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复习题.pdf_第1页
金匮要略复习题.pdf_第2页
金匮要略复习题.pdf_第3页
金匮要略复习题.pdf_第4页
金匮要略复习题.pdf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绪言 01 西晋 王叔和 整理编辑 伤寒论 杂病见于脉经 02 北宋 王洙 金匮玉函要 略方 03 首创以病为纲 病证结 合 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重视整体 以脏腑经络为主要辩证 方法 据脉论理 紧扣证候病 机施治 倡导治未病 治病求 本 重视人体正气 祛邪注意因 势利导 04 金匮创制了配伍严谨 用药精当 疗效可靠的经方 立 方严谨 用药精炼 化裁灵活 注意药后反应和调护 重视发挥 单味药物的独特作用 注重药物 配伍后的协同作用与药物的炮制 煎煮方法 服药方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 第一 01 五脏 指五行 02 风气 指自然界的气候 03 元真 指元气或真气 04 客气邪风 外至曰客 不正曰邪 泛指外来的致病邪气 05 疢难 指疾病 06 导引 指自我按摩的一 种养生祛病疗法 07 吐纳 是调整呼吸的一 种养生祛病疗法 08 膏摩 用膏药熨摩体表 的一种外治法 09 未至而至 第一个 至 字指时令 第二个 至 字 是指相应的气候变化 10 阳病 指属外表经络的 病证 11 阴病 指属内部脏腑的 病证 12 五劳 久视伤血 久卧 伤气 久坐伤肉 久立伤骨 久行 伤筋 13 咽 y 噎 指咽中梗 塞 噎膈类病证 14 大邪 指风邪 小邪 指寒邪 15 饪 指饮食 16 五邪中人 指风 寒 湿 雾 饮食 5种病邪侵入人体 17 厥阳 厥 逆也 即阳 气上逆 18 水气 指水液内停的病 证 19 上工 指高明的医生 20 治未病 这里指治未病 的脏腑 21 实脾 即调补脾脏之意 22 中工 指技术水平一般 的医生 局限于 治以病 23 下利清谷 指泄泻 泻 下清稀 完谷不化 24 清便自调 指大便已恢 复正常 25 痼疾 指难治的慢性久 病 26 卒病 指突然发生的新 病 27 在脏 指在里 28 所得 所合 所依附的 意思 29 金匮 认为杂病发病 的主要因素是 五脏真元不足 30 有未至而至指以未得甲 子 天因温和 有至而不至指以得 甲子而天未温和 有至而不去指以 得甲子而天大寒不解 有至而太过 指以得甲子而天温和如盛夏五六月 时 31 金匮 脏腑经络先后 病 中的 六微 是指 六腑 32 其性散漫 中人肌表 发病常在午前的病邪是 风邪 33 其性清轻上浮 易伤人 上部和皮腠的病邪是 雾露之邪 34 其性紧束 常在暮时发 病 多中经络之里的病邪是 寒邪 35 望诊见鼻头色微黑的病 机是 肾水反侮脾土 36 肝病乘脾 临床上望诊 常见 鼻头色青 37 病在中焦属实者的呼吸 特点为 其吸而微数 38 病在下焦的呼吸特点为 吸其远 39 病人语声寂然 喜惊呼 者 属 骨节间病 40 病人头中有病 问诊可 见 语声咻咻然细长 41 春季 色白脉毛 病情最 重 42 卒厥见身和 汗自出的 病机为 气血通畅 43 早春时 出现色白 脉 毛的机理是 金克木 44 病者素不应食 而反暴 思之的病机是 脏气为邪气所改变 45 卒厥见唇口青 身冷的 机理是 邪气闭阻 血液郁滞 阳 气涣散 46 其性重浊 易伤人类关 节及下部的病邪是指 湿邪 47 对虚劳望诊可见 色黑 48 治未病 的含义是指 未病先防 早期治疗 已病防传 49 金匮 提出疾病的预 防方法有 人能养 不令邪风干 忤经络 保持五脏真元通畅 无犯 王法 避免禽兽灾伤 房室勿令竭 