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之比较研究.doc_第1页
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之比较研究.doc_第2页
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之比较研究.doc_第3页
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之比较研究.doc_第4页
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之比较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之比较研究 蔡倩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已成为时代要求,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在经济发达国家,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靠科学技术进步因素的比重,在20世纪初占5%-20%,到50-60年代,达到50%,到80年代,这一比重达到60%-80%,在美国,就业人员中几乎60%的工人是具有相当高文化水准的知识工人,80%的新职业是由知识密集型部门创造的。据有关专家对劳动生产率进行研究,以文盲的劳动生产率为1进行计算,得出这样的结论: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1.43;中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2.08;大学文化程度的劳动生产率为4。这一研究成果告诉我们人的文化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人的劳动效率,农民的这一较低的科技文化素质,直接影响农业的发展和农民收入的增高。本文拟通过对国内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进行比较,找出差距,对如何提高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提供借鉴。一、 素质 素质教育 农民素质 农民素质教育1.素质 “素质”原本作为生理学范畴的一个名词,是指人的神经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等先天赋予的特征。这种特征是人们获取知识、增长才能的基础,其外在表现为性格、意志等。现在,“素质”已发展演绎成一个更综合的概念,指人在先天生理的基础上受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通过个体自身的认识和实践,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身心发展基本品质。 综合素质包含三大类,八种素质: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指人们与生俱来的感知器官、运动器官、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在结构(解剖)与机能(生理)上的一系列稳定特点的综合。二是心理素质,它是人们以自然素质为基础,在教育与环境的影响下,通过学习等实践活动而习得的一系列稳定的心理品质,主要包括认识-智力因素品质与意向-非智力因素品质。三是社会素质,它是人们在选择、适应与改造社会环境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起来的一系列稳定社会性品质的综合。主要包括政治品质、道德品质、业务品质、审美品质和劳动技能品质等。其中自然素质是先天因素,心理素质则是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结合的结果,而社会素质则是后天因素形成的。2.素质教育最早意识到这个问题,并从高科技发展带来的全球问题的视角,提出人的素质教育问题的,是成立于1968年的罗马俱乐部,罗马俱乐部的创始人奥雷利奥-佩西,1977年在人类的素质一书中提出这样一种观念“决定人类命运最重要的因素是人的素质,不仅是精英人物的素质,更重要的是几十亿普通地球平民的平均素质。” 自1988年提出“素质教育”一词以来,教育理论界对它进行了众多的探讨,并努力给出“素质教育”的定义。目前教育理论界对素质教育的概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蔡倩:北京广播电视大学农村教育部(1) 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2) 素质教育是以整个民族素质提高为出发点的教育;(3) 素质教育是全民发展教育的实现形式;(4)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5) 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育受教育者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们认为素质教育应该是以树人、育人、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它包括两个层次:一是针对全体国民的素质教育,这一层次应该是基础性的;二是针对专门人才的素质教育,这一层次应该是提高性的。对于人生的不同阶段,素质教育的任务也不尽相同。作为基础教育阶段进行的国民素质教育其主要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提高阶段的素质教育,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在不同阶段,应对不同的受教育者,根据不同的教育内容采用不同的教育策略与方式。因此,素质教育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有着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方式、方法的多样性。3.农民素质农民素质,主要是指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其基本内涵包括:具有较强的法制道德观念及社会责任感;具有完整的知识结构;具有健康的体魄和心理素质;具有运用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辨别是非曲直、坚持正确的思想道德和行为准则的能力;具有运用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的能力;农民运用其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积极参与管理和正确处理农村社会事物的能力。4.农民素质教育农民素质教育是在加强农村基础阶段教育中素质教育的基础上,旨在提高全体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形成健全人格,提高主体意识,发展良好个性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由于农民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农民素质教育也同样具有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和方式、方法的多样性。二、 国外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状况1发达国家农民素质状况发达国家农民总体素质较高,主要表现在:农民受教育年限长,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9年,大部分已达到中专或普通高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接受了高等职业教育。如:到1985年,美国的农民中就有86.6%受教育年限达到12年以上。