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记创始人:王三言_第1页
梅记创始人:王三言_第2页
梅记创始人:王三言_第3页
梅记创始人:王三言_第4页
梅记创始人:王三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库 1/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梅记创始人:王三言 文章来源:梅记 安溪地处于闽南沿海、晋江中上游地带,区域山地丘陵起伏,土地适于灌木茶树生长。沿海地带空气清莹洁净,时常的新鲜雾露滋润着茶树生长。千百米高山不少,尤其是尧阳的南山峰,湖内峰(菡萏尖)及群山一带,地质黑油黄赤,深层一片岩石,使土壤肥而不淤。 安溪茶叶源于唐,兴于明清。 清初安溪创造乌龙茶制法,当朝王士让,字尚卿(王氏第九代人),偶然引荐茶品至京城。乾隆见其深重如铁,形美似观音,逐赐名“南岩铁观音。” 其后数百年出产的南岩铁观音乌龙茶,不仅上奉朝廷宦官品赏;下至百姓常年饮之解渴,外经法国巴黎商界饮用品议 ,邻及日本皇室鉴赏,无不称绝叫好:“中国极品饮料也”。 王三言梅记茶行创始人,字永信(王氏第十三代人)继续传承南岩铁观音制茶工艺及在制茶工艺中给予重大的工艺改革、创新,使铁观音的品质进一步得到提升。 生于国难家穷时,半殖民半封建社会 王三言,生于道光十六年( 1836 年)出生于尧阳乡,金莲阪平民家中,有兄弟六人,王三言为长子。此时处于清王朝日渐衰落时期,在鸦片战争前夕清王朝仍然是一个独立而封建的国家。清末封 建制度发展到了极点。在侵华战争激荡后,道光二十年(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使得百姓生活困苦致使国难家穷,时代更是发展到了半殖民半封建社会。所以年幼的王三言家中实无能力让其进私塾授学。到咸丰年间岁月已是青少年的王三言,开始便要协助家里耕作,上山开垦茶园。农闲时节做挑夫挑运大米(由长泰枋洋墟,涉步挑运大米至家乡)来赚取酬劳以补贴家用。 因清贫时成家不顺,奋发立业之心 咸丰六年( 1856 年)已是二十岁的王三言,迎娶了高村郑氏姑娘为妻。居住在萃斗公李园居旁的三间小瓦房,环境较为简陋。身材高大,魁梧壮实的王三言还 是持续当挑夫赚取补贴家用。 当时王三言可从枋洋身挑百斤重担的大米,日行六七十里。在往返尧阳行程中,甚至都比同批挑夫快速到达。有其一日天下蒙雨,王三言挑运大米在途中避过雨,大米未被雨水淋湿,其大米重量未因此加重。而其他挑夫的大米被雨淋湿,在大米过称验收之时,他人大米都有增重实况而王三言大米并无增重。因此米主家认为是王三言偷了此担大米,为证明王三言自己为人坦诚,便打断挑米扁担来立志以表其正义为人, 文库 2/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不能无端接受无理谎言。 从此不再做挑夫来赚取酬劳,开始专心垦植茶园,认真从事茶叶生产。此时的王三言生活更加困苦,其妻 郑氏不能与王三言同甘共苦,风雨同舟便与王三言分开。郑氏回到娘家之后再嫁高村对苦头芩。 被诬偷米,妻子郑氏离开,如此的家境不顺并未让王三言失志而更是激发了王三言的奋斗之意志。全身心的投入开垦老山茶园(金莲阪右侧山地)以锄头、尖锥等农具,开辟荒山领地,石筑一丘丘的梯式茶园。用剪枝插培法,茶叶压枝分条发;茶籽播种苗圃法,繁殖铁观音、本山、奇兰、梅占等各类茶叶品种。