乏 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 50 金匮 脏腑经络先后 病 提出杂病治疗原则有 治未病 虚实异治 表里应分缓急 新久宜 有先后 攻邪当随其所得 51 根据 金匮 对阳病与 阴病的分类 头痛 腰痈 肠鸣 属阳病 52 金匮 脏腑经络先后 病 篇对面部望诊指出 色青为痈 色白为亡血 色鲜明者为有留饮 色黄者便难 色赤者为热 53 金匮 指出 非其时 色脉 皆当病 春季色白脉毛 冬季色赤脉洪 属非其时色脉 54 卒厥预后佳的标志是 汗 自出 身和 55 金匮 中指出疾病的 治疗 护理方面 应根据脏腑特性 而调治 脾病湿困用辛燥 胃阴 不足用甘寒 肾虚水泛而居温暖之 处 56 攻在脏之邪时 遵循审 因论治原则 随其所得而攻之 的例子有 水热互结伤阴用猪苓汤 下焦热与血互结 用核桃承气汤 宿食下利用承气汤 57 金匮 的五邪不包括 寒邪 燥邪 58 五邪是指风 寒 雾 湿 饮食 5 种邪 59 根据 治未病 的理论 临床上对肝实病的治疗 除泻肝外 还可采取 实脾 宁肺 的治法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01 风病 指太阳中风病证 02 疮家 久患疮疡或金刃创 伤不愈的病人 03 食倾 一顿饭的时间以后 04 湿痹 痹 闭也 湿痹是 指湿邪流注关节 闭阻筋脉气血 出现关节疼痛的病证 05 日哺所 指下午三时至五 时左右 06 中暍 y 即伤暑 07 刚痉 是外感痉病的一种 以头项僵强急 口噤 甚则角弓反 张 发热恶寒 无汗为主证的疾病 08 柔痉 是外感痉病的一种 以头项僵强急 口噤 甚则角弓反 张 发热汗出而不恶寒为主证的疾 病 09 湿家 久患湿病的人 意 指素体脾运不健之人 易招外湿致 病 10 取冷 贪凉的意思 11 卧不着席 指手足向后伸 仰 卧时腰背不能着席 即角弓反 张的样子 12 齿介 xi 齿 指上下 牙齿相麽切磋有声 13 虫行皮中 指服用防已黄 芪汤后 病人的皮肤出现犹如虫爬 的异样感觉 它是方药得效的标志 14 冒状 指瞑眩 头晕眼花 这是服药后的反应 15 湿病的发汗法当为 微汗 16 大承气汤可治疗 阳明里 热 致痉 17 痉病的主脉是 紧而脉弦 18 柔痉的治疗选方为 栝蒌 桂枝汤 19 痉病 高热 胸满口噤 卧不着席 证属 里热成痉 20 太阳病 关节疼痛而烦 脉沉而细者 此名 湿痹 21 太阳中暍 津气两伤 治 用 白虎汤 22 麻杏苡甘汤证属 风湿在 表 化热倾向 23 风湿 身体疼烦 不能自 转侧 不呕不渴 脉浮虚而涩 方 用 桂枝附子汤 24 禁用汗法的病证是 暍病 25 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是 寒湿郁表 26 防已黄芩汤治湿病 不具 备的症状是 恶心 27 痉病的治法可用 汗法 下法 28 湿病治疗不能用的治法是 火攻 大汗 攻下 29 甘草附子汤证的临床表现 有 汗出短气 恶风不欲去衣 小 便不利 30 桂枝附子汤的药物组成 为 桂枝 生姜 附子 甘草 大 枣 31 治风湿在表 大汗不愈的 原因是 汗不得法 过汗伤阳 过 汗伤阴 风湿未能俱去 32 痉病 以素体津液不足 外感风寒为病因 以项背强急 口噤不开 甚至角弓反张为主症 病位在筋脉 33 湿病 恶寒发热 身重 骨节疼烦为主症者 多因外湿为主 邪在肌肉 关节 治宜发汗 但以 微汗为要 33 小便不利 大便反快者 是内湿为主 为脏腑功能失调 治 当利小便 34 暍病 为外感暑热所致 35 湿病的治则 发汗 利小 便 36 湿病的发汗方法和注意 发其汗 但微微似欲出汗者 风湿 俱去也 37 湿病的治则 发汗 利小 便 38 湿病论证辨治 头中寒湿 内药鼻中则愈 寒湿在表 主症 身烦疼 可 伴发热 恶寒 