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E ECE 324 校订 一 附录 八十九 修正 三 修改 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 一 附录 八十九 修正 三 修改 一 GE 12 协议协议 考虑到目前轮式车辆都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 所以轮式车辆上安装或考虑到目前轮式车辆都采用统一的技术标准 所以轮式车辆上安装或 使用的设备及配件以及车辆与部件之间的相互识别性都必须遵从以下使用的设备及配件以及车辆与部件之间的相互识别性都必须遵从以下 规定规定 校订 二 包括 1995 年 10 月 16 日开始生效的修正条款 附录 八十九 第附录 八十九 第 90 号条例号条例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一修改一 修正 二 的补充条款 一 生效日 2012 年 11 月 8 日 机动车辆及其挂车的备用制动器衬片总成和鼓式制动器衬片和刹车盘机动车辆及其挂车的备用制动器衬片总成和鼓式制动器衬片和刹车盘 和制动鼓的统一标准和制动鼓的统一标准 UNITED NATIONS 此协议的前标题 关于采用统一条件批准及批准机动车辆装备和配件的相互认可协议 日 内瓦 1958 年 3 月 20 日 2012 年 12 月 6 日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2 1 1 插入一个新的脚注 原脚注 1 改为脚注 2 1 1 本条例适用于下列备件 1 2的基本制动功能 1 本条例中 有关第 13 13 H 或第 78 号条例的参考 将被视作同第 13 13 H 或第 78 号条例适用同样技术要求的其它国际条约参考 如 71 320 EEC 本条例具体部分的参 考将做相应解释 脚注 2至 5 重编号为 3 至 6 3 4 3 1 表格改为 项目号检查 测试样本数量 附注 123456 1 几何检查 5 3 3 1 5 3 4 1 xxxxxx 2 物料检查 5 3 3 2 5 3 4 2 xx 3 平衡检查 5 3 7 2 xxxx 4 磨损状态标志检查在 5 3 7 3 xxxx 5 热疲劳完整性测试 附件 11 的 4 1 1 4 2 1 附件 12 的 4 1 1 4 2 1 xx 6 高负荷完整性测试 附件 11 的 4 1 2 4 2 2 附件 12 的 4 1 2 4 2 2xx 7 车辆行车制动的性能测试 附件 11 的 2 2 节 附件 12 的 2 2 节 成对刹车 盘前桥或后桥 8 车辆驻车制动的性能测试 附件 11 的 2 3 附件 12 的 2 3 成对刹车 车盘若可以 9 服务制动功率计性能测试 附件 11 的 3 3 节 附件 12 的 3 3 节 x车辆替代测试 对于可互换部件不需采用样品 3 对于相等部件不需要采用样品 6 5 3 6 2 2 1 改为 5 3 6 2 2 1 定义在附件 11 中 1 到 4 和附件 12 中的与测试有关的测试组 制动鼓分组可以按照每个允许测试的组中从最小内径开始 10 并且 制动鼓闸瓦宽度不超过 40mm 为基础 6 2 1 改为 6 2 1 每件售出品都应提供至少以下信息 插入新的 6 2 2 3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3 6 2 2 3 部件号 原6 2 2 3 和 6 2 2 4 改编为 6 2 2 4 和 6 2 2 5 附件 11 1 改为 1 测试概述 根据车辆类别 本条例 5 3 要求的测试详情如下 表 A11 1A M1 N1类车辆类车辆 车辆检测替换式功率监测 2 2 1 0 型 不连接发动机3 4 1 0 型 未连接模拟引擎 2 2 2 0 型 连接发动机3 4 4 0 型制动测试模拟 连接引擎 速度和负载模拟 2 2 2 2 2 3 1 型3 4 2 I 型 依据 13 13 H 号条例进行性 能检测 2 3 停车制动系统 如果适用 与原部分对比 检测 2 4 动态摩擦属性测试 与单个轴 进行比较测试进行 3 5 动态摩擦属性测试 对单个轮 制动进行比较测试 完整性测试不用车辆测试 用功率计测试4 1 制动盘 4 1 1 制动盘热疲劳试验 4 1 2制动盘高负载测试 4 2 制动鼓 4 2 1制动鼓热疲劳试验 4 2 2 制动鼓高负载测试 