当时的茶园是一垄一垄的,垄底被称为“沟种茶树”。垄上春 、夏 、秋季节种地瓜,过着虽是粗茶淡饭的日子,却是自由农家乐的生活。茶园需要春威农害,冬松土壤护 茶,以及通风排水良好。种植三年后,茶树枝叶开始茂盛,即可采栽加工制造毛茶。在一年中,于春季清明时节采制的茶叶,曰“春茶”,泡饮春茶茶水醇甘便是佳产量也较多;夏季采制的茶曰“夏茶”,质差而量少,至秋季时,可采制秋茶,秋茶质香馥郁,产量也较多,农家以茶为生计,生活过的忙忙碌碌却也充实着。 但为了家庭生计,王三言在约同治三年( 1865 年)另娶邻乡中领吴氏为妻。吴氏乃封建社会裹小脚之女性,不但年轻貌美、为人温柔善良,而且与王三言同心同德、勤理家务建立美满家庭。虽住在溪边简易房舍和当时建造的福星居,但抚养了长子来福并 出生次子西火。日子算是过得幸福安顺美满。 印度红茶兴起,决心弃农从商 王三言毕竟是以种茶、制茶为生的茶农。在此时,印度红茶的兴起使铁观音茶叶市场受到影响被挤压,销量不佳。让这些祖辈以种茶为生的茶农生计大多数都难以养家糊口。王三言索性就把自己种的茶,挑到外地去卖。 尧阳乡生产的铁观音乌龙茶,一般都是销往闽南、广东、台湾以及东南亚各国的民间。这些地带处于亚热带,动植物生长、排泄都快,算的上是鱼米之乡富饶之地。也因是茶乡边境又或者是习俗原理。茶是百姓家中的必备之物,家家户户都有茶具,每日泡茶会客饮之乃是生活的一 部分。 同治八年( 1871 年), 35 岁的王三言不怕辛苦,把一担担茶叶挑运至百公里远的漳州南靖地区销售,换得银元返回家中买油买盐。在那个动荡的时代,是没有所谓的大路、桥梁可走。 但随着业务量的扩大,便逐渐向乡亲们收购茶叶,待精制加工后贩运到漳州、汕头、潮州内销。当时贩运茶叶,脚穿自制的麻草鞋,走山间崎岖小路,经罗岩到长泰县枋洋乡,再经岩溪到长泰县城,途中六十公里需要住两夜,第三天再走十五公里才到漳州府口。王三言常要到漳州各县销售茶叶,有时也从漳州南门坐船至汕头、潮州销售。长途挑运,虽十分辛苦,但获利也颇丰。 文库 3/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突遇山洪引思人生观,明确经商之道 王三言无畏风雨之际一如既往贩卖茶叶,但在当代时事的动乱到处都是土匪倭寇也时常有天灾人祸。就算次次都能设法避开土匪倭寇也是难挡天灾,一日在漳州南靖境内天下大雨王三言卖完茶后,在南靖牛骑头西溪段,准备涉水过 20 米宽的河被突如其来的山洪袭击。在滔滔洪水里挣扎,并被洪水冲至两公里远,幸被树根挂住辫子保住一命,身外之物都随洪而去了。此次水里挣扎,生死一念除了庆幸、心怀感恩更多的是心惊肉跳后引发的思考。 其后平安归至家中,王三言向家人诉述此番遇洪惊险后得而庆幸保命。家人听罢,为其事故证明从商实为惊险,此番虽庆幸回至家中,难保他次不再为其惊心动魄。定要王三言在家耕作从农过日,少出门避免再遇风险。王三言并未因此次遭遇而害怕从商,恰是此番经历让王三言开始多思多虑起来了。何为人生?如何规划家庭、生意、个人? “家庭”:所谓家庭和谐安康,便是要孝顺父母长辈尽到义务;兄弟团结友爱,夫妻和睦相处,勤于劳务不懒懒待毙,社会才会发展安定。 “生意”:生意繁荣之时便是表明其社会兴荣发达,忠诚、信义乃是经商之本。只有货真价实的交 易才会使市场稳定发展。利益分享,共存发展,来日持久。 “个人”:要识时务并立志奋发,也需博爱、仁智、坚忍之修养,虽无入书塾学习,却深明社会哲理,事事思考深远,眼光远大而进取心强。