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doc_第1页
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doc_第2页
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doc_第3页
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doc_第4页
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赤道之国的动物奇闻作者:刘梦熊笔者长期从事农业科技工作,前些年曾率领一个农业专家组,前往中非共和国执行援外任务。几年生活,目睹中非风物,许多是闻所未闻的。 世上真有变色龙在世界文学长廊里,契诃夫笔下的变色龙已为人们所熟知,成为现实生活中某些善于察颜观色、投机钻营的人的代名词。 为了使新鲜的蔬菜当天上市,我们经常天蒙蒙亮就与中非工人一起,到地里采摘蔬菜。一天清早,大雾弥漫,绿叶上挂满了晶莹的露珠,大家正在紧张地采摘四季豆。 “啊呀!” 小李的惊叫声震惊了寂静的田野。大家以为是碰上了毒蛇,急忙赶了过去。 “什么事?” “刚才我摘豆荚时,手碰到冷冰冰的东西,一看是条怪蛇,吓了一跳。” 小李用手一指,豆藤上真的挂着一条绿茵茵的四脚小蛇,它的皮肤和豆叶一模一样,很难发现。这是条厘米长、似蛇非蛇的“怪物”。 “变色龙!变色龙!”中非工人一看就叫了起来。这时我们才明白这就是闻名的变色龙。 这变色龙全身翠绿,椭圆形的头上长着三角形的嘴,两眼突起,凶相毕露。长筒状的身躯,隆起的背部酷似龟背,腹部两侧长着四只短脚,尾巴尖细。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它指手画脚,它却处之泰然,一动也不动。 “别看变色龙一副凶相,它的行动却是非常迟钝,可以挂着半天不动。但它善于以改变皮肤颜色来保护自己。”中非工人介绍。 “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 “真的,不信,马上试试看。”工人朋加沙一伸手抓住了它的头颈,这时它似大梦初醒挣扎了起来。 朋加沙抓着变色龙,先把它放在香蕉叶上,刹那间它的皮肤变成了香蕉叶色。接着,又把它放在棕色的泥土上,它慢慢地从绿色变为棕色;再把它放在水泥板上,又从棕色变为浅灰色。 变色龙,果然名不虚传。骇人的萃萃蝇“一只小小的苍蝇,竟能轻而易举地咬死一头大黄牛。”这并非危言耸听。 在中非共和国就有这种骇人的苍蝇萃萃蝇。 中非气候温暖,雨量充沛,非常适宜植物的生长。除了茫茫的原始森林,就是草的世界,村前屋后,路旁隙地,灌木丛中,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草,竟有二三米高,连那娇柔矮小的含羞草,在这里竟长到两米多高,成了密密麻麻的草甸子。农业站田边的野草,用砍刀劈得光光的,没几天就长到一米多高草资源丰富极了。 然而,令人奇怪的是,半年多来从未见到附近农民的牛。市场上的牛肉都是从北部地区贩来的。我们常常碰到由阿拉伯人、中非人驱赶的牛群。中非黄牛的体型高大,两只长长的角向内弯曲,很像国内的水牛角。牛贩们冒着烈日酷暑,风餐露宿,长途跋涉,驱赶着浩浩荡荡的牛群,确实够辛苦的了。据说,中非西北部地区养牛业相当发达,全国人均拥有一头牛,通过牛贩,源源不断地赶往全国各地,因而市上牛肉丰富,价格也很便宜,与青菜不相上下。 “南部地区为什么不养牛呢?” “为了利用丰富的草资源,我们曾多次试养黄牛,但均以失败告终。” “为什么?” “因为原始森林里有一种剧毒的苍蝇萃萃蝇。这种毒蝇个头不大,但它那锐利的口器,能轻而易举地穿透坚韧的牛皮,将剧毒的毒汁注入牛体,牛不久就会死亡。我们只能望草兴叹,从北部地区调运菜牛。” 中非官员的介绍,解开了农民不养牛之谜。 萃萃蝇主要生活在原始森林里,中非朋友劝告我们不要到森林里去,以免碰上。 一天中午,一只体形细长、全身翠绿的苍蝇闯入餐厅,我们忙叫中非工人来辨认。 “是萃萃蝇。” “怎么办?” “快拿灭蚊药。” 灭蚊药一喷,萃萃蝇立即落地,挣扎了几下就死亡了。此后,萃萃蝇曾数次侵入我们驻地,幸亏及时发现,免遭祸害。 一次,编织组的几位同志,深入原始森林中调查藤的资源,在丛林里生活了几天,回来后老李就发高烧,以为得了“非洲恶性疟疾”,立即注射奎宁,仍不见效,体温降不下来,危急万分,就到当地医院作检查,发现血液中有萃萃蝇的幼虫,才明白是萃萃蝇咬了,马上对症下药,才转危为安。 