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常规项目检测分析及复检.ppt_第1页
血液常规项目检测分析及复检.ppt_第2页
血液常规项目检测分析及复检.ppt_第3页
血液常规项目检测分析及复检.ppt_第4页
血液常规项目检测分析及复检.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常规项目检测分析及复检 一常见血常规检测的散点图直方图分析二易漏检错检病例分析 一常见血常规检测的散点图直方图分析 一 血液分析现状 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在临床血液学检验领域的应用说明 5 1 5实验室的检验人员配置宜满足如下要求 血细胞分析复检标本的数量在每日100份以下时 至少配备2人 复检标本量在每日100 200份时 至少配备3 4人 若采用自动化仪器进行形态学筛检 可适当减少人员数量 5 5 1应制定如下标准 程序 血细胞分析的显微镜复检标准 检测结果出现异常计数 警示标志 异常图形等情况时结果的确认方法和程序 包括 建立或验证显微镜复检标准的方法和数据 验证结果要求假阴性率 5 显微镜复检记录 复检涂片至少保留2周 所有开展的血液学检验项目应有标准操作程序 血液常规检验和出凝血检验的标本进行重复检验的标准及程序 检测结果超出仪器线性范围时的识别和解决方法 如对血样进行适当稀释和重复检验 当检测样本存在影响因素 如有核红细胞 红细胞凝集 小红细胞 红细胞有内容物或疟原虫 血小板凝块 巨型血小板等 时 对仪器检测结果可靠性的判定和纠正措施 血液寄生虫 疟原虫或其他血源性寄生虫 显微镜检查应制备厚血涂片和薄血涂片 阳性结果按相关规定和程序上报 血涂片检验疟原虫阳性时 应同时报告鉴定结果 二 建立适合本实验室血常规异常结果复检规则 1 国内血液学标准委员会推荐血常规复检标准 2本实验室血常规镜检规则 血细胞分析复检流程 八步复检 五看一判断一选择一沟通一看血细胞结果 关注异常结果核对历史结果一系二系三系异常看患者信息 性别年龄就诊科室诊断临床拟诊判断异常结果与疾病的关系看IP报警 BlastLeftIG异淋 异常淋巴碎片 双峰Turb HCB PLT聚集 PLT直方图异常疾病诊断提供思路干扰结果判断提供方向看散点图 直方图 IP报警的来源量的多少DIFFWDF MIWPC 异常结果判断及性质鉴别 PLT BASO MI 影响因素判断五看其他相关结果 凝血肝肾功尿常规感染指标寻找临床诊断线索及诊断依据六判断触及的复检规则及解读规则条款 MCHCBlast碎片复检方法和复检目标选择提供思路七选择正确的复检方法 性状观察改变通道检测阅片分类计数八临床沟通 分析前分析后质量控制 常见检测结果干扰因素判别要点 1 分析前主要有以下方面的因素对分析结果产生影响 静脉血和末梢血 试管质量 抗凝剂 稀释标本 溶血标本 存放时间 仪器状态及混匀方法 2 影响红细胞系统的因素主要有 冷凝集综合症 白血病 高脂血症 高胆红素血症大量巨大血小板 3 影响血小板的因素主要有 小红细胞 红细胞碎片 血小板凝集和假性血小板减少等 4 影响白细胞的因素有 血小板聚集 冷球蛋白血症 有核红细胞和疟原虫 如果白细胞计数出现异常报警 必须图片检查 低角度散射信号体积大小 高角度散射信号 内部复杂程度 巨大未成熟细胞区LIC 中性粒 嗜碱粒细胞区NEU BAS 单核细胞区MON 异型淋巴细胞区ALY 淋巴细胞区LYM 中性粒核左移细胞区LEFSHIF 嗜酸性粒细胞区EOS 嗜碱性粒细胞区BAS 三 血细胞分析仪正常散点图 直方图分布特点 正常样本 1 中性粒细胞增多 四 血细胞分析仪异常散点图 直方图分布特点 2 淋巴细胞增多 3 嗜酸性粒细胞增加 4 嗜碱性粒细胞增加 5 异常 异性淋巴细胞 人工镜检结果 二易漏检错检病例分析 一 某患者血常规结果及直方图散点图 对该标本镜检 镜下可见白细胞中毒颗粒 空泡 双浆 蓝斑 该标本血涂片镜下还可见大血小板 该标本血常规结果仪器报警信息及散点图 该标本镜检 镜下可见原始细胞 该标本镜检 镜下可见原始细胞 四 血小板假性降低 某患者血常规结果及直方图散点图 该标本镜检 镜下可见血小板聚集 血小板假性降低的原因分析及判断 血小板聚集常见于标本采集不合格或EDTA依赖的血小板聚集患者 EDTAK3导致发生血小板聚集的原因可能与一种抗血小板抗体的自身抗体有关 或血小板膜表面存在的某些隐匿性抗原有关 有关EDTAK3导致血小板假性降低的报道所涉及的患者均无出血性疾病 