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设计说明.doc_第1页
-,学设计说明.doc_第2页
-,学设计说明.doc_第3页
-,学设计说明.doc_第4页
-,学设计说明.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温州红旗中学建设工程方案设计说明第一章 建筑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温州红旗中学建设工程项目建议书和可行性研究报告2、建设项目规划选址预审意见书3、关于温州红旗中学建设工程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的批复温开环建201188号4、甲方提供的规划用地红线图(电子文件)5、中小学建筑设计规范(GBJ99-86)6、浙江省工程建设标准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7、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036-2005)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9、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10、其他国家现行有关规范标准二、工程概况该地块位于汤家桥路和锦江路交接处,东面为汤家桥路,北面为锦江路,在地块与锦江路之间有一个未开发的地块,西面是小区,南侧也是未开发的地块,建设用地面积29410平方米。项目位于汤家桥路和锦江路交接处,地块周边地势平坦、交通便捷,拟建24班全日制初级中学。本项目是完善教育配套功能的需要,同时也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该项目的建成,将为周边区域的教育带来重大的影响,并促进滨海园区由建区向造城转型。三、设计原则1、从基地及周边地区的整体环境出发,探索建筑在交通组织、功能布局、建筑形象等方面的合理性,力求创造一个个性鲜明、充满活力、有文化气息。体现学校建筑特色的建筑形象,为在校师生提供优质的工作、学习场所。2、把握学校建筑使用功能上的特点,准确而有序地处理空间形态、交通流线及功能配置上的各种整体与局部、主次、内外的关系,为建筑的良好的功能运作提供最佳的条件。3、注重建筑的空间品质,营造活泼而不失严谨的学校氛围,强调建筑空间的舒适性以及建筑功能的合理性,创造朝气蓬勃、富有现代文化气息的学校建筑的整体视觉及空间感受。四、设计要点1、总体布局设计将学校划分为四个部分:生活区、行政区、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由1幢3层宿舍建筑构成,包括风雨操场.食堂及一些后勤辅助功能用房,位于地块的西北侧。行政楼共4层,位于地块南角,通过连廊与教学区相连。教学区分为教学楼及实验楼两个部分,均为庭院式构成的底层架空的5层建筑,围合出各自内部空间的同时,两组建筑分列地块主入口两侧,辅以方正的幢间绿化景观,形成一个规矩而不失活跃的格局。组团间以3层高的连廊相接,这一通透的灰空间也将校园内部的丰富生活透射出来。地块东侧为运动区,包括300米环形塑胶跑道、风雨操场,以及4片篮球训练场。设计将300米环形跑道设置在地块东北侧,风雨操场经一层高连廊接至教学楼,将田径场与篮球场分隔开来,连廊加宽的设计可兼做司令台使用。四个区域功能明确,布局合理,功能上既独立又相互辅助。2、交通组织由于学校建筑使用功能上的特点,合理地进行交通流线设计和出入口布置,做到人车分流,师生与后勤分流,各种流线导向明确、组织有序,对于提高工作效率和总体环境质量至关重要。地块位于汤家桥路和锦江路交接处。主入口,为主要人行出入口,非机动车可经由主入口行至教学区架空层停放;次入口,为机动车及后勤入口,机动车可行至行政楼南侧地面进行临时泊车,或经行政楼侧机动车坡道至地下机动车库停车。3、绿化景观设计:和建筑形态相呼应,本案的绿化景观设计较规整,在教学区各组团内、主入口以及行政楼南侧,做较为集中的景观绿化设计。地块绿化率较高,为学校师生的生活、学习,提供良好的校园环境,更能有益于使用者的身心健康。五、建筑形态构成建筑形体外观的设计力求体现现代、活泼的美观性和相对于功能布置的实用性。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风雨操场,通过连廊相连,功能上做到动静结合,且便于使用。1、平面设计。行政楼位于学校建筑连廊的最南侧,4层高,包括行政办公类用房及社团办公室等。教学楼呈一个半开放庭院格局,除西面及交通体落地以外,底层均为架空,作为非机动车停车使用,分为前后两幢,含24个班级教室。实验楼构成与教学楼大致相同,包含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实验室,音乐、美术、书法等教室,以及图书室、语音教室、电脑教室等。宿舍楼与教学行政部分相对,位于次入口西侧。底层为食堂、厨房、后勤部分功能用房,方便使用,二层为活动室,三层为风雨操场,为两层通高的大空间,设有一个室内篮球场。三层东侧及3到4层均为5人间宿舍单元,共计10间学生宿舍。2、立面设计。建筑立面着重表现体量交叉,在不同的体量上使用不同的设计元素。以严谨方正的网格为基底,通过抽取窗洞、镜像、变异等手法,使立面呈现一种秩序感的同时,亦显得活泼生动。立面上建筑物主要采用实体材料,通过颜色的变化,区分不同体量,明确交叉关系,以此保留各个建筑自己的特色,又做到统一整个校园的建筑形态。3、剖面设计。行政楼室内外高差0.45m,底层层高3m,2层至4层层高3m,建筑高度13.95m。教学楼室内外高差0.45m,底层层高3.9m,2层至4层层高3.9m,建筑高度21.45m。