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针灸时效和量效 答案 - 河南中医学院.doc_第1页
第五节 针灸时效和量效 答案 - 河南中医学院.doc_第2页
第五节 针灸时效和量效 答案 - 河南中医学院.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节 针灸时效和量效 答案一、填空题答案1. 时间因素 时间规律 针灸刺激量 2. 针刺时机 留针时间的长短 间隔时间 3. 气血流注 按时分经 子午流注针法 灵龟八法 飞腾八法 日运法4. 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 时间效应曲线 潜伏期 上升期 高峰期 下降期5. 一次施术时间 针灸间隔时间 治疗过程中重复施术次数 6. 灸量 灸法 灸质 7. 针刺量效应 捻转幅度小 用力轻 操作时间短二、选择题答案及分析 (一)A1型题1 答:B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36小时之间为宜。故本题所选答案为B。2 答:A 在手法中,施术所持续的时间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亦是手法量学的核心。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13分钟之间为宜。(二)A2型题1. 答:D 据实验研究,用电针刺激人体时,疏密波、连续波、断续波、声电波和调制脉冲波中,声电波最不易产生适应现象。2. 答:C 近似昼夜节律是指周期为244小时的生物节律。人体的尿量、血压、核心体温和营卫气血运行基本符合周期为24小时的生物节律,而呼吸的节律低于20小时。(三)B1型题1答:B 大量临床研究资料证实,由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在针灸治疗过程中,两次施术时间的最佳参数以36小时之间为宜。故本题所选答案为B。2答:A. 在手法中,施术所持续的时间与治疗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关系,亦是手法量学的核心。实验证实,捻转补泻手法的最佳期施术参数,每个穴位操作时间以13分钟之间为宜。(四)B2型题1. 答:D 根据研究表明,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人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进行留针观察,结果发现,在急性损伤中,以留针30分钟疗效最佳。2. 答:E 根据研究表明,针刺留针时间长短对疗效的影响是不同的。有人将272例踝关节软组织损伤患者随机分为留针5分钟组、20分钟组、30分钟组、40分钟组和60分钟组,进行留针观察,结果发现,在慢性损伤中,以留针60分钟疗效最佳。 (五)C型题1.答:C 用垂体后叶素经耳静脉注射,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模型,随机用艾灸、电烙灸施灸于 “曲泽”穴,穴位表皮温度为42,持续10分钟,结果表明,两者均可抑制实验模型心率减慢反应,故答案C: 两者均可为正确答案。2. 答:A 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2Hz的电针刺激,可使腰部脑脊液中脑啡肽类物质含 量升高,强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A正确答案。3. 答:B 在患者的“足三里”穴施加100Hz的电针刺激,可使脑脊液中强啡肽含量升高,脑啡肽含量不变。故答案B正确答案。(六)K型题1.答:D2. 答:A3. 答:B 分析:人体容易适应规律脉冲波(连续波)所产生的电刺激,调制脉冲波(疏密波、间断波等)则可相对减少上述电刺激的适应现象,而用不规则的声电波(音乐、语言等)电针刺激人体则不易产生适应现象。应用规律脉冲波、调制脉冲波、声电波电针对小鼠镇痛和抗疲劳效应的实验结果表明,声电波电针的镇痛效应明显优于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而规律脉冲波和调制脉冲波在恢复机体疲劳状态方面则明显优于声电波。故第1题正确答案为D;第2题为A疏密波、连续波和断续波。临床上治疗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经过筛选的最佳波形为疏密波和断续波两种,即B。(七)X型题1. 答:A B C D E F 古代时辰针灸研究的方法有子午流注针法、灵龟八法、飞腾八法、日运法和择时耳穴法,子午流注针法又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等。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BCDEF。2. 答:A B F 子午流注针法包括纳甲法、纳子法和养子时刻注穴法等。故ABF为本题的正确答案。3. 答:C D E 两次针刺间隔的时间和针刺次数(疗程)可反映针刺刺激的频率和量的积累。针刺治疗间隔时间和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病程长短:以中风为例,病程在3个月以内者针刺疗效较好,6个月以内者次之,6个月以后者疗效较差,且均有统计学意义。