虽往漳州一带谋生不顺,则便计划向这同安厦门地区谋生。 鹭岛从商品质保证 , 客户信赖成批交易 王三言重新调整从商方向,转战鹭岛(厦门)。福建南部美丽的海港城,清朝时也称思明县,包括鼓浪屿、同安集美镇。距离安溪八十公里。当时可取道大坪澳溪经同安往之,也可取道龙门东岭经同安到达。每逢茶叶季节,三言都会精制一些成品茶去厦门。 王三言对制茶是相当有研究,制茶时节周密筹划各个步骤,女戴斗笠,腰佩茶卡 (装茶叶的容器 )在茶园,双手灵巧地参差采摘。一般以三至四叶为标准摘下茶青。带回家中庭院里,撒开日晒风吹片刻,此步骤称杀青;如果是夜里,茶叶就要摊开撒在箩架上。 要不时的靠经验去观察茶青走水成色如何,然后来决定茶青摇筛需要多少次?让茶枝干上的水份及叶绿素转换存在形式将其附在叶片表面上,这一个环节也是去掉一些青草味和水份部分蒸发使叶片更加柔软。所以此步骤可直接影响茶叶的味道和品质。 次日再把茶青放入热鼎里炒制,需要控制叶缘稍有烤焦,叶面保持绿 色,俗称“绿叶红镶边”原故。然后起鼎再由脚掌踏揉滚卷,茶叶成团出汁。把带汁的茶叶散开放入焙笼烘焙。期间,可以取其半干燥的 文库 4/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茶叶,以手掌揉捻紧实,使茶叶称为一团团,束紧定型后,再次散开放入焙笼里烘焙。最后第二次取起茶叶,用茶巾包起束紧。用力揉紧成形。然后散开入焙笼烘干,便成为毛茶了。民间制茶的程序比较繁多,但王三言任劳任怨,不怕辛苦,精益求真。 常年跟茶打交道王三言对初制毛茶的辨识有一定的标准。行内茶叶专家称为“茶师”。汇集茶师审评公认的极品茶,便称之为“茶王”。茶王并不是现代科学仪器能测定的。以采芽尖精制的杭 州西湖龙井茶及名扬湘江的工夫碧螺春茶,具有秀、雅、清、香的特色;以山峰石岩出产的福建武夷山大红袍茶;水仙茶和云南普洱茶,则色红甘甜醇香。王三言监制的安溪南岩铁观音乌龙茶,取其上述两大类的制茶工艺特点,实践综合制茶工艺 半发酵制茶工艺,使铁观音乌龙茶具有以上两类茶的综合特色,味香芬芳,水甜可口。树立不同低于由其不容特色的制茶文化。誉戴茶史,流传民间。 “茶叶精制成品”乃是来自精选乌龙茶,按照品质等级要求分类另堆,筛选去枝精心烘焙后包装成品的。在厦门商户看到王三言的货品洁净亮丽,形似海蛎干;在冲泡启饮时就满室 生香,客人自然是赞不绝口。 有次一位饮食讲究人士提问:“煮肉骨汤时,带骨头,泡茶时,为何不把茶枝连叶一起冲泡?”王三言就把茶叶制作过程的原理讲述与大众听:“因制茶过程中把茶枝上的水份去掉也就是变为干木质了,同时把叶绿素的存在形式赶在茶叶面去了。如茶枝干未挑去一起冲泡饮之反而会吸收了水份及茶香,并未给此泡茶带来益处所以需弃之。”大众听之深感制茶原理奥妙至深。 经过阶段时间经商往来,王三言茶叶的货真价实,忠诚可靠、善良的为人,确定是可以托付之商人。为此,厦门源泰茶行和同兴茂茶行客户向公预付购货定金,签订提供长期 贸易合同成批交易(据说这两家茶行内外销兼营)。有了一路奔走的商业经验与铁观音优异的质量,又有了资金保障,有能力把握筹措生意,于是王三言赚取了第一桶金! 厦门确立商号,开设首家茶行 光绪元年( 1875 年),王三言正式在厦门准备开设茶行,首先考虑到的是建立商号,选“梅记”二字为茶叶经营商号。“梅”乃是继承梅阪祖厝的梅训,“记”是自己的名言在左,自己的己在右,合而为“记”。 梅记记载继承梅阪先辈的礼、义、孝、廉优良传统。 (梅记记载上嘉评“梅记家族”自然村从此立世而成,现已有十多座房舍和上百人众;梅记记录南岩铁 观音乌龙茶行销厦门、漳州、汕头及世界各地,梅记记载三言唯清末民初有其辉煌的历史。) 梅记茶行正式落成之后是批零兼营,但王三言并未因此就退到幕后简单的做个老板,而是依然活动在茶农茶客的左右。王三言认为铁观音本身对自然条件和制作工艺要求较高,采购优质铁观音茶也不容易。 文库 5/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本乡自然条件得天独厚,祖传制茶工艺更是别具一格,自己生产的铁观音茶品质独特,很有优势,因而坚持即开店卖茶,又主持生产铁观音茶,亦农亦商(茶农),一以贯之。 洞悉茶客品质需求,引发工艺创新改革 王三言这种亦农亦商的经商活动也在为日后改革初制工艺发明 包揉技术创造了条件。精于制茶的三言,营销时在与茶客笑说茶事之间能发现茶客对于条索紧结高的茶叶更有偏爱售价也较高。 苦思深研,千方百计去改良制茶技术,以改进初制工艺来提高条索紧结度。先是采用延长时间的揉捻,然后在茶烘干前增加手工推揉工序(把热茶胚置于 上双手一前一后的推揉),来提高茶叶条索的紧结度。但推揉后的茶叶团会慢慢弹开,反复琢磨实验为了防止茶团散开效果不好,想出用布巾包裹茶团推揉,防止茶团弹开。终在光绪十年间( 1884)创造布巾包揉技术,使乌龙茶外形条索卷曲,紧结重实,俗称“蜻蜓头”,身价倍增,也使王三 言迅速得到第二桶金。很快该技术在乡里广为传播。不久,该技术传遍闽南茶区,并传入台湾省。此举是带动了铁观音制茶工艺的进步。 制做铁观音乌龙茶鲜叶原料成熟度,比红、绿茶的高,叶组织纤维化、角质化程度高,硬度大,可塑性小。揉捻作业只能使叶片沿着硬度大的主脉方向发生扭曲,成为条状茶,包揉作业使叶子受到多次挤压,折盈,连主脉也被扭曲,从而形成状如蜻蜓头的半球形茶。王三言创造包揉技术,是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的重大改革,也使梅记茶行的乌龙茶形色香味兼备,在茶叶市场上独树一帜,销售量直线上升。 此后,闽南乌龙茶初制工艺增加 了包揉工艺,虽工艺更为复杂,但为乌龙茶增加了新的花色 半球形铁观音(此前一百多年间乌龙茶一直以条索形面市)。现代,包揉作业实现机械化(仍采用布巾包裹茶团),闽南乌龙茶从半球形茶演变成球形茶。这也许是闽南乌龙茶在剧烈的市场竞争中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 购置田业,新建福星居 清光绪十二年( 1886 年)此时的王三言年过半百,弃农从商将近十四年风风雨雨的光景,回忆有半个世纪的漫长感悟颇多。 因王三言从采购到精制加工,从发运到市场销售;农业耕种、茶叶加工、贸易经营都十分顺利,营销业务也是蒸蒸日上。因而梅记在厦门赚取的资金利益,让王三言能够在家乡投入资金购置田地。 从金莲阪前面的田洋及至福星居前面的外厝。过溪桥头,韬形鞍和狮尾霸上嘉洋,泰山楼前后的土地。一寸寸的良田茶园,都是王三言用一个个白银换来的。以清时的社会规律而为,非不劳而获,坐享其成。田地耕作物产,使个人、乡亲,百姓与社会均获效益,那时社会安定家境很好。便建造福星居。 约于 1988 年不慎福星居失火,王三言的一位女儿在火灾中失去救获,财产损 失也不少。王三言为这次 文库 6/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火灾而悲痛不已,并且下定决心重建福星居。 新建造的福星居,正屋大厅八间房,左右护厝外墙石砌,屋顶瓦片沾灰造脊,建筑讲究。