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oc_第1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oc_第2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oc_第3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oc_第4页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别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发病原因多数ITP患者的病因未明。急性患者发病前1周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等诱发因素,如病毒、细菌感染或预防接种史。而慢性ITP患者常起病隐匿、病因不清,但并发病毒或细菌感染时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症状加重。约80%病儿在发病前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多为上呼吸道感染,还有约20%病人的先驱病是风疹、麻疹、水痘、腮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肝炎、巨细胞包涵体病等疾病。约1%病例因注射活疫苗后发病。目前认为病毒感染引起ITP不是由于病毒的直接作用而是有免疫机制参与;因为常在病毒感染后23周发病,且患者血清中大多数存在血小板表面包被抗体(PAIgG)增加,引起血小板被吞噬细胞所破坏。急性型比慢性型抗体量更高,血小板破坏更多。有的病人同时发生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自身免疫性溶血;新生儿患者均半数母亲患有同样疾病;这些现象都支持ITP是免疫性疾病。(二)发病机制关于ITP的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但通过对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研究证实本病是一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疾病。1.关于抗血小板抗体 抗血小板抗体检测对ITP的诊断和治疗价值还存在争议,但毫无疑问自身抗体的产生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1)抗血小板抗体的检测:1975年Dixon和Rosse首次直接用定量方法检测了ITP患者血小板表面的免疫球蛋白,称之为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发现PAIgG和血小板计数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此后,随着方法学的改进,RIA、ELISA等方法相继问世,测得正常人PAIgG/106血小板的浓度为111ng,而ITP患者血小板PAIgG含量为正常人的413倍以上。尽管方法各异、各家报道的结果不尽相同,但都证明大多数ITP患者(78.6%100%)的PAIgG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群,PAIgG的数量与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也与血小板寿命呈负相关;PAIgG水平能够反映临床征象、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相关,当治疗有效时随着血小板数量上升,PAIgG下降或降至正常。此后进一步研究发现,细菌性败血症、活动性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血小板减少、Graves病、桥本甲状腺炎、淋巴瘤、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疾病的PAIgG水平可能都会升高,认为PAIgG并非是ITP的特异性相关抗体、对PAIgG的解释应持谨慎态度。1983年Lo Bugli等应用125I标记单克隆抗体抗人IgG测定PAIgG,发现正常对照血小板表面PAIgG为(16979) IgG分子;ITP患者血小板表面PAIgG为79013095 IgG分子;非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患者血小板表面的PAIgG为(246156) IgG分子。