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策略之历史、文化篇.doc_第1页
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策略之历史、文化篇.doc_第2页
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策略之历史、文化篇.doc_第3页
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策略之历史、文化篇.doc_第4页
2013年辽宁省公务员考试常识判断策略之历史、文化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科信教育常识判断策略之历史、文化篇历史及文化常识是每年常识判断模块的必考题,主要分为中国历史、文化和外国历史、文化两部分。通过对历年常识真题的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对中国历史、文化的考查较多,而对外国历史、文化考查的较少。因此,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中国历史和文化的相关知识为主,其余部分为辅。一、例题分析及技巧介绍1.中国历史部分例题1.【2009年辽宁省真题】下列少数民族政权及其创建者之间对应关系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 鲜卑族前秦拓跋珪 B. 契丹族辽耶律阿保机C. 蒙古族元成吉思汗 D. 女真族后金皇太极【参考答案】B.契丹族:辽:耶律阿保机【科信教育解析】拓跋珪是北魏王朝的建立者,A项错误;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C项错误;后金是努尔哈赤建立的,D项错误。故选B。【点评】此题考查的是中国古代历史知识。对于这道题,如果考生无法确定正确答案,可以运用熟悉优先原则对选项进行筛选。A、B两项可能较为生僻,而C、D两项则涉及到了我们较为熟悉的人物,C项成吉思汗统一了蒙古,但他的孙子忽必烈才是元朝的建立者,忽必烈也是我们比较熟悉的人物,C项容易排除;再看D项,后金由皇太极的父亲努尔哈赤建立,与皇太极相关的是清朝,D项也比较容易排除。这样,我们可以运用技巧排除选项,缩小范围,提高准确率。例题2.【2010年上半年辽宁省真题】我国教育近代化之先河开启于哪一时期?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参考答案】A洋务运动时期【科信教育解析】洋务运动是指清朝政府洋务派从咸丰十年(1861年)开始掀起的涉及军事、政治、经济、教育、外交等方面的改良运动,宗旨为“师夷长技以自强”,期间,设立了同文馆,学习外文、天文、物理、化学等知识,并派遣留学生,这一教育改革是中国近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第一次交锋,开启了我国近代化之先河。故选A。【点评】此题考查中国近现代史知识。对于这道题,我们可以运用联想法,对选项进行分析。B项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运动,应该是与教育无关的;C项辛亥革命,我们比较熟悉,目的是推翻清朝统治,也是与教育无关;D项涉及到临时政府,应该是与政治相关的;而A项洋务运动,顾名思义,是向外国学习,那么可能会涉及到教育方面的改良。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正确答案为A。2.中国文化部分例题3.【2012年辽宁省真题】古人归纳总结出许多观天象识天气的谚语,下列与天气变化无关的谚语是:A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B天上鱼鳞云,地下雨淋淋C东风是个精,不下也要阴 D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参考答案】D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科信教育解析】此题要选择的是与天气变化无关的谚语,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百日连阴雨,总有一日晴”说的是逆境只是暂时的,总会有峰回路转的那天,暗示不要失去信心,所以D项与天气变化无关。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民间谚语的了解。这道题并不难,考生认真辨析选项,就可以通过排除法得出答案。A、B、C三项的谚语都与天气有关,是古人的经验所得,而D项百日连阴雨,说法有些不符合天气现象,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选择D项。例题4.【2010年下半年辽宁省真题】下列哪项中的民俗均与端午节有关?A剪窗花、踏青、燃放灯火、放风筝B饮菊花酒、赏月、插茱萸、猜灯谜C赏菊花、放孔明灯、插柳、贴春联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参考答案】D饮雄黄酒、吃粽子、赛龙舟、插菖蒲【科信教育解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的习俗包括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拴五色丝线、悬艾叶菖蒲等。剪窗花是春节习俗,踏青、放风筝是清明习俗,A项错误;饮菊花酒、佩茱萸是重阳节习俗,赏月是中秋节习俗,猜灯谜是元宵节习俗,B项错误;赏菊花是重阳节习俗,插柳是清明节习俗,贴春联是春节习俗,C项错误。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民俗的掌握。这道题也不是很难,虽然涉及的民俗很多,但大部分是我们熟悉的,可以一一排除。例如A项的踏青,又叫春游,发生在春天,而端午节是在夏天;B项的赏月,应是在中秋节;C项的贴春联,是春节习俗。因此,通过对熟悉民俗的排除,可以得出正确选项D。3.外国历史、文化部分例题5.【2010年上半年辽宁省真题】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存在主义是十九世纪流行于西方的哲学思潮B玛雅文化以南美洲的秘鲁为中心C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蒸汽机的广泛使用D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参考答案】D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在法国【科信教育解析】存在主义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的德国,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传到法国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A项错误;玛雅文化主要分布在墨西哥南部、危地马拉、巴西、伯利兹以及洪都拉斯和萨尔瓦多西部地区,B项错误;世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标志是电的广泛应用,C项错误;启蒙运动起源于英国,但中心却是在法国,在法国出现了众多的启蒙思想家,D项正确。故选D。【点评】这道题考查的是外国历史、文化,相对较难。在遇到不确定答案的情况时,我们可以适当把不熟悉的选项排除,缩小范围。A项的存在主义,可能很多考生不太熟悉,那么排除A项;考生应听说过玛雅文化,但分布范围可能会不太了解,排除B项。