室内黑油暗漆,金碧辉煌。灰厅石庭,舒适至极。厝外环境,风水用地臻于完善。厝后埔造形如日月,光明永在,厝前外厝延伸形如马鞍。田中小道,如佩宝剑,英姿奋发,永奔辉煌前程。左边距厝 5 米远有 2 米宽的排水沟一条以避山迫。右边有两条木板桥,意顺利过河。 福星居位于金莲阪前,嘉蔗溪边的山坳。左边是葫芦丘,即左提葫芦仙丹救疾苦。右边是福寿尖,右执文笔指点前程向光明。后座金莲阪菡萏尖高 声。前朝牛郎北斗星。金莲北斗,斗金绵延。 动工兴建梅嘉居为私塾,聘请先生授学于家乡子弟 清光绪十三年( 1887 年),王三言生意兴隆,资金充足 。虽从小无进私塾授学,但深明教育意义,便于动土兴建私塾“梅嘉居”。 梅嘉居建于福寿山下,顶嘉洋田上。取梅记的“梅”字和地方名顶嘉洋的“嘉”字,而命名“梅嘉居”厝坐南朝北,向南朝福寿山尖望去,一块岩石都没,只见一片秀丽的禾草,山脉文质彬彬,如坚文笔一支。厝前是开阔的顶嘉洋良田一片,如一张张白纸,可勾画魅力图案。还可远望他乡山水,山秀,地灵,人杰宝地也。当时因离左侧 40 米处有一墓主纠绕风水,所以左侧护厝并没有建成。 终在清光绪十四年( 1888 年)聘请先生,开设学堂,供乡邻族人子弟就学,迅速带动了家乡的文化教育并得到乡邻的认可与赞许。 确立葫芦宝剑商标,创立品牌大小斗茶 梅记茶行,蒸蒸日上,就向当局政府注册专利品牌商标。“葫芦宝剑”牌是王梅记茶庄的茶叶品牌。其意是葫芦内藏有神仙茶叶饮之提神促健康,如宝剑驱魔除邪一样该茶品畅销盛世,深受欢迎。 同时多年经验的揣摩之后懂得如何经营自己品牌的三言,细心的在经营中发现商机。当时运销茶叶都是散装茶,低档茶用于内销,采用竹篓装,以降低成本,每多装茶四十斤(旧称每斤 600 克,下同,折合 24公斤),中档茶用于外销,采用木板箱装,以保护茶叶品质,每箱装茶 30 斤( 18 公斤)。竹篓以四层构成,外两层用竹蔑衣,内衬粽叶(或竹叶),以防潮湿,最内层再用竹蔑衣压制粽叶。木板箱内有衬罐,衬罐用两层纸,中间夹一张用锡箔裱糊而成的,以防潮湿。衬罐长宽各 42 厘米,高 47 厘米。锡箔是把锡熔化后,放在两块大砖中间,工人站在大砖上,双脚 碾压,然后修边焊合而成的。木板箱装茶前先用黄色纸裱糊,刷上商号,唛头,批号,最后刷上熟桐油,装茶后套上竹蔑衣,并刷唛头。既保护箱子,又便于辨认。由于散装茶无法打造自己的品牌,于是精心策划,把铁观音改成小包装,俗称“斗茶”。就是用小木板箱装小 文库 7/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茶包,因形状似斗而得名。 小斗内装 16 包一两装小茶包,净重 600 克,大斗内装 10 包四两装小茶包,净重 1500 克 。小茶包包装纸采用黑、青、红三色印刷,印上梅记茶行商号,南岩铁观音品名及花边图案,茶包封口贴上王三言的头像,黑白印刷,似邮票大小,以防假冒。由于诚信经营,品质独特 ,质量稳定,包装精美,梅记之“斗茶”,南岩铁观音名扬天下。此时便成就了王三言的第三桶金。 回首艰辛经商之路,定居地建造泰山楼 王三言回忆,光绪年间安溪交通还是十分落后,茶叶贩运也是困难重重。茶叶从安溪发运到厦门,先雇挑夫走 45 公里的山间小道,经大坪乡至同安县城,再雇小船运至厦门。银元从厦门雇船运至同安县城,改装后雇挑夫运回尧阳乡。厦门发至的银元用木桶装,每桶装一千块银元,每块银元重 7.25 钱( 27 克),每桶银元重 27 公斤,加上木桶的重量,挑夫长途担运两桶银元有困难。