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验室安全知识[1].doc_第1页
化验室安全知识[1].doc_第2页
化验室安全知识[1].doc_第3页
化验室安全知识[1].doc_第4页
化验室安全知识[1].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级 别 毒 物 名 称 I级 极度危害 汞及其化合物、苯、砷及其无机化合物(非致癌的除外)、氯乙烯、铬酸盐与重铬酸盐、黄磷、铍及其化合物、对硫磷、羰基镍、八氟异丁烯、氯甲醚、锰及其无机化合物、氰化物 级 高度危害 三硝基甲苯、铅及其化合物、二硫化碳、氯、丙烯腈、四氯化碳、硫化氢、甲醛、苯胺、氟化氢、五氯酚及其钠盐、镉及其化合物、敌百虫、氯丙烯、钒及其化合物、溴甲烷、硫酸二甲酯、金属镍、甲苯二异氰酸酯、环氧氯丙烷、砷化氢、敌敌畏、光气、氯丁二烯、一氧化碳、硝基苯 级 中度危害 苯乙烯、甲醇、硝酸、硫酸、盐酸、甲苯、二甲苯、三氯乙烯、二甲基甲酰胺、六氟丙烯、苯酚、氮氧化物级轻度危害 溶剂汽油、丙酮、氢氧化钠、四氟乙烯、氨气 化验室安全知识一、职业性接触毒物危害程度等级二、常见化学毒物的急性致毒作用与救治方法 分 类 名 称 主要致毒作用与症状 救 治 方 法 酸 硫酸、盐酸、硝酸 接触:硫酸局部红肿痛,重者起水泡、呈烫伤症状;硝酸、盐酸腐蚀性小于硫酸 吞服:强烈腐蚀口腔、食道、胃黏膜 立即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再用2的碳酸氢钠水溶液冲洗,然后清水冲洗 初服可洗胃,时间长忌洗胃以防穿孔;应立即服60mL氢氧化镁悬浊液(75),鸡蛋清调水或牛奶200ral 氢氟酸 局部烧灼感,开始疼痛较小,不易察觉;氢氟酸渗入指甲,剧痛 眼烧伤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将伤处浸入:氯化苄烷铵(0.10.133)水或乙醇溶液(冰镇);饱和硫酸镁溶液(冰镇);乙醇溶液(70)(冰镇) 大量清洁冷水淋洗,每次15rain,间隔15min 续表分 类 名 称 主要致毒作用与症状 教 治 方 法 强碱 氢氧化钠、氢氧化钾 接触:强烈腐蚀性,化学烧伤 吞服:口腔、食道、胃黏膜糜烂 迅速用水、柠檬汁、稀乙酸或2硼酸水溶液洗涤 禁洗胃或催吐,给服500mL稀乙酸或柠檬汁,或100500mL盐酸溶液(o5),再服蛋清水、牛奶、淀粉糊、植物油等无机物 砷及其化合物 皮肤接触 吞服:恶心、呕吐、腹痛、剧烈腹泻 用肥皂和水冲洗,皮肤可涂2.5二巯基丙醇油膏 立即洗胃、催吐。洗胃前服新配氢氧化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12)与氧化镁悬浊液(20)等量混合催吐,或服蛋清水或牛奶,导泻,医生处置氰化物 皮肤烧伤 吸人氰化氢或吞食氰化物:量大者造成组织细胞窒息,呼吸停止而死亡急性中毒:胸闷、头痛、呕吐、呼吸困难、昏迷 慢性中毒:神经衰弱症状、肌肉酸痛等 大量水冲洗,依次用高锰酸钾溶液(001)和硫化铵(001)洗涤,或用硫代硫酸钠溶液(05)冲洗用亚硝酸异戊酯、亚硝酸钠、硫代硫酸钠解毒(医生处置) 铬酸、重铬酸钾等铬化合物 铬酸、重铬酸钾对黏膜有剧烈的刺激,产生炎症和溃疡;铬的化合物可以致癌 用硫代硫酸钠溶液(5)清洗受污染皮肤 汞及其化合物 大量吸人汞蒸气或吞食二氯化汞等汞盐:引起急性汞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衰弱、尿少或尿闭,甚至死亡 汞蒸气慢性中毒:头晕、头痛、失眠等神经衰弱综合征;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口腔炎及消化道症状及震颤 皮肤接触 误服者不得用生理盐水洗胃,迅速灌服鸡蛋清、牛奶或豆浆 送医院治疗 脱离接触汞的岗位,送医院治疗 皮肤接触:大量水冲洗后,湿敷续表 分 类 名 称 主要致毒作用与症状 救 治 方 法硫代硫酸钠溶液(35%)。