这一资料提示,尽管PAIgG升高不是ITP诊断的特异性指标,但在ITP的诊断中仍有重要参考价值,结合临床征象、血小板减少、PAIgG升高,若能除外其他继发性疾患(如SLE、甲状腺疾患、淋巴细胞增殖疾患及感染等),应高度怀疑ITP的可能性;若PAIgG阴性,则很可能不是ITP。(2)血小板相关抗体的类型:随着对ITP的深入研究,发现并非所有ITP的血小板减少都由PAIgG介导,可能还存在其他影响血小板减少的因素,如PAIgM、PAIgA和PAC3。PAIgM有较高的结合价和凝聚能力,1分子IgM即可激活补体、促使血小板破坏。有报道PAIgM水平与血小板计数的相关性最强,PAIgM在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占有主导地位。还有报道患者仅有PAC3增高而PAIgG不增高者,提示在无血小板相关抗体存在时,补体能单独破坏血小板。但许多患者血小板表面相关抗体属于PAIgG,多数情况下PAIgG单独存在、约占70%,也有PAIgG和PAIgM和(或)PAIgA并存者,少数患者、尤其急性ITP时单独存在PAIgM抗体。在IgG抗体的亚型中以IgG1最多见,IgG1常与IgG3、IgG4并存,与IgG2并存者较少见。(3)抗血小板抗体产生及血小板破坏的部位:已知PAIgG主要产生于脾脏,其他淋巴组织和骨髓也可能是产生PAIgG的重要场所。目前认为ITP、血小板破坏的主要器官是在脾脏、肝脏和骨髓,其中脾脏最为重要。正常脾脏含有大量巨噬细胞、阻留了人体1/3以上的血小板。ITP患者脾脏中IgG的含量是正常对照的535倍,抗血小板抗体与相关抗原结合后被脾脏巨噬细胞吞噬和破坏增加。大多数ITP患者进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立即升高也说明脾脏在ITP的发病机制中起着中心作用。而有些患者脾切除后ITP仍然复发、PAIgG明显增高,则可能与淋巴组织和骨髓仍能产生抗血小板抗体、并成为血小板的主要破坏场所有关。2.关于血小板相关抗原 多数学者认为ITP是机体对自身血小板相关抗原发生免疫反应所引起的血小板减少,但血小板相关抗原的实质至今尚无定论。1982年Van Leenwen报道某些ITP患者的自身抗体是针对血小板膜糖蛋白b/a(Gpb/a)分子的抗原决定簇。以后又发现在某些ITP患者血小板上GPb/复合物也是自身抗体的靶抗原。提示ITP是由不同的相关抗原决定簇引起的一组自身免疫病,能与抗体相合的膜抗原部位相当广泛,故ITP患者的血小板自身抗原主要有GPb/a、GPb/,尚有未完全阐明的其他抗原类型。3.血小板破坏的机制 ITP患者的血小板生成率可以是减少、正常或增加,平均血小板生成率接近于正常。但ITP患者血小板在血管内的平均寿命缩短(仅为2.9天,正常平均为8.0天),主要是由于血小板的破坏增加。通常情况下ITP患者的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正常或增加,巨核细胞数量增加可能与血小板破坏增加而引起巨核细胞代偿性增生有关。由于抗血小板抗体同时作用于巨核细胞或其祖细胞、也可能造成血小板不能生成。(1)慢性ITP的血小板破坏机制:慢性ITP的血小板破坏是由于血小板抗体与其相关抗原结合后引起的:PAIg通过Fab段与血小板特异抗原相结合,其暴露的Fc段可与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巨噬细胞的Fc受体相结合,致使血小板被吞噬破坏。巨核细胞上也有相关抗原,因而其生成血小板的功能也受到损害。当血小板表面IgG抗体较多时可形成IgG二聚体,从而激活补体C1q,随之补体系统各成分相继被激活,C3裂解产物C3b附着于血小板表面、并与巨噬细胞的C3b受体结合,也导致血小板被吞噬。血小板的破坏与巨噬细胞的活性水平也有关系。例如,当病毒感染时,巨噬细胞上的Fc或C3b受体数量增加、亲和力可升高,使血小板更易被破坏。这可以解释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现象,即ITP患者在病毒感染时往往病情加重。(2)急性ITP的血小板破坏机制:急性ITP多见于儿童,常与病毒感染有关。急性型是病毒感染后的一种天然免疫防卫反应引起的免疫复合物病,其血小板被破坏的机制有:病毒感染可直接损伤巨核细胞和血小板:也可致血小板膜抗原性改变,诱导产生自身抗体。通过单核巨噬系统扣押和破坏血小板:A.体内形成免疫复合物(IC):抗病毒抗体与血小板吸附的病毒结合,也可由抗体与循环中非血小板抗原结合、然后再与血小板膜上的Fc受体结合。结合并清除循环中的免疫复合物本是正常单核巨噬系统的功能,但却导致血小板减少;B.在急性ITP患者中也存在抗血小板自身抗体,除有GPb/a和GPb/自身抗体外,还可能有GPV自身抗体。4.ITP的出血机制(1)慢性ITP的出血机制:血小板相关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加是主要的出血原因。