因此在同安县需打开木桶,改用“加资”(咸草编织的袋子)包装,每“加资”内装银元 5 卷,每卷 2 封,每封 50 块,每个挑夫担运 1000 银元便于途中快步行进,以防不测。当时挑夫担运茶叶或银元,都是几十人结伴而行,途中需多次歇息,均由带头的挑夫发出指令,指令不是从口中发出,而是手把“拄杖”(杖前端套有铁锥)在地面拖,碰击地面发出声响,大家都这样做,声响很大,声停即停下歇息,动作整齐划一。 后考虑为了便于茶叶和银元的转达,王三言曾多次考察,出资 50 块银元,扶持居住在同安县城公楼的王俊生,开设“仲春货栈”,作为梅记茶行的货栈和客栈。此后仲春货栈发展成安溪 西坪茶和长坑纸的转运站,即为安溪土特产外运提供方便,也为王俊生带来巨大利益。他为报答王三言的恩惠,每年春节前夕,必带虾米、等海产干品前来拜访。 清光绪十八年( 1892 年)王三言中年后,恰好是光绪帝的童年座位,政权在慈禧太后手上还坚持科举考试制度,缺乏现代科学工业的进步。有识之士。康、梁维新变法失败,八国联军入侵,国家衰落。但厦门港口正在兴起,王三言的事业仍然很好,这时于贤达人士讨论家庭定居问题。是新迁厦门好呢?还是原在安溪定居好呢?众议例举厦门镇邦路正和药行为例,正和在厦门设行从明朝正德至今有四百年的历史,而只有人口七八十人。毅庵公世居尧阳,自明朝正德至今,已有人口两万人。发展后果相差很多,所以王三言还是决定定居安溪好!并深思熟虑确定在家乡发展事 业。 决定兴建泰山楼,为谋得泰山楼基地,王三言站在公领向泰山楼基地望之,远望青翠观音山山脉环抱,近见土楼当屏障,紧接狮尾霸山坡。后陵三山重秩,地理山脉难得。此与之相对应的高耸菡萏尖,雄伟壮观。因此依座三山狮腹,朝向美丽的山峰,建造泰山楼一座,地理气脉极佳,象征着人丁兴旺,众志成城,圣地造极 葫芦宝剑铁观音发源地。 文库 8/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安溪无论是地理环境还是交通都是很不方便,具记载:“无车船, 石料场距离 5 公里,杉木更是从 30公里之外采购 ”。实施建造时为爱护乡里一石一木,保持乡间自然原貌不变,建楼所用石块是到 2 公里外的大溪格山沟 打造运来的。两个人一天只能抬回四块石料到泰山楼基地。数以百立方的石料,需要多少劳工才能完成!屋架木料是在三四十里外的山上采伐的,长 2 至 3 丈,直径十寸的原木抬运又何容易?建成的泰山楼有上下四大厅,房间 30 间,楼高两层半,规模之大是当时安溪罕见,投用资金白银 14 万元,是至今尧阳乡中建筑工程无能及之。 泰山楼外墙原有 60 100 公分,配以石窗,非常坚固,拱圆大门,上有“泰山楼”三字,刚劲且秀,是清泉州书法家写的。门顶大窗,横批“幽赏奇观”。两边联对“泰运云霞呈瑞色,山居风月畅幽情”,富有自然诗意。两边护厝厅外墙, 是丈长条石,栅栏拼筑,通风明亮。大庭石灰打造,付庭宽阔,付庭右侧有石栏杆,两双雌雄石狮,景趣别致。 楼内全木结构 雕梁画栋 , 主楼二层均为十房间二厅一天井,左护厝四房二厅一天井,右护厝五房二厅一天井。主楼及护厝外墙全部用花岗岩浆砌,内墙体为土木结构。每个房间正面墙均为杉木板。天井全部用石板铺成,一楼地板均为三合土(石灰、沙、黄土),二楼地板均为杉木板。一楼墙体厚度为 1.2 米,二楼墙体厚度为 0.8 米。二楼房间与外墙体之间增设一条走廊。外墙体四面各设四个喇叭形(内宽外窄)孔洞,用于观察外面动静及防御性射击,易守 难攻。上厅六根圆形杉木柱从一楼直通二楼,长度超过 9 米。