实验楼室内外高差0.45m,底层层高3.9m,2层至5层层高3.9m,建筑高度21m。宿舍楼室内外高差0.45m, 1层食堂部分层高3.9m,风雨操场底层高度4.8m,上部高度3.9m,内部为两层通高, 宿舍部分3.9m,3层至4层层高均为3.9m,建筑高度21m。 六、建筑构造及装修(1)屋面采用倒置式防水屋面(级防水,两道设防)。(2)楼地面:除卫生间采用防滑铺地砖外,其余都采用本色水磨石楼面。(3)墙体:复合夹芯陶粒砌块、外墙面:高级涂料(自保温)。(4)墙面天棚:中级抹灰。(5)内墙面:中级粉刷。(6)门窗:外门窗采用断热铝合金窗框,中空节能玻璃,内门为实木门。七、主要技术指标总体技术指标建设用地面积: 29411m2建筑占地面积: 4800 m2运动用地面积:10740 m2绿地面积: 10151m2道路交通面积: 3718m2底层架空面积: 909m2建筑面积: 15423m2其中教学楼: 11908m2实验楼: 5044.73m2行政综合楼: 1820m2宿舍楼: 1695m2其中食堂: 1291m2宿舍: 404m2(11间)风雨操场: 1975m2传达室: 37.50m2建筑密度: 18.3m2容积率: 0.524绿地率: 35%机动车停车位: 200个第二章 结构设计说明一、工程概况本工程为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红旗中学,由教学综合楼、实验楼、行政楼和生活楼组成。均为多层框架结构。二、设计主要依据1、建筑等专业提供的设计方案。2、国家和浙江省现行有关规范、规程如下: 工程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153-2008; 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 GB50223-2008;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范 JGJ94-2008;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10;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 GB50108-2001;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 GB50038-2005;三、自然条件及基本参数1、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建筑抗震设防类别:行政楼为丙类,其余均为乙类。2、基本风压:0.60KN/m2地面粗糙度为B类;基本雪压:0.35KN/m2。四、设计条件1、本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2、本工程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3、本工程地下室人防等级为甲类核六级。4、结构抗震等级:行政楼:框架四级。教学综合楼、实验楼、宿舍楼:框架三级。风雨操场:框架二级。5、荷载取值:(1)墙体永久荷载:外墙体:4.8KN/m2;内墙:3.3KN/m2;内隔墙(120mm):2.1KN/m2;其余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2)楼面活荷载:教室、宿舍、办公室、阅览室、试验室:2.0 KN/m2。厨房:4.0 KN/m2。走廊、阳台、餐厅:2.5KN/m2。消防疏散楼梯、门厅、走廊3.5 KN/m2。卫生间:2.0 KN/m2。上人屋面:2.0 KN/m2。不上人屋面:0.5 KN/m2。其余按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取值。五、结构设计1、各楼均采用现浇框架结构,现浇梁板楼盖。合适位置设置伸缩缝。2、基础设计:由于未提供地质勘察报告,基础拟采用预应力管桩。柱下独立承台。3、本工程地下室部分采用甲类核六级人防平战相结合。人防地下室顶板厚250mm,非人防地下室顶板厚180mm,外墙板厚300350mm,底板厚400mm。4、结构分析本工程使用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PKPMCAD工程部编制的结构分析程序多层及高层建筑结构空间有限元分析与设计软件SATWE(2010版)进行结构分析。本工程基础设计采用PKPM的JCCAD版进行计算。第三章 给排水设计说明一、工程概述学校建筑规模为29410m2,办学规模24班,学生人数约1200人,教职工约66人,寄宿制。二、设计依据1、建筑等专业提供的方案设计。2、设计规范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 (GB50015200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 (GB500842001) (2005年版)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 (GB50038200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三、设计范围1、室内给水:包括生活给水、消防给水。2、室内排水:包括生活污水、生活废水。3、室外给排水:包括室外给水、室外污水、室外雨水。四、用水量计算1、生活用水量(1)本校学生和教师总数暂以1400人计,用水标准为 40L/人.d,则最大日用水量为56m3/d。(2) 学生宿舍以1200人计,用水标准为 200L/人.d,则最大日用水量为100m3/d。