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平行板电容器).doc_第1页
4、平行板电容器).doc_第2页
4、平行板电容器).doc_第3页
4、平行板电容器).doc_第4页
4、平行板电容器).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4、平行板电容器实验仪器:平行板电容器(J2309)、指针验电器(J2305)、静电感应起电机(J2310)AV教师操作:平行板电容器所带的电量Q与两板间电势差U的关系;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两极板间的距离d的关系;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两板间的相对面积S的关系;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C与两板间电介质有关5、常用电容器实验仪器:常用电容器示教板(J2319)6、电容器的电容实验仪器:学生电源(J1202型或J12021型)、直流电压表(J0408型或J04081型)、检流计(J0409型或J04091型)、滑动H变阻器(J23541型)、简式电阻箱(J23621型)、电解电容器(25伏,4701000微法)、单刀开关2个(J2352型)、停表、导线若干实验目的:深入理解电容概念,掌握利用电容器通过高电阻放电测电容的方法,学会计算曲线下面积的方法。实验原理:电容器充电后,所带电量Q与两极板间电压U和电容C之间满足QCU的关系。U可由直流电压表测出,Q可由电容器放电测量。使电容器通过高电阻放电,放电电流随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压下降而减少,通过测出不同时刻的放电电流值,直至I0,作出放电电流I随时间变化的曲线,曲线下的面积即等于电容器所带电量。由C可求出电容器的电容值。教师操作:(1)连接好电路,滑动变阻器R先调在输出电压最小的位置,电阻箱R调至最大阻值,并串接一个定值电阻,使放电电阻的总阻值大约在1012千欧左右。电源电压选择6伏稳压输出。接通电源后,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示数为某一确定值(如2.5伏),然后闭合开关S,给电容器充电。当电容器两端电压U0到达某一稳定电压U时,充电完毕。记下此时的电压表和检流计的示数。(2)断开开关S和S同时开始计时,这时电容器通过电阻R放电,放电电流iC随时间t的增加而减小,每间隔5秒读取并记录一次检流计的电流值,直到电流消失为止。将测量结果记入下表。充电电压U1(V)时间(s)051015202530354045放电电流ic(A)充电电压U2(V)时间(s)051015202530354045放电电流ic(A)充电电压U3(V)时间(s)051015202530354045放电电流ic(A) (3)以放电电流为纵坐标,放电时间为横坐标,在坐标纸上作充电电压为U12.5伏时的实验曲线。(4)计算实验曲线与坐标轴所围图形的面积,即可求出电容器在充电结束时所带的电量。具体计算方法是:首先,以坐标纸上0.50.5厘米2的一个小方格作为面积计量单位,数出实验曲线下有多少完整的小方格。对于曲线通过其中的小方格,凡曲线下的部分超过该格一半面积的记为一个小方格,不足一半的则舍去不计,这样可得到曲线下包含的小方格数。其次确定每个小方格所对应的电量值,如纵轴的每一小格为10微安,横轴的每一小格为5秒,则每个小方格所表示的电量值为q10微安5秒50106库仑。最后由曲线下的方格数与q的乘积即可得到电容器所带电量Q。(5)由电容器的电容计算公式,可计算出电容值C(6)改变电容器的充电电压(如U3伏,3.5伏)重复上述实验步骤,求出电容器的电容值(这些值应大体相近,请思考这是为什么?),再取平均值,即能准确测出电容。注意事项:(1)应采用学生电源的稳压输出供电,不能用“直流输出”供电,因为后者存在较大的交流成分,交流成分的存在将使开关断开的瞬间,检流计表针向右方偏转一下后再向左偏转,造成记录误差。如电源无稳压输出挡,则可在电源输出接线柱上并一个大电容滤去交流成分。(2)放电电阻过小,放电时间短,放电电流变化快,会给记录数据带来困难;放电电阻过大,放电时间长,放电电流变化慢,很难达到I0。一般取放电电阻为10千欧15千欧为宜。由于简式电阻箱最大阻值为9999欧,故应串接一个定值电阻。(3)同时记录放电时间和放电电流,是本实验操作上的一个难点,一般是一个同学掌握停表,每隔5秒读一次时间,另一同学记录相应的放电电流值。