不溶性汞化合物用肥皂和水冲洗有机化合物 苯及同系物 吸人蒸气及皮肤渗透急性:头晕、头痛、恶心,重者昏迷抽搐甚至死亡 慢性:损害造血系统、神经系统 皮肤接触用清水洗涤 人工呼吸、输氧、医生处置 石油烃类(石油产品中的各种饱和或不饱和烃) 吸人高浓度汽油蒸气,出现头痛、头晕、心悸、神志不清等 汽油对皮肤有脂溶性和刺激性,皮肤干燥、皲裂,个别人起红斑、水疱 移至新鲜空气处,重症可给予吸氧 温水清洗 石油烃9SS起呼吸、造血、神经系统慢性中毒症状 某些润滑油和石油残渣长期刺激皮肤可引发皮癌 医生治疗 涂炉甘石洗剂(5) 三氯甲烷 皮肤接触:干燥、皲裂 吸人高浓度蒸气急性中毒、眩晕、恶心、麻醉 慢性中毒:肝、心、肾损害 皮肤皲裂者选用脲素冷霜(10) 脱离现场,吸氧,医生处置 四氯化碳 接触:皮肤因脱脂而干燥、皲裂 吸人,急性:黏膜刺激、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和胃肠道刺激症状 慢性:神经系统弱综合征,损害肝、肾 碳酸氢钠溶液(2)或硼酸溶液(1)冲洗皮肤或眼 脱离现场急救,人工呼吸、吸氧 芳胺、芳族硝基化合物 吸人或皮肤渗透 急性中毒致高铁血红蛋白症,溶血性贫血及肝脏损害 用温肥皂水(忌用热水)洗,苯胺可用乙酸溶液(5)或乙醇溶液(70)洗续表分 类 名 称 主要致毒作用与症状 救 治 方 法有机化合物 甲醇 吸人蒸气中毒,也可经皮肤吸收 急性:神经衰弱症状,视力模糊、酸中毒症状 慢性:神经系统弱症状、视力减弱,眼球疼痛 吞服15mL可导致失明,70100mL致死 皮肤污染用清水冲洗 溅入眼内,立即用碳酸氢钠溶液(2)冲洗 误服,立即用碳酸氢钠溶液(2)充分洗胃后医生处置 气体 氮氧化物 呼吸系统急性损害 急性中毒:口腔、咽喉黏膜、眼结膜充血、头晕、支气管炎、肺炎、肺水肿 慢性:呼吸道病变 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吸氧 二氧化硫、三氧化硫 对上呼吸道及眼结膜有刺激作用;结膜炎、支气管炎、胸痛、胸闷 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吸氧,用碳酸氢钠溶液(2)洗眼 硫化氢 眼结膜、呼吸及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急性:头晕、头痛甚至抽搐昏迷,久闻不觉其气味,更具危险性 移至新鲜空气处必要时吸氧,生理盐水洗眼 氯气 经呼吸道黏膜、皮肤中毒吸人后,黏膜受刺激引起咳嗽、咯血、胸感压迫,呼吸困难。大量吸入会引起肺水肿,昏迷 眼睛受刺激后酸痛,流泪。鼻咽黏膜受刺激,引起发炎 室内通风良好,操作时戴口罩 离开现场,重患者要保温、吸氧、注射强心剂 眼受刺激用苏打水(2)冲洗,咽喉疼痛,吸入苏打水(2)蒸气 氨(NH3) 刺激眼睛、流泪 长时间接触引起喉炎、声带嘶哑,高浓度吸人引起肺炎 浓氨水溅入眼内,可引起角膜表层溃疡、穿孔 室内良好通风 操作浓NH:或氨水时,要戴口罩、暂闭呼吸 人眼内,立即用大量清水、硼酸溶液(3)冲洗,再用金霉素眼膏续表 分 类 名 称 主要致毒作用与症状 救 治 方 法 气体溴(Br2) 由皮肤接触或吸人中毒 吸人后疼痛、咳嗽,引起咽炎皮肤接触易引起皮疹 在通风柜内,戴皮手套操作 溅在皮肤上立即用大量水冲洗,送医院治疗 一氧化碳(CO) 经呼吸道进人体内,与血色素结合使其丧失运氧能力,引起全身严重缺氧 轻度中毒时头晕、恶心、无力,甚至意识不清、出现幻觉、错觉;重度中毒时立即昏迷、呼吸停止而死亡 将中毒者立即抬至空气新鲜处,保暖 对停止呼吸者,实施人工呼吸,并给氧气 注射可拉明等强心剂 大量使用时,需戴防毒面具三、常见临时伤害及处置方法 伤 害 类 型 急救处置方法 烫 伤 I度烫伤一发红 度烫伤一起泡 度烫伤 将消毒药棉用乙醇(95)浸湿,覆盖于伤处。