(3)食堂最大日用水量为20m3/d。(4)考虑室外绿化用水取10m3/d。(5)未预见水量取10m3/d。则最大日总的用水量为196m3/d。2、消火栓用水量:见消防专篇。3、喷淋用水量:见消防专篇。五、给水系统本工程生活用水由市政管网直供。校区生活用水由市政给水管接入,接管管径为DN150,接入校区后设DN100生活水表和DN150消防水表。六、排水系统污水每日排放量以生活用水量90%计,共177吨。室内卫生间排水采用污废合流,管道采用伸顶通气,底层单独排出。室内生活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食堂废水经室外隔油池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实验室污水经专门处理后排入校区污水管网。地下室设置集水坑,由潜水泵提升排至室外。屋面和道路雨水经收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详见水初-01。七、水池、水箱及水泵,及水泵房本工程在地下室设置100T喷淋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一个,泵房内设喷淋泵两台,一用一备; 实验楼屋顶设一容积20m3消防水箱。水泵型号如下:喷淋泵选用XBD-SLH系列立式恒压切线消防专用泵。水泵型号XBD4/30-SLH,一用一备。Q:30L/S,H:40m,P:30KW,八、管材接口室内冷水管均采用LP钢塑复合管;室内热水管采用HTLP钢塑复合管。室内消防管DN100采用镀锌钢管,丝扣连接;DN100采用无缝钢管,焊接或法兰连接。室内喷淋管采用镀锌钢管;室内排水管采用UPVC塑料管,胶水粘接;室外给水DN100采用给水球墨铸铁管,橡胶圈接口,DN80采用钢塑复合管,丝扣连接;室外排水采用聚乙烯塑钢缠绕排水管。第四章 暖通设计说明一、 设计依据1、建筑等专业的设计方案。2、相关国家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50019-2003)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 二、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以下;设备用房通风系统设计三、其他事项1、各通风条件不好或是无自然通风条件的场所应设置机械通风装置。2、各卫生间宜设置专用的通风器。3、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各电梯机房均设置了机械通风装置。4、学校各建筑楼可综合考虑各方面要求后由甲方自行决定是否设置空调;若设置空调可选用变频冷媒空调方式及风冷热泵系统(其空调主机的放置位置考虑设于通风良好的位置如屋顶。)或是分体式空调;若设置小型中央空调时,各使用上有特殊要求的场所如会议室、食堂等宜独立设置空调。5、该建筑地上部分各场所基本优先考虑自然通风,采用开窗和开启小气窗相结合的方式;个别有特殊使用要求的场所应设置机械进风系统或是通过设置空调从室外引进新风(新风量不小于每人每小时20立方米)。6、其他各方面采用自然防排烟方式的空间需满足国家相关防火规范的的相应规定。第五章 电气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JGJ 16200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 (GB 5005794) (2000年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495) 建筑照明设计标准 (GB500342004)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 (GB500529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162006)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 (GBJ 9986)10KV及以下变配电房设计规范(GB50053-94)建筑等专业的设计方案。 二、设计范围1、配电系统2、照明设计3、防雷接地三、变配电系统1、用电负荷:本工程有关消防用电采用二级负荷,其他用电采用三级负荷;2、负荷计算(附表)。(1)负荷统计设备名称面积(m2)功率密度(kw)安装功率(kw)1教学楼504115w/m276kw2实验楼504520w/m2101KW3风雨操场132015w/m220kw4行政综合楼199950w/m2100kw5宿舍,食堂1333540w/m2533kw7其他50kw(2)负荷计算设备名称安装功率(kw)需要系数功率因数Pjs(kw)Qjs(kvar)Sjs(KVA)教学楼760.800.861462实验楼1010.80.881613风雨操场200.80.816124行政综合楼1100.80.888665宿舍,食堂5330.80.84263206地下室420.80.834257其他500.80.84030小计746560低压电容补偿0.92-242总计746318811选取干式变压器SG10630/10.5/0.4二台,负荷率为64.37%3、本工程新设一处变配电房,位于风雨操场一层平面。根据计算负荷,选用二台容量为630KVA的干式变压器,负荷率64.37%。高压开关柜采用SM6,低压开关柜采用GCK型开关柜。4、专用高压采用单回路10KV电缆供电方式,高压进线采用YJV22型电缆埋地引入。计量设置高压计量,低压可设置照明计量。5、本工程备用电源选用自备电机组方式,作消防设备用电的第二电源,容量按配电变压器总容量的20估算,暂定容量为250KW。