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35岁以下的农民85%接受过农业职业教育,35岁以上的农民40%受过农业教育。德国,7%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53%的农民受过23.5年的职业培训,35岁以下的农民中,70%以上受过农业职业教育, 35岁以上的农民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也高达50%。英国, 78%的农民受过大学、中学及良好的职业技术教育。到1975年日本农业劳动者平均受教育为11.7年,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的占5.9%,高中毕业的占74.8%,初中毕业的占19.4%,新增农业就业人员中,99%以上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法国,7%以上的农民具有大学文凭,60%的青年农民具有中专水平。亚洲“四小龙”将国民基础教育延长至12年,极大的提高了国民教育水准,提高了国民整体素质。2发达国家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发达国家农民素质普遍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重视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教育体制健全,基础教育中重视学生素质的培养,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基础教育阶段设立农业科技课程,强化学生对农业的认识。(2)通过立法,对从事农业的劳动者规定了准入制度;发达国家通过法律手段,将农业生产经营权与接受农业教育的程度挂钩,美国的农场主大多是州立大学农学院的毕业生,西欧农业劳动者要培训考试领到相关的资格证书才能够成为正式农民。(3)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民教育体系;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职前、职后培训,以及后备农民的培养。重视农业职业技术教育,定期进行农业技能培训。(4)通过立法保证农民继续教育的实施;据有关资料,调查前一年内参加过培训的比例,芬兰为46%(1990年),美国为38%(1991年),瑞士为38%(1993年),挪威为37%(1991年),瑞典为36%(1993年),加拿大为30%(1991年),法国为27%(1992年),德国为27%(1991年)。韩国从70年代起,实行在职技术培训制度,规定拥有2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设立职业培训班,对15%的职工进行强制性职业再培训。三、 国内农民素质及素质教育状况农民文化程度和科学文化素质是农民自身全面素质形成的基础,也是不断提高农民生产技能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基本前提。我国农民文化程度低,直接影响着他们接受新知识和各种信息的能力,制约着他们的思维水平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1我国农民素质状况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可以用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及科学素养三个方面来衡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无论从农民受教育年限、文化程度及科学素养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且不同地区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1)农民受教育年限发达国家农业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已经超过9年,而我国还不到8年,而且,不同地区存在着较明显的差异:如北京已达到9.65年,与发达国家水平一致,但上海、河北、天津、山西、辽宁、山东、河南、依次递减,内蒙古还不足8年,与北京相差较大。表1:农村居民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 单位:年全国平均北京上海河北天津辽宁山西山东河南内蒙古7.839.658.918.528.518.458.388.318.207.93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览鉴(2004年)中“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计算。 (2)农民文化程度从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来看,日本农民中大学毕业的占5.9%,高中毕业的占74.8%,初中毕业的占19.4%,新增农业就业人员中,99%以上都是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而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大专及大专以上只有1.06%,高中毕业的占12.62%,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6.32%。可见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与日本相差甚远。在我国不同地区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北京、上海等经济发达地区,大专及大专以上人员已经基本赶上日本的水平,但高中和中专程度的人员所占比重与日本还存在着很大差距,初中及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员所占比重还是偏大,达到65.33%和68.57%。尤其是内蒙古、山西等欠发达地区,这一层次所占比重更高达86.54%和86.96%。在地方差距方面,东部地区农村劳动力文化程度相对较高,初中文化程度占50%,高中文化占13%,小学程度的劳动力占30%,文盲和半文盲约占7%。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中,初中文化占43%,小学文化占38%,文盲和半文盲约占9%。西部地区以小学文化程度为主,小学文化占45%,初中文化占33%,文盲、半文盲超过10%。表2:各地区农村居民家庭劳动力文化状况 单位:人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地区不识字或识字很少小学程度初中程度高中程度中专程度大专及大专以上全国平均6.8727.2352.2210.252.371.06北京0.746.6857.9119.078.457.14上海2.5116.6349.4315.348.587.52天津2.1418.0859.6813.44.891.81河北2.8019.2159.7315.012.131.12辽宁1.0322.4762.458.642.982.43山西3.1621.3262.4810.661.620.77山东5.4318.2056.1415.083.911.25河南6.6418.4761.2310.522.121.02内蒙古5.4630.9650.1211.131.600.73根据中国农村统计年览鉴(2006年)(3)农民科学素养2001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1.4%,但城乡差异突出:城市公众比例为3.1%,农村公众为0.4%。不同职业水平参差不齐:学生比例最高(11.42%);专业技术人员次之(6.29%);农民最低(0.04%)。我国公众基本科学素养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2001年我国的调查结果仅为1.4%,而欧盟国家1992年的调查结果为5%,美国1995年的调查结果为12%,加拿大1989年的调查结果为4%,日本1991年的调查结果为3%。