无汗 病机 寒湿 外袭 阳气痹阻 治法 发汗解表 散寒除湿 湿家身烦疼 可与麻黄 加术汤发其汗为宜 慎不可以火攻 之 风湿在表 主症 一身尽冷 发热 病机 风湿在表 湿蕴化热 治法 轻清宣化 解表祛湿 麻黄 杏仁薏苡甘草汤 风湿兼气虚 主症 脉浮 身 重 汗出恶风 病机 风湿在表 卫气不固 治法 益气固表 祛风 除湿 防已黄芪汤 风湿兼阳虚 去桂加白术汤 甘草附子汤 39 风湿病的病机 寒湿在表 主症 身烦伴发热 恶寒 无汗等 治法 发汗解表 方药 麻黄加术 汤 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 证治第三 01 百脉一宗 百脉 泛指 全身的血脉 宗 本也 谓人体百 脉 同出一源 02 常默默 默 静也 寂 也 谓病人精神不振 寂然不语 03 百合病 由于热病之后 或情志不遂引起心肺阴虚内热所致 临床以神志恍惚不定 饮食 感觉 行动 起居异常及口苦 小便赤 其脉微数等为特征的一类疾病 04 狐惑病 由于湿热虫毒 所致 临床以目赤 咽喉及前后二 阴蚀烂甚或酿脓为特征 伴神情恍 惚 狐疑惑乱等症的一类疾病 05 阴阳毒 由于感受疫毒 所致 临床以发斑 咽喉痛为主症 的急性热病 06 声喝 y 因咽喉蚀 烂 伤及声门而至声音嘶哑 07 百合病是一种 心肺阴虚 内热 的疾病 临床症状以神志恍 惚不定 饮食 行动 起居 感 觉失调及口苦 小便赤 其脉微 数 等为特征 以 百合地黄汤 为 主方 08 百合病的主要病机为 心 肺阴虚内热 其治疗原则为 随证 治之 常用治法为 养心润肺 益 阴清热 09 狐惑病是一种 湿热虫毒 蕴结 所致疾病 临床症状以 目赤 咽喉及前后二阴蚀烂 为特征 咽 喉部蚀烂为 惑 前后二阴蚀烂 为 狐 10 百合病可内外合治 内 服有甘草泻心汤 外治用苦参汤洗 前阴 雄黄熏后阴 11 百合病主方 百合地黄汤 中病 勿更服 大便当如漆 是地 黄的本色 12 误治发汗后 阴液更 伤 百合知母汤 误治下之后 阴液更伤 滑石 代赭汤 误治吐之后 阴液更伤 百合 鸡子汤 13 百合病的临床表现 精 神恍惚不定 饮食和行为等失调 口苦 小便赤 脉微数 14 狐惑病的治则 清热燥 湿 解毒杀虫 15 阴阳毒是一种 感受疫毒 侵入血分发斑 所致的疾病 临床 上以 咽喉痛 为主症 中风历节病脉证并治 第五 01 中风的病机 气血不足 外邪诱发 02 中风的主症 半身不遂 或但臂不遂 03中风的脉象是 微数 04 中风邪在于经的特点是 即重不胜 05 中风邪入腑的特征为 即 不识人 06 邪在于络 肌肤不仁 邪 在于经 即重不胜 邪入于腑 即 不识人 邪入于脏 舌即难言 口 吐涏 07 历节病的病机 内因 肝 肾气血亏虚 外因 风寒湿邪侵犯 为诱因 08 风湿历节病方药 桂枝芍 药知母汤主之 寒湿历节病的方 药 乌头汤 09 风湿历节病的症状 以全 身多个关节灼热疼痛甚或关节变形 重大和舌质红 买书为主症 10 属寒湿历节病的症状 以 关节疼痛 遇寒加重 不渴屈伸 舌质淡 苔白腻为主症 11 桂枝芍药知母汤 桂枝 芍药 甘草 麻黄 生姜 白术 知母 防风 附子 属风湿历节 病证 12 乌头汤 麻黄 芍药 甘 草 川乌 蜜 属寒湿历节病 证 13 历节病内因肝肾不足的脉 象为 沉弱 14 桂枝芍药知母汤证的病机 为 风湿化热 15桂枝芍药知母汤证应有 肢 节疼痛 恶心欲吐 头眩气短 脚 肿如脱的症状 16 风湿历节病宜选用 乌头 汤 17 桂枝芍药知母汤与乌头汤 二方的共同的药物是 芍药 甘草 麻黄 18 脚肿如脱 形容两脚肿胀 似乎要与身体脱离异样的感觉 19 温温欲吐 作蕴蕴解 谓 心中郁郁不舒 有泛泛恶心之意 20 邪气入中 指风邪入内 伤中心肺 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第六 01 