抗体固定在血小板相关抗原上引起血小板功能异常。抗体还可损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引起通透性增加而出血。(2)急性ITP的出血机制:结合免疫复合物的血小板同时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而减少。吞噬过程中释放大量蛋白酶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3)免疫复合物可固定补体,C3和C5的裂解可引起组胺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变化而出血。5.ITP与细胞介导免疫 正常情况下机体的T细胞亚群精确地调节体液免疫和细胞介导免疫反应。目前认为ITP是由于血小板发生自身免疫而遭破坏,而自身抗体的产生意味着机体存在免疫调节缺陷。文献报道ITP患者约有35%T4(Th)增加而T8(Ts)减少、而且有OKT4 8 双标志细胞的增加,OKT4 8 细胞增加与血小板计数呈明显负相关,提示在ITP患者存在T细胞分化异常,使得对B淋巴细胞产生抗体的抑制功能减弱。Ware等的研究显示,在儿童ITP患者存在有- T淋巴细胞增多并且与患者血小板减少有显著相关性。他们认为,尽管抗血小板抗体由自身激活的B淋巴细胞产生,但T淋巴细胞在ITP的自身免疫过程中也起着重要作用,TCR- T淋巴细胞在一些儿童ITP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国内张氏等的研究结果显示HLA-DRw9和HLA-DQw3抗原和T4细胞在ITP的免疫应答中起重要作用。6.ITP与其他免疫介导的疾病 ITP属自身免疫性疾病,有时伴随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或发生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之前或之后。ITP伴发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称为Evans综合征,可以是原发性或继发性,临床上除有血小板减少引起的出血症状外,尚有黄疸、贫血等征象,Coombs试验常阳性,ANA阳性率也相当高。有作者统计,大约1/3的SLE患者存在有ITP。Macchi等测定SLE和抗磷脂综合征(APS)患者的PAIg(抗GPb/a,GPb/,GPa/a和GP),发现伴有血小板减少的SLE患者中60%存在抗血小板GPb/a、GPb/或GP抗体;伴有血小板减少的APS患者中70%存在抗血小板GPb/a和/或GPb/抗体;而不伴有血小板减少的SLE和APS患者中仅有小于10%患者存在抗GPb/a或GP抗体。此结果表明在SLE和APS的血小板减少中,抗血小板膜糖蛋白抗体同样起着重要作用。而有些最初诊断为ITP的患者,在若干年后也可能发展为典型的SLE或AP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因此ITP有时是SLE或APS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早期表现,应密切随访。例如,Reyhar,等分析82例ITP患者,发现抗磷脂抗体(APA,包括LA或ACAs)阳性者达31例(37.8%),3年后其中有12例发展为典型的抗磷脂综合征。ITP还可与其他免疫病同时或先后发生,如类风湿关节炎、硬皮病、结节性动脉炎、舍格伦综合征(干燥综合征,SS)、重症肌无力、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溃疡性结肠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甲亢、桥本病)等。另外,有时也与血液系统肿瘤如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淋巴瘤等同时存在。Portielje对152例成人ITP的随诊显示,2年后有12例患者发展为其他疾病,其中6例SLE或盘状红斑狼疮、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1例肺癌、2例慢性结肠炎、1例非霍奇金淋巴瘤、1例不明原因的浆膜炎和肾炎。既然我们知道了病因,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怎么预防?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1、缺铁性贫血:常见青年妇女月经过多者。2、内脏出血:包括消化道、泌尿道、子宫出血,一般内脏出血情况少见,一旦发生出血,严重者能引起失血性休克,颅内出血者更少见,但为死亡的主要原因。