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7 溶液中的平衡 自我检测1、将标准状况下的2.24L CO2通入150mL1mol/LNaOH溶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c(HCO3-)略大于c(CO32-) B. c(HCO3-)等于c(CO32-)C.c(Na+)等于c(CO32-)与c(HCO3-)之和 D.c(HCO3-)略小于c(CO32-)2、常温时,向pH =2的硫酸中加入等体积的下列溶液后,滴入甲基橙试液,出现红色,该溶液可能是A.pH =12 的Ba(OH)2 B.pH =12的氨水 C.0.005mol/L NaOH D.0.05mol/LBaCl23、叠氮酸(HN3)与醋酸酸性相似,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HN3水溶液中微粒浓度大小顺序为:c(HN3)c(H)c(N3)c(OH)B.HN3与NH3作用生成的叠氮酸铵是共价化合物C.NaN3水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顺序为:c(Na)c(N3)c(OH)c(H)D.N3与CO2含相等电子数4、欲使0.1mol/L的NaHCO3溶液中c(H)、c(CO32)、c(HCO3)都减少,其方法是A.通入二氧化碳气体 B.加入氢氧化钠固体 C.通入氯化氢气体 D.加入饱和石灰水溶液5、在标准状况下,向100mL氢硫酸溶液中通人二氧化硫气体,溶液pH变化如图所示,则原氢硫酸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mol/L B0.05mol/LC.1mol/L D0.1mol/L6、室温下,下列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一定大于7的是 A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 B0.1mol/L的盐酸和0.1mol/L的氢氧化钡溶液 CpH4的醋酸溶液和pH10的氢氧化钠溶液 DpH4的盐酸和pHl0的氨水7、下列过程或现象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纯碱溶液去油污 B铁在潮湿的环境下生锈C加热氯化铁溶液颜色变深 D浓硫化钠溶液有臭味8、下列关于盐酸与醋酸两种稀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同浓度的两溶液中c(H)相同B100 mL 0.1 mol/L的两溶液能中和等物质的量的氢氧化钠CpH3的两溶液稀释100倍,pH都为5D两溶液中分别加入少量对应的钠盐,c(H)均明显减小9、已知0.1 mol/L的醋酸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要使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可以采取的措施是A加少量烧碱溶液 B升高温度 C加少量冰醋酸 D加水10、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可能是二氧化硫水溶液 氯化铵水溶液 硝酸钠水溶液 氢氧化钠水溶液ABCD11、某酸性溶液中只有Na、CH3COO、H、OH四种离子。则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该溶液由pH=3的CH3COOH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而成B该溶液由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Na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而成C加入适量NaOH,溶液中离子浓度为c(CH3COO)c(Na)c(OH)c(H)D加入适量氨水,c(CH3COO)一定大于c(Na)、c(NH4)之和12、下列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AgNO3溶液中滴入少量的Na2S溶液 2Ag+S2Ag2SB过量CO2通入Ca(ClO)2溶液中 ClO+CO2+H2OHCO3+HClOC向Na2CO3溶液中加入过量CH3COOH溶液 CO32+2HCO2+H2OD向Ba(OH)2溶液中加入少量NaHSO3溶液 2HSO3+Ba2+2OHBaSO3+SO32+2H2O13、对于常温下pH为1的硝酸溶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溶液lmL稀释至100mL后,pH等于3 B向该溶液中加入等体积、pH为13的氢氧化钡溶液恰好完全中和 C该溶液中硝酸电离出的与水电离出的之比值为。 D该溶液中水电离出的是pH为3的硝酸中水电离出的的100倍14、根据右表提供的数据,判断在等浓度的、混合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关系正确的是ABC D15、已知8、7.16、0.01%分别是同一条件下、同一浓度的三种酸溶液中酸的电离度,若已知有如下反应:NaCN + HNO2 NaNO2 + HCN NaCN + HF NaF + HCN NaNO2 + HF NaF + HNO2 在相同条件下可得到的正确结论是A . HF的电离度为8 B. HNO2的电离度为0.01%C. HCN 的电离度为7.16 D. HNO2是比HCN强比HF弱的酸16、对于平衡CO2(g) CO2(aq)+Q,为增大二氧化碳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应采取的方法A.升温降压B.降温减压C.升温增压D.