每个刹车盘和制动鼓至少要求车辆上 0 型和 I 型测试一个组 见条例 5 3 6 节定义 不适 用于相同的和等效的部件 表 A11 1B 3 2 1 2 插入新小节 c c 当制动盘 鼓测试车辆超过 2 轴时 m 0 55 maxle maxle 最大容许车轴质量 3 3 改为 3 3 替代测功器性能测试 表 A11 3 3 1a 对于M1 M2 N1车辆类别 磨合 抛光 过程中见附件 3 2 2 2 3 节 1b 对于 M3 N2 N3车型 磨合 抛光 100 刹车盘 或 200 刹车鼓 应用 Ti 150 C 刹车盘 或 100 C 刹车鼓 vi 60 km h dm 1 和 2 m s 交替 2 动态摩擦性能 断开模拟引擎 参看本附件中的 3 5 1 3 0 型制动试验 参看本附件 3 4 2 4 I 型制动试验 参看本附件 3 4 2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4 5 再次 抛光 100 刹车盘 或 200 刹车鼓 应用 Ti 150 C 刹车盘 或 100 C 刹车鼓 vi 60 km h dm 1 和 2 m s 交替 6 0 型制动试验 断开模拟引擎 参看本附件 3 4 1 7 0 型制动试验 连接模拟引擎 参看本附件 3 4 4 8 再次抛光 同 No 5 9 动态摩擦性能 参看本附件中的 3 5 1 10 II 型制动试验 如果适用 参看本附件中的 3 4 4 11 再次抛光 同 No 5 步骤 12 至 19 是可选的 12 0 型制动试验 参看本附件 3 4 1 13 I 制动试验 参看本附件 3 4 2 落 14 再次抛光 同 No 5 15 动态摩擦性能 参看本附件中的 3 5 1 16 0 型制动试验 连接模拟引擎 参看本附件 3 4 4 17 再次抛光 同 No 5 18 动态摩擦性能 参看本附件中的 3 5 1 19 再次抛光 同 No 5 3 4 至 3 4 4 改为 3 4 服务制动系统 3 4 1 0 型制动试验 未连接模拟引擎 从初始转速相当于 100 km h M1 N1 或 60 km h M2 M3 N2 N3 实施 前制动器温度 100 C 时 以相同的作用压力实施三次制动 以达到一 个包括 l 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均减速度 或者一个基于等效 于此平均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其对 M1 N1类车辆至少为 6 43 m s2 对 M2 M3 N2 N3类车辆至少为 5 m s2 对于气动制动系统 制动作用压力不得超过车辆类型最终保证的 如压 缩机的切入压力 制动力矩 C 不得超过用最小制动膛的车型所允许 的最大制动输入力矩 Cmax 三次平均结果将被采用做冷性能 3 4 1 1 滚动阻力 采用的滚动阻力等效于 0 1 m s2的减速度 3 4 2 I 型制动试验 3 4 2 1 加热程序 3 4 2 1 1 根据车类按下表中条件施行连续制动 每次制动须依此进行 达到一个 持续的减速度 减速包含了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或等效于减 速度的持续制动力矩 滚动阻力达到 3 m s2 见本附件 3 4 1 1 首次制动开始时制动器温度 T 100 C 车型v1 km h v2 km h t 秒 N M180 vmax 120 km h0 5 v14515 M280 vmax 100 km h0 5 v15515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5 N180 vmax 120 km h0 5 v14515 M3 N2 N380 vmax 60 km h0 5 v16020 其中 v1 初始速度 制动开始前 v2 制动结束时的速度 vmax 车辆的最高速度 n 制动应用次数 t 每个制动循环时长 从一个制动开始到下一个制动开始时 的时间间隔 3 4 2 1 2 如果制动器装备了自动刹车调节装置 那么在 I 型试验之前 制动器调 节应按照以下合适程序设置 3 4 2 1 2 1 在空气制动情况下 制动器调整应使自动制动调节装置生效 这样就要 将制动冲程调节为 s0 1 1 sre adjust 其上限不得超过制造商的推荐值 其中 sre adjust是根据自动刹车调节装置制造商的规格再调节冲程 如制 动冲程 