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的点滴思考 -珠海北大附属实验学校:邓光华 近来,某领导常与我说起江苏洋思中学老师一堂课只讲四分钟的事儿,其赞叹之情溢于言表。关于洋思中学老师一堂课只讲四分钟的事儿,这几年听得已不少,也曾有些想法,后不了了之,今又提起此事,便更有些思考了,遂记之。 近些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一言堂”、“满堂灌”的不足,并呼唤“把课堂还诸学生”,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应该说这本身就是件可喜的事,这不仅体现了教育的进步,更主要地是体现了对学生生命智慧和人格的尊重,体现着教育“人性的回归”。随着教育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先前对“一言堂”、“满堂灌”的反对,渐渐地便是“老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应尽量少讲”;再后来便是“一节课教师只讲十分钟”,直到洋思中学的“一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大有教师课堂不讲课之势,似乎,教师讲得愈少便愈能体现教师还课堂给学生,就愈能体现教育的本质性即所谓“教是为了不教”。可怕的是这种观点在我们大陆的教育界已经颇有市场,且有愈演愈烈之势。在此,我无意于评判洋思中学的这种做法,只是想谈点自己作为一个高中语文教师从语文教育的角度出发由此所引发的点滴思考。本来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活动,为实现“培养人”的目标,采用不同的培养途径、培养方式是无可厚非的,任何一个真正的“花园”当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这也是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可怕的是我们这个民族做事太喜欢热闹,太喜欢号召大家“蜂拥而上”,以致“蜂拥者”不分青红皂白照搬照套,这就不免让人有些担忧了。 韩愈当年提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不管“传道授业解惑”能否涵盖今天的教育内涵,我想,今天的教育总还不至于要完全抛弃它。“传道”当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至于“道”的内容当然不应该只停留在韩愈时代,甚至只是某种意识形态的观念。2003年4月出版的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提出:“高中语文课程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学生受到优秀文化的熏陶,塑造热爱祖国和中华文明、献身人类进步事业的精神品格,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向被培养者“传道”主要是两种途径:一是通过文字,即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己感悟从而获得“道”的提升;二是通过教育者的讲授使被培养者产生共鸣从而获得“道”的提升。而对于大多数被培养者来说,第二条途径所起的作用要远远大于第一条途径所起的作用。同时,“传道者”所传之道不应该只是“照本宣科”地把“上头”所规定的“道”加以传授,更应该把自己对生命、生活、社会、人生的深刻体验和思考传递给学生。传道乃至是老师把自己对人类的深邃思考、澎湃激情和沧桑体验指向学生的精彩传递,从而感染、引发学生的深入思考并获得质的提升。要不然古人也不会说“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了。试问一节教师只讲四分钟的课,面对着优秀的文化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如: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第二单元的古代散文兰亭集序赤壁赋,学生如何理解“死生亦大矣”“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又如何理解“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而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于我皆无尽也。”如何理解第三单元鲁迅的记念刘和珍君中“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等等,且课程中还有大量的文学名著名篇。学生的自我感悟固然重要,而教师的精彩讲授亦不可偏废。当然我们不要求也不可能要求学生把这些文章的深刻思想、丰富的情感以及艺术上的特点都弄清楚,但总不能只停留在把文章通读几遍的层面上吧?若是如此又何必非选这些名著名篇呢?作家邓一光说:“好的作品确实有一种阅读挑战,这种挑战是如何造成的?因为这里面具有智力、艺术、思想,这些东西在解读时本来就有一定的困难,如果把这些都放弃了,挑战性打哪儿来呢?那我们干脆一天到晚读三字经吧,琅琅上口,但我们就没有文学了。”(葛红兵:直来直去)选些通俗易懂的文字岂不更省事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其自主性吗?老师不是可以一节课只讲两分钟、一分钟,甚至一分钟也不要讲吗?退一万步说,“语文课是学生自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就算我们的学生能靠自己接受书本中的东西,殊不知“课文以及练习题和答案”只是某种意识形态的需要,这些年里的教科书不是一个生动的例子吗?再说,学生通过自己的独立阅读和思考什么问题都能解决,那又要老师这个“组织者”干什么呢?学生把书本买回家去读岂不省钱省事?国家又何须投入这么大的力量来兴办教育呢?充其量国家组织一批专家学者编选一套教材,或者编写一份书目不就可以了吗?我们不否认,古今中外有不少自学成材的例子,可在芸芸众生中实在是沧海一粟啊。试问一节教师只讲四分钟的课,学生如何感受教师对人类的深邃思考、澎湃激情和沧桑体验的精彩之处。我们且来看一段文字。梁实秋这样描写梁启超先生在清华大学的一次讲演:“先生的讲演,到紧张处,便成为表演。