下面介绍两种简便易行的方法:节拍器计时法:将节拍器的响铃周期调至2秒(或3秒),使它每2秒(或3秒)铃响一次,这样可根据铃响来记录放电电流的大小。用此法一个同学即能完成实验。不论用停表还是节拍器计时,在检流计指针偏转过程中读取放电电流值都比较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可在检流计表盘上贴一张透明胶纸,实验时,手持泡沫笔并使笔尖随表针移动,在相应的时刻于表针位置上划一墨点(墨点在胶纸上)。待放电完毕,再由墨点位置记下相应的电流值。重新实验时可将墨点擦去,重新划点。这种方法记录的数据较为准确。4 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1、加速运动与偏转实验仪器:电子感应圈、学生电源、阴极射线管、大屏幕示波器2、练习使用示波器(学生实验)实验仪器:学生示波器(J2459型)、学生信号源(J2465型或J24651型)、导线若干实验目的:(1)了解示波器上各个控制旋钮的作用和调节方法。(2)学习使用示波器观察交流电的波形。示波器:(1)构造和原理J2459型示波器包括以下各部分:示波管 垂直偏转放大器(Y放大器) 水平偏转放大器(X放大器) 扫描电压发生器 电源。示波器外形如图所示。荧光屏的右上方标有“”符号的是辉度调节旋钮,用来调节图象亮度;它下面标有“”和“”的依次是聚焦调节旋钮和辅助聚焦调节旋钮。两者配合使用可使电子束聚成一细束,在屏上出现一个小亮点,使图象线条清晰。再下面是电源开关和指示灯,电源接通时指示灯明亮。Y增益X增益扫描微调1101001000101001k10k外XY输入X输入地DCAC同步扫描范围衰减标有“”和“”符号的称竖直位移旋钮和水平位移旋钮,分别用来调节图象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的位置。旋钮“Y增益”和“X增益”是调节Y或X放大器的输出电压的大小、以改变图象沿竖直方向或水平方向的幅度。“衰减”调节旋钮共分有1、10、100.1000四挡,可使加在竖直方向的信号电压按上述倍数衰减,使得图象在示波管上的垂直幅度依次减到前一挡的十分之一。右边的旋钮是“扫描范围”调节,它可改变加在水平方向的锯齿波电压的频率范围。第一挡的频率范围是10100赫,向右旋转每升高1挡,电压的频率范围依次增大为前一挡的十倍。“扫描微调”旋钮可使扫描电压的频率在选定范围内连续变化。“Y输入”、“X输入”和“地”分别是对应方向的讯号电压输入和公共接地的接线柱。“DC、AC”是竖直方向输入信号的直流、交流选择开关。在“DC”位置时,所加信号电压是直接输入的;在“AC”位置时,所加信号电压是通过一个电容器输入的。“同步”是同步极性选择开关,置于“”位置时扫描发生器与输入信号的正半周同步;置于“”位置时与负半周同步,以获得初相位相反的显示波形。(2)亮点调节在接通电源开关之前,先要检查各旋钮是否已调至适合的旋转位置上。辉度调节旋钮应反时针旋到底,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放钮转到中间位置,衰减旋钮置于最高挡,扫描范围旋钮置于“外X”挡。然后接通电源开关,预热一、二分钟后,顺时针缓慢旋转辉度施钮到屏上出现一亮斑,亮斑的高度要适中。再旋转聚焦调节旋钮和辅助聚焦调节旋钮,使亮斑成一清晰的小圆点。旋转竖直位移和水平位移旋钮,观察亮点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的位置变化。为了保护荧光屏,不可使亮点过亮和长时间停在屏上不动。(3)扫描迹线调节先把亮点调至屏上中央位置,再把“X增益”旋钮顺时针转至三分之一位置,扫描范围旋到“10100Hz”挡位,“扫描微调”旋钮反时针方向旋到底,即这时扫描电压的频率大约为10赫。可看到荧光屏上亮点从左向右移动,然后很快回到左端。顺时针旋转扫描微调旋钮,亮点迅速移动成为一条亮线,即扫描迹线。调节“X增益”,亮线的长度改变。再旋转Y增益和X增益旋钮,可调节亮线在屏上的位置。(4)保养示波器使用不当容易损坏或影响使用寿命。每次开机前,要把辉度调节旋钮逆时针转到底后,再闭合电源开关。然后缓慢转动增大光点或扫描线的亮度,一般只要看得清楚即可。注意不宜让经过聚焦的小亮点停在屏上不动,防止屏上荧光物质被电子束烧坏而形成暗斑。在观察过程中,应避免经常启闭电源。示波器暂时不用时不必断开电源,只需调节辉度旋钮使亮点消失,到下次使用时再调节亮。因为每次电源接通时,示波管的灯丝尚处于冷态,电阻很小,通过的电流很大,会缩短示波管寿命。电源电压应限制在220伏10的范围内才能使用。此外,操作面板上各旋钮动作要轻。当旋到极限位置时,只能往回旋转,不能硬扳。有的J2459型示波器的扫描是反向进行的,即亮点先是从右到左,然后很快从左回到右。