在其开始处以制动系统操作压力的 15 但不小于 100kPa 重新调节制动行程间隙 其中 据同技术服务的协议 测量制动冲程是不可操作的 初始设置要 经技术服务认可 据以上条件 制动器实施压力为制动系统操作压力的 30 但不低于 200 kPa 持续 50 次 接着是一个单独的制动 制动器压力 650 kPa 3 4 2 1 2 2 在液压操作盘式制动器情况下 无需要求任何设置 3 4 2 1 2 3 在液压操作鼓式制动器情况下 调节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 3 4 2 2 热性能 加热程序结束后 须在 60 秒内测量热性能 按照 0 型试验中应用的速 度和压力的条件 对于 M1 和 N1 车型 包括了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均减速度 或者基于等效于此平均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不得少于 0 型 试验中冷制动所达到数值的 75 或低于 4 8 m s2 对于 M2 M3 N2和 N3车型 包括了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 均减速度 或者基于等效于此平均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不 得少于 0 型试验中冷制动所达到数值的 60 或低于 4m s2 3 4 2 3 自由运行试验 对于装配了自动刹车调节装置的制动器 在结束了上述 3 4 2 2 规定的 试验之后 制动器将被运行冷却到冷制动器的代表温度 如 100 C 并被证实此制动器能用来进行自由运行 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6 a 刹车盘 鼓运行自如 如可用手转动 b 当制动器释放 刹车盘 鼓被转动至相当于匀速 v 60 km h 时 制动鼓 盘渐近温升不超过 80 C 3 4 3 II 型制动试验 3 4 3 1 加热程序 3 4 3 1 1 制动器将从初始温度 100 C 开始摩擦制动加热 以等效于匀速 30 km h 的转速 制动力矩相当于 0 15 m s2减速度 不包括滚动阻力 持 续 12 分钟 3 4 3 1 2 对已装配了自动刹车调节装置的制动器 制动调节将在上述 II 型试验之 前 依据本附件 3 4 2 1 2 的步骤设置 3 4 3 2 热性能 加热程序结束后 须在 60 秒内测量热性能 按照 0 型试验中应用的速 度和压力的条件 制动器加热后 包括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均减速度 或者基 于等效于此平均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不得小于 3 75 m s2 3 4 3 3 自由运行试验 见本附件 3 4 2 3 3 4 4 制动试验 0 型试验 连接模拟引擎 依本条例目的 可接受运行一个模拟的负载条件的试验 见本附件 3 2 来代替连接引擎的 0 型试验 车辆类型初始速度 v1 km h M180 vmax 160 km h M2100 km h M390 km h N180 vmax 160 km h N2100 km h N390 km h 其中 v1 初始速度 制动开始时 vmax 车辆最高速度 从初始转速相当于上述表格中的车辆速度 且制动实施开始温度 100 C 时开始 以相同的作用压力实施三次制动 以达到一个包括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均减速度 或者一个基于等效于此平均减速度制 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其对 M1 N1类车辆至少为 5 76 m s2 对 M2 M3 N2 N3类车辆至少为 4 m s2 三次平均结果将被采用做冷性能 4 1 1 1 2 改为 4 1 1 1 2 试验项目 制动盘热疲劳试验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7 新制动衬片和新制动盘将被安装在相关的制动器中 并按照附件 3 的 2 2 2 3 程序磨合 磨光 如果需要任何新的制动内衬来完成试验 将 按照同样程序磨合 