血痹 由于气血不足 感受外邪 血行凝滞 痹于肌肤所 致 以肌肤麻木不仁或轻微疼痛为 主症的一类疾病 02 虚劳 由于劳伤所致的 五脏气血阴阳虚损的慢性衰弱性疾 病的总称 03 失精家 指经常梦遗 滑精之人 04 缓中补虚 是虚劳干血 的治法 方用大黄 虫丸 峻药缓 服 意在缓攻瘀血 达到扶正不留 瘀 祛瘀不伤正的目的 故称之 05 风气 泛指外感病邪 因为风为百病之长 风邪乘虚伤人 能引起多种疾病 06 肌肤甲错 由于瘀血内 停 新血不生所致 肌肤失去营养 肌肤粗糙如鳞甲状 07 脱气 指病机 即阴阳 虚衰 08 喘喝 即气喘 09 漏下 非月经期间下血 淋漓不断 10 干血 由于虚劳日久不 愈 使经络的营养和气血运行都受 到影响 因而产生瘀血内停 日久 而成 干血 11 失精家所致阴阳失调 病机 阴阳两虚 心肾不交 症状 失精 梦交 目眩 发落 治则 调补阴阳 收敛固涩保精 方药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12 虚劳病脾虚营弱 病机 阴阳两虚 寒热错杂 症状 腹痛 里急 四肢酸痛 烦热 治则 调 理阴阳 方药 小建中汤 13 方药的治法 调补阴阳 黄芪建中汤 虚劳病肾阴阳两虚 八味肾气 丸 阴阳气血俱虚兼感外邪 薯蓣 丸 虚劳病心肝血虚失眠 酸枣仁 汤 虚劳病内有干血 大黄 虫丸 14 虚劳病汤药的病机特点 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虚劳失精 阴阳两虚 阴泻阳浮是虚劳失精梦 交的证治 小建中汤 虚劳里急 阴阳两 虚 黄芪建中汤 虚劳里急 阴阳 气血俱虚 气虚偏重 八味肾气丸 虚劳腰痛 肾气 虚弱 大黄 虫丸 虚劳干血 酸枣汤 虚劳不寐 心肝阴血 不足 虚热内扰 薯蓣丸 阴阳气血俱虚兼感外 邪 肺瘘肺痈咳嗽上气病 脉证并治第七 01 肺痿 因久咳所致肺气痿 弱不振 以咳吐浊唾涎沫为主症的 一类疾病 02 肺痈 因感受风热毒邪所 致肺生痈脓的病变 以咳嗽 胸痛 振寒脉数 咳吐脓血 气味腥臭为 临床特征 03 热在上焦者 因咳 为肺 痿 04 虚寒肺痿 病机 肺气虚 冷 痿弱不振 症状 吐涎沫 不 咳 不喘 小便数 头眩 05 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 其 人不渴 必遗尿 小便数 所以然 者 以上虚不能下故也 此为肺中 冷 必眩 多涎唾 甘草干姜以温 之 06 大逆上气 咽喉不利 止 逆下气者 麦门冬汤主之 07 咳嗽上气 寒饮郁肺 肺气不宣 痰阻气 道 射干麻黄汤主之 主症 咳痰 喘鸣 咳声重浊 喘不得卧 喉中 水鸡声 痰浊壅肺 主症 咳逆连连 痰量多质粘 虽痰出而咳喘不减 喘 但坐不得卧 方药 皂荚丸 饮热破肺 素有饮邪内停兼外 感风热 水饮夹热邪上逆 导致肺 气胀满 主症 咳 喘 肺气胀满 两目胀突 方药 越婢加半夏汤 寒饮夹热 从方测证 该症可 见胸满 烦躁 口渴 不能平卧 痰多 苔白滑 脉浮 方药 厚朴 麻黄汤 若脉浮 烦躁而喘 兼 风寒表实证 则选方用 小青龙加 石膏汤 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 治第九 01 胸痹轻证以 胸中气塞 短气 为主要症状 其偏于水饮者 用 茯苓杏仁甘草汤 宣肺利气化饮 偏于气滞者 用 橘枳姜汤 行气降 逆散结 02 胸痹典型证 以 栝蒌薤 白白酒汤为主方 03 胸痹 痹者 闭也 不 通之意 指胸膺部满闷窒塞甚至疼 痛 影响及肺 则喘息咳唾 由 上焦阳虚 阴邪上乘 胸阳痹阻所 致 04 心痛 由上焦阳虚 阴 邪逆于心包络所致 以心窝部疼痛 为主症 05 阳微阴弦 阳微 不及 上焦阳虚 本 阳气痹阻 胸痹 阴弦 太过 阴寒内盛 标 阳气痹阻 心痛 06 胸痹三大主症 喘息咳 唾 胸背痛 