降温增压17、右图为在室温下,向25mL 0.1 molL-1 NaOH溶液中逐滴滴加0.2 molL-1 CH3COOH溶液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请回答:(1)B点溶液呈中性,此时混合溶液中,c( CH3COO一) c(Na+)(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有人据此认为,在B点时NaOH与CH3COOH恰好完全反应,这种看法是否正确? (选填“正确”或“不正确”)。若不正确,则二者恰好完全反应的点是在AB区间还是BD区间内? 区间(若正确,此问不答) (2)AB区间,c(OH)c(H+),则c(Na+)与c(CH3COO)大小关系是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4)在D点时,溶液中c(H+)c(OH),说明CH3COOH的电离程度 CH3COONa的水解程度(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所得混合溶液c(CH3COOH) c(CH3COO)(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高考常考点、学生易错点1、这部分考题主要考查的知识点是:弱电解质电离(包括的水的电离及水的离子积常数)及电离平衡移动,pH的定性判断和定量计算(包括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的判断),盐类水解的实质、规律、应用(重点是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比较)。2、关注2010考试手册新增加的内容: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运用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i,比较弱酸的电离程度;3、学生对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理解容易出错。掌握以下几种情况下水电离平衡的移动、Kw及pH变化(1)加入酸、碱;(2)加热(3)加入氯化钠固体 (4)加入醋酸钠固体(5)加入氯化铵固体4、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三大守恒:物料守恒、电荷守恒、质子守恒。5、不要遗漏以下知识:(1)酸碱指示剂(A):石蕊(5.08.0)、酚酞(8.010.0)、甲基橙(3.14.4),并记住它们在各pH区间的颜色。(2)三类酸式盐的酸碱性(建议学生熟练掌握);弱酸酸式盐,溶液的酸碱性取决于酸式酸根离子的电离程度和水解程度的相对大小:若电离程度 _水解程度,则溶液呈酸性。如NaHSO3、NaH2PO4;若电离程度_水解程度,则溶液呈碱性。如NaHCO3、Na2HPO4、NaHS;NaHSO4不水解,相当于一元强酸。 例题分析【例1】【注】本题考查对于水电离平衡的影响(1)、下列物质溶于水时会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且属于电解质的是A氯气 B二氧化碳 C碘化钾 D醋酸钠 (2)、对H2O的电离平衡不产生影响的粒子是【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某二元弱酸的酸式盐NaHA溶液中,c(H) c(A2-)=C(OH) c(H2A)B.0.02mol/LNH3 H2O与0.02mol/LNH4Cl等体积混合得到碱性溶液中:c(NH4+)c(Cl)C.物质的量浓度均为0.01mol/L的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配成1L溶液:c(CH3COO)+c(CH3COOH)=0.01mol/LD. 物质的量浓度均为1mol/L的(NH4)2SO4溶液、NH4HSO4、NH4Cl溶液中,测得C(NH4+)分别为a、b、c(单位:mol/L),则 a b c 【注】本题考查离子浓度大小比较。学生需重点掌握。【例3】【注】本题电离平衡常数的分析运用(1)、已知H2CO3 H+ + HCO3 , K1 = 4.3107;HCO3 H+ + CO32 , K2 = 5.61011; HClO H+ + ClO, K = 3.0108,根据上述电离常数分析,下列各式中错误的是 ACa(ClO)2 + 2HClCaCl2 + 2HClOBCa(ClO)2 + 2H2O + 2CO2Ca(HCO3)2 + 2HClOCNaClO + H2O + CO2NaHCO3 + HClOD2NaClO + H2O + CO2Na2CO3 + 2HClO(2)、已知:K1(H2SO3 ) K1(H2CO3) = K2(H2SO3 ) K2(H2CO3),在溶液中不可以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A . SO32 、HCO3 B. HSO3 、CO32 C. SO32、CO32 D. HSO3 、HCO3 知识反馈基础题1、以下物质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属非电解质的是 A.Cl2 B.SO2 C.CH3COOH D.