磨光 表 A11 4 1 1 1 2 试验条款热疲劳试验 车辆类型M1 N1 制动类型连续制动应用 制动间隙 ttotal 70 s 每个循环的制动应用次数2 制动转矩产生的减速度5 0 m s 总数量的制动周期100 或 150 见 4 1 1 1 3 制动实施 从 至 vmax 20 km h 在每一轮的第一次制动的初始温度 100 C 其中 vmaxvmax用于试验备用部件 所对应的车辆对刹车盘质量具有最高比例 的动能 tbra实际制动期间 tacc按照各自车辆加速力量的最小加速度时间 trest休息期间 ttotal制动间隙 tbra tacc trest 4 1 2 改为 4 1 2 制动盘高负载试验 对于交互式部件 高负载试验将实施在一个新制动盘上 或用作交互功 率计试验 见本附件 3 3 的同一个制动盘上 对于等效部件 高负载试验将用新的刹车盘 原车辆制动卡钳 按照 13 号条例及 13 H 条例 或者是 90 条例 通过的新的制动内衬的总成 防护油脂去除 如果必要 可以更换刹车片磨损试验期间 4 1 2 1 2 改为 4 1 2 1 2 试验程序 制动盘高负载 新制动衬片和新制动盘将被安装在相关的制动器中 并按照附件 3 的 2 2 2 3 程序磨合 磨光 如果需要任何新的制动内衬来完成试验 将 按照同样程序磨合 磨光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8 表 A11 4 1 2 1 2 试验条款高负载试验 车辆类型M1 N1 制动类型单独制动应用 制动数量70 制动的初始温度 100 C 制动转矩产生的减速度10 0 m s 压强 16 000 kPa 或 p 16 000 kPa 10 0 m s 制动实施 从 至 vmax 10 km h 其中 用于试验备用部件 所对应的车辆对刹车盘质量具有最高比例的动能 4 1 2 2 2 改为 4 1 2 2 2 试验程序 刹车盘高负载 依据表 A11 4 1 1 2 2 磨合 500 制动应用程序执行从一个时速 50 公里 小时到 10 公里 小时和一个 刹车转矩的 90 的最大制动力矩 初始温度 200 C 4 1 2 2 3 改为 4 1 2 2 3 试验结果 刹车盘高负载 如果 500 次制动实施之后 刹车盘没有破裂的迹象 则试验通过 该试 验被认为是有效的 只要至少 90 的制动达到了要求的最大力矩 且其 余的 10 实施了最大的压力 破坏的意思是 a 径向裂缝对摩擦表面 超过 2 3 的径向高度对摩擦表面 b 摩擦表面上的裂纹 达到内在的或外在的直径摩擦表面 c 贯通裂纹任何摩擦环 d 任何类型的结构损坏或裂缝外的任何区域摩擦表面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9 表 A11 4 2 1 2 2 改为 试验规则热疲劳试验 磨合 程序200 制动实施 初始速度 60 km h 最终速度 5 km h dm 在 1 m s2 和 2 m s2间变化 初始温度 200 C 始于室温 若申请人认为不需要则交互式磨合可以忽略 制动类型连续制动应用 制动应用数量250 或 300 哪个适用 见 4 2 1 2 3 NB 试验中断当贯通裂缝出现 制动转矩产生的减速度3 0 m s2 制动实施 从 至 130 80 km h 制动的初始温度 50 C 制冷根据 3 2 3 允许 4 2 1 2 3 标题行 改为 4 2 1 2 3 试验结果 制动鼓热疲劳试验 4 2 2 改为 4 2 2 制动鼓高负载试验 对于交互式部件 高负载试验将实施在一个新制动鼓上 或用作交互功 率计试验 见本附件 3 3 的同一个制动鼓上 对于等效部件 高负载试验将用新的制动鼓 与车辆有关的原制动鼓的 复件 按照 13 号条例及 13 H 条例 或者是 90 条例 通过的新的制动 内衬的总成 防护油脂去除 如果必要 试验期间可以更换磨损刹车片 4 2 2 1 2 改为 4 2 2 1 2 试验项目 制动鼓高负载试验 此试验同样包含了热疲劳试验的要求 见 4 2 1 1 2 此试验应按照下表进行 表 A11 4 2 2 1 2 改为 磨合 程序 初始温度 100 C 以 v1 80 km h 和 v2 10 km h 进 行 100 次连续的减速制动 第一步应当持续以 1 5 m s2 减速 从第二部到最后应施 加等同于第一步的连续压力 磨合要一直持续到 80 制动衬面都跟刹车鼓接触到为止 试验规则制动鼓高负载试验 