四、配电系统1、供电方式;由校变配电房低压开关柜引来380/220三相四线制交流供电电源到各大楼一层总照明配电箱,放射性引向各层层配电箱。2、线路敷设低压配电干线选用交联护套铜芯电力电缆(YJV)埋地敷设;支线选用铜芯电缆(BV)穿PVC管于建筑物墙、地面、顶板暗敷设;在吊顶内明敷时必须穿度锌钢管保护。 3、设备选型低压断路器选、开关、插座选用认证合格产品。4、一般用插座选用二孔+三孔插座,卫生间插座选用密闭防水型插座,距地1.5m安装;三相空调插座选用四孔插座,三相柜式空调插座距地0.3m安装,分体式空调插座距地2.2m安装;卫生间插座距地1.5m安装;翘板开关中心距地1.3m安装。5、单相插座回路为三线制,采用BV3x2.5穿PVC管敷设,各插座回落(空调回路除外)均设漏电开关进行保护,漏电电流30mA。6、总配电箱底边距地1.5m暗装,层配电箱底边距地1.8m暗装。7、导线敷设方式:WC暗敷于墙内;CC暗敷于顶板内; FC暗敷于地面内;PVC穿阻燃管敷设。五、照明设计1、照度设计标准:办公室:300LX;教室:300LX;实验室:300LX;多功能厅:300LX;医务室:300LX;走道、厕所:75LX。 2、公用楼梯间、厕所、走道采用吸顶灯。六、防雷接地系统1、本工程按照二类防雷建筑物设置防雷保护措施,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雷电防护等级为D级。2、本工程采用避雷带(网)作防雷接闪器,在屋顶沿屋脊、屋檐、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设置避雷带(网),避雷带采用12度锌圆钢,避雷带暗装,避雷网格尺寸10x10或12x8。避雷带和引下线应可靠焊接。引下线间距为不大于18m。3、本工程利用结构基础作为防雷接地装置,并利用柱的对角主钢筋作为防雷引下线。本工程防雷接地与电气设备及弱电系统共用同一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当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补打人工接地极。4、作为接地引下线的柱内主筋(二根16mm)的连接及它和接地网钢筋的连接处均应可靠焊接,钢筋的焊接长度大于钢筋直径的6倍(钢筋直径不等时以较大的为准)。5、部分引下线距地0.5m处做接地测试卡,引下线及测试点见避雷、基础接地平面。6、凡高出屋面的所有金属通气管、金属设备、金属围栏及正常运行不带电的金属部分应和综合接地装置有可靠的连接。7、弱电箱的接地采用40x4度锌扁钢与综合接地装置可靠连接。8、本工程在电源进线处设总等电位联结,凡引人建筑物内的各种金属管道均应与综合接地装置有可靠连接,包括:接地干线或总接地端子,建筑物内的输送管道,建筑物的金属构件及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基础。等电位联接端子箱暗装,底边距地0.3m。带淋浴的卫生间均设局部等电位联接,底边距地2.3m。第六章 弱电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1、 建筑概况该方案为24班全日制初级中学校区,包括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风雨操场以及1200人宿舍及食堂等附属功能用房。2、相关专业提供的设计资料(1)建筑专业提供的作业图(2)结构专业提供的梁板图(3)暖通、给排水专业及电气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3、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设计要求相关的技术咨询文件,有关职能部门认定的工程设计资料。4、 本工程采用的主要规程规范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14-2006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2003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 50311-2007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 50312-2007民用闭路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198-94民用闭路监控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02198-94安全防范工程技术规范 GB50348-2004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GA/T 75-9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安全行业标准GA 38-92城市有线广播电视网络设计规范GY5075-2005有线电视网络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Y50732005HFC网络上行传输物理通道技术规范 GY/T 180-2001温广电2004年36,53号文件有线电视广播系统技术规范GY/T 106-199930MHz-1GMHz声音和电视信号的电缆分配系统GB 6510-8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 16-2008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施工以及验收规范GB 