清晰的自我整体形象,树立完善自我的信心。(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第一目:“潜能的内容”及“特长与潜能的关系”是教学难点。 理由:(1)“潜能”属于抽象概念,学生对这一抽象概念很难把握,感觉潜能神秘而遥远,事实上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潜能,因此,教学中采用事例分析与图片解说,变抽象为形象,简单明了,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潜能包括七个方面的智能。(2)根据七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客观、全面,容易把“特长”与“潜能”混淆,因此在教学中,我主要利用活动“发展特长-发掘潜能”由学生展示自我,从中理解二者之间的关系。2、第二目: “发掘自己的潜能的方法”既是教学难点,又是教学重点。 理由:引导学生认识、发现自己潜能的目的是要教会学生发掘自己的潜能,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因此,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便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尝试采用舞蹈千手观音的相关内容来激励学生。二、教法分析:1、讲解法(分析、解说法)。教学中通过事例和图片向学生讲解说明自我的潜能,让学生更好地认识、发现自己的潜能,使学生明确潜能其实并不遥远、神秘,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着巨大的有待开发的潜能,增强自信心,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并通过发掘潜能走向成功。2、问题法。在事例与图片中设置相关的问题,供学生思考,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3、讨论法。讨论可以集思广益,沟通思想和感情,寻找途径,促使问题解决。4、游戏操作法。游戏是青少年普遍喜欢的活动之一,有益的游戏能给他们以快乐并从中受到教育。让学生通过游戏活动正确认识潜能,掌握发掘潜能的方法。三、学法分析:1、学情分析:(1)七年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都反映出他们好动,好奇心强,好表现自己,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和肯定,但注意力容易分散。(2)农村的学生不能全面地看待自己,自卑心理较强。2、学法指导:在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方面的学法指导。(1)自主学习:新课标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把学生作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此在教学中通过事例分析、图片解说和让学生参与游戏等,让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2)合作学习:通过课前准备活动,由学生分组收集相关信息和资料,寻找相关的问题,共同探讨,合作学习。通过学生讨论活动,让学生从自己和他人那里发现自己的潜能。(3)探究学习:学生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把探究学习渗透于整个教学中,通过设问,提出问题,让学生探究:“我有何特长?我有哪方面的潜能?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明确: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人的潜能是多方面的,要善于发现、发掘自己的潜能,从小事做起,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四、教学过程分析:(一)课前准备:1、人的潜能至少包括哪几个方面的智能?2、你有何特长?有特长是否意味着已经成功?3、什么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4、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方法)5、说一说:体坛中,我国优秀的体育运动员有哪些人?导入新课:奥运歌曲超越;北京奥运会刘春红五破世界纪录(图片显示、播放精彩视频)。刘春红的事迹启示我们:面对战场,要不断去认识自我的潜能,找到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挑战自己,超越自我。 这样的导入能引起学生对潜能的兴趣,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并能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自主地参与活动,获取知识。(二)讲授新课: 1、认识自我的潜能。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七年级学生对潜能的理解比较抽象,也容易把“特长”与“潜能”混淆起来,为了突破这一难点,采用以下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学会思考问题。举例分析:从两个例子切入,农夫为救自己的孩子抬起大卡车所表现出来的潜能,汶川地震中年纪最小的救人英雄林浩所创造的生命奇迹。说明(启示):人在紧要关头能够释放出所有的能量,实现他原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做到他原来不可能做到的事。自我是不断发展的,自我有着很大的发展空间,存有极大的潜在能力,犹如一座巨大金矿,有待进一步开发。图片解说:在讲解“潜能的内容”时,主要通过展示几组图片让学生探究,如节目主持人董卿、李咏和毕福剑,当今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大师朗朗、世界男高音帕瓦罗蒂、著名歌手周杰伦,数学家祖冲之和华罗庚,体育健将刘翔和郭晶晶,国家领导人外交活动,唐太宗李世民、中国功夫第一人李小龙,航天之父钱学森、神舟七号,等等,由学生分辨出属于人哪方面的智能。(结合时政教学,播放“神七”视频)目的:加深学生对潜能的理解,使学生明白每个人至少有七个方面的智能,即(1)语言智能、(2)音乐智能、(3)数理逻辑智能、(4)空间智能、(5)身体运动智能、(6)人际交往智能、(7)自我认识智能 。 活动探究:“发展特长-发掘潜能”。(展示自己)思考:“我”有何特长?有特长是否意味着已经成功?什么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让学生明白(过渡):发现自己的潜能,是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特长不等于潜能,人的特长仅仅只是已发现潜能的某一个方面的表现,还有许多潜能隐藏在角落里,未被发现;我们要做有心人,善于把它们发掘出来”。2、发掘自己的潜能。这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了解决这一知识点,在原有内容的基础上,对教材做了调整。(把P53“相关链接”及最后一个活动设置为课后作业,加强对知识的巩固与提升,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1)播放舞蹈视频千手观音,把教材P52、P53两个阅读材料与幻灯片材料结合起来进行教学尝试,设置问题情景,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从成功的企业家、沙滩上的小孩和“无声的舞者”身上体会到强烈的自信心和坚强的毅力,学会如何发掘自己的潜能,进而介绍发掘潜能的三种方法:(积极暗示法)经常给予自己积极的暗示,有利于提高自己的信心和勇气,能帮助我们发掘潜能;(自我形象设计法)在心中想象出一个比自己更好的“自我”形象,激励自己的斗志,有利于释放自己的潜能;(实践法)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激发潜能,要培养有利于激发潜能的习惯,从小事做起。附:无声的舞者这样发掘潜能。 他们有着无穷的创造力,他们把耳朵紧贴着音箱, 把手和脸蛋放在音箱上,他们把身子趴在地板上, 通过振动感受音乐节拍。实践中使音乐与血交融。他们是特殊天才艺术家,抹去生理上带来的缺陷,实现心中更完美的自我,既刚柔相济、柔中带刚,又形神贯通、神韵自如。他们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经常给自己积极的暗示:我们要让世人震撼不已,用信心和勇气缔造奇迹。积极暗示法自我形象设计法实践法(2)利用游戏开展活动,思考“发掘自己潜能的方法还有哪些” ?通过游戏“挑战记忆力”(学生默写圆周率小数点后20位数字或英语字母)来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明白除以上三种方法外,还可以通过其它一些方法来发掘自己的潜能,如:光明思维法、迎接挑战法、目标激励法、情绪调节法(三)、教学总结:1、知识:两个“七”,即“七个智能”、“七种方法”。2、结束语:一个真正勇敢的人,不会磨灭自己的潜能,他会自我燃烧能量,锲而不舍地去克服一切困难,发掘自身才能的最佳生长点,挑战极限,超越梦想,踏踏实实地朝着人生的最高目标迈进。(四)播放奥运歌曲超越梦想,布置课后作业。1、P53:阅读 “相关链接”,制订一份潜能开发计划:(1)我在 方面潜能未被开发,发掘的方法是 。(2)为自己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发掘潜能的计划。我打算先开发自己 方面的智能,我准备 。2、探究“我的空间智能”:利用太阳、地球、月亮三者的运动关系,解释“四季变化、阴晴圆缺、日食和月食”等现象。(五)板书设计第五课第二框 发现自己的潜能一、认识自我的潜能 1、潜能有待开发 2、七个方面的智能 3、成功的重要条件4、特长与潜能的关系 二、发掘自己的潜能(方法)1、积极暗示法2、自我形象设计法3、实践法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洁明了,更能突出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