制动类型单独制动应用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10 制动应用数量100 制动初始温度 100 C 制动转矩产生的减速度10 0 m s 压强 16 000 kPa 或 p 16 000 kPa 10 0 m s 制动实施 从 至 vmax 10 km h vmax用于试验备品的 vmax对应的车辆 相对刹车盘质量拥有最高的动 能比 4 2 2 2 2 改为 4 2 2 2 2 试验项目 制动鼓高负载试验 表 A11 4 2 2 2 2 试验规则高负载试验 磨合 程序 200 制动实施 初始速度 60 km h 最终速度 5 km h dm 在 1 m s2 和 2 m s2间变化 初始温度 200 C 始于室温 若申请人认为不需要则交互式磨合可以 忽略 总共的制动数量150 每次制动的初始温度 100 C 制动实施 从 至 60 km h 5 km h 制动转矩产生的减速度6 m s 制冷 偏离本附件中的 3 2 3 运许 4 2 2 2 3 改为 4 2 2 2 3 试验结果 制动鼓高负载试验 如果提供制动鼓是不断裂的 试验结果是积极的 如果 500 次制动实施之后 刹车盘没有破裂的迹象 则试验通过 该试 验被认为是有效的 只要至少 90 的制动达到了要求的最大力矩 且其 余的 10 实施了最大的压力 破坏的意思是 a 径向裂缝对摩擦表面 超过 2 3 的径向高度对摩擦表面 b 摩擦表面上的裂纹 达到内在的或外在的直径摩擦表面 c 贯通裂纹任何摩擦环 d 任何类型的结构损坏或裂缝外的任何区域摩擦表面 附件 12 3 2 1 2 改为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11 3 2 1 2 试验质量 计算惯性质量节的试验公式应该采用以下的公式 m 0 55 maxlemaxle 车轴允许最大质量 3 4 至 3 5 3 改为 3 4 服务制动系统 3 4 1 0 型制动试验 车辆负重 从初始转速相当于 40 km h I 型之前 或 60 km h III 型之前 实施前 制动器温度 100 C 时 以相同的制动器压力实施三次制动 以达到一 个包括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均减速度至少为 5 m s2 或者一 个基于等效于此平均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制动器压力不得超过 650kPa 三次平均结果将被采用做冷性能 3 4 1 1 滚动阻力 采用的滚动阻力等效于 0 1 m s2的减速度 3 4 2 I 型制动试验 下坡试验 3 4 2 1 加热程序 制动器将从初始温度 100 C 开始摩擦制动加热 以等效于匀速 40 km h 的转速 制动力矩相当于 0 7 m s2减速度 包括滚动阻力 见本附 件 3 4 1 1 持续 153 秒 3 4 2 1 4 如果制动器装备了自动刹车调节装置 那么在 I 型试验之前 应按照本 附件 3 4 3 1 2 步骤调节制动器 3 4 2 2 热性能 3 4 2 2 1 加热程序结束后 须在 60 秒内以 40 km h 时测量热性能 按照 0 型试 验使用的 40 km h 的制动器压力 包括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均减速度 或者基于等效于此平均 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不得少于 0 型试验中冷制动所达到数 值的 60 或低于 3 6 m s2 3 4 2 3 自由运行试验 对于装配了自动刹车调节装置的制动器 在结束了上述 3 4 2 2 规定的 试验之后 制动器将被运行冷却到冷制动器的代表温度 如 100 C 并被证实此制动器能用来进行自由运行 只要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a 刹车盘 鼓运行自如 如可用手转动 b 当制动器释放 刹车盘 鼓被转动至相当于匀速 v 60 km h 时 制动鼓 盘渐近温升不超过 80 C 3 4 3 III 型试验 O4车型衰退试验 3 4 3 1 加热程序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12 3 4 3 1 1 按下表条件进行实施连续制动 制动器将从初始温度 100 C 开始 以 