50166-9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 50116-98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GB 12663-90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2000版)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以太网100BASE-T标准IEEE 802.3U大楼通信综合布线系统YD/T 926.1-97CATV行业标准GY/T 121-95其它有关现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二、设计原则一般来说智能校园有以下几个特征:1、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学中普遍使用计算机,如电子化教室。2、提供信息服务,有完善的通信网络。在校园建筑物中设置计算机网络和电话通信线路,能实现远程教学。3、为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实现办公自动化。4、为保证学校教育科学研究工作的安全性、稳定性,应具有有力的确保安全的设施、设备及保安系统;如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及保安系统等。5、为满足师生自由交流信息、知识、思想的环境需要,以便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智力,在校园中设置各种宽敞、舒适的公共空间。为建筑物之间联系方便,建筑物的设计采用集中式布局,建筑群体也多以成组成团的形式,使其能通畅联络。单体建筑结构系统及房间分割更通用化,建筑设施能满足教学、科研需求,并采用通用性设施,如网络地扳。6、室外有良好的环境,如绿化、背景音乐。7、要建设智能校园一般来说要有计算机网络,实现办公自动化。具有网络化的建筑物自动控制系统为用户提供舒适环境。还应该提供良好的通信系统,如电话、电视、广播设施。通过各个系统的网络综合实现预定的要求。根据对学校智能系统的功能需求,以及本着总体规划、分段实施、重视基础建设的原则,在进行智能系统总体结构组合设计时,本工程建筑智能化系统设计包括: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有线电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周界报警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公共显示系统和多媒体会议系统。三、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红线内的以下内容1、安全自动化系统 视频监控系统 防盗报警系统2、通讯自动化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 计算机网络系统 有线电视系统3、办公自动化系统 公共广播系统 校园一卡通系统 多媒体教学系统 多媒体会议系统 公共显示系统四、安全自动化系统1、本工程的安全防范等级为 二 级,安全自动化系统由视频监控系统和周界报警系统组成。2、视频监控系统保安控制室设在 宿舍楼一层消控室 ,负责整个校园的安全防范系统控制。保安控制室对所有报警装置及视频摄像机进行监控。在本工程校园出入口、地下室出入口、各楼幢一层出入口、财务室、监控室及重要办公室等场所设监视摄像机。摄像机的电源直接由保安控制室内UPS电源提供。配置数字硬盘录像机,能连续地实时记录摄像机的数据(每天24小时,七天),以便记录所有监视区的活动情况,并使画面随时再现成为可能。配置录像磁盘将被重复使用,当摄像机的探测装置探测到异常情况时,录像磁盘上所录下的在异常情况发生以前15S的那一段将会被保持,以便保安人员追踪事件的全过程。中心主机系统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摄像点可同时录像。采用硬盘录像机录像。保安控制室主机根据需要实现全屏、四画面、九画面、十六画面,监视器显示的画面包含摄像机号、地址、时间等信息根据需要部分摄像机在保安控制室可控,如云台控制、聚焦调节等。系统可做时序切换。切换时间130秒可调,同时可手动选择某一摄像机进行跟踪、录像。CCTV摄像机具有固定、摇头、俯仰移动、变焦和适用于照度低环境等特性,并装在能获取最好画面的位置。视频电缆选用 SYV-75-5 ,控制电缆选用 RVVP-2X1.0 ,电源线选用 RVV-3X1.5, 线缆敷设方式采用穿PVC管暗敷。监控与灯光联动:通过系统集成设计,实现安防系统与灯光控制系统的联动,保证了视频监控系统摄像区域的环境照度。系统具备与110、119直接联网的接口:为了保证重大警情能够得到及时处理,在系统设计上考虑采用主流技术,体现了系统设计的标准化与可扩展性。系统采用模块化构架:系统终端设备采用模块化产品,预留足够的冗余度,保证了系统可靠性,便于系统增容、扩展。3、周界报警系统周界报警系统就是在校园四周围墙或护栏上安装各类主动式红外对射探头,对学校进行布防,在智能管理房设有报警主机,一旦某处有人越入,对射探头即自动感应,触发报警,中心通过报警主机识别报警区域,同时联动相应的摄像机,并在主机上自动切换成报警摄像画面,提示值班人员处理。4、防盗报警系统本工程主要在保安控制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财务室和领导办公室等场所设置探测器用于入侵防盗报警。