他真是手之舞之足之蹈之,有时掩面,有时顿足,有时狂笑,有时太息。听他讲到他最喜爱的桃花扇,讲到高皇帝,在九天,不管那一段,他悲从中来,竟痛哭流涕而不能自已。他掏出手巾试泪,听讲的人不知有几多也泪下沾襟了!这篇讲演分三次讲完,每次讲过,先生大汗淋漓,状极愉快。听过这讲演的人,除了当时所受的感动以外,不少人从此对中国文学发生了强烈的爱好。”(梁实秋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这段文字记载了老师精彩的“讲”给学生深刻而有意义地影响(教育)。特级老师于漪这样回忆她老师的生动讲课给她的影响:“老师入情入理的讲课也在我心上雕镂下深刻的印象,培养了我课外阅读的兴趣。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诵。记得一次教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老师朗诵时头与肩膀左右摇摆着,真是悲歌慷慨,我们这些做学生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此后我每次登上满眼风光的北固楼,望着滚滚长江水,回顾千古兴亡事,总是感慨万端。不用说,这首词我至今还能背得滚瓜烂熟。我就是从那时爱读辛弃疾的。”(于漪往事依依)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很多,无不说明了老师生动的讲课给学生的重要影响。而一节教师只讲四分钟的课,学生怕是没有这等“享受”的福分的。王富仁、吴福辉、钱理群等著名学者回忆自己一生中对自己影响最大的老师,都是语文(或文学)教师小学的,中学的,以及大学的。无不感慨地说是老师精彩的“讲”给他们以人生的启迪和影响。钱理群先生说:“其实不只是我,很多人都有类似的经验:一生中最大的幸运,就在于能够在中小学阶段遇到一两位好的语文老师,他们的言行直接启迪了自己的人生选择,影响了自己的人生道路。”笔者也曾听过上海的特级老师毛荣富、北京的特级老师程翔等老师的课,他们精彩的讲课无不体现着老师精彩地“讲”在课堂上的重要性。如此看来,老师讲课的时间多少并不是关键,讲多一点也并不是某些人说的那么可怕,关键还在讲的水平如何,这就涉及到教师的素质问题了。 我不知道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生导师、著名文学史家钱理群教授知不知道“一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的“优越性”。若是知道,我想,钱先生一定不会贸然返母校江苏名校南京师大附中给中学生讲课。我敢肯定地说,钱先生的课绝对不会是“一节教师只讲四分钟”的课。如此,热忱关注中学语文教育教改并为之大声疾呼的钱大教授岂不是自寻其辱? 笔者以为,一节课老师究竟讲几分钟当视其内容和对象而定,而不是机械地每节课老师只讲4分钟。同时,也要注意到不同风格的老师对课堂的处理是不一样的,这正是老师教学个性的充分体现。不敢想像一个没有一点教学个性的老师其教学会是成功的。 我们再来看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背后是什么。支撑洋思中学“一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的理念是“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近年来,这种观点亦颇有市场,亦颇为权威。似乎谁不接受这种观点,谁就有没有职业道德之嫌,谁就缺少奉献精神,谁就不是真正地尊重学生的生命,因为他忽视了学生的“可塑性”,要不然那也是不科学的。其实,仔细分析一下,便不难发现,其背后隐藏的就是“教育万能论”。理论上说似乎很符合逻辑,因为任何一个人都有巨大的潜能,只要诱发得当便可以充分塑造。世界某心理学家不是扬言,给他一打孩子,什么样的人他都可以培养得出来吗?但是,我们这些乐观的理想主义者,因为其“理想”,便对纷繁复杂的现实生活视而不见,他们视个体生命的差异性于不见,他们视社会的复杂性于不见。殊不知任何一个生命个体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如此,我们的“理论家”们也就有了些盲目的“乌托邦”之嫌了。 且看下面一段话。“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的理解。内涵之一: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而学不好的学生,是没有的。洋思中学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方式让学生自己学,终于使学生的合格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没有学不好功课的学生。事实胜于雄辩,事情的发展不是按理论的逻辑展开的,而是按事实的逻辑进行的。内涵之二:经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学生,是没有的。”我们不难看出“用科学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而学不好的学生,是没有的。”“经过有效的教育措施而不能形成良好品德的学生,是没有的”恰恰违背了事实的逻辑。“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多么高尚而美丽的口号啊,一句话就把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失误全部推给了教师,可怜的教师啊,您那柔弱的肩膀可承受得起这人类的重任?!可笑的是我们的一些教师从不思考地跟着口号走。教师!多么可怜又可怕啊! 我们再来看看“一节课教师只讲十分钟”的做法和培养目标。为了让大家看得更清楚,请读者诸君恕我不厌其烦的引述。“江苏省泰兴市洋思中学却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每堂课教师讲授不超过4分钟,其余的时间全部让学生自学;每堂课的作业当堂布置当堂完成,没有课外作业;学校基本不存在后进生问题,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好多外地外校教不好的“差生”送到洋思来都变好了。自1990年以来,学校连续10年学生的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合格率均为100%,居全市之首。”