蔗糖2、室温下,将小苏打投入足量水中,下列过程不会发生的是A溶解B分解C离解D水解3、常温下,某水溶液中水的电离度为1.810-12%,该溶液不可能是A烧碱溶液B碳酸氢钠溶液C硝酸溶液D硫酸氢钠溶液4、下列叙述中,能证明某物质是弱电解质的是A水溶液的导电能力很弱 B稀溶液中已电离的离子和未电离的分子共存 C在水溶液中,存在分子 D熔化状态时不导电5、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H)=11013molL1,该溶液不可能是 APH2的HCl溶液 B.0.1mol/L的NaOHC. pH13的Na2CO3溶液 D.0.1mol/L的NaHSO4溶液6、平衡体系H2CO3 H+ +HCO3- ,HCO3- H+ +CO32- 中,当溶液中pH增大时,c(CO32-)将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可能增大也可能减小7、下列事实能证明醋酸是弱酸的是 醋酸钠溶液中CH3COO与CH3COOH共存 0.1 mol/L的醋酸钠溶液的pH值约为90.1mol/L的醋酸的pH值约为4.8pH值等于4、体积相等的醋酸和盐酸,与等浓度NaOH溶液充分反应时,醋酸液消耗碱液多A仅有 B仅有C仅有 D全部8、甲酸是一种一元有机酸。下列性质可以证明它是弱电解质的是 A甲酸能与水以任意比互溶B1molL-1甲酸溶液的pH值约为2C10mL 1molL-1甲酸恰好与10mL 1molL-1NaOH溶液完全反应20090320D甲酸溶液的导电性比盐酸溶液的弱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氯化铝和硫酸铝溶液蒸干灼烧后均得到氧化铝B浓的硫化钠溶液有臭味C.为配置澄清的氯化铁溶液常在溶液中加入H2SO4溶液以抑制Fe3+的水解D酸式盐的溶液一定显酸性10、已知25时,氢氟酸(HF)的电离常数Ki为3.53104,乙酸(CH3COOH)的电离常数Ki为1.75105。关于该温度下,浓度同为0.10molL这两种酸的电离度大小判断正确是 A.氢氟酸的电离度小于乙酸的电离度 B.氢氟酸的电离度等于乙酸的电离度C.氢氟酸的电离度大于乙酸的电离度 D.无法判断11、已知溶解结晶平衡状态是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在一定温度时,往500 mL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B. 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增大 C. 溶液的质量也不改变 D. 溶液还是饱和溶液12、已知一种C(H+)=103mol/L的酸和一种C(OH)=103mol/L的碱等体积混合后溶液呈酸性,其原因可能是A.浓的弱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 B. 浓的强酸和稀的强碱溶液反应C.等浓度的强酸和弱碱溶液反应 D. 生成了一种强酸弱碱盐13、一定温度下,石灰乳悬浊液中存在如下平衡:Ca(OH)2 Ca2+ +2OH,当向混合溶液里加入少量生石灰时并恢复到原温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中Ca2+ 数目减少 B. Ca2+ 浓度增加 C.溶液的pH不变 D. Ca(OH)2的溶解度减小14、已知H2CO3 H+HCO3-,K1=4.310-7;HCO3- H+CO32-,K2=5.610-11;HClO H+ClO-,Ki=3.010-8,CH3COOH CH3COO- +H+ Ki=1.7510。在相同条件下,测得 NaHCO3 CH3COONa NaClO 三种稀溶液的pH值相同,根据上述电离常数,分析它们的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A. B. C. D. 15、对于0.1 mol/L CH3COOH溶液存在电离平衡:CH3COOHCH3COOH+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CH3COOH电离程度变大B加水稀释或加入少量CH3COONa晶体时,都会引起溶液的pH值增大 C升高温度或加水稀释,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D加少量烧碱溶液或加少量冰醋酸,溶液中c(H)/c(CH3COOH)值增大16、用水稀释0.1molL-1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AOH- /NH3H2O BNH3H2OOH一 CH+和OH一 的乘积 DOH一的物质的量17、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向0.1 mo/L的氨水中通入一定量氨气,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c(NH3H2O)变大 Bc(NH4) 变大 CpH变大 D电离常数变大18、稀溶液中,氧化性HClO H2SO4 ;在25时,电离常数:K1(H 2CO3) K(HClO) K2(H2CO3)。则以下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CO2 通人饱和Na2CO3溶液中CO2 +2Na+ CO32+ H2O 2NaHCO3 B少量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 CO2+ H2O+ ClOHCO3+ HClO C少量S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中 Ca2+ 2ClO+SO2+ H2OCaSO3 +2 HClO D过量CO2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CO2 + OH- HCO3 19、一定温度下,当弱酸在溶液中达到电离平衡时,各微粒的浓度存在一种定量的关系。若。式中:K为电离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为各微粒在达到平衡时的浓度。下表是几种常见弱酸的电离平衡常数(25)。