急性ITP患者并发颅内出血者有3%4%、因颅内出血死亡者占1%。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吃什么好? 食疗方:(资料仅参考,具体请询问医生)(1)花生:每日吃1201809带衣花生,或用花生衣309,红枣10枚,水煎服,每日1剂,57日为三个疗程。本方有促使血小板升高的作用。(2)大枣粥:大枣1元,粳米100克。共煮粥,每日早晚服用,久服效佳。本方有益气养血之功。(3)二鲜饮:鲜茅根1509(切碎),鲜藕20()(切片)。煮对常饮,每日45次。本方有凉血养阴,消瘀止血之功。(4)藕柏饮:生藕节500克,侧柏叶。捣烂取汁,加温开水服用,每日34次。本方有凉血化瘀,收敛止血之功。(5)黄花鱼膘:1209,加水文火炖1日,时时搅拌至溶化,全料分作4口量,每日分2次服,服时需再加热。本方有调补气血之功。(6)刺地菜饮:鲜刺儿菜适量捣汁,和人少许黄酒,每次1小杯,且日23次。本方有凉血止血之功效。(7)大枣4份,藕节1份,将藕节水煮至粘胶状,再加入大枣同煮,每日吃适量大枣。(8)赤小豆花生汤:赤小豆50克,带衣花生仁30已冰糖20克加水适量,隔水炖至熟烂,吃渣喝汤。(9)猪皮50克,带衣花生30克,将猪皮切成小块和带皮花生一同放入铁锅中,加水适量,文火煎煮。汤计较稠,疗效越好。分作2次趁热食用,可加红糖少许调味,四周为1个疗程。此方适用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0)红枣龟胶冻:生地黄、麦门冬、阿胶、龟甲胶、冰糖各50克,红枣见贴。先将生地黄、麦门冬、红枣加水煮取浓汁,弃药渣留红枣另食。将阿胶、龟甲胶加水100毫升,隔水蒸化。倾入药汁加冰糖50克,黄酒20毫升,慢火收膏。每次服20毫升,每日3次。此膏对阴虚劳热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服2剂(2天)可见显效。肠胃虚寒泄泻,外感寒热未清者不宜用。患者吃什么好?患者立多食补气养血,滋阴清火,清热凉血的中草药和食物。急性或是由外邪发斑,此时血热妄行,以实证为主,治宜滋阴清火、凉血止血。慢性期则属内伤发斑,如脾虚不能统血,阴虚火旺,血随火动,以虚证为主,宜以补气血,滋阴清火以止血。病人可多食花生(连衣)、红枣、核桃、桂圆、扁豆、茄子、马兰头、丝瓜、番茄、芝麻、绿豆、米仁、莲子、藕,茨菇、豆腐、豆腐衣、荸荠、芦笋、竹笋、磨菇等食物。1.饮食宜软而细。如有消化道出血,应给予半流质或流质饮食,宜凉不宜热。2.脾虚可稍多进肉、蛋、禽等滋补品,但亦要注意不要过于温补。3.有热可给蔬菜水果、绿豆汤、莲子粥。患者不适宜吃什么?部分病例对鱼、虾、海鲜、禽、肉、蛋等过敏者则忌之,但并不是所有患者如此,可吃少量试探.若无增重病情情况时仍可取食,油腻、生冷。烟、酒及辛辣等食物应忌食。除了食疗保健,日常我们如何护理?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PAIgG、PAIgA、PAIgM) 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又称血小板相关抗体,是病人体内的自身抗血小板抗体,包括PAIgG、PAIgA、PAIgM。 出血时间 在一定条件下,人为刺破皮肤毛细血管后,从血液自然流出到自然停止所需的时间,称为出血时间(bleeding time,BT)。BT测定受血小板的数量和质量、毛细血管结构和功能以及血小板与毛细血管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而受血液凝固因子含量及活性作用影响较小。BT测定方法有Duke法和Ivy法,目前推荐使用标准化出血时间测定器法(template bleeding time,TBT)。 尿沉渣 尿沉渣检查是指用显微镜对离心后尿液的沉渣物(尿中有形成分)进行检查,是尿液干化学分析仪不能替代的。尿沉渣检查对泌尿系统疾病诊断十分重要。 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计数,指单位体积血液中所含的血小板数目。血小板是血液中最小的细胞,可保护毛细血管的完整性。有效的血小板质量和数量在集体正常止血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血小板止血兼有机械性的堵塞伤口和生物化学性的粘附聚合作用。 o 巨核细胞计数 正常情况下,巨核细胞是骨髓中特有的血细胞,是人体内血小板的母细胞。 o 血小板聚集试验(PAgT) 血小板聚集是指血小板之间互相黏附,也是血小板的一种重要的止血功能。 o 抗血小板抗体(APA) 抗血小板是与血小板结合的抗体,是诊断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的中哟啊指标。