达到一个包括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 3 m s2的减速度 或者一个 基于等效于此平均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用于实施首次制动 的制动器作业压力 将保持到后继试验剩余的制动应用中 条件 车辆类型 v1 km h v2 km h t 秒 n O4601 2 v16020 其中 v1 初始速度 制动开始前 v2 制动结束时的速度 n 制动次数 t 每个制动循环时长 从一个制动开始到下一个制动开始时 的时间间隔 3 4 3 1 2 如果制动器装备了自动刹车调节装置 那么在 III 型试验之前 制动器 调节应按照以下合适程序设置 3 4 3 1 2 1 在空气制动情况下 制动器调整应使自动制动调节装置生效 这样就要 将制动冲程调节为 s0 1 1 sre adjust 其上限不得超过制造商的推荐值 其中 sre adjust是根据自动刹车调节装置制造商的规格再调节冲程 如制 动冲程 在其开始处以 100kPa 制动压力的重新调节制动行 程间隙 其中 据同技术服务的协议 测量制动冲程是不可操作的 初始设置要 经技术服务认可 据以上条件 制动器将以 200 kPa 制动压力操作 持续 50 次 接着是 一个单独的制动 制动器压力 650 kPa 3 4 2 1 2 2 在液压操作盘式制动器情况下 无需要求任何设置 3 4 2 1 2 3 在液压操作鼓式制动器情况下 调节应按照制造商的说明 3 4 3 2 热性能 加热程序结束后 须在 60 秒内测量热性能 按照 0 型试验中使用的制 动器压力 包括滚动阻力 见本附件 3 4 1 1 的平均减速度 或者基于等效于此平均 减速度制动距离的平均制动力矩 不得少于 0 型试验中冷制动所达到数 值的 60 或低于 4 0 m s2 3 4 3 3 自由运行试验 见 3 4 2 3 3 5 测试动态摩擦特性 在单独轮上进行比较试验 3 5 1 试验将依照第 13 号条例附件 19 4 4 3 1 至 4 4 3 4 进行 3 5 2 在 3 5 1 所述制动试验 同样将用原制动盘 鼓来进行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13 3 5 3 备用制动盘 鼓的步骤 2 动态摩擦特性可以被视为类似于原始的制动 盘 鼓 只要在同原始制动盘 鼓相同的操作压力或控制力下 所达到的 涉及平均减速度数值 在该区域上生成的曲线的上 2 3 部分不偏离超过 8 或 0 4 m s2 4 1 1 1 2 改为 4 1 1 1 2 实验项目 制动盘热疲劳试验 表 A12 4 1 1 1 2 试验规则热疲劳试验 车辆类型O1 O2 磨合 程序100 制动实施 初始速度 60 km h 最终速度 30 km h dm 在 1 m s2 和 2 m s2间变化 初始温度 300 C 始于室温 制动类型连续制动应用 制动间隔 ttotal 70 s 每个循环的制动数量2 制动转矩产生的减速度5 0 m s2 制动总的循环数量 100 或 150 见 4 1 1 1 3 制动应用 从 到 80 km h 20 km h 每个循环的初始制动温度 100 C 其中 vmax 最大的设计温度 按其使用范围 tbra 制动应用时的实际制动时间 tacc 按照加速功率各自的车辆 最小加速度时间 trest 停歇时间 ttotal 制动间隙额 tbra tacc trest 4 1 2 改为 4 1 2 制动高负载试验 对于交互式部件 高负载试验将实施在一个新制动盘上 或用作交互功 率计试验 见本附件 3 3 的同一个制动盘上 对于等效部件 高负载试验将用新的刹车盘 原车辆制动卡钳 按照 13 号条例及 13 H 条例 或者是 90 条例 通过的新的制动内衬的总成 装车的条件下 如防护油脂去除 如果必要 试验期间可以更换磨损刹车片 4 1 2 1 改为 4 1 2 1 O1 和 O2型车辆 新制动衬片和新制动盘将被安装在相关的制动器中 并按照附件 3 的 2 2 2 3 程序磨合 磨光 如果需要任何新的制动内衬来完成试验 将 按照同样程序磨合 磨光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14 插入新 4 1 2 1 1 至 4 1 2 1 3 4 1 2 1 1 试验条件 制动盘高负载试验 见上文 4 1 1 1 1 4 1 2 1 2 试验项目 制动盘高负载试验 此试验须按照下表进行 