“洋思中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每门课都是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课本上的练习题。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洋思中学的经验证明,平时老师需要讲十几分钟的内容,学生自学三、四分钟就可以了。学生自学几分钟就开始做题,不会的再回头看例题或相互讨论,基本就能做练习题了。这个过程是个不断反馈的过程,不是看一遍就全部会了。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大,效率更高。因为老师规定学生自学几分钟就要做练习题,学生有一种紧迫感,不认真看就不会做练习题,落在别人后边,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学校坚持实施后进生验收制度,查到问题及时纠正,真正做到堂堂清、日日清、月月清。这样,期末成绩,人人优秀。”以上所引文字无不触目惊心地告诉我们“一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的培养目标无非就是两个字“分数”(或者说“考试”),而“终于使学生的合格率达到100%,真正实现了没有学不好功课的学生”更明确地告诉我们,他们的课堂注重的也无非是学习“功课”。所谓“合格率均为100%”那固然也是以“分数”为合格的标准。作为一个学生,一个人,所谓“合格”这一说法本身就值得深思。若是说洋思中学的毕业生学业和道德素养都是合格的洋思中学老师教育的成功,我想洋思中学的老师也一定不会接受这种对他们的神化他们毕竟也是一群平凡的人!悲哉!时至今日我们一些热血之士还在为“考试机器”摇旗呐喊!不遗余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说,人的大脑也不是对什么都感兴趣的,也不是什么方面都有“天赋”的。有的人理性思维好,有的人形象思维好。而我们要求人人都能在每门功课都取得优异的成绩,(全校学生的每一门课考试成绩都在90分以上)这本身就是对个体生命先天性差异的忽视。而且不顾学生的感受,让每个学生都在“学习”中奋战,连对学生最基本的心理现状都可以忽视不计,还谈什么教育的成功呢?难怪国人总是一味地让我们的学生努力学习,学生只要学业优秀便什么都优秀。而我们的学子当然很多人达不到我们的培养目标,自然他们也得不到老师及家长们的表扬和鼓励。这仅仅是我们没有运用“一节课教师只讲四分钟”的科学方法所致吗? 另外,这种教育过于强调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其实,这与教育者过于追求分数、升学率、合格率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了当下教育的急功近利。 从目下的教育情况来看,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更多的无非还是让孩子们按照我们的意志来学习、做人,“让大量所谓有用的知识(有用这一概念就颇为可疑)乃至无用的知识垃圾充塞孩子的头脑,把孩子已有的与可待开发的创造的思维能力挤压殆尽,变成一只装满知识教条的书橱”,无非是想把学生的“心灵变成某种意识形态观念的跑马场”。(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他们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自己的个性,没有了自己的感情,这样的孩子,如何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自己的人生,“将来长大了,能指望他们成为独立、自由的、有创造力的人(国民、公民)吗?有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有什么样的国民,什么样的国民性。这铁的事实与逻辑,难道不应该引起每一个关心自己的孩子成长与民族未来的中国人的警觉吗?” (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 人的精力总是有限的,短短三年甚至更短的时间让那些曾经的“差生”门门功课考试都在90分以上,真的在课堂上那些自学和练习就足够了?那些学生就这么乐意地把什么知识都往自己脑袋里面塞?他们还有没有自己的思想、情感、人格和个性?原来我们这么多的教育工作者都在自以为是地费力不讨好却死不悔改!不敢想像我们这些考试成绩门门都在90分以上的学子,其思想、情感、人格、个性是什么样子。我想大概是“一无思想,二无个人创造力、情感力与想像力,不过是能干的奴隶与有用的工具。在这个意义上,他们也是齿轮与螺丝钉,而且是国家机器与商业机器的双重齿轮和螺丝钉。”是“有知识无智慧,有目标无信仰,有规范无道德,有欲望无理想的畸形人才”吧。(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机电设备安装负载调试与测试方案
- 机电设备安装无线控制系统方案
- 混凝土浇筑前预处理与清理方案
- 标准厂房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方案
- 水稻有机肥课件
- 水电站发电系统优化方案
- 水电站新员工培训课件
- 知识点1.2构成的分类特点和要素设计构成设计造型83课件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产业共享用工合作协议范本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建筑材料砌砖工程个人承包合同范本
- 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制度
- 2025年成都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知识真题及答案
-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指南
- 2025年材料管理岗位考试题库
- 年级主任职责详解及管理要点
- 储能项目投资测算方案
- 【25秋】统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大单元设计》课件
- 2025年长沙中考化学试卷真题解读及复习备考指导
- 舆情安全管理办法
- 替换车管理办法规定
- 临床营养学病例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