短气 治法 通阳 散结 豁痰下气 主方 栝蒌薤 白白酒汤 07 胸痹重症 病机 痰浊 壅盛 胸阳痹阻 主症 喘息 不能平卧 心痛彻背 治法 消 痰逐饮通阳 方药 栝蒌薤白半 夏汤 08 胸痹虚实异治 主症 胸 痹 心中痞闷 邪下逆抢心 若偏 于实者 多由阴寒痰浊偏盛 方用 枳实薤白桂枝汤 若偏于虚者 多 由心胸阳气大伤 方用 人参汤 09 胸痹轻证 病机 痰饮上 逆 胸中气机痹阻 症见 胸中 气塞 气短 治疗偏水盛者 治 以茯苓杏仁甘草汤宣肺利水 兼见 咳逆痰多 小便不利等 而偏气滞 者 治以橘枳姜汤理气化饮 兼见 胸脘痞满 呕逆等 10 胸痹急证 病机 寒湿相 搏 胸阳痹阻 主症 胸痹 痛 甚痛急 伴舌淡 苔白滑 脉沉迟 伴四肢拘急疼痛等症 治法 温 阳散寒 除湿宣痹 方用 薏苡 附子散 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 治第十 01 腹满寒热鉴别 实热证 问 腹满不减 切 按 之痛甚 望 舌红苔黄燥 胃肠实热 闭结不通 可下之 虚寒证 问 腹满不减 切 按 之不痛 望 舌淡苔白滑 脾胃阳虚 寒凝气滞 当与温药 02 胁下偏痛 发热 其脉 紧弦 此寒也 以温药下之 宜大 黄附子汤 病机 寒实内结 阳 气虚弱 主症 胁腹疼痛 脉弦 紧 发热 大便不通 治法 温 阳散寒 通便止痛 方药 大黄 附子汤 温下代表方 方解 大 黄 泻下通便 附子 细辛 温阳 散寒止痛 制大黄含量之性 03 腹满的辨证论治 里实兼表寒证 厚朴七物汤 里实兼少阳证 大柴胡汤 里实胀重于积 厚朴三物汤 里实积胀俱重 大承气汤 虚寒饮逆 附子粳米汤 脾胃虚寒 小建中汤 寒实内结 大黄附子汤 04 附子粳米汤 病机 脾胃 虚寒 寒饮上逆 病势 轻 大建中汤 病机 脾胃阳虚 阴寒内盛 病势 重 05 腹满里实四汤证 厚朴七物汤 病机 表邪不解 邪传于里 壅滞于肠 里实兼表 症状 腹满 发热 脉浮而数 饮 食如故 治法 行气除满 解表散 寒 大柴胡汤 病机 病邪入里 并及少阳 阳明少阳合病 症状 心下满痛 往来寒热 心烦喜呕 苔黄脉弦有力 治法 和解少阳 攻下里实 厚朴三物汤 病机 实热内积 气满不行 胀重于积 症状 腹胀 满疼痛 大便秘结 治法 行气除 满 去积通便 大承气汤 病机 燥实内结 胃肠壅滞 胀积俱重 症状 腹满 不减 痞满燥实坚俱见 治法 通 腑泻热 荡涤胃肠 06 比较 附子粳米汤 病机 脾胃虚寒 寒饮上逆 主症 腹中雷鸣彻痛 胸胁逆满 呕吐 治法 温中散寒 化饮降逆 特点 重用半夏 降逆 止呕 功效稍弱 大建中汤 病机 脾胃阳虚 阴寒内盛 主症 心胸中大寒痛 呕不能食 上下攻冲 痛不可近 治法 温阳散寒 特点 重用干姜 散寒止痛 07 金匮 治疗宿食病是 按食积的 停留部位 和 时间新久 决定其治法 体现因势利导的特色 08 宿食在上脘 有泛泛欲 吐之势 用 吐 法 宿食在肠 有 化燥成实之势 用 下 法 09 治疗血虚寒疝的主方是 当归生姜羊肉汤 寒疝兼有表证 者 乌头桂枝汤 主之 10 大乌头煎 主症 以发作 性脐腹剧烈疼痛 畏寒怕冷 手足 厥逆 不欲饮食 身出冷汗 唇青 面白 脉沉紧或沉伏为主症 病 机 阴寒内盛 阳虚失运 治则 破阴散寒止痛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 并治第十一 01 肝着 旋复花汤 指 肝脏受邪而疏泄失职 其静脉气血 郁滞 着而不行 以致胸胁痞闷不 舒甚或胀痛 刺痛为主症的一类疾 病 病机 肝失疏泄 气血郁 滞 症状 胸胁脾闷不舒 甚或 胀痛 刺痛 治则 行气活血 通阳散结 方药 旋复花汤 02 肾着 甘姜术苓汤 指阳气不行 寒湿之邪着于腰部 以腰冷 腰痛 要重为主症的一类 疾病 病机 寒湿阻泻经络 阳 气不行 症状 腰部沉重 冷 痛 治则 补土制水 散寒祛 湿 方药 