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设计精细化.doc_第1页
结构设计精细化.doc_第2页
结构设计精细化.doc_第3页
结构设计精细化.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结构设计精细化 节材能力强弱是衡量设计师技术水平高低的一把尺子,一般情况下,建筑设计的目标是:安全、适用、美观、经济。其中,安全是最基本的目标,必须满足。而在开发商眼里,衡量设计师技术水平高低的标准是:在满足安全的条件下,经济、适用、美观三个目标完成得如何。 如今,我国在理论研究、规范编制和管理、专业软件编制以及运用规范和软件进行高难度项目设计的能力等等方面,已经达到国际较高水平。从市场竞争的角度看,对结构设计师进一步的要求是节约材料、降低造价。近年来,这已经成为房地产行业新的关注点。 优秀结构设计师高超的技术水平可以从如下两方面体现出来:高难度完成了别人没有能力完成的高难度项目,最好是率先完成类似的项目能人所不能。 精细化对大家都会做的项目,注重细节,认真推敲,尽量优化人能我优。 设计师往往会特别关注项目的难度,他们认为只有做高难度的项目才能体现出自己的设计水平。长此以往,他们积累了大量的做高难度项目的设计经验。这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也正因为如此,他们长期忽视了节材经验的积累,使得设计师在面临市场时力不从心。节材经验的积累同样需要一个相当长的时间。 节材意愿强弱是衡量设计师道德水准高低的一把尺子,甲方把活交给你,无论如何也应该认真做好。我常说“人可负于我,我不能负于人”。作为一个结构设计工程师,重要职责之一,就是以较少的材料去完成建筑物各种功能的要求。如果将构件截面任意加大,材料用量任意增多,这样的工作,建筑师也能做。理论上有很大的节材空间,机械设计讲求协同工作,各构件的协同工作度越高越好。在建筑结构的概念设计中,也应让各个构件均同时受力。当然,同时达到满应力状态更好。最理想的情形是,在控制性受力组合下,所有构件的各个截面,均同时达到满应力。这个方法我们称作“满应力设计法”。针对于任何一个特定的建筑方案,我们都能找到很多这样的结构受力方案。另一方面,还应考虑当下的施工水平、材料生产供应条件。要考虑方案的可行性。在基本满足上述两方面的既受力合理、又可行的众多方案中,我们可以认真比选出一个相对最优的方案,作为实施方案。这仅是我们的美好的愿望,是不可能完全做到的。也不允许完全做到。也就是说,找不到最优的方案。只是我们目前的所作所为,离我们的目标差得很远。 因此,我们目前常见的结构方案,我们都有必要去认真地思考、推敲和优化。从什么样的结构体系应力最满?到什么样的板、梁、柱、基础效率最高?到什么样的配筋方式最合理?在计算机如此发达的今天,还有一些结构,为了受力明确,或者为了计算方便,按照习惯,将构件按所起作用不同进行了分类。结果是不经济的。最好是,一个构件,在所有主要受力组合下都起作用如同用人一样,身兼数职效率最高。实际工作中,我们常常怕别人认真地问“为什么?”,这是因为,有些问题常常很难回答。很难回答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考虑清楚。如果一个工程存在难以回答的问题,至少说明这个工程有可以优化的空间。问题越多,优化的空间越大。发达国家也节材,在发达国家,节约材料也是工程师所追求的。1998年美国商业周刊登载由美国建筑师学会(AIA)举办的最佳建筑设计竞赛,节省材料是该次竞赛的主题之一。纽约时报新印刷厂的设计,因采用规则的矩形平面和常规材料,节约五千万美元而获奖。又如香港中国银行(贝聿铭设计),因其结构方案布置得当,比同样高度的其他结构大量节约钢材,所以许多重要杂志上都刊登文章予以表扬。深圳某超高层建筑,美国的设计公司提出的用钢量,比我国实际设计得要低。在建筑用钢量方面,我们国家已经接近国外,不少建筑已超过国外(在相同的条件下)。近年来,我国的个别项目在国际会议上受到批评,也是因为浪费。在某些情况下,按我国规范设计的构件,配筋比按西方规范多。如美国规范,对于砼结构最小配筋率,有条件地放松了限制,使得筏板的配筋,在一定情况下,可以比我国规范的规定更少。在节材方面,美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惯例:节约下来的建安费,优化方得30%。怎样节材?工程设计的整个范畴非常大,我们坚信,其中任一方面都可优化。可是,目前工程优化所涉及的范围还很有限。这主要是因为理论研究与生产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 针对目前的现状,至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1.首先是要重视现场调研。一方面,作为一个个体,每个项目都有其特殊性,不能以为某项目与另一项目相似,就盲目沿袭另一个项目的做法。这样很可能使结构整体或局部安全度偏大或偏小。另一方面,设计师往往更关注项目的不利条件,同时忽视项目的有利条件,这肯定会造成一定的浪费。现场充分的调研,可以更客观地认识手头的项目,利用好上帝分给本项目的资源。