或用麻油浸过的纱布盖敷 用上法处理;或用KMn04溶液(3)或现配的丹宁溶液(3)如上法处理 用消毒棉包扎,送医院就诊 创 伤 伤口不大,出血不多 严重情况 若伤口内无异物,用双氧水(3)将伤口周围擦净,伤口涂碘酒、红汞,撒上磺胺消炎粉后包扎先涂紫药水,撒上消炎粉,用纱布压紧伤口,立即就医诊治 化 学 灼 酸 灼 伤 H2S04、HN03、HC1、H3P04、HCOOH、CH3COOH 先用大量水冲洗,然后用NaHC03溶液(5)或氨水溶液(10)冲洗伤处 若眼睛被酸灼伤,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NaHC03溶液(3)冲洗,随即送医院治疗 伤 HF 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灼伤处至苍白色,涂以甘油+氧化镁(2十1)糊;或用冰冷的饱和MgS04溶液清洗后包扎。严防HF侵入皮下及骨骼中续表伤 害 类 型急救处置方法化学灼伤碱灼伤 KOH、NaOH、CaO、K2CO3 强碱溅在皮肤上,先用水冲洗,再用硼酸溶液(2)或醋酸溶液(2)冲洗严重时送医院治疗 其 他 溴(Br2) 用浓氨水+松节油+乙醇(95)混合液(体积比为1+1+10)冲洗,包扎 磷(P) 用CuS04乙醇溶液(3)洗净残余磷,用该溶液浸湿的纱布包扎 不可将创面暴露于空气中,也不可涂油质类药剂铬酸 先用大量水冲洗,再用硫酸铵溶液漂洗,包扎 氯化锌、硝酸银 用水冲洗,再用NaHC03溶液漂洗,包扎 氰化物 用KMn04溶液冲洗患处后,用硫酸铵溶液漂洗 酚 用水冲洗后用乙醇(72)+NaOH(1molL)(体积比为4+1)混合液冲洗,包扎四、化验室废液处理 废液类别 处 理 方 法 无机酸类 用过量的碳酸钠和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和,或用废碱液中和,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氢氧化钠、氨水 用稀酸中和后,用大量水冲洗 含汞、砷、锑、铋等离子的废液 控制溶液酸度H+0.3molL,使其生成硫化物沉淀 含氰废液 先加入氢氧化钠使其pH值在10以上,加人过量的高锰酸钾溶液(3),使CN-分解。 若CN-含量过高时,可加人次氯酸钙和氢氧化钠溶液进行处理 氰化物在碱性介质中可用亚铁盐处理使其生成亚铁氰酸盐 含氟废液 加入石灰使其生成氟化钙沉淀 有机溶剂 若废液量多,有回收价值的溶剂可回收使用 无回收价值的少量废液可用水稀释排放,若废液量大,可用焚烧法处理,不易燃烧的有机溶剂可用易燃烧的废溶剂稀释后再焚烧五、可燃气体、蒸气与空气混合时的爆炸范围 物质名称 分子式爆炸范围() 物质名称 分子式爆炸范围(甲) 一氧化碳 CO 12575甲基乙基醚 C3H80 20100 氢 H2 41?5二乙醚C4H100 19365 硫化氢 H2S 43454溴甲烷 CH3Br 135145 氨 NH3 157274溴乙烷C2H5Br 68113 甲烷 CH4 50150乙胺C2H7N 36一132 乙烷 C2H6 32125环己烷 C6H12 1378 庚烷 C7H16 1167丙酮 C3H60 26128 乙烯 C2H4 30335丁酮 C4H80 1895 丙烯 C3H6 20111氯甲烷 CH3Cl 83187 乙炔 C2H2 25800氯丁烷C4H9Cl 19一101 苯 C6H6 