血液病和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出现血小板减少问题 因标本采集不当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应重新采集抗凝血并充分颠倒混匀后送检 EDTAK3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改用如枸橼酸钠盐 草酸盐 肝素钠 ACD液等方式抗凝血液 采用计数板方法或血球计数仪测定得到正确血小板计数结果 某一患者连续几天的血常规结果对比 五 血小板假性升高 推测 是否是标本溶血对血小板产生了影响 对血小板升高的标本离心处理 未溶血标本检测结果及散点图 溶血标本检测结果及散点图 同一溶血标本经PLT F通道检测结果及散点图 目前国内大多数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仍采用电阻抗法为基础进行血细胞计数和血细胞体积测定 基本原理是当悬液中每个血细胞通过微孔时电路中小孔感应区内电阻增加于瞬间引起电压变化而形成脉冲信号 血细胞体积越大 形成的脉冲振幅越高所有血细胞的脉冲信号以直方图的形式被储存和分析 通过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检测时血小板和红细胞在同一系统中进行检测 由于血小板体积与红细胞体积有明显差异仪器设定了特定阈值将高于阈值者定为红细胞 低于阈值者定为血小板 标本溶血对血小板检测结果影响的原因分析及判断 当标本发生溶血 大量红细胞破坏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 部分红细胞小碎片体积低于特阈值被记入血小板中从而导致PLT检测结果偏高 部分溶血严重的标本PLT结果可升高1 2倍 标本溶血时对红细胞及白细胞直方图基本无影响 而与正常血小板直方图相比 标本溶血后血小板直方图图形分布峰右侧明显抬高上扬 用溶血标本推片作瑞氏染色时显微镜下可见较多大小不等红细胞碎片血常规标本因为检测的是全血 故不能像其他血清标本一样通过离心观察上清液即能发现标本溶血 因此只有通过观察血小板直方图来筛查标本是否发生溶血 对可疑标本通过推片染色镜下观察或离心观察上清液进行确认 校正后的血常规结果 校正方法生理盐水替代测定法标本直接1000r min离心十分钟 吸取上清液用等量生理盐水或稀释液进行替换 混匀后再次进行仪器分析 低速离心后弃去的上清液里富含血小板 所以血小板的测定值应选用矫正前的测定的值 标本脂血是指血液标本采集后 经过离心处理 分离出来的血清中含有大量脂类物质 从外观上看 血清是浑浊的乳白色 正常血清应该是淡黄色清亮的 脂血标本推制的血片 可见细胞分布不均 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洞现象 这种标本多见于高脂血症患者 或是检查前进食大量油脂性食物 肥肉 动物内脏等 的被检者样本 为避免脂血对血液分析仪检测患者血常规指标的影响 若放置后血浆标本有乳白色浑浊表现 或血涂片中提示沉溺在不着色脂肪球 必须确认其是否为脂血标本 并离心后去上层血浆 加入稀释液 混合均匀后作血常规测定 以降低脂血对标本测定结果的影响 六 冷凝集标本血常规检测分析 患者徐某 女性 65岁 尿呈酱油色 巩膜黄染1月入院 入院后做一系列常规检查 包括血细胞分析等 检测结果如图1 MCH和MCHC377g L均异常增高 仪器提示标本有干扰RBC大小不一和贫血 取标本肉眼观察可见管壁有细小颗粒附着 涂片镜检发现 RBC有凝集现象 将标本在37 水浴箱内孵育15min左右 再上机检测 检测结果如图2 与临床取得联系 报告中注明标本在室温下有凝集现象 37 凝集消除 即存在RBC冷凝集 血液分析仪能检测单独的RBC或2 3个聚集的RBC 而大的RBC聚集则不能被血液分析仪发现 使RBC检测结果假性降低 并引起MCHC假性升高和HCT假性降低MCVMCHC对个体来说相对恒定 MCHC是保证RBC参数准确性最好的参数因此 在日常检测中 除了观察到镜下RBC有凝集现象 仪器检测出高MCV和MCHC 360g L通常也是仪器受冷凝集影响的特征 就像本例一中MCV和MCHC异常增高 但并不能就此断为冷凝集 需将标本加热到37 左右 若异常现象消失 而4 放置1 2h后 异常情况再现 就有助于作出诊断若上述RBC参数检测数据 标本冷凝集对血常规检测结果影响分析及判断 血常规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