甘姜术苓汤 03 脾约 因胃强脾弱 脾 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津液偏渗膀胱 肠道失于濡润 以大便坚 小便数 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第十二 01 悬饮 是指饮邪停留于 胸胁 胁下 累及肺肝 病机 饮留胸胁 气机阻滞 症状 胁 下引痛 咳烦胸痛 脉弦沉 兼见 心下硬满 短气 干呕 头痛 治法 攻逐水饮 选方 十枣汤 02 溢饮 是水饮流注于四 肢肌表 责之于肺脾之脏 病机 玄腑郁闭 肺失宣降 症状 身 体重 恶寒 发热 咳喘 兼见烦 躁 胸痞咳喘 治疗 发汗兼清 郁热 大青龙汤 或发汗兼温里 化热 小青龙汤 03 留饮 指饮邪深痼于里 停留不去 病程较长 病势较重 一般药物难以攻除之饮病 04 伏饮 指饮邪久伏于胸 肺 潜伏不出 05 痰饮病的治疗大法 当 以温药和之 06 苓桂甘术汤 天下化饮 第一方 病机 中阳不运 邪饮 内停 主症 胸胁支满 或背冷 如掌大 心下逆满 气上虫胸 短 气 目眩 脉沉紧 治法 温阳 蠲饮 健脾利水 07 饮及脾肾病机 脾 病机 脾阳不运 饮停心 下 主症 胸胁逆满 纳差 便 溏 治法 温阳健脾利水 苓桂 术甘汤 肾 病机 肾阳虚弱 水冷心 下 主症 腰膝酸软 四肢微冷 厥逆 治法 温肾化气行水 肾 气丸 08 下焦逆饮 病机 脾虚水 停 精微不化 以致成为瘦 人 症状 脐下心悸 吐涎沫 颠眩 小便不利 治法 通阳化 气 健脾利水 方药 五苓散 09 饮逆致呕 病机 先 饮 因渴暴饮 运化不及 后 呕 脾虚多因 运化无力 水停 心下 饮家 治法 蠲饮降逆 利水下行 方药 小半夏加茯苓 汤 10 留饮欲去 病机 脉 浮 饮留阳遏 脉道失充 欲自 利 正气抗邪 留饮欲去 症见 利反快 饮随外泄 邪去正自安 心下续坚满 留饮深痼 欲去未 去 气机痹阻 选方 甘遂半夏 汤 11 肠间饮聚成实 饮邪积谷 腑气不通 主症 腹满 口干舌燥 兼见喘满 二便不利 下肢浮肿 甚者腹水 舌红 苔黄 脉沉弦有 力 治法 攻坚决壅 逐饮于 后 选方 已椒苈黄丸 12 膈间支饮 病机 停饮膈 间 气机不畅 虚实错杂 症见 气喘 胸满 心下痞坚 面色黧黑 脉沉紧 兼小便不利 食欲不振 下肢浮肿 烦躁 口渴 治法 通阳行水 补虚清热 选方 木 防已汤 13 支饮冒眩 病机 停饮 于胃 浊阴上犯 主症 苦冒眩 多伴呕吐 治法 健脾利水 选 方 泽泻汤 14 脾胃阳虚 苓桂术甘汤 水饮上泛冒眩 泽泻汤 停饮上逆呕吐 小半夏汤 下焦饮逆心悸冒眩 五苓散 肠间饮聚成实 已椒苈黄丸 留饮邪实欲去 甘遂半夏汤 消渴小便不利淋病脉 证并治第十三 01 小便不利 指小便困难量 少 但尿道不疼痛的症状 02 淋病 是指小便频数短涩 滴沥刺痛 欲出未尽 小腹拘急 或痛引腰腹的病证 03 消渴 有病和症两种含义 消渴病是以多饮 多食 多尿 形 体消瘦为特征 消渴症是指口渴引 饮的症状 04 消渴的病机 饮食不节 胃肠积热 情志失调 气血虚弱 05 肺胃热盛 气津两伤 症 见 渴欲饮水 口干舌燥 治法 清热止渴 益气生津 选方 白 虎加人参汤 06 肾气亏虚 气不化津 症 见 渴饮无度 小便反多 腰膝酸 软 畏寒肢冷 脚肿 舌淡暗苔白 尺脉弱等症 治则 温补肾阳 蒸津化热 选方 肾气丸 07 小便不利的病因 上燥下 寒水停 症见 口苦 小便不利 腹中冷 下肢浮肿 沉脉 治法 温阳化气 利水润燥 选方 栝 楼瞿麦丸 08 猪苓汤方解 病机 水热 互结 郁热伤津 症见 脉浮发 热 渴欲饮水 小便不利 治法 利水 滋阴清热 09 热盛津气两伤 白虎加 人参汤 上消 肾气亏虚 肾气丸 下消 膀胱气化不行 五苓散 水热互结伤阴 猪苓汤 小便 不利 上燥下寒水停 栝楼瞿麦丸 肾阳虚 下焦阴寒 小便不利 