五、通讯自动化系统1、本工程通讯自动化系统由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有线电视系统构成。2、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电话通讯系统主干线缆引自校园网络中心。3、综合布线系统本工程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目标是:以现代科学为指导,以综合布线技术、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和自动化技术为支撑,建立一套统一规划、高度集成、模块化开放的布线系统,为计算机网络系统和程控交换机等系统的数据、图像及控制信号提供统一的传输线路、设备接口和高质量的传输性能。全面实现学校通讯、管理手段的智能化、集成化、为把计算机网络建成一个高起点、高标准、功能设施一流、且具有高开放性和平滑升级性的网络平台做好基础。本工程采用全六类布线。系统设计采用开放式结构,将设计重点放在电信接线间、主干的冗余设计上。水平线根据本工程装修时可能会有较大变化的特点,采用设置CP(集结点)装修时二次布线的方式,考虑在CP(集结点)预留足够容量的管线。建成后的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模块化、灵活性较高的智能化布线系统。系统采用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延伸到每个房间的信息点,将电话、电脑、网络设备、通讯设备与管理设备连接为一个整体,高速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从而为园区管理者和使用者提供综合性资讯服务。4、计算机网络系统本工程主要包括行政楼、教学楼、实验楼、学生宿舍。计算机网络系统的设计目标是通过建设一个高速、安全、可靠、可扩充的网络系统,实现校内信息的高度共享、传递,教学及管理信息化,校领导能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全校的教学、管理、财务、人事等各方面情况,建立出口信道,实现与CERNET、Internet互联,实现多媒体教学,如:交互式多媒体课堂、电子阅览室、教师培训等。本工程计算机网络系统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来构建。主干1000M交换,桌面10/100M自适应交换。网络结构采用星型结构,即以主机房的中心交换机为中心,楼层交换机堆叠后以光纤通路与中心交换机进行连接,形成两级的星型网络结构,由楼层交换机连接到桌面。系统设计提供Internet和IP电话的接入,为与外界的信息交流和事务协作创造良好的信息通路,并可提供远程接入和管理控制以及移动办公的服务接口;同时提供丰富的网络服务,实现广泛的软件、硬件资源共享,避免重复投资,发挥系统最大效益。5、有线电视系统(1) 网络结构本工程电视信号引自市有线电视网络,有线电视系统设计着眼于建立一个862MHZ的双向邻频传输网络,网络结构采用双向HFC形式。有线电视系统传输频率划分为:上行565MHz,下行87862MHz。系统器件均采用双向设备,系统具有可扩展性。本工程有线电视系统在教室、会议室和宿舍内设置有线电视终端。本工程设1个光站,机房设在综合楼(一)二层广播室内。本工程用户分配网络采用集中分配形式,采用可寻址用户管理系统。本工程光工作站、干线放大器、集线器均采用AC60V集中供电。系统下行传输电平:光工作站为四路输出,主口输出电平为102dBV,分支口输出电平为102dBV;干线放大器输入电平不低于76dBV,输出电平为98dBV;集线器输入电平不低于74dBV,输出电平为742dBV;用户终端电平653dBV。(2)电缆选型及敷设本工程电缆的选用需符合有线电视系统物理发泡聚乙烯绝缘同轴电缆入网技术条件和测量方法 GY/T 135-1998的要求。支干线采用SYWLY-75-12、SYWLY-75-9铝管外导体聚乙烯护套物理发泡同轴电缆,自集线器箱到用户终端分支线采用128W以上四屏蔽的SYWV-75-5物理发泡聚乙烯护套同轴电缆。放大箱、集线器箱和分支箱均采用不锈钢箱体。(3) 室外管道主干管道设置2#手井(830*930),手井采用钢纤维材料做成的井盖。室外管道采用7孔梅花管敷设,主干管道不少于2根,室外管道采用直线敷设,要求管背埋深离地不少于500MM,管底距手孔底面垂直距离不少于250MM,并用150#混泥土全包封。管道与市网管道做好连接。有线电视系统有源设备接地均采用原有建筑综合接地体,接地电阻小于等于1欧姆。六、办公自动化系统1、本工程办公自动化系统由校园一卡通系统、公共广播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公共显示系统和多媒体教学系统组成。2、校园一卡通系统在智能校园工程中应用一卡通系统,目前已经覆盖了人员身份识别、员工考勤、电子门禁、出入口控制、电梯控制、车辆进出管理、内部消费管理、人事档案、图书资料卡、体育器材管理和电话收费管理等等。(1)门禁子系统门禁系统是一卡通应用系统之一,其设计之目的是为实现人员出入权限控制及出入信息记录。门禁系统纳入一卡通管理,采用非接触式IC卡,每张卡可以根据使用人的权限设置可以出入的区域。各门禁点可作为辅助考勤点使用。该系统由IC卡、读卡器、分/主控制器、电控锁、门禁管理软件等组成。系统采用主控器(TCP/IP通讯)及分控器(RS-485通讯)二级控制结构。确保系统在脱机状态下的正常运行以及在联机状态下的实时性要求。本工程在:会议室、财务室、计算机教室、学生阅览室、学生宿舍一层出入口、多媒体教室等部位安装门禁系统,设置电磁锁,出入权限结合办公人员职责设置。