这在观察交流电波形上没有多大关系。学生操作:(1)用机内提供的试验电压。先使扫描迹线位于荧光屏的中间位置,并使扫描范围旋钮置于10100赫挡。转动衰减旋钮至注有正弦符号“”处。屏上出现数个移动的正弦波形,再调节扫描微调,屏上可同时出现一个、二个甚至几个交流电的完整波形且稳定不动。调节Y增益和X增益旋钮,交流电压波形的形状沿竖直或水平方向发生变化。把同步开关置于“”位置时,扫描由被测信号的正半周起同步,波形如图甲所示,置于“”位置时,扫描由负半周起同步,波形如图乙所示。(2)由信号源内部的交流降压变压器提供电压。把信号源的低频输出接到示波器的Y输入,信号源的频率选择拨至低频的任何一挡均可。把示波器的衰减旋钮调至“10”挡,扫描范围旋至与信号源输出的低频信号频率相应的挡次即“1001k”或“1210k”挡位,仔细调节信号源的“低频增幅”和示波器的扫描微调及Y增益等旋钮,到屏上出现大小适宜的23个周期稳定的波形。把示波器的Y输入改接到降压变压器的次级线圈的两个端点上,电压值取68伏,衰减旋钮调至“100”挡,扫描范围旋至“10100”赫,同样可看到交流电的波形。恒定电流1 部分电路电功和电功率1、欧姆定律(伏安特性曲线)直流电源(稳压)、电压表、电流表、滑动变阻器、导线若干、开关、待测电阻教师操作:按电路图连接实验电路,R0为待测电阻(定值电阻)。闭合S后,移动滑动变阻器触头,记下触头在不同位置时电压表和电流表读数。电压表测得的是导体R0两端电压,电流表测得的是通过导体R0的电流,记录在下面表格中。U(V)I(A)把所得数据描绘在IU直角坐标系中,确定U和I之间的函数关系。这些点所在的曲线包括原点,因为当U=0时,I=0;这些点所在曲线是一条过原点的斜直线。把R0换成与之不同的R0,重复前面步骤,可得另一条不同的但过原点的斜直线。实验结论:给定导体,导体中电流与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IU。2、电阻定律影响电阻的因素电压表、电流表、直流电源(低压)、滑动变阻器、酒精灯、电阻定律演示器(J2359)、开关电阻丝参数:序号名称直径(mm)截面积(mm2)长度(mm)1铜丝0.50.19610002铁丝3镍铬丝4镍铬丝教师操作:(1)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长度的关系用电压表、电流表、电源、变阻器、开关等组成测试电路,分别接第三根、第三根与第四根串联的镍铬丝,观察并记录伏特表、安培表的读数,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并作比较。(2)研究导体的电阻跟它的横截面积的关系用测试电路分别接第三根、第三根与第四根并联的镍铬丝,观察并记录伏特表、安培表的读数,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并作比较。(3)研究导体电阻与材料的关系用测试电路分别接第一根铜丝、第二根铁丝、第三根镍铬丝,观察并记录伏特表、安培表的读数,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并作比较。(4)导体的电阻率与温度的关系用测试电路接任意一根电阻丝,并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并记录伏特表、安培表的读数变化,利用部分电路欧姆定律进行计算,并作比较。实验结论:(1)同一种物质制成的导体,当它们的横截面积相同时,它们的电阻值跟它们的长度成正比。(2)同一种物质制成的导体,当它们的长度相同时,它们的电阻跟它们的横截面积成反比。(3)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电阻率有关;导体的电阻率由制成导体的物质所决定。(4)导体的电阻率的大小与温度有关,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大。3、滑动变阻器实验仪器:滑动变阻器(J23541型,50欧,1.5安)、直流电流表(J0407型或J04071型)、直流电压表(J0408型或J04081型)、简式电阻箱(J2362型)、学生电源(J1102型或J11021型)、单刀开关(J2352型)、导线若干VA实验原理:滑动变阻器在电路中有两种连接方法限流接法和分压接法,利用它可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或电压。滑动变阻器改变电路的电流或电压的能力与负载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