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说,急性病来势凶猛,症状严重,机体受致病因子的干扰破坏严重,需增加每次针刺时间和缩短针刺间隔时间。而慢性病变,机体受致病因子的作用时间较长,产生的病理变化比较持久,甚至造成陈旧性损害,这时就需要较长的治疗过程,积累针灸的调整效应,改善偏盛偏衰的状况,逐步消除损害。体质的差异:不同的体质和年龄,针刺间隔时间和疗程也不同。故本题正确答案为病性、病程和患者的体质,即CDE。4. 答:A B C D E F 以艾灸的温度刺激来说,主要影响艾灸刺激参数的因素有温度的幅值、温度升降速度、温度作用面积、艾灸壮数、每壮的持续时间和间隔时间等。故ABCDEF皆为正确答案。5. 答:A C E 针灸效应强弱变化和维持时间的长短受多种因素制约。其中,针灸刺激穴位的时间长短也是影响针灸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针灸时间长短包括了一次施术时间、针灸间隔时间和治疗过程中重复施术次数。故正确答案应为ACE。三、改错题答案及分析1答:针灸作用的时间过程中从针灸刺激开始到针效出现的时间称为潜伏期,并不等于在这段时间内针灸刺激没有发生作用,事实上针灸刺激信号在机体的神经系统内积极地进行传导、整合等各种复杂活动,以动员机体的抗病能力,使之由弱到强,从量上逐渐积累,为针效显现提供物质准备。2答:实验研究证明,艾灸对某些器官功能的影响,如对垂体后叶素静脉注射所致的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损伤主要是由于艾灸温热性刺激所致,而艾绒药性在灸疗过程中不起重要作用。3 答:实验证实,灸量与灸效的关系在临床上并非都是灸量越大灸效越好,还必须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灸量。四、简答题答案 1答:对穴位进行针灸刺激时,其效应过程表现为一个渐进的时间过程,即先经过一个或长或短的潜伏期,然后针效迅速上升,在高水平维持一段时间后,便逐渐下降回落至针前或比针前略高的水平,这一针灸效应随时间而发生发展的过程就是针灸作用的时间效应,而针灸效应的时间过程包括潜伏期、上升期、高峰期和下降期。针灸后效应则指停止针灸后继续存在的针灸效应。2答:针灸的时限性指机体对针灸的的敏感性随时间而发生变化。临床上一些疼痛性疾病如牙痛、头痛、三叉神经痛等,针灸的止痛效果良好,但当针灸治疗结束后,一段时间内病情又多次反复,甚至有的患者针则止痛,停则痛发。坚持者疗效较好,而不能坚持者疗效不满意。这些均与针灸作用的时限性有关。3答:影响毫针手法量效的因素有:作用力方向是决定补和泻量效的重要因素,捻转补泻与作用力大小有直接关系:施行补法时,术者手指轻轻捻转,然后自然退回,形成一个有节奏的捻转频率,达到一定量,以达到徐徐地激发经气的作用,而施行捻转泻法时,术者手指、腕及全臂协调用力,其作用力大,量效容易产生并能迅速激发经气,以达到气至病所的目的,捻转手法持续时间最佳参数,实验已证实,其穴位操作最佳施术参数为每穴13分钟,捻转补泻手法作用持续时间最佳参数也与量效有关。五、问答题答案 1答:电针和手法运针是两种不同的刺激方法。电针是在毫针针刺穴位获得针感后,在针柄上连接电针仪,通以微量脉冲电流来兴奋穴位组织:手法运针则是借助提插捻转等机械动作来达到使穴位组织感受到刺激量的作用而引起兴奋。两者针感与传入纤维类别均不同,电针以麻感为主,主要经类为主的粗纤维传入中枢;手法运针以酸胀感为主,主要经以类为主的细纤维传入中枢。因两者的刺激量不同,其效应也不尽相同。电针对促进网状内皮系统吞噬功能、对与前阿皮素有关多肽的影响方面较手法运针为佳,在提高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凝集素效价、对动物脑组织中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和胆碱酯酶含量的影响以及内脏“痛反应”的抑制效应等电针效果也优于手法运针;手法运针在提高皮肤温度、镇痛针麻、调整胃电、促进淋巴细胞转化、抑制癫痫样放电、降低癫痫患者升高的大脑皮质乙酰胆碱和K+浓度提高降低的Na+浓度等方面均较电针为佳。2答:针灸效应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针灸刺激穴位时间长短是一重要因素。针灸时间长短包括了一次施术时间、针灸间隔时间和治疗过程中的重复施术次数。对于不同针灸效应,施术最佳时间有所不同。应根据具体病情和疾病发展的不同阶段来确定针刺时间长短、每日次数和疗程长短。留针:是针刺手法操作的重要环节,可使针刺效应得以持续。留针时间的长短可依据气血的运行、天时季节、患者的体质、病情与病程、留针禁忌等情况决定,如冬取井荥,必深以留之;体质强壮者可留针;病久者、正虚者、寒者宜留针,而热证、个别穴位不宜留针。研究也证实,留针最佳时间一般以2030分钟为佳,这与古人认识基本一致;针灸间隔时间和重复次数:两次针刺间隔时间和针刺重复次数(疗程)可反映针刺刺激的频率和量的积累。针刺治疗间隔时间和次数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病程的长短:病程短者,针刺次数少,疗程应短,反之,针刺次数多,疗程宜长,疾病的性质:一般来说,急性病来势凶猛,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