当教职工或学生进门时,持IC卡靠近读卡器进行读卡,读卡器读到IC卡信息后,门禁控制器首先判断该卡号是否有效。如有效读卡器则发出“滴”一声,红灯变成绿灯,同时开锁,并将该卡号、日期、时间等信息保存在控制器中以供查询。延时一段时后,绿灯变成红灯,电子锁重新锁上。若卡片无效,则门锁不打开,读卡器红灯亮,蜂鸣器发出“滴滴”两声,并将该卡号、日期、时间等信息保存在控制器中以供查询,同时控制器输出一组报警信号。(2)考勤管理子系统考勤管理系统是一卡通系统的子系统之一它实现了人员上、下班签到,方便管理人员统计,考核出勤情况,方便管理部门查询、考核各部门出勤率,有效管理、掌握人员流动情况。考勤设备除采用专用考勤机外,也可采用门禁作为考勤机。(3)食堂消费管理子系统食堂消费管理系统采用“电子钱包”的管理方式,每张卡的帐户资料都存储在数据库内,不会因为卡的丢失而令该帐户资料丢失。代替了传统的用现金、接触式IC卡、光电卡等消费的方式,取而代之的是目前技术最先进的非接触IC卡消费方式,实现了食堂无饭票、消费点无现金流通的收费管理;消费时只需出示已充值的非接触IC卡,于售饭机感应区的有效距离,便可完成消费。同时实现内部流程管理的智能化从而消除了以往旧的消费方式中可能发生的种种弊端,既加快了消费速度,改善了消费方式,又有利于食堂、消费点的统一智能化管理;实现了消费数据采集、统计和信息查询过程自动化,是现代管理的得力助手。本系统中消费点均由一台PC通过485网卡进行集中式管理,该PC设置在食堂一楼售票管理处,同时进行数据的采集、查询、统计、以及后台监控与管理的工作,这种用非接触式IC卡代替传统现金的消费方式,给消费者带来了方便。(4)图书借阅管理系统图书借阅管理系统是非接触式IC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主要目的是用IC卡来实现学校图书的借阅及收费管理。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由读卡控制机、图书借阅管理工作站、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软件等组成。图书借阅管理系统软件主要功能:建立图书借阅管理系统的图书信息资料,对图书进行分类、编号管理。对授权人员的借书,还书进行登记,并可进行收费管理。通过报表对图书馆的书籍情况、借书、还书情况进行查询。(5)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电子阅览室管理系统是非接触式IC卡校园一卡通系统的子系统之一,主要是用IC卡来实现学校电子阅览室设备的使用和收费管理。电子阅览管理有两种管理模式:第一种: 经济型,即每个电子阅览室各设2个管理点,即师生进门读卡系统开始计时,出门读卡按用时计费并自动完成扣费操作(若金额不足,对校内师生、校外人员有不同处理方法)。第二种:实时管理型,即每台阅览电脑各配一个读卡机,使用人员开电脑时,提示请读卡和输入密码,使用者将卡置于读卡机上(自动读卡)并输入正确密码后,若卡中有消费余额,即自动进入系统并开始计时;退出系统时按时间自动计费和扣费,并实时将消费数据上传到系统中心数据库(若卡中金额中途消费完,阅览电脑将自动退出系统)。3、公共广播系统公共广播系统由音源、扩声设备、控制设备、传输线路、音量控制设备及末端扬声器等组成。系统具备综合检查及自检功能,不间断对系统主机设备及扬声器回路的状态进行监测;具备可根据设置的优先等级进行广播,优先等级高的广播工作时可自动切断所选区域中优先等级较低的广播内容,其他广播音源可通过预先编程或即时手动键盘输入控制,按需送至各个广播区域。区域划分满足消防广播区域的划分要求,按照建筑物及相应楼层划分为多个广播区域,话筒音源可自由选择对各区域回路,或单独、或编程、或全呼叫进行广播,且不影响其它区域组的正常广播。4、多媒体教学系统为了满足现代化多媒体教学的需求,考虑在教学楼中等教室内设置多媒体教学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须提供语音、数据、图文等多媒体的演示途径。在这部分应设计多媒体教学中央控制系统、投影系统、扩声音响系统、教学摄录系统等。中央控制系统统一协调控制录像机、影碟机、计算机、视频展台等现代化视听设备以及电动窗帘、电动银幕、室内灯光等外围设备,以简易的操作即可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设备,协调环境声光背景,轻松实现立体化多媒体视频教学。投影系统包括投影仪、电动屏幕和实物展示台。我们建议选用高亮度和高分辨率的产品,满足多媒体教学的需求。扩声音响系统考虑设置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满足语言扩声标准的要求。本工程会场音响系统传声器选用方向性强的有线与无线搭配的产品,体现了系统设计的适应性、灵活性。5、多媒体会议系统为了满足现代化会议的需求,考虑在综合楼(一)五层会议室内设置多媒体会议系统。多媒体会议系统可提供语音、数据、图文等多媒体的演示途径,并考虑文艺演播的需要。多媒体会议系统由多媒体会议中央控制系统、投影系统、扩声音响系统、会议摄录系统等组成。在计算机软硬件的支持下,可以将计算机、录像机、电视机、收音机、音响、话筒、大屏幕投影、灯光控制、电子白板等设备集成在一起,通过网络上的计算机将数据库中的各类文件、数据、图形、图像、表格和动画等信息,以醒目、清晰、明亮、声图并茂的视觉效果,传递给会议出席者,供领导决策,共同研讨,发布信息等应用,同时预留异地视频会议接口。中央控制系统统一协调控制录像机、影碟机、计算机、视频展台等现代化视听设备以及电动窗帘、电动银幕、室内灯光等外围设备,以简易的操作即可综合运用各种媒体设备,协调环境声光背景,轻松实现立体化多媒体视频会议。投影系统包括投影仪、电动屏幕和实物展示台。