结合抗体的血小板,或易被单核-巨噬系统捕获而破坏,或结合补体而溶解,使血小板寿命缩短,数量减少。 临床常用ELISA法测定: ELISA是以免疫学反应为基础,将抗原、抗体的特异性反应与酶对底物的高效催化作用相结合起来的一种敏感性很高的试验技术。由于抗原、抗体的反应在一种固相载体聚苯乙烯微量滴定板的孔中进行,每加入一种试剂孵育后,可通过洗涤除去多余的游离反应物,从而保证试验结果的特异性与稳定性。 o 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M/E) 骨髓粒细胞与有核红细胞比值(M/E)是骨髓细胞学检查的一个类型,骨髓细胞学检查对诊断造血系统疾病最有价值,同时对诊断其他非造血系统疾病,对不明原因发热、恶病质、原因不明的肝脾肿大有鉴别诊断意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象 出血不重者多无红、白细胞的改变,偶见异常淋巴细胞,提示由于病毒感染所致。急性出血时期或反复多次出血之后,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常减少,白细胞增高,网织红细胞于大出血后可增多。周围血中最主要的是改变是血小板减少至100109L以下,出血轻重与血小板高低成正比,血小板50109L 时可见自发出血,20109L时出血明显,1.110-12g的病例用激素治疗无效,而每个血小板PAIgG量为(0.51.0)10-12g的病例激素疗效好。切脾前如果PAIgG极高亦预示手术效果不好。如激素治疗或切脾手术后PAIgG恢复正常则预后好。如PAIgG持续增高则提示治疗无效。此外还可测血清中血小板抗体,约54%57%病人血清中抗体增设。但血清中游离的血小板抗体与血小板表面IgG的阳性率并不平行。4.血小板寿命缩短 应用同位素51Cr或111In标记血小板输给ITP病人:进行测定,病人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甚至只有几小时(16小时,正常为810天)。应用同伴素体表计数法还可测出血小板阻留和破坏部位(脾、肝、肺、骨髓)。应用血小板粘附与聚集试验等对慢性ITP病人有时可测出血小板功能异常。5.出凝血检查 出血时间延长,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血块回缩不良,凝血酶原消耗不良,血小板聚集功能及黏附功能低下。6.用放射性核素标记血小板方法测定 血小板寿命明显缩短,此项检查对ITP的诊断具有特异性,但由于目前尚缺乏简单易行的检测方法,还不能在临床上广泛应用。根据病情,临床表现、症状、体征选择B超、X线、CT、MRI、肝肾功能检查。做完检查确诊之后,我们又该如何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临床常需与以下疾病鉴别:(1)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发热、贫血、出血三大症状,肝、脾、淋巴结不大,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伴有贫血者相似,但一般贫血较重,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多减少,网织红细胞不高。骨髓红、粒系统生血功能减低,巨核细胞减少或极难查见。(2)急性白血病:ITP特别需与白细胞不增高的白血病鉴别,通过血涂片中可见各期幼稚白细胞及骨髓检查即可确诊。(3)过敏性紫癜:为对称性出血斑丘疹,以下肢为多见,血小板不少,一般易于鉴别。(4)红斑性狼疮:早期可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怀疑时应检查抗核抗体及狼疮细胞(LEC)可助鉴别。(5)Wiskortt-Aldrich综合征:除出血及血小板减少外,合并全身广泛湿疹并易于感染,血小板粘附性减低,对ADP、肾上腺素及胶原不发生凝集反应。属性顾隐性遗传性疾病,男婴发病,多于1岁内死亡。(6)Evans综合征:特点是同时发生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和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病情多严重,多数病人经激素或脾切除治疗有效。(7)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见于任何年龄,基本病理改变为嗜酸性物栓塞小动脉,以前认为是血小板栓塞,后经荧光抗体检查证实为纤维蛋白栓塞。这种血管损害可发生在各个器官。临床上表现为血小板减少性出血和溶血性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