肾气亏虚 肾气丸 小便过多 主证肾阳亏虚 消渴 水气病脉证并治第十 四 01 风水 指因风邪袭表 肺失通调而致 以脉浮 恶风 骨 节疼痛 头面肿及一身悉肿为主要 临床表现的水肿病 病因 表虚 不固 水滞肌表 病机 外感风 邪 肺气不宣 风水相击 泛流全 身 主症 其脉自浮 骨节疼痛 汗出 恶风 特点 发病急剧 头面先肿 迅速遍及全身 兼证明 显 治法 益气固表 利水除 湿 选方 防已黄芩汤 02 皮水 指因脾失健运 肺失通调 水溢肌肤而致 以脉浮 不恶风 四肢 身体浮肿 按之没 指 其腹如鼓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 肿病 特点 发病较缓 足踝部 先肿 而后遍及全身 无明显表 证 治法 当发其汗 病因 脾 虚湿盛 卫阳郁闭 水溢肌表 主症 小便不利 脉沉 四肢肿 聂聂动 治法 益气通阳 分消 水气 选方 防已茯苓汤 03 正水 指因肾阳不足 水湿停聚而致 以脉沉迟 腹满而 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水肿病 病 机 脾肾阳虚 水气内停 上逆射 肺 主症 其脉沉迟 外证 腹 满 自喘 特点 身肿 腹满自 喘 病位在肾兼及于肺 治法 温肾化水 04 石水 指因肾阳衰微 水寒凝结于下焦而致 以脉自沉 腹满坚硬 不喘为主要临床表现的 水肿病 病机 肾阳虚衰 阴寒 凝结于下焦 主症 其脉自沉 外证腹满不喘 特点 身肿 腹 满以少腹为重 不喘 病位在 肾 治法 温阳散结 05 黄汗 由营卫郁滞 湿 热熏蒸所致 以汗出黄色粘衣 发 热 身肿 骨节疼痛 脉沉迟为主 要特征的疾病 病机 外受水湿 留滞肌肤 营血郁滞 主症 汗 出色黄如柏汁 脉沉迟 发热 四 肢 头面肿 治法 益气固表 和营散水 06 血分 指妇人因经闭而 致水肿者成为血分 系因瘀血阻 滞水道所致水肿 难治 07 水分 指妇人因水肿而 致经闭者成为水分 系因病水阻 滞血道所致经闭 易治 去水即可 08 气分 指因阳虚阴盛 阳气不通造成以心下坚 大如杯盘 手足逆冷 恶寒身冷 骨疼等为主 要临床表现的水气病 09 气分的阳虚阴凝 水寒 内结证 主症 心下坚满 畏寒怕 冷或身痛 浮肿 手足逆冷 腹满 肠鸣 舌淡苔白脉沉迟 治法 温经散寒 宣肺化气 选方 桂 枝去芍药加附子汤 10 气分的脾虚气滞 水饮 痞结证 主症 心下坚 脘腹胀满 耐差食少 腹胀 肠鸣 泄泻 舌 苔白腻 脉沉弦等 治法 行气 散结 健脾利水 选方 枳术汤 11 水气病 由脾肺肾气化 功能失常 水液潴留 泛溢全身而 形成或以水肿为诸的病证 12 水气病的三大治法 发汗 利小便 攻下逐水 13 风水挟热 水热搏结 主 症 恶风 脉浮 口渴 续自汗出 五大热 治法 发热水气 佐以 清热 选方 越婢汤 14 皮水挟热 主症 一身 面目黄肿 脉沉 小便不利 兼有 郁热 如口渴 治法 发热水 气 清热除湿 选方 越婢加术 汤 15 风水表虚证 防已黄芪 汤 风水挟热证 越婢汤 16 皮水挟热证 越婢加术 汤 皮水表实证 甘草麻黄汤 皮水气虚阳遏证 防已茯苓汤 湿热内壅证 蒲灰散 黄疸病脉证并治第十 五 01 谷疸 黄疸病类型之一 因饮食不洁或不节损伤脾胃 湿热 内蕴 所致之黄疸 称为谷疸 病机 湿热内蕴 邪无出路 湿热 俱盛 兼见 小便不利 口渴 等 治法 清热利湿 方药 茵 陈蒿汤 02 酒疸 因嗜酒伤中 湿热 内蕴所致之黄疸 称为酒疸 病机 湿热蕴结中焦 上蒸于心胸 症 见 心中懊憹或热痛 治法 泻 热除烦 开郁和胃 方药 栀子 大黄汤 03 女劳疸 因房劳伤肾所引 起的黄疸 称女劳疸 04 三疸的特点 谷疸 久久发黄为谷疸 胃 热脾湿 酒疸 饮酒过度 湿热中阻于 胃 女劳疸 黄疸兼有瘀热 日 哺所发热 而反恶寒 05 黑疸 是一种症状 表现 为目青面黑 大便黑 本证可由黄 