酸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常数KCH3COOHCH3COOHCH3COO+H+1.7610-5H2CO3H2CO3H+HCO3HCO3H+CO32K1=4.3110-7K2=5.6110-11H2SH2SH+HSHSH+S2K1=9.110-8K2=1.110-12回答下列各题:(1)K只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时, (填“促进”或“抑制”)弱酸的电离,K值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2)在温度相同时,各弱酸的K值不同,那么K值的大小与酸性的相对强弱关系是 。(3)若把CH3COOH、H2CO3、HCO3-、H2S、HS-都看作是酸,其中酸性最强的是 ,最弱的是 。(4)多元弱酸是分步电离的,每一步都有相应的电离平衡常数,对于同一种多元弱酸的K1、K2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此关系是 ,由此关系可看出多元弱酸的酸性主要由第 步电离决定。提高题1、在常温下,冰醋酸加水稀释过程中,溶液的导电能力如右图, 试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b、 c三点溶液的pH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cbbaC.用湿润的pH试纸测量a处溶液的pH值,测量结果偏小D.a b c三点溶液用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消耗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cb7Cc(CH3COO)c(Na+)c(H+)c(OH)时,不一定是醋酸过量Dc(Na+)c(CH3COO)c(OH)c(H+)时,一定是氢氧化钠过量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60时,NaCl溶液的PH c(A-)c(OH-) c(H+) Bc(A-)c(Na+)c(OH-) c(H+)Cc(A-)c(Na+) c(H+)c(OH-) D2c(Na+)= c(A-)= 0.2moL/L5、常温下,有关水溶液的pH说法正确的是 A在pH=12的溶液中,水电离出的C(OH-)一定等于10-2molL-1B将pH=2和pH=12的酸碱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等于7C若强酸、强碱中和后pH=7,则中和之前酸、碱的pH之和一定等于14D含等物质的量的HNO3、Na2CO3、CH3COOH的溶液混合后。溶液的pH一定大于76、现有常温下的四份溶液:0.01mol/LCH3COOH 0.01mol/LHCl pH=12的氨水 pH=12的 NaOH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中水电离程度最小,中水电离程度最大 B将混合,若pH=7,则消耗溶液的体积; C将四份溶液稀释相同倍数后,溶液的pH:; D将、混合,若有c(CH3COO-)c(H+),则混合液一定呈碱性7、某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Na+,H+,S2-,HS-,OH-,则下列有关对该溶液叙述错误的是A离子浓度可能是C(Na+)C(S2-)C(OH-)C(HS-)C(H+)B组成该溶液的溶质只能是Na2S或NaHS或两者的混合物 C离子物质的量的关系是n(S2-)+n(HS-)+n(OH-)=n(Na+)+n(H+)D该溶液可能是中性,或碱性,或酸性8、H2CO3和H2S在25时的电离常数如下:电离常数Ki1Ki2H2CO34.21075.61011H2S5.71081.21015则下列反应可能发生的是 ANaHCO3NaHSNa2CO3H2SB H2SNa2CO3NaHSNaHCO3C Na2SH2OCO2NaHSNaHCO3D H2SNaHCO3NaHSH2CO39、若已知在相同温度下物质的溶解度大小有:SZn(OH)2S(ZnS),S(MgCO3)SMg(OH)2;而溶解或电离出S2-的能力,有FeSH2SCuS。则下列离子方程式错误的是 AMg2+2HCO3-+2Ca2+4OH-Mg(OH)2+2CaCO3+2H2O BCu2+H2SCuS+2H+CFeS+2H+Fe2+H2S D Zn2+S2-+2H2OZn(OH)2+H2S10、下列实验过程中产生的现象与对应图形相符合的是 11、已知25 oC时,0.1mol/L醋酸溶液的pH约为3,向其中加入少量醋酸钠晶体,待晶体溶解后,发现溶液的pH值增大。对上述现象有两种不同的解释:甲同学认为醋酸钠水解呈碱性,增大了C(OH-),因而溶液的pH增大;乙同学认为醋酸钠溶于水电离出大量的醋酸根离子,抑制了醋酸的电离,使C(H+)减小,因此溶液的pH增大。你认为上述两种解释中, (填“甲”或“乙”)正确。(已知25 oC时,NH3H2O的Kb = 1.810-5,CH3COOH的Ka = 1.810-5)(1)为了验证上述哪种解释正确,继续做如下实验:向0.1mol/L的醋酸溶液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中的 (填写编号),然后测定溶液的pH。A 固体CH3COOK B 固体CH3COONH4 C 气体NH3 D 固体NaHCO3(2)若 (填“甲”或“乙”)的解释正确,溶液的pH应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12、某二元酸(化学式用H2B表示)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是:H2B H+ + HB HBH+ + B2 回答下列问题:(1)Na2B溶液显_(填“酸性”,“中性”,或“碱性”)。