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铁状况.doc_第1页
浅析我国高铁状况.doc_第2页
浅析我国高铁状况.doc_第3页
浅析我国高铁状况.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高铁建设的资金来源情况分析,以及财政在高铁建设投资中的地位和营运方式中国的高速铁路始于1999年所兴建的“秦沈客运专线”,经过10余年的高速铁路建设和对既有铁路的高速化改造,我国已成为世界 高速铁路发展最快、系统技术最全、集成能力最强、运营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高、住建规模最大的国家。高速铁路建设的融资分析:1、自1998年之后,随着我国从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转变,铁路的融资方式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1)是投资主体开始多元化。铁路建设投资改变了由国家财政提供铁路建设资金的方式,由各级政府、企业、外资、私人和其他非公有制成分构成的多元投资主体格局逐渐形成。铁路建设由国家单一投资逐步向多元化投资转变。(2)是融资渠道开始多元化。“六五”之前铁路建设资金90%以上是由国家财政投资的,随着改革开放,融资渠道日益拓宽。目前铁路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有:国家财政投资、铁路建设资金、政策性银行贷款、外国政府和金融组织的贷款、铁路建设债券、地方政府投资、企业筹资等等,在部分改制的铁路企业也发行股票等,铁路建设资金的融资多元化局面开始形成。(3)是投资方式开始多元化。2、国外铁路融资方式对我国建设高速铁路筹资的启示:我国现行的铁路建设融资方式的特点,一是国家预算内投资比重已大幅度下降;二是铁路建设基金已成为铁路建设的稳定资金来源;三是铁路国内贷款规模逐年扩大,并逐渐成为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之一;四是铁路建设资金中通过市场融资的比例仍然比较低;五是利用外资进行铁路建设资金的筹集步伐还比较缓慢。高铁建设的营运方式:目前全路日均开行高速列车1160列, 日均发送旅客92万人,平均上座率达到l 103 。1、京津城际铁路是我国第一条运营时速350 km的高速铁路,运营两年以来日均开行列车l42列,运送旅客561万人,上座率678。2008年8月1日开通运营,旅客发送量最高日为2010年5月1日,峰值为l26万人 京津城际铁路的开通运营,极大地缩短了北京一天津间的时距离,改变了人民群众的雏形方式,诱发了潜在客运市场:京津城际铁路的日均旅客发送量开通初期的55万人增加至日前的69万人,增幅255:20l0年,京津本线旅客日均达81万人, 比开通前同期增加43万人,增长11倍。2、武厂高速铁路是目前世界上一次建成里程最长、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2009年l2月26日开通至20l0年底,日均开行列午94列,运送旅客565万人,上座率88.7%。3、郑西高速铁路是我国中两部地区第一条时速350 km的高速铁路,是世界上首条修建 大而积湿陷性黄土地区的高速铁路。高铁建设的经济优势 高速铁路比之汽车和民航等运输方式,输送能力大,安全可靠,在一定的旅行距离内可节省时间,旅行舒适度高,较少受气候变化的影响,又具有节省石油和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摆脱交通堵塞等优势,是解决大通道上大量旅客快速输送问题的最有效途径,已成为世界各国铁路的普遍发展趋势。从经济效益上看:1、高铁与区域产业转移。区域之间更紧密的联动将使企业受益于较低的劳动力、土地及公用服务成本,进而加快未来十年中国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2、高铁与全国产业供应链一体化。高铁的客运量增加将逐步消除铁路货运基础设施面临的瓶颈,有助全国一体化程度更高的产业供应链的发展。3、高铁与房地产。高铁带来的快速联动,将促使欠发达地区加速发展,进而使财富分配更加均衡,并将带动二、三线城市的房地产需求。4、高铁与旅游业。收入增长将促进消费成长,惠及高铁沿线城市,促进非必需消费品零售遊业的发展,为各上下游产业增加大量商机。5、高铁与引资。高铁路线经过的二、三线城市,投资机会势必增加,有助吸纳更多的外来投资,促进相关地区城市化进程。高铁建设的负面效应:任何经济手段都不会带来普遍的利好而没有弊端与风险,高铁经济也是如此。高铁形成城市间的紧密连接,实际上是一把“双刃剑”。由于随着高速铁路的开通所带来的流动便利,城市间生产要素在加速流动的同时,也会促使资金、人才、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区域聚集。所以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所获得的利益会更明显,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为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面临人才、企业等流失的窘境。这就是高铁经济所带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