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doc_第1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doc_第2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doc_第3页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历史教学中如何运用材料 宜兴市阳羡高级中学 袁飞燕【摘要】史料教学的观点很早就提出了,新课改以来,史料在教学中的运用和在试题中的出现率就更多了。那么,作为我们高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贯彻运用材料教学的方法,同时要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归纳材料的能力,就很值得我们思考。【关键词】历史教学 历史材料运用历史学科的研究主要是依据历史材料进行的,就如同自然科学必须要进行实验一样。因此,有人说,没有材料,就没有历史。英国主张“新历史”的学者也认为:“学校历史学习的重心不应该再是过去发生了什么,而是学习怎样去获取知识。”如何获得历史知识呢?他们主张,“把史料作为证据,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 另外,材料也是教学中师生互动的桥梁。新课程改革以来,历史教材中以及试题中使用的材料越来越多,对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我们平常教学中也应该多使用材料来进行教学。本文就对此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第一,材料的选择英国学者罗杰斯站在“新历史”的角度批评道:“一般课本里引用的史料多半是装饰性的,通常只涉及文义说明的问题,其实意义不大。事实上,把史料放进课本之中,其本身并非重点,重点是在于这些史料必须被学生用某种纯粹历史的方式而运用。”也就是运用史料来研究问题,让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一些历史论断和运用它们。历史教学中可使用的材料很多,有文字、图表、地图、图片、影视、动画等;来源也很广,有历史著作、新闻、原始史料、文学著作等。这么多的选择就带来了两个问题。1、选择什么样的材料一:选择的材料要有针对性。选材料就像写论文的论据,要有说服力。材料很多,要选择最能说明问题的材料。否则宁可不用。二:选择的材料要照顾到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班级学生的情况。2、什么时候选择材料历史教材已经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材料,因此我们选择材料时首先应该仔细研究书本提供的材料,然后根据历史教学目标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适时的加以补充。教材一般限于篇幅的限制,叙述基本上是纲领式的。为了使学生对历史现象有深刻的感性认识,需要提供一些材料,同时也可改变传统的只靠教师讲授的方法,架构师生沟通的桥梁。如高中必修2中对于北宋商业兴盛的内容,只有如下简单叙述:“城市的商业活动已突破坊和市的界限。店铺可随处开设,买卖时间也一改日中为市的限制,早晚都可经营。开封城内既有繁华的商业街区,又有专业交易场所。林安城内酒楼、茶馆、瓦肆等错落有致。”仅此数语,远不足以使学生对我国宋朝商品经济的飞跃性进步形成什么印象。如果通过补充一些材料,就可以看到这样一幅丰富多彩的画面。“潘楼东去十字街,谓之土市子,又谓之竹竿市,又去东十字大街,曰从行裹角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以东街北,赵十万宅,街南中山正店。又投东则旧曹门,街北山子茶坊,内有仙洞、仙桥,仕女往往夜游吃茶于彼。又李生菜小儿药铺、仇防御药铺以东牛行街,下马刘家药铺,看牛楼酒店”(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读完这些材料,东京城的盛况便跃然纸上,关于东京商业的繁荣也就无需更多的讲解。也可让学生观看清明上河图,对当时商业繁华的景象有更直观的感受,也更容易理解“商业活动已经突破坊和市的界限”。第二,如何使用材料首先,逐句过关,讲清细节。材料运用中首先要读懂材料,然后才能进行进一步分析。尤其是一些古文材料,学生很难准确的理解。这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细嚼慢咽”,逐句过关。例如,八一宣言(年)中一段:“大家都应当有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真诚觉悟。”“兄弟阋于墙”是什么意思呢?原来它出自左传,“阋墙”,指在家里争吵。这时喻指国共两党的关系。像这样的问题,教学中不宜一带而过,而要细细讲清楚。又如:分析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时,我运用了这段材料:“神助拳,义和团,只因鬼子闹中原”、“最恨和约,误国殃民。上行下效,民冤不伸。”然后提出问题:“鬼子”、“和约”、“民冤不伸”各指什么?结合当时背景,“鬼子”指帝国主义国家,“和约”指马关条约,“民冤不伸”指清政府与帝国主义国家相勾结,广大老百姓处境艰难。由此更容易理解义和团运动爆发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是纯粹的死记硬背书本的知识,有了理解的过程,记忆也会变得更容易些。其次,精心设问,培养能力。对材料的理解和把握,通常要通过让学生解答有关问题的形式来培养。教师应围绕教学要求,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设计一些高质量的问题,我认为可以由深入浅,从而逐步激发学生阅读材料的兴趣,启发他们积极思考。例如,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时,书本现在没有系统的叙述,引用了这样一段材料“现在说到我朝祸害之源,即洋人助妖之事。自我军两位勇猛王爵英王、翼王死后,我军确实受到重大损失。但如洋人不助敌军,则吾人断可长久支持。引自洪仁玕自述”接下来这样设问:、“洋人助妖”是指什么?在材料中,洪仁玕就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你认为是否正确?为什么?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分析,得出这样的思路:洪仁玕认为太平天国失败的原因在于“洋人助妖”,即中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共同反对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这一观点是片面的它只认识到了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客观原因,而忽视了主观原因是由于农民阶级的时代和阶级局限性。最后,老师也可以总结,农民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农民战争的结局不是失败就是改朝换代。至此,由设问引发的一连串思维活动过程就算完成了。通过设问,学生分析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原因,又评价了洪仁玕的观点,使历史思维能力得到锻炼,也掌握一定的类似评述问题的答题思路。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由浅入深,一步步启发学生思考,书本知识和材料相结合,或促进知识迁移,或促使历史与现实相结合。当然,问题如若太难,学生会放弃思考;反之,如若过易,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没有兴趣。最后,运用材料教学还必须注意这样几个问题。一是对材料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进行分析,要注意材料产生的时代背景、作者的立场观点。比如,中国历史上,大凡是由地主阶级文人撰写的材料,一般都诬蔑农民起义军为“贼”、“匪”、 “逆”等等,这反映了作者的阶级立场,教学时要加以分辨。二是要考虑教学的量力性原则,材料的补充要恰如其分。过多地补充材料,会加重学生的负担,又使教学进度受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