表 A12 4 1 2 1 2 试验规则高负载试验 车辆类型O1 O2 制动类型单独制动实施 制动实施次数70 制动初始温度 100 C 制动转矩产生的减速度10 0 m s 压强 16 000 kPa 或 p 16 000 kPa 型号 yyyy 变体号 部件号 可追溯指示 最小厚度 盘 最大 的内径 鼓 1 3 1 1 12 2 改为 3 1 1 12 2 刹车卡钳 制动鼓的机制 1 改为 制造商 型号 变体 部件号 构造方法 活塞 轮 缸径 2 技术最大允许制动矩 Cmax e 在 制动杆 气动 线管路压力 pmax e 液压 1 临界力矩 C0 e 气动 线管路压力 液压 1 速比 le ee 气动 活塞直径 液压 1 最大制动矩 插入新3 2 2 至 3 2 2 1 3 2 2 试验基准数据 3 2 2 1 位置 4 5 1 1 改为 4 5 1 1 液压制动系统 2的 M1 M2 M3 N1 和 N2类车辆服务制动性能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18 插入新4 5 1 1 1 和 4 5 1 1 2 4 5 1 1 1 车辆测试结果 测试类型 0 断开 0 连接 I驻车制 动 2 附件 11 2 2 1 2 2 2 2 2 3 2 3 负载情况 负载无负载负载负载负载 试验速度 初始 km h 最终 km h00 压力 kPa 减速度 m s2 实施次数 一个制动周期时间 s 自由运行通过 是 否 1 4 5 1 1 2 惯性功率计试验结果 测试类型 0 断开 0 模拟连接 I 模拟 附件 11 3 4 1 3 4 4 3 4 2 负载情况 试验速度 初始 km h 最终 km h00 压力 kPa 减速度 m s2 实施次数 一个制动周期时间 s 自由运行通过 是 否 1 4 5 1 2 改为 4 5 1 2 气动制动系统 2 M2 M3 N2 N3类车辆服务制动性能 E ECE 324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E ECE TRANS 505 校订校订 一一 附录附录 八十九八十九 修正修正 三三 修改修改 一一 19 插入新 4 5 1 2 1 和 4 5 1 2 2 4 5 1 2 1 车辆试验结果 测试类型 0 断开 0 连接 I驻车制 动 2 附件 11 2 2 1 2 2 3 2 2 4 2 3 负载情况 负载无负载负载负载负载 试验速度 初始 km h 最终 km h000 制动膛压力 pe kPa 减速度 m s2 实施次数 一个制动周期时间 s 制动力 0 5 Te daN 制动比 0 5 Te 9 81 m m 试验重量 制动膛冲程 se Mm 在制动杆的临界扭矩 Ce C0 e Nm Nm 自由运行通过 是 否 1 4 5 1 2 2 惯性功率计试验结果 试验类型 0I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卸车工劳动合同范本
- 中外技能转让协议书
- 杭州停车场合同范本
- 校园卫生清洁协议书
- 样签约球员合同协议
- 机关印刷资料协议书
- 服装企业协议书范本
- 服务器购买合同范本
- 广东省2025年下半年佛山市事业单位招考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广东广州总工会直属事业单位(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引进急需专业人才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河道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方案
- 彩妆师的培训课件
- 中国石化员工管理制度
- 2025至2030年中国烟草行业市场深度分析及发展趋向分析报告
- 2024年家政服务业职业技能大赛家庭照护赛项技术工作文件
- 2022可调节负荷并网运行与控制技术规范+第6部分-并网运行调试
- 2025年有机肥市场分析报告
- 信息安全意识培训课件
- 小米公司介绍课件
- 部编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 中职语文 品质
- 脑挫裂伤患者护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