理由是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2)在0.1 mol/L的Na2B溶液中,下列粒子浓度关系式正确的是_。Ac (B2 ) + c (HB ) + c (H2B) = 0.1 mol/LBc (Na+ ) + c (OH ) = c (H+) + c (HB )Cc (Na+ ) + c (H+ ) = c (OH ) + c (HB ) + 2c (B2 )Dc (Na+ ) = 2c (B 2 ) + 2c (HB )(3)已知0.1 mol/L NaHB溶液的pH = 2,则0.1 mol/LH2B溶液中氢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可能是_0.11 mol/L(填“”,或“=”),理由是:_。(4)0.1 mol/L NaHB溶液中各种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 。13、常温下,将某一元酸HA和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两种溶液的浓度和混合后所得溶液的pH如下表:实验编号HA物质的量浓度(molL)NaOH物质的量浓度(molL)混合溶液的pH甲0.20.2pH=a乙c10.2pH=7丙0.20.1pH7丁0.10.1pH=9请回答:(1)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甲组情况分析,如何用a(混合溶液的pH)来说明HA是强酸还是弱酸 。(2)不考虑其它组的实验结果,单从乙组情况分析,c1 (填“一定”或“不一定”)等于0.2molL,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c(A-)与c(Na+)的大小关系是 。 A前者大 B后者大 C二者相等 D无法判断(3)从丙组实验结果分析,HA是 酸(填“强”或“弱”)。该混合溶液中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丁组实验所得混合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OH) molL,写出该混合溶液中下列算式的精确结果(不能做近似计算): c(Na+)c(A) molL。14、已知,在氨水中存在如下平衡: NH3H2O NH4+ + OH- ()常温下,在氨水中溶入一定量氯化铵晶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 a溶液的pH增大 b氨水的电离度减小cc(OH-)减小 dc(NH4+)减小(2)在氨水中加入一定量盐酸,所得溶液中微粒浓度的下列关系式中肯定错误的是_。ac(NH4+)+ c(H+)= c(OH) + c(Cl) cc(Cl) = c(NH3H2O) + c (NH 4+) bc(Cl) = c(NH4+) c(H+) = c(OH) dc(H+) c(Cl) c(OH) c(NH4+)(3)常压下,取不同浓度、不同温度的氨水测定,得到下表实验数据。温度()c(氨水)(mol/L)电离常数电离度(%)c(OH-)(mol/L)016.561.3710-59.0981.50710-21015.161.5710-510.181.54310-22013.631.7110-511.21.52710-2温度升高,NH3H2O的电离平衡向_(填“左”、“右”)移动,能支持该结论的表中数据是_ ; a电离常数 b电离度 cc(OH-) dc(氨水)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师招聘之《幼儿教师招聘》考前冲刺测试卷讲解含答案详解(培优)
- 自动驾驶汽车环境感知部件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采矿设备能效评估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从业资格考试真题附参考答案详解(基础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前冲刺练习必考题附答案详解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考试综合练习附完整答案详解(典优)
- 教师招聘之《小学教师招聘》练习题库及完整答案详解(有一套)
- 2025玛纳斯县司法局招聘编制外专职人民调解员(5人)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节能知识培训体系课件
- 节能环保知识培训通知课件
- 材料作文点拨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
- 无线wifi安装协议书
- 中国智能驾驶商业化发展白皮书(2025):平权时代智驾商业落地的破局之路
- 2026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新闻考点+答题方法知识点 讲义(含练习题及答案)
- 小学科学新教科版二年级上册全册教案(2025秋版)
- 婚内财产协议书2025
- 2025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招聘考试笔试试题(含答案)
- 公司注册登记培训课件
- 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5版解读
- 2025年宿州市公安机关公开招聘警务辅助人员110名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
- 新课标(水平一)体育与健康《非移动性技能》大单元教学计划及配套教案(18课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