上厅和下厅屋架均为斗拱结构,雕刻各种动物、人物和花草,形象逼真,雕工精细。二楼面向天井那面安装 18 个窗, 34 片窗户均为精雕细刻的柳丝条或梅花状结构。门口埕分上下二埕,上埕用石板铺成,下埕为土埕,埕边种花草。门口埕右侧因与地平落差较大,构筑高 1.2 米石栏杆。 室内楼上大厅是五斗点金拼筑,下大厅时三斗点金拼筑,通巷连接。木造曲直几何形状,壮观,古雅,美丽。深井四周大木窗雕刻精细,臻木工工艺之最。深井庭阶,庭底石板铺设。右侧护厝有两个土柜(地下室)。厝顶沾灰造 脊完整。尚差地面没有铺砖,和上漆装饰工程,整座大楼完工 90%。建完时间 1905 年,前后十年。可见当时的工程是如此的浩大,建成的不易。 现如今已有 122 多年的历史仍然保存完好。 除屋面 1947 年进行翻修外,其它均为原来建筑 。而今它不仅是南岩村地标性建筑物更是梅记茶行的发源地,同时也是联系海外乡亲的桥梁、闽台“五缘”的文物,乡邻人家都称它为“梅记土楼”。 目前泰山楼是安溪铁观音走向世界的见证,也是联系海外乡亲的桥梁更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期间在于一八九九年,王三言的吴氏夫人去世,葬仙宫岭顶牛斋埔。而后在一九零二年 ,王三言再娶朱氏姑娘为夫人。 文库 9/10 中国厦门厦门市思明区软件园二期望海路 16 栋之二 103 室 Tel:Fax:茶行兴盛时期,海外开拓市场 王三言的商业市场发展不仅限于厦门而已,到了清末民初之时,“梅记茶行”已经是安溪的大茶行。当时有大半的铁观音是通过梅记茶行行销东南亚等地。甚至有人评价:可以说,在世界茶叶市场剧烈竞争中,安溪铁观音仍有一席之地,梅记茶行功不可没。 熟知 雍正五年 (1727)清政府废 除 南洋贸易禁令, 只 准福建、广东商船前往南洋各国贸易 的王三言借当时的发展力量更是大胆开拓海外的市场。具记载:“在清光绪三十三年( 1906 年) 遣季子王金玉创办泰山茶行于台北市,遣孙王炳炎开设梅记茶行于吧城(印度尼西亚)。 ” 当时从厦门乘船 到 台湾需 要 2 天, 到 印尼需要 13 天,旅途 的 艰辛可想而知,但苦尽甘来 市场 业务蒸蒸日上。安溪乌龙茶开拓海外市场的开路先锋 王三言算是当之无愧 。 造福乡邻培育人才,授五品大第夫 当时 三言对 海 外 谋发展的乡邻们 公开宣布,凡 是 要往海外谋生的尧阳乡村民,厦门梅记茶行免费提供食宿,并赠送前往香港、台湾及南洋(东南亚的船票。当时东南亚诸国实行落地签证,即入境后才填表申领护照。因此,清朝末期至民国年 期 间,尧阳乡有大批村民移居海外 。 这种独 特的扶贫济困方式 让后人记住了“王三言”这个人。 王三言之长子福来可谓清末士人。次子西火公试中秀才,仕崇信里里长。三子金玉公擅长书法和中医学,医术安南考试第一,首任安溪同盟会会长。商业开拓安南西夏泰山茶行,印尼雅加达梅记茶行。筹设台湾德春茶行。家族丁财兴旺与日增辉。 据说王三言居厝于邻舍龟山后,曾为山利纠纷,不幸造成人命,王三言慷慨付出白银五千两,使事情平息完结,村民恢复和睦,其他贡献多不胜举,后人颂曰:“先苦后甜,源自福来,秀才祥瑞,梅开美景,光辉与邻。” 由于家族生意兴盛时期,对当时社会税赋及贡献较大。王 三言的为人处世事迹被乡邻传颂,在当时王三言的贡献被清廷重视, (1903 年 )清光绪二十九年时,其闽浙顺抚授予公五品大夫第荣誉,表彰其对国家功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