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MB152APO测评.doc_第1页
TMB152APO测评.doc_第2页
TMB152APO测评.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起个拗口的题目, 吸引点眼球。折腾器材有点累了, 一直有想稳定下来的打算。 上个月初有个朋友要出TEC140, 4500大洋, 令人心动不已, 所以那个时候下定决心从了。 结果人家反悔了, 这下可好, 胃口被吊起来了。 所以一不做二不休就, 决定直接上6“ APO。 这也应验了一句老话: 想要的东西就算现在忍住没买, 最终还是会的, 想我2年前就有次想法, 而后折腾了10台镜子, 但最后还是逃不过这一关。 废话说了一堆, 还是进入正题吧。今天去Fedex把TMB152 请了回来, 老天对我不薄, 下午还有阵雨, 到了7点左右就晴开了。 乱了一个小时, 终于把镜子和Celestron的CGE赤道仪架设好了, 还好一切配件都有, 除了燕尾板和包箍的孔间距稍微不匹配, 因而只能一个包箍上用一颗螺栓固定, 其他还比较顺利。这个CNC II的OTA版本重量只有13.7公斤(含包箍), 加上目镜, 寻星镜,双目等配件, 不到16公斤, 对CGE来说没有任何问题。 简单对了一下极轴就直接瞄准月亮了。 所用目镜是一对日产16mm PL(老款Meade 3000), 一对TV PL 17mm, 一对AT Paradigm 15mm 和18mm (关于这两对目镜,请参考TT在CN上的中肯评测:/item.php?item_id=1914, 相关感受以后补上), 双目是Mark V 配合AP 1.7x barlow, 实际倍率在2.6x左右。先没有加barlow, 用AT 18mm 看月球, 3D的感觉远比在牛反里明显, 图像在这个倍率(大约83x)下自然很锐利。然后是15mm AT, 16mm PL 和17mm PL 轮番上阵。 由于倍率差不多, 中心画质区别不大。 当然, AT18mm 是其中最舒适的, 一则倍率低, 二则升降眼罩在双目里的确相当有用, 三则14mm 左右的ER也为双目观测提供了舒适不紧张的眼睛位置。高倍是买这个镜子的主要目的, 所以加了barlow, 目标换成土星。 此时镜子也冷却得差不多了, 用AT 18mm 先瞅了一眼。 尽管seeing很一般, 但是在173x的倍率下, 土星图像相当的稳定, 环带在其赤道附近的投影极其明显, 果然如刀刻般清晰,锐利。环的两端casini division 已经初现端倪, 在seeing好的瞬间已不难分辨。 值得一提的是土星表面的对比度相当出色。 尽管使用双目分了光, 但是其赤道附近的环带颜色饱和度很高。 当然, 5颗卫星清晰可见, 视野背景也相当的黑, 如果不是月光干扰, 应该有很纯净的感觉。 换成15mm, seeing 似乎不支持那么高的倍率, 图像不如18mm里那么稳定。 于是换成了TV 17mm, 第一个感觉是TV PL里土星的环带颜色更浓, 土星环更锐。 为了得到更准确的比较, 我又换回到18mm, 来回重复了几次, 终于确信17mm在清晰度上更胜一筹。 不枉费我花了一年时间找了一对成色很好的TV 17mm PL啊。看了一会, 决定做一下星点测试, 于是找了狮子座里的一颗2等左右的星。 焦外的星点对称性很好, 证明没有光轴问题; 而intra focus 和 extra focus的星点形状也很近似, 除了最外一级环在intra focus时更清晰致密一些, 而extra focus更疏散一些,尤其可以注意到类似TDE的效应 (即最外围有毛刺)。 经手了很多镜子, 我知道这个星点测试是相当出色的, 考虑到seeing不怎么样, 我觉得这个镜头的校正紧跟着TSA102. 后者有几乎完美的星点测试图。 当然了, 这颗2等星基本是蓝白色, 所以我觉得应该再找个红色的测试一下。 Arcturus有些亮, 不过也凑合着用了。 结果很类似, 可见这个镜子对红色的校正也还是很不错的。 更深入的测试要等我改天用人造星点来进行。不过, LZOS的镜头质量的确是靠谱的, (97.5%的strehl ratio)所以上述星点测试不让人意外。做完测试, 我决定用Porrima考研一下今晚的seeing和镜子的性能, 用AT 18mm 在173x左右,已经能把主星和伴星分开了。 对于这个结果我相当满意。 换成15mm, 更明显。 然后又退回到16mm 和 17mm ,我再次发现在17mm 中星点似乎更加结实。 不过这次没有来回仔细比较, 估计心里作用和seeing的变化比较大。差不多11点半了, 云又过来了, 所以我决定今晚暂时到此, 明晚继续。 把镜子抬回到屋里, 我开始仔细审视这个号称high end 的6 APO做工。 尽管有心理准备, 我还是不得不对APM的镜筒表示相当的失望。 如果镜头的素质100分的话, 这个镜筒刚及格。首先, 镜头盖和所有接环还有包箍用的是铝材, 车削的工艺不错, 但表面居然用油漆,而不是电镀, 相当低档的感觉。 更糟糕的是油漆很容易脱落。其次, 遮光罩用的是某种合成材料, 质地倒是很轻, 但内部用的是消光绒, 遮光罩用三颗螺丝固定在了一个套在镜筒的接环上, 低档! 遮光罩和镜筒表面是过塑, 让人觉得工艺没有到位,很多细微的地方没有做到尽善尽美。 而且由于镜筒也是用的上述合成材料, 其表面有螺纹状起伏, 尽管过了塑, 在一定的角度还是很明显能看到, 这很令人失望。调焦座是羽毛3545, 没什么好说的, 几乎完美。可惜这不是APM做的。如果要上油漆, 至少要能和高桥的比。镜筒表面工艺, 和TEC, AP有一定差距, 就更别提和TV的镜筒比了, 后者厚重,细腻的感觉, 让人有爱不释手的感觉。各种接环,包箍,镜头盖有手工作坊粗制滥造的感觉, 别说和TEC, AP的电镀比, 甚至不如现在国内和台湾做的一些镜筒。 话说回来, 如果用平常心来衡量这个镜筒, 尤其是不冠以high end头衔的话, 这个CNC II的设计还是不错的, 做工也还过得去。总之, 我对这个所谓high end 的CNC II镜筒有些失望,这很大程度上是受其零售价影响。简单的算一下其造价:调焦座700美元, 包箍150美元, 镜筒顶多500美元, 加上镜头5500美元, 这个CNCII 的TMB 152也就值7000美元。但是,在北美的零售价却高达9500美元, 让我不得不说这个暴利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