例如,某项目周边的项目均采用桩基础或复合地基,现场调研发现,周围所有项目均未发生与地基有关的问题。经过仔细勘探试验,该项目最终采用了天然地基。另一项目,地勘单位根据当地经验,建议采用桩基。经现场调研,发现本项目有其特殊性,再次论证后,改为天然地基。现场调研还可了解到当地的政策、价格方面的信息,如512大地震后,四川的粘土砖价格短期内就上涨了几倍。2.要重视方案优化凭设计师的设计、施工、材料等多方面的经验+无数遍的计算。北京某项目,我们提出采用隔振结构方案,这与马路对面的另一个功能相同、体量相似的项目的结构方案完全不同。甲方质疑。后来,在全国范围内请来专家进行论证。专家们对我们的方案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我们的方案是安全、合理、经济的。山西一个项目,我们在优化时,充分运用我们的施工经验,考虑了施工对造价的影响,提出了综合成本最低的方案。施工决算表明,该方案是很成功的。方案优化需要很广的知识面。这方面的例子很多。比如,有一种结构叫模网结构,其试验结果对我正确把握剪力墙的设计有帮助(本来规范已经规定允许这么做,但考虑种种原因,总是不敢这么做。当心理没底时,总想保守一点。看了报告,才彻底放心了)。当然,计算手段也很重要。例如,变截面筏基,必须采用有限元程序才能算得清楚。复杂结构,也必须采用相应的程序来算才行。3.要强调精细化设计凭责任心+认真计算。山西某住宅,27层,7度半,地上、地下平均用钢量为38.841.28kg/m2。共节省1700万元,其中,由于结构方案优化带来的节省约800万元,由于精细设计带来的节省约300万元,由于辩证理解规范带来的节省约600万元(该项目未来得及认真沟通)。同样方法用在陕西某住宅,27层,8度,地上、地下平均用钢量为45kg/m2。湖南某住宅,27层,6度,地上平均用钢量31kg/m2。4.沟通与建筑师的有效、充分沟通很重要。设计之初,建筑师特别希望告诉他,怎么做才能经济合理。只有当方案完成了,他们才会感觉改起来不方便。各个专业之间,不能各个专业自扫门前雪,只有综合的优,才是真正的优。任一专业优,都不算是优。与开发商的有效、充分沟通同样重要。不能人云亦云。唐山王总判断力很强,很希望多提不同的想法。山西昝总,凡大事都要征求设计师的意见。总的感觉,他们决策时还是很需要技术支持,很愿意沟通的。SK大厦沟通得顺利,结构节省了6000万元。5.正确地、辩证地理解规范要开动脑筋。比如,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对高层建筑的稳定问题经验不多,心理没底,就在规范中规定了结构高宽比的限值。但是,几十年过去了,大家还拿这个条文来约束建筑师,就不妥了。6.要非常敏感地搜集新的相关信息,包括新的设计理论、新的材料产品、新的构造做法等等。包括国内、国外的所有成功的经验。例如:a)过去框架梁的截面高度一般取跨度的1/81/12。现在,我们的框架梁高度做到了跨度的1/20到1/22。北京前门的供电局办公楼,8米柱网,框架梁的高度为400mm,早就投入使用了,效果很好。一些高档的写字楼,幕墙的造价与整个结构的造价相当,所以结构应该顾全大局,梁矮一点可能浪费一点,但是整体而言还是合算的。尤其是当总高受限时,减小层高,除了可使幕墙更经济以外,还可以多一两层的销售面积,这样算下来就更划算了。b)预应力管桩基础的材料和施工费用,近10年来逐年下降,现在已经比10年前下降了很多。预制桩的施工机械也比以前先进很多,大吨位的静压桩机的出现,使工作效率大大提高。施工过程也更加环保。这些使得预应力管桩的应用日趋广泛 7.全面推行“满应力设计法”,甚至是“全极限状态设计法”。近些年来,我们在节材方面已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这主要得益于计算技术的发展。其通常的做法是按既定的结构形式、材料和荷载,建立数学计算模型,然后进行搜索、逼近,以实现结构重量最轻或造价最低的目标。因此,优化变量仅是组成结构的基本构件,优化目标仅是结构局部的某个变量的最优。例如,目前的空间网架结构优化设计软件,就是采用“满应力设计法”,将目标锁定为网架部分结构重量最轻。结构的极限状态分为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一般情况下,除强度以外的极限状态均为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如变形、裂缝宽度等。若结构构件由正常使用极限状态控制,则一般应当选择较低等级的材料。例如,钢梁的截面尺寸若由挠度控制,即使选用Q235钢材,强度可能还是有余量,自然选择Q235钢材更经济。又如,混凝土构件截面配筋量由裂缝宽度控制,则应该选用强度较低的钢筋。理想的状态是结构的刚度和强度均刚好达到限值。这就是“全极限状态设计法”。8.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真正理想的优化设计应当在方案、初设、施工图三个阶段全面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