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工”字的读法问题.doc_第1页
带“工”字的读法问题.doc_第2页
带“工”字的读法问题.doc_第3页
带“工”字的读法问题.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带“工”字的读法问题摘 要:一些带“工”字,主要指以“工”为声符的字。在日常交际中应用比较普遍,对于某些相对生僻的带“工” 字,在读法上经常犯“秀才认字认半边”的错误,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究“讧”等带“工”字的读法问题。说明带“工”字本同音,只是由于语音发展变化才出现今天所见的读音差异。关键词:工 讧 声符 语音演变一次足球比赛中,提到北京客场领先上海,某石姓解说员点评道:“申花输球不可怕,就怕联城申花的球员起内杠(讧)。”此语本是调侃,却反被调侃。有人就说:“是不是屎知道(石指导)平时麻将打多了,见到有工的字就念杠(肛)呀!”我们在此且不论双方调侃意图的善恶或其它,只就调侃话语所反映的语言问题谈一些看法。带“工”的常见字,如上文所提的“杠”、“肛”,还有“水缸”的“缸”,确实读gng音(现代汉语词典中“杠”有gng和gng两读;王力古汉语字典中只有gng音),但带“工”字的读音类型远非这一种,即使不考虑声调的变化,常见的也有如(因声调非一类,故不拟出各字准确读音,不影响文意理解。下同)“红色”的“红”,“彩虹”的“虹”等读hong音;“功”、“攻”、“贡”等读gong音;“江”读jiang音;“项”读xiang音,等等。带“工”常见字的读音情况如此复杂,那么遇到如“讧”等带“工”的不常见字,在日常交际中,要想正确使用,就须万分谨慎,切不可犯“秀才认字认半边”的错误,以免惹人笑话。“讧”字怎么读?带“工”的字怎么读?其实要根据带“工”字的字形结构分两种情况加以说明:第一种是以“工”为声符的字。以“工”为声符,即取“工”音。这类字在带“工”的汉字系统中形成了一个较大的字群。据不完全统计,今能见到约四十个,“讧”即为其一。郭锡良先生的汉字古音手册和唐作藩先生的上古音手册均将“讧”的上古音与“红”、“虹”归为同音字,属“东韵,匣母,平声”,拟音为hong。另外将“杠”、“肛”、“功”、“攻”与“工”归为同音字,属“东韵,见母,平声”。汉字的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构成,亘古未变。通过比较,很容易发现这些字的音在上古时期的差异仅在于见、匣二声母的区别,而从语音演变历史来看,见、匣二母同属于中古“见”组声母(见溪群晓匣),相当于音韵学上所说的“旁纽”(声母相近),因此这些字在很长一段历史时期至少是十分接近的。当时若将“讧”与“杠”读作同音,应该是不会惹人非议的。后来由于古音演变中浊音清化规律的影响,“见”组声母到今天只剩下“见晓匣”三母,情况反而复杂了。一部分即现代汉语中的舌根音“g”、“k”、“h”,仅以带“工”的字为例,代表字如:“杠肛缸扛(另有kang)釭疘”(gang);“功攻贡汞巩”(gong);“空矼”(kong);“红虹讧玒魟羾妅”(hong),等等。另一部分为舌面音“j”、“q”、“x”的一部分(另一部分由“精”组声母演变而来。见王力汉语史稿),代表字相对较少,有如:“江豇匞杢”(jiang);“项瓨”(xiang);“邛”(qiong),等等。关于中古“见”组声母的演变,在今很多方言中都有迹可循,比如南方很多方言(客家话、粤方言等)将“江”读作gang音;关中有些地区将“项”读作hang音,等等。由此可见,上述以“工”为声符的字,今天虽读法多样,但向前追溯,其实并无多大差别。那以“工”为声符的字,其最初读音应当如何界定呢?为什么一个读音发展至今成了多个,把本该简单的语音情况复杂化了呢?清代朱骏声在说文通训定声中说:“工三十二名,凡工之派皆衍工声。古红切。”是指书中所收三十二个由“工”派生之字的读法都由“工”的读法推衍。上文所涉以“工”为声符的字,其最初读法理应与源字“工”相同。由于语言的历史变异情况复杂,发展到今天“工”的读音情况也很复杂,为方便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用不同的音区别意义,已然成为提高汉语表达水平的必要条件。第二种是以“工”为形符的字。以“工”为形符,即取“工”义。这类字在数量上与第一种相比,虽然望尘莫及,但是作为带“工”字的另外一种形式,与前类字并列存在,不容忽视。关于“工”字,说文解字工部说:“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与巫同意。”认为本义为工人,即熟练掌握某种技艺的人。因为熟练,引申出“擅长”的意思。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工”时说:“引申之,凡善其事曰工”。“巧(qio)”,说文曰:“技也,从工丂(ko)声。”既指技艺高明,也指工人所掌握技艺之精巧。“巨(j,矩的本字)”,说文曰:“规巨也,从工,象手持之。”即工人在工作时所需要的工具。段注认为工字字形即指规矩,说:“直中绳,二平中准,是规矩也。”“式(sh)”,说文曰:“法也,从工弋声。”即工人在工作时必须遵循的法式规范。“巧”、“巨”、“式”三字即比较常见的以“工”为形符的字。关于它们与“工”字意义的联系,徐锴在说文系传中有比较明白的概括,说:“为巧,必遵规矩(巨),法度(式),然后为工。”另外还有象“巫”,“左(与佐同源)”等也是以“工”为形符的字,在使用中既要清楚其意义来源,又要与以“工”为声符的字区别开来。以上两类字都带“工”字,从分类来看,一类取“工”声,一类取“工”义,性质差别较大。从各类内部来看,内部音、义的发展变化也较复杂,所以若从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出发,我们必须严格遵守汉语规范,提高自身语言修养,切不可把望“字”生音,望“字”生义。参考文献:1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062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m.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