1480乙酸C2H402 54(下限) 甲苯 C7H9 1368甲酸甲酯C2H402 51227 乙酸乙酯 C4H802 22114二甲胺 C2H7N 28144 乙酸丁酯C6H1202 1476水煤气 67695 吡啶 C5H5N 18124半水煤气 81705 松节油 C15Hl6 080(下限)焦炉煤气 60300 甲醇 CH4O 67365发生炉煤气 203737 乙醇 C2H6O 33190高炉煤气 4050(下限) 糠醛 C5H4O 21(下限) 6070(上限)六、常见易爆混合物 主要物质 互相作用的物质 产生的结果浓硝酸、硫酸松节油、乙醇燃烧过氧化氢乙酸、甲醇、丙酮燃烧溴磷、锌粉、镁粉燃烧氯酸盐硫、磷、铝、镁爆炸续表 主要物质 互相作用的物质 产生的结果高氯酸钾乙醇、有机物爆炸高锰酸钾硫黄、甘油、有机物爆炸硝酸铵锌粉、氯化锌和少量的水爆炸硝酸盐酯类、乙酸钠、氯化亚锡爆炸过氧化物镁、锌、铝爆炸钾、钠水燃烧、爆炸赤磷氯酸盐、二氧化铅爆炸黄磷空气、氧化剂、强酸爆炸乙炔银、铜、汞()化合物爆炸七、常用灭火器(剂)灭火器类型 成分及要求 适 用 范 围 水(消火栓) 适用于一般木材及各种纤维的着火以及可溶或半溶于水的可燃液体的着火 酸碱式 H2S04、NaHC03 非油类及电器失火 砂土 隔绝空气而灭火,应保持干燥 用于不能用水灭火的着火物 石棉毯或薄毯 隔绝空气而灭火 用于扑灭人身上燃着的火 二氧化碳泡沫灭火器 主要成分为硫酸铝、碳酸氢钠、皂粉等,经与酸作用生成二氧化碳的泡沫盖于燃烧物上隔绝空气而灭火 适用于油类着火 不适用于精密仪器、贵重资料灭火断电前禁用于电器着火 干式二氧化碳灭火器 用二氧化碳压缩干粉(碳酸氢钠及适量的滑润剂、防潮剂等)喷于燃烧物上而灭火 适用于油类、可燃气体、易燃液体、固体电气设备及精密仪器等的灭火,不适用于钾、钠着火四氯化碳 液体CCl4 电器失火 “121l”灭火器 “1211”即二氟一氯一溴甲烷,一种阻燃剂,能加速灭火作用,不导电,毒性较四氯化碳小,灭火效果好 用于油类、档案资料、电气设备及贵重精密仪器的着火八、压缩气体钢瓶的标志 内装气体名称钢瓶表面颜色 字 样 字样颜色 横条颜色 氧气 氢气 氮气 氩气 压缩空气 石油气体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光气 氨气 氯气 氦气 氖气 丁烯 氧化亚氮 环丙烷 乙烯 乙炔 氟氯烷 其他可燃气 其他非可燃气 天蓝色 深绿色 黑色 灰色 黑色 灰色 白色 黑色 黑色 草绿色 黄色 草绿色 棕色 褐红色 红色 灰色 橙黄色 紫色 白色 铅白色 红色 黑色 氧 氢 氮 氩 压缩空气 石油气体 硫化氢 二氧化硫 二氧化碳 光气 氨 氯 氦 氖 丁烯 氧化亚氮 环丙烷 乙烯 乙炔 氟氯烷(气体名称)(气体名称) 黑色 红色 黄色 绿色 白色 红色 红色 白色 黄色 红色 黑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黄色 黑色 黑色 红色 红色 黑色 白色 黄色 9- 红色 棕色 - , ,- 红色 黄色 - 红色 - 白色 n- ,9- 黑色 - - - - - - -九、高压气瓶安全使用规则 气瓶的存放位置应符合:阴凉、干燥、远离明火及热源(距离不小于10m)、不受日光暴晒、室内通风良好。除不燃气体外,一律不得进入实验楼内。搬运气瓶应有专用小车,严禁滚、撞、扔、摔。为了保护开关阀,避免偶然转动,要旋紧钢瓶上的安全帽,移动钢瓶时不能用手拿着开关阀。存放和使用中的气瓶,一般都应直立,并有固定支架,防止倒下。存放的气瓶安全帽必须旋紧。钢瓶使用时安装减压器应按气体性质分类使用,氧气钢瓶使用的减压器可用在氮气或空气钢瓶上,用于氮气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