另外,C项工业革命的标志是考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因此,可以猜到答案可能为D。二、总结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发现,对于中国历史、文化的考查,基本上不难,都是一些应知应会的知识,有在学校学习过的知识,也有通过日常生活积累的经验,考生在答题时,凭借自身掌握的知识,再适当运用技巧,便能够找到正确答案。而对于外国历史、文化的考查,考生可能不太熟悉,但也可以通过技巧排除选项,缩小选择范围。中国历史、文化是考查的重点,所以是考生主要复习的内容,如有时间,考生对外国历史、文化的一些常识也应加以学习。相信通过复习,在这一部分拿分的机会是很高的,各位考生一定要加以重视。 三、相关知识点补充中国历史悠久,因此相关的历史、文化知识范围非常广,在此仅列举部分知识点,考生要以此为基础,搜集和整理相关知识,日常积累工作非常重要。1.中国历史(1)中国历史年代表口诀: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2)夏朝,禹的儿子启建立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3)商朝,建立者商汤,青铜器制造业有很大发展,商代甲骨文是相当成熟的文字。(4)西周,建立者周武王。东周,建立者周平王,分为春秋与战国两时期,这一时期是中国的社会制度转变的时期。这一转变是以铁器的广泛使用为标志的。(5)秦朝,建立者秦始皇,由战国时代后期的秦国发展起来的统一大国,结束了自春秋起五百年来分裂割据的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6)西汉,建立者汉高祖刘邦,西汉是汉朝的第一个时期。在汉朝中,西汉是强盛时期,从文景之治到汉武帝的一代雄主,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发展到了一个高峰期。东汉,建立者光武帝刘秀,史称“光武中兴”,公元220年,曹操次子曹丕逼迫献帝让位,东汉王朝宣布灭亡。(7)三国,分为魏蜀吴:曹魏、蜀汉、孙吴。二晋分为西晋和东晋。西晋,晋武帝司马炎取代曹魏政权而建立。东晋,乃西晋司马氏政权的延续,由西晋皇室后裔司马睿在南方建立起来的朝廷。南朝,是东晋之后建立于南方的四个朝代的总称,包括宋、齐、梁、陈。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与南朝同时代的北方王朝的总称,其中包括了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数个王朝,多指少数民族政权。(8)隋朝,建立者隋文帝杨坚,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改革律令;在军事上继续推行和改革府兵制度;在经济上,一方面实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另一方面则采取了“大索貌阅”和“输籍定样”等措施,以增加政府收入。隋朝还兴修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巩固了中央对东南地区的统治,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的联系。(9)唐朝,建立者唐高祖李渊,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位,有“贞观之治”,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居于当时世界领先地位。之后唐玄宗时期出现“开元盛世”,后发生“安史之乱”,唐朝走向衰亡。(10)五代十国,公元907年,唐朝节度使朱温废掉唐朝皇帝,建立梁朝,史称后梁。此后的50多年里,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相继统治黄河流域,合称为五代。同一时期,在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先后出现10个割据政权,总称十国。(11)宋朝,分为北宋和南宋,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北宋是与辽、夏、金对峙时期,而南宋则是偏安衰亡时期。(12)元朝,建立者元世祖忽必烈,又称大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蒙古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13)明朝,由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中原王朝,明朝初期定都于应天府(今南京),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朱棣迁都至顺天府(今北京),而应天府改称为南京。(14)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满族)建立并统治中国全境的封建王朝。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王朝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定都于赫图阿拉。1636年,清太宗皇太极称帝且改国号为大清,(15)洋务运动,又称自强运动,是指1861年(咸丰十年底开始)至1894年,清朝政府内的洋务派在全国各地掀起的“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改良运动。(16)戊戌变法,又名百日维新,是清朝光绪二十四年间(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这次变法主张由光绪皇帝亲自领导,进行政治体制的变革,希望中国走上君主立宪的现代化道路。(17)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末代皇帝溥仪于1912年2月12日退位,清朝正式灭亡。辛亥革命,作为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使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2.中国文化(1)古代科举考试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2)古代主要节日及习俗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介子推)。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3)二十四节气歌: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分别是春分、谷雨、小满、夏至、大暑、处暑、秋分、霜降、小雪、冬至、大寒和雨水,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是立夏、芒种、小暑、立秋、白露、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立春和惊蛰。表示寒来暑往变化的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八个节气;象征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五个节气;反映降水量的则是: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七个节气;反应物候现象或农事活动的节气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