疸经久不愈转变而来 亦可为酒疸 误下后的变证 久之 血瘀于内 不荣于外 湿热内陷而成黑疸 06 阴部 阳部 阴指在里 阳指在表 07 阴被其寒 谓太阴脾经受 寒生湿 08 黄疸腹满 小便不利而赤 自汗出 此为表和里实 当下之 宜大黄硝石汤 病机 湿热内蕴 热盛里实 症见 腹满便结 小 便短赤 治法 通腑泻热 09 黄疸病 病机 湿热内蕴 湿重于热 症状 形寒发热 头 身困重 食欲减退 胸脘痞满 食 少便溏 小便短少或小便不利 苔 腻不渴 治法 清热利湿 化气 行水 选方 茵陈五苓散 10 茵陈蒿汤 谷疸属湿热俱 盛 病机 湿热蕴结湿热并重 主 症 色黄鲜明 寒热不食 食即头 眩 心胸不安 治法 清热利湿 退黄 11 栀子大黄汤 酒疸热盛 病 机 酒毒湿热积于中焦 热重于 湿 主症 心中懊憹热痛 小便 黄赤 大便干 治法 泻热除烦 12 大黄硝石汤 黄疸病热盛 里实 病机 热盛里实 腑气不 通 主症 腹满便结 小便短 赤 治法 通腑泻热退黄 13 茵陈五苓散 黄疸湿重于 热 病机 湿热黄疸中湿邪偏盛 主症 小便不利 纳呆 舌苔白腻 脉浮缓 治法 利湿退黄 14 桂枝加黄芪汤 黄疸表虚 证 15 黄疸的正治法是利小便 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 血病脉证治第十六 01 柏叶汤 虚寒吐血 病机 中气虚寒 血失固摄 症见 吐 血不止 日久不愈 时多时少 时 吐时止 面色萎黄或苍白 脉虚无 力 治法 温中止血 02 泻心汤 热盛吐衄 病机 心火亢盛 迫血妄行 症见 下 血暗紫或黑 腹痛便落 神疲乏力 面色无华 肢冷 舌淡 脉细 治法 温阳健脾 养血止血 03 赤小豆当归散 湿热便血 病机 大肠湿热 迫血妄行 症 见 下血鲜红兼黏液 口苦 尿赤 大便不爽 舌苔黄腻 脉数 治 法 清热利湿 养血活血 04 远血 先便后血者为远血 即先大便 后便血 出血部位里肛 门较远 故称远血 05 近血 先血后便者为近血 即便血在前 大便在后 出血部位 离肛门较近 故称近血 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 第十七 01客热 指虚热或假热 相 对真热而言 02 下利 包括泄泻和痢疾 03 下重 即里急后重 04 气利 指下利滑脱 大便 随矢气而排出 由中气下陷 气虚 不固所致 05 下利气 指下利而有矢气 气随利矢 频频不已 由脾虚不运 湿滞气阻 蕴郁肠道所致 06 气绝 指脏腑之气虚衰 07 呕吐 系胃气上逆所致 08 呕吐中的寒证 肝胃虚寒 寒饮上逆 茱萸汤 阴盛格阳 胃虚寒证 四逆汤 虚寒胃反 脾胃两虚 大半夏 汤 09 呕吐中的热证 胃肠实热 失于通降 大黄甘 草汤 少阳邪热迫胃 小柴胡汤 邪热客犯肠胃的下利兼呕吐 热迫于肠 热扰于胃 黄芩加 半夏生姜汤 10 呕吐中的 寒热互结中焦 气机升降失常 半夏泻心汤 11 呕吐中的寒饮证 小半夏汤 寒饮停于胃 胃气 上逆 半夏干姜散 中阳不足 寒饮 停胃 生姜半夏汤 寒饮搏结于胸胃 气机阻滞 茯苓泽泻汤 脾虚不运 胃有 停饮 12 猪苓散 呕吐中的胃有 停饮 饮盛胸膈 13 下利的辩证选方 虚寒下利脓血 桃花汤 脏气虚 寒 气血下陷的下利证治 赤石 脂 干姜 粳米 大肠湿热 白头翁汤 大肠湿热 气机阻滞的下利证治 白头翁 黄连 黄柏 秦皮 14 哕证的方剂辩证 橘皮汤 胃寒气逆的呃逆 病机 寒气蕴中 卫阳被遏 治则 通 阳和胃 行气散寒 降逆 橘皮竹茹汤 胃虚挾热 胃气 上逆 病机 胃虚有热 气逆不 降 治则 补虚清热降逆 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 第二十 01 腹痛 肝脾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