我们建议选用高亮度和高分辨率的产品,满足多媒体会议或培训的需求。扩声音响系统考虑设置语言和音乐兼用扩声系统,重点满足语言扩声标准的要求,同时考虑文艺演出的效果。本工程会场音响系统传声器选用方向性强的有线与无线搭配的产品,体现了系统设计的适应性、灵活性。会议摄录系统在会议室布置摄像机,与中央控制器连接,由工作人员控制或按照预设方位拍摄会议现场情况,作为现场、视频会议、录像的信号输出。6、公共显示系统公共显示系统包括多媒体引导系统和LED显示屏系统。多媒体引导系统:在综合楼(一)一层主要出入口设有触摸屏信息查询、引导系统,访客可通过触摸屏电脑查询大厦内相关信息,获知大厦相关的服务信息。LED显示屏系统:在校园主入口公共区域设置一块室外LED显示终端,可以根据需要方便、快捷的显示各类信息;在食堂售菜窗口设置室内LED显示终端,可以播放通知、显示菜单及菜价;在学生宿舍一楼入口处设置室内LED显示终端,可以播放通知、找人等。七、电源及防雷接地工程1、本工程的弱电系统对供电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本工程弱电系统供电设计运用集成设计的思路,对各弱电子系统以及各环节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分层次进行弱电系统供电设计,从供电可靠性、供电电源质量方面满足系统正常运行的需求。2、温州为雷暴等级较高的地区,本工程为二类防雷建筑,故弱电系统应根据各子系统电子设备对雷电电磁脉冲防护等级进行建筑物弱电系统综合防雷设计。所有弱电系统供电采用专用电源回路供电,在弱电设备电源进线端设置限压型SPD作为第三级保护。本工程对于进出建筑物以及屋面的信号传输线路,根据线路的工作电压、工作频率、接口形式、特性阻抗、信号传输速率等参数,设置插入损耗小、适配的电涌保护器。3、本工程接地系统包括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与弱电系统接地。弱电系统接地由工作接地、防静电接地、信息系统接地组成。弱电系统与强电系统、防雷系统共用基础接地体,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欧姆。第七章 消防专篇一、建筑消防设计1、设计依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 50016-2006)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 (GB50067-97)2、总平设计总平规划上两个出入口兼作消防出入口,除运动区域外,绕整个地块建筑四周设置消防环路,净宽均大于4米。除此以外,根据消防需要在每幢教学楼、实验楼内部及各幢建筑之间预留环路,宽度均大于4米,建筑底层层高4.8米,净高4.2米,使消防车能够通过架空区域。宿舍楼靠西侧一幢底层架空,另由于二层层高变化,底部架空高度为5.4米,净高4.4米,允许消防车通过。另利用篮球场设置24x24m2消防回车场地,以满足大型消防车使用需求。3、建筑单体设计校区内所有建筑均为多层。建筑单体中,行政楼设置封闭疏散楼梯两部;教学楼于四个角部设置四部封闭楼梯;实验楼设置封闭疏散楼梯两部;宿舍楼前后设置二部出屋面的封闭楼梯间,在食堂及厨房部分,增加楼梯1部。各部分疏散距离和疏散宽度均满足有关规定要求。二、给排水消防设计1、消防水量计算(1)消防栓用水:本工程按规范教学楼,实验楼,宿舍楼室内消防设计流量为15L/S,室外消防设计流量25L/S;灾延续时间取2小时。室外消防用水由室外消火栓解决。(2)喷淋用水:本工程地下车库布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属中危险级级,喷淋用量27L/S,火灾延续时间1小时,则喷淋用水量为W2=100m3。(3)消防储水量:火灾初期10分钟用水储存于实验楼屋顶水箱内,按规范取20m3。2、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外从市政接两路DN150进水,消防管网为环状布置,管网与室内消火栓系统连接;在室外总体的适当位置设若干地上式室外消火栓,并保证其间距不大于120m。3、室内消火栓系统:本工程按规范设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均采用单栓消火栓箱,消火栓布置以保证室内任何部位有2股水柱到达。各单体在屋顶和一层室外连成环。消火栓箱内设DN65消火栓口、DN65长25m衬胶水带、19水枪。火灾前十分钟消防用水由实验楼屋顶水箱供给,室外每单体设1座DN100消防水泵接合器。4、灭火器系统:本工程属A类火灾, 教学楼,实验楼按中危险级配置灭火器,灭火器采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个点设两具灭火器,每具灭火器充装量3Kg,型号为MF/ABC3。宿舍楼按严重危险级配置灭火器,灭火器采用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个点设两具灭火器,每具灭火器充装量5Kg,型号为MF/ABC5。三、暖通消防设计各设备用房设置机械进排风系统。四、电气消防设计1、本工程变压器采用难燃型干式变压器,所有开关设备均为无油产品,配电线路采用铜芯塑料绝缘电线穿管暗敷设,以减少电气火灾发生。2、备用电系统:本工程采用自备电机组,供应消防设施用电及人防地下室。3、火灾报警控制系统(1)消防控制室内设置区域报警柜一台。在宿舍楼的一层。(2)地下室车库设感温探测器,泵房设感烟探测器。(3)通道设置手动报警器和讯响器。4、疏散事故照明(1)在车库的出口、各机房、疏散楼梯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