月的一天,首都的一位黎巴嫩商人,全家到农业站来野餐度假。他那天真烂漫的小女儿分外高兴,东奔西跑,钻入草丛中采摘野花。谁知被萃萃蝇咬了一口,回家后小女孩开始发烧,认为是疟疾,服了奎宁丸,毫无效果,头部肿了起来,神志昏迷,才送医院。经检查是“萃萃蝇中毒”。但为时已晚,抢救无效,可恶的萃萃蝇夺去了她幼小的生命,商人悲痛万分。 奇怪的是,猪、羊、鸡、鸭等畜禽,却不怕萃萃蝇。因此,中非南部乡村,普遍饲养猪、羊、兔、鸡等,而且生长良好,肉质鲜美。 没有“叶子”的树一天,我们到中非共和国首都班吉市采购花生饼。进入市区后,车向右拐入一条泥路向前行驶,路旁是绿油油的野草,中间长着一些椰树、芒果树和木瓜树,枝头挂满了果实,一派生机勃勃。前方出现了一棵黑糊糊的大树,开始我以为是被火烧了的枯树,可又不像。“是落叶吗?”也不是。那时正是中非的大雨季,几乎天天下雨,万物生机盎然。也可能是昆虫将叶子吃光了,直到离它米处,仍然看不到绿叶,真是棵“怪树”。 “前面那棵大树怎么没有叶子?” “有,是有叶子的。”中非工人扎斯米告诉我们。 “那叶子是黑色?” “不。叶子是绿色,都被鸟巢遮住了。” “什么?鸟巢?!” “大树上挂满了鸟巢,叶子就看不见了。” 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它是一棵挂满鸟巢的大树,是鸟儿的“摩天大楼”。 我们在班吉榨油厂买好花生饼,装好车已近黄昏,晚霞染红了半边天,大地显得更加壮美。归途中,远远望见一群群的鸟儿,唱着唧唧喳喳的歌儿,飞向那没有“叶子”的大树。出于好奇,我提议“去看看那棵没有叶子的大树”,得到大家一致赞同。在扎斯米的带领下,穿过一大片一人多高野草地,手臂和脸上被芒秆划开了一道道口子。 好大的树,五个人手拉手还围不过来,在离地二米左右处就伸出了苍劲的枝桠,那树冠就像一座巨大的建筑物。我们这时才看见大大小小的树枝上挂满了深灰色的鸟巢,鸟巢间长着一张张卵形的绿叶。由于鸟巢遮盖了阳光,树叶呈浅绿色。一种深灰色羽毛的鸟儿成群结队归来,钻入自己的巢里,享受天伦之乐。我们攀上大树,细细观察。这鸟巢呈椭圆形,像一盏盏小灯笼挂在树枝上,口子开在底部,这样可以防止雨水漏入鸟巢内。鸟巢是由野草和多种柔韧的纤维交织而成,既轻便又结实,牢固地挂在树枝上,就像一件工艺品。我小心翼翼地伸手巢内摸了一圈,里面编织得非常平整,底部的孔有拳头大小。归鸟的个头约摸有半斤来重,每巢栖身一对成年鸟,再加上几只幼鸟,就有一公斤多重,这巢能承受得了吗? “遇到狂风暴雨时,这鸟巢会掉下来吗?” “不会的。这鸟巢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全是用柔韧耐磨的动物毛发编织成细细的绳子将鸟巢牢牢地系在树枝上。你们看,这黑白相间的是斑马的毛,那棕色的是非洲羚羊的毛,非常牢固,即使遇到狂风暴雨也不会被刮走。不信你们用手拉拉看。”扎斯米告诉我们。 “这棵大树有数千只鸟巢,鸟儿如何识别自己的家呢?” “这是个非常有趣的问题。这些鸟巢外表都是一样的,鸟儿是凭借缠在树枝上的毛发结的式样来识别自己的家。你们仔细看看,鸟儿用嘴将毛发把鸟巢缠在树枝上总是打一个式样特别的结子,作为家的标记。”扎斯米告诉我们,大家仔细地观看了几十只鸟巢,打的结子的式样果然各不相同。我们从心里赞扬鸟儿的筑巢技艺。 犀牛和犀牛鸟一天,我们拉了多公斤鲜鱼去推销,越野车在蜿蜒的林间小道上行驶了三个多小时才到达目的地桑加木材加工厂,这是法国人办的工厂,颇具规模。碰巧厂里刚发了工资,一阵工夫鲜鱼就卖光了。 归途中,路过一片草地时,车外传来了震耳的野兽呼叫声。 我们一看,原来是犀牛发出的声音。几头身躯巨大、皮肤棕色、四肢粗壮的犀牛正慢吞吞地走向草地,每头体重约有公斤。它的头上一前一后长着只角,这就是珍贵的药材“犀角”。突出的双眼,竖起的两耳,一副凶相。令人奇怪的是,一种体形优美、羽毛雪白的鸟儿,竟自由自在地在犀牛背上觅食。它们时而跳到犀牛的头颈上,时而在犀牛的脚旁,与犀牛和平相处,亲密无间。 “这是什么鸟?” “犀牛鸟。” 我们还是第一次见到这种鸟,它竟与犀牛同名。 这时,灌丛里又钻出两头野猪,结实的身体,褐色皮肤,一对长长的犬齿露出嘴外,朝犀牛奔来。那犀牛似乎还没有察觉,而背上的犀牛鸟却已发现“情况”,尖叫着在犀牛头上盘旋,似乎在给犀牛“报信”。犀牛发现了“敌情”,作出一副决斗的架势迎了上去。一见犀牛有了准备,野猪不敢轻易进攻,虎视了一阵子就溜走了。 中非工人朋加沙告诉我们:“犀牛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