(4)农民劳动技能素质我国农民的劳动技能素质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大,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我国受过职业技术教育和培训的农业劳动力占全部农业劳动力的比重不足20%,而系统接收过农业职业技术教育的农村劳动力不足5%。同发达国家相比有很大差距。荷兰90%的农民受过中等教育,12%毕业于高等农业院校;前西德35岁以下的农民中,70%以上受过农业职业教育,35岁以上的农民受过农业职业教育的也高达50%。(5)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状况决定着农民的社会经济行为,是农民素质的重要方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一是广大农民衷心拥护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二是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进一步增强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三是科学态度和科学意识基本确立,崇尚科学成为农民群众生产生活的主流意识;四是民主意识逐步加强,关心社会、关心集体、当家作主的观念开始强化;五是团结互助、助人为乐、勤俭节约、勤劳朴实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得到了弘扬。尽管取得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但是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依然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是封闭的小农文化障碍。中国农村数千年来形成生产规模小、思想保守、居住分散而又封闭的局面。使农民逐渐养成了安于现状、墨守成规、安贫乐道、不思进取,缺乏创新精神,追求自给自足的生活模式。二是传统的家族观念。与城镇相比农村的家族观念还是相当浓郁。由血缘和亲缘形成的家庭网络,在农民的社会经济活动中占据着主导地位。严重的家族观念有可能阻碍农村社会经济发展。三是愚昧落后的封建习俗。上香磕头拜佛,修坟墓、建寺院、塑神像的现象极为普遍。聚众赌博的现象屡见不鲜,这不但影响了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治安,而且还破坏了原本淳朴的民风。农村科普工作的滞后,使得封建迷信在农村地区蔓延乃至在局部地区猖獗起来,不仅阻碍农民文化素质的提高,而且影响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四是农民的短期行为。农民对自身素质状况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忧患意识。相当一部分农民为了眼前利益,放弃了对文化知识和科学技术的学习,这种短视行为无论是农民本身还是在农村基层干部当中都表现得十分突出。这种行为也限制了农民在更深更广的领域和范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6)农民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由于农村医疗水平落后,农民缺乏卫生健康知识,因此,在农村传染病的发病率比城市高,如肺结核的发病率,农村人口高于城镇人口2倍,80%结核病人来自农村。近年来,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居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发病率逐年上升。农民心理素质发展不平衡,由农民的小农意识较强,散漫、懦弱、自私,因此没有积极的发展需求,自我意识、主体意识、群体意识较弱,但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较强。2我国农民素质教育状况农民素质教育应该体现在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全过程中。因此,农村基础教育、农业职业教育和农村成人教育的发展状况,是农民素质教育状况的重要反映。(1) 农村基础教育状况根据统计资料,1999年我国县镇及农村小学毕业学生数为1984.5万人,县镇及农村初中招生人数为1804.3万人,入学率为91%。也就是说,大约有9%、近180万农村地区的儿童由于各种原因小学毕业后无法升入初中,完不成法定的九年义务教育。因此,农村地区基础教育中初级中学教育仍需要进一步加强。(2) 农村职业教育状况我国农村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经费投入不足,办学条件较差。中等职业教育经费占整个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由1996年的11.5%下降到2000年的8.4%。职业教育缺乏统筹管理,存在管理职能重叠等问题。职业教育的办学模式、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都跟不上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变化,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薄弱,致使不少职业技术学校招不到学生,而农业规模生产及乡镇企业又缺乏高素质技工。 (3) 农村成人教育状况我国农村的成人教育,从建国初期的扫描教育,发展到现在的学历教育、专业资格证书教育和实用技术教育等多种层次。办学形式也由农民夜校发展到现在的广播电视教育和网络教育等现代远程教育。专业设置也更加广泛,除了农业领域各专业以外,几乎涉及到了机械、电子、旅游、财会、金融、物业、市场营销、物流管理、物业管理、计算机等所有专业。四、 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的原因1 农村基础教育薄弱,导致大量农民子弟没有接受九年义务教育在我国很多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西部地区,九年义务教育还没有落实,小学生率低,辍学现象还较普遍。2 农村基础教育中素质教育匮乏,致使大量农民子弟没有得到全面发展即使在能够落实九年义务教育的地方,由于教育理念的陈旧、教师水平限制、教育投入不足、教学实施缺乏等原因,大部分地区、学校没有有效的开展素质教育。3 农业从业没有就业准入制度,致使大量低素质的人员从事农业劳动 当工人,不管是什么工种,都要有岗位资格证书。各行各业都有岗位资格证书制度,唯独农业没有,因此如果什么专长都没有,什么都不会干,那么就去当农民。这样的制度使从事农业生产劳动者是素质最低的人群。4 对农民素质教育存在认识上的偏差目前各级领导普遍认识到了提高农民素质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意义,但对农民的素质教育多数停留在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素质,对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教育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五、 提高我国农民素质的措施1 通过立法,建立农业行业准入制度农业法应该规定,今后,凡是进行一定规模的农业生产者,应该是农业大学的毕业生,或接受过系统的农业职业教育,这